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萧何能看出韩信国士无双,而项羽刘邦都没有?

为什么萧何能看出韩信国士无双,而项羽刘邦都没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226 更新时间:2024/1/17 17:27:13

项羽一方的时候,韩信没背景,也没有漂亮的履历,更不是项羽的嫡系,所以根本不信任韩信的项羽对他的建议种种是丝毫不在意的,他一个打一群,不需要建议,对他有意见的,他一群打一个,也就不再有那么多意见了。

项羽表面上对自己人非常仁慈,但是涉及到加官进爵、真金白银的赏赐方面是非常吝啬的,这一点不止韩信,所有人都能看得出来,所以即便项羽看出来韩信国士无双,韩信也很难留在楚营。

刘邦之所以没看出来,是因为交集太少,夏侯婴作为领导的司机,有一定话语权,并且他的推荐应该能引起领导重视的,但“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没看出韩信有什么本事,问题是一个人有没有本事不能只是看看而已,要由下而上的逐步测试人才的各方面能力,这点刘邦自然也知道,但为什么不这样去做呢?根本原因就是轻视,没有真正认真的对待韩信,对谏言和韩信都是这样的态度。

轻视到什么程度呢?不屑于给个机会令其尝试一下。治粟都尉算机会?我可不这么觉得,只是给亲信个脸罢了,因为这个岗位基本没有什么发挥空间,难怪“未之奇”,能有什么出色的能力体现出来,出产翻倍?那是聚宝盆。

还是那句话“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刘邦可没给韩信那机会,用现在的话说:我哪儿来那么大工夫跟他聊,他算哪根矮矬葱,让我跟他聊,嗯?

其实刘邦自己何尝不是如此,在当时,刘邦手下相对来说人才并不多,这是他的阶级出身造成的,其寒微出身令很多人不屑于投靠效命,号召力一般,这一短板,刘邦心知肚明,但却没有将注意力放在人才方面的努力挖掘上。

机会是别人给的,其实也是韩信自己争取的,身在汉营,他不遗余力的把自己的才干推销给萧何,因为几乎尽人皆知萧何是很受刘邦信重的,之前,领导的司机说话不好使,还算情有可原,但萧何也未尽全力来帮助自己达成所愿。这就......

这就不得不令人产生一些不好的猜想,那就是萧何嫉贤妒能,明明惊叹于自己的才能,却没有尽力举荐自己,那么这种可能也许就是真实的,这种环境同样不适于自己生存发展,所以便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千古美谈。

萧何以实际行动打消了韩信的顾虑,军官跑掉好几十个,萧何根本没理,不打招呼就直追韩信而去,韩信看到萧何后,在感动的同时,也知道自此,自己的能力不会再被埋没,就这份知遇之恩就令其不能再做推辞,所以跟随萧何返回汉营。

报告“萧何跑了”

嗯?!

报告“萧何回归”

嗯......

几十名军官跑了,萧何根本不在乎,他只是急着向刘邦推荐韩信,刘邦看到萧何回归,高兴之余也就给个面子,那就给韩信个将军做吧,萧何却认为将军的职务并不能留住韩信,他的说辞还是未能引起刘邦足够的重视,所以苦苦规劝,耐心说服,最终,在萧何的极力推荐下,(我觉得当时还在)半信半疑的刘邦将韩信拜为大将。

然而刘邦真的信服韩信么,至少在当时来说是不大可能的,战略论只代表理论充分,思路清晰,在执行中未必能做到操作得体,指挥得当,所以无论是韩信的“汉中对”,还是对韩信本人,刘邦心中还是打着大大的问号,于是便令曹参灌婴,严密监视韩信。

刚刚拜将尚且如此,何况从前,国士无双,未被发掘(重视)也就不足为奇了。

更多文章

  • 为何韩信能忍胯下之辱?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韩信为什么能忍胯下之辱,韩信忍受过胯下之辱吗,如何看待韩信的胯下之辱

    从这些成语典故中就能够看到韩信这个历史人物到底有多重要。可是他最后的结局却是不好,他以谋反的罪名,被吕后诱杀于长乐宫,让人们对他的印象有些不好。就连说“胯下之辱”这个成语时,就会想到韩信是一个连尊严都可以放弃的人,这就是说放弃了做人的基本原则,他的内心深处就是一个胆小鬼,这也是他这个人做事没有底线的

  • 为啥关羽是五虎上将之首,比一比才知道汉寿亭侯到底有多金贵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关羽和汉寿亭侯哪个好,关羽为何看重汉寿亭侯,汉寿亭侯关羽怎么样了

    受封时间:根据三国志记载,关羽受封这汉寿亭侯爵位是大致是在建安五年,200年。这一年,曹操东征刘备,俘虏了关羽。在三国演义上表现为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虽然说关羽降汉不降曹,但关羽身在曹营,为受封创造了条件。受封原因:诛杀颜良,解了白马之围。建安五年,在袁绍和曹操之间发生了

  • 五子良将之首张辽,曹操和曹丕对他的态度分别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张辽的个人资料,张辽曹操,张辽和曹操有哪些故事

    曹洪曾经是曹操的心腹爱将,曾经救过曹操一命,是曹家的大恩人。而曹丕仅仅是因为私人恩怨,就差点杀死了这个自己家的恩人;夏侯尚是曹丕的铁哥们儿,本身也是相当有实力的人,曹丕为了宗室女子出气,杀死了夏侯尚的爱妾,最终导致夏侯尚郁郁而终;张绣在曹操麾下下时立下很多功劳,却被曹丕吓到自尽而亡,更有于禁辛辛苦苦

  • 为何蜀国在诸葛亮历史之后又存活了29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小编觉得任何成功的现象都是有着一定的因素的,总体来讲可以用“天时地利人和”这六个字去形容,那么蜀国在本来大家认为失去了这么多顶梁柱绝对会垮去的时候,却毅然决然的又挺立了起来,且存活了这么久,真的让人无限佩服。那么这么多让人心系的故去英雄们都是谁呢?小编在这里可以帮助大家回味一下,无疑就是刘备,关

  • 为蜀汉奉献了一生的姜维算不算忠心赤胆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蜀汉姜维地位有多高,蜀汉后期姜维近况,蜀汉最强大将姜维

    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太守马遵疑之可以分析出姜维衷心的是汉室诸葛亮第一次出兵北伐兵出祁山的时候,作为官拜中郎,天水郡参军的姜维和当时的天水太守马遵一起在各地巡查途中,得到蜀军前来攻打的消息,太守马遵不是赶紧阻止力量防御,反而是先怀疑上了和自已一起巡查的姜维和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人有疑心,扔下

  • 为东吴立下汗马功劳的陆逊,堪比周瑜,终被权利引火烧身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陆逊与周瑜,吴国重臣陆逊有多厉害,陆逊对东吴的贡献

    但是在当时,老百姓的眼中除了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之外,能得到他们称赞的就只有两个人。其中一个人大家都很熟悉,那就是诸葛亮。最后这一位想必大家心中可能会有很多的人选。这个人绝对是你们所想不到的,他就是陆逊。根据《三国志》中的记载,除了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之外,能够在其中的就只有他们两个了。就孔明来说,他在蜀国

  • 为何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说:“刘禅不听话,便取而代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原话是“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句话当然有权术成分,主要是打感情牌,指望用道德约束诸葛亮走到篡逆这一步。从另一方面看,人死如灯灭,刘备其实也管不了身后事,于是他退而求其次,说这话留一个因果:假如事态真发展到那一步,诸葛亮可以摆明说先帝有言在先,这样大家对夺位的反弹会小一些,诸葛

  • 他是刘备手下谋士,劝降马超,计平南中,儿媳更是为关羽最爱之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谁是刘备手下的谋士,马超能打过关羽吗,刘备与马超故事

    李恢公元214年(夏),因为马超的勇武镇守,刘备与张飞久攻不下雒城,诸葛亮来了之后,便巧施反间计,顺利的让城主与马超互相产生了矛盾,马超见大势已去,便悄悄写信向刘备投降。收到信封的刘备并不是太相信马超的投降,但又十分渴望得到马超这一员猛将,于是便派遣李恢前往马超处劝降。刘备大军劝降的过程中,李恢只用

  • 他是三国中第一谋士,诸葛亮也自配不如,被莽夫打败?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跟诸葛亮不相上下的谋士,三国第一谋士 诸葛亮,三国演义诸葛亮的四大谋士

    张郃是魏国人,后来做了降兵,归顺于曹操。曹操也是个大气的人,喜欢能人,即使是敌军的,只要能为他效力,他都热烈欢迎。张郃这个人也是个有才华的人,在战场上也很有自己的策略,是个有勇有谋的人。他打过很多胜仗,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甚至诸葛亮都非常忌惮他。这样一个有谋略的人,但是却在一次跟张飞的对战中失手了。

  • 他是三国著名的武将,身经百战,却因狂傲自大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最狂傲自大的武将,三国里因自大而死的人,三国死得最憋屈的十大名将

    虽然我们平时对三国的最多了解也就是通过电视剧,而对于孙策的描述,电视剧里的情节也只是寥寥几个镜头,不足以让世人了解这样一位猛将。但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孙策确实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他17岁就开始跟随父亲孙坚征战沙场。无数次的冲锋陷阵,立过许多功劳。孙坚死后,孙策继续继承父亲的遗志,不甘心在袁术手下碌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