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同样威名赫赫,为何朱元璋很信任儿子朱标,康熙却要提防儿子胤礽

同样威名赫赫,为何朱元璋很信任儿子朱标,康熙却要提防儿子胤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142 更新时间:2024/1/20 17:58:03

明太祖朱元璋和清圣祖康熙帝,皆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帝,这两位皇帝前者是开国皇帝,后者虽然不及前者,不是开国皇帝,但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可以说两位皇帝都是威名赫赫的。

今天宋安之来说说这两位皇帝在继承人身上的问题对比,那便是为什么朱元璋很信任自己的儿子朱标,父子之间亲情很浓。康熙却要提防自己的儿子胤礽,最后搞得是一点亲情都没有了。

这个原因其实很复杂的,大概就是三点,一是朱标和胤礽的性格问题。二是明清两朝环境问题。三是朱元璋和康熙给予太子权力多少的问题。

接下来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一、朱标和胤礽的性格问题

在封建王朝,皇帝和太子的关系最为敏感,毕竟一个是现任九五之尊,一个是下任九五之尊。

很多时候一些大臣出于政治投机的想法,会去支持太子,提前加入太子一党,以方便将来成为从龙之臣。但往往会造成太子势力太大,威胁到皇权统治的事情,甚至形成父子自相残杀的情况,因此古代的太子,可以熬到登上皇位的,真的不多。

可以说太子与皇帝的关系是相当之敏感,在最高权力面前,父子二人的关系,是很难把握的。

相对来说朱元璋和朱标父子二人的相处方法,在历朝历代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例子。

首先父子二人的性格,朱元璋是霸道强势,朱标是宽仁,这种组合是很好的。因为父子二人的相处,往往是平衡很难把握的,最好的状况就是皇帝强势太子弱势,这样最起码太子不至于滋生出野心。

可以说朱标的性格,很适合当太子的,最起码是很适合当明太祖朱元璋的太子的。

而且朱标这个人不只是宽仁,还正大光明,为了保护大臣和与朱元璋政见不合的时候,敢直接说出来敢顶撞朱元璋,虽然有时候气的朱元璋想拔刀砍朱标,但这样正大光明的做法还是很好的,朱元璋又不是傻子,事后肯定明白自己儿子是又宽仁还正大光明,不玩什么阴谋诡计,能不放心他吗?

当然在对待诸位兄弟上面,朱标也是宽仁的作风,史书记载朱标:“为人友爱,秦、周诸王数有过,辄调护之”。

再看看康熙和胤礽这对父子组合

康熙这个人先不说,太子胤礽这个人有着很大问题,虽然这位废太子被很多人低估,并非一无是处,但就父子相处方面,胤礽是真的一无是处。

诸如胤礽十八弟从病重到病死,胤礽一点伤心难过都没有表现出来,被父亲康熙评价为“绝无友爱之意”。当时康熙年事已高,大家都担心康熙因为丧子之痛而病倒,胤礽竟然“每夜逼近布城裂缝窃视”。是偷偷的观看康熙怎么样,意思很明显,是巴不得父亲康熙病倒然后驾崩,自己好继位。

光是以这个人来说,胤礽的性格薄情寡义还偏阴险,对于兄弟之死是无动于衷,甚至对父亲康熙也是不安好心。

指望胤礽这种人,怎么可能跟父亲康熙相处好呢,父子二人的关系只会渐行渐远,最后出现二废太子之事也是情理之中了。

可以说朱标的性格,就适合当明太祖朱元璋的太子,处于弱势一方,威胁不到皇权,所以朱元璋很信任自己这个儿子。而胤礽的性格就显得薄情寡义了,而且比较阴险,不像朱标那般正大光明,是一个很不稳定分子,所以康熙自然要提防他。

二、明清两朝的分封环境

明朝在建国伊始,准确来说在还没有建立明朝的草创时期,就确定了嫡长子继承制。在朱元璋称吴王当年,朱标就被立为世子。

建国以后,明太祖朱元璋又迅速确定了藩王分封制,以藩王为中央朝廷的藩屏。这样客观上使太子没有压力,最起码藩王成年以后都分封到外地了,对于京城是鞭长莫及,不存在与朝臣勾结对付太子的情况。

可以说明朝的环境使太子朱标没有竞争压力,不存在铤而走险的风险。

而清朝就不一样了,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入关以后的第二位皇帝。在康熙之前清朝在继承人制度其实根本没有形成一种制度,都是属于车到山前必有路的选择。

诸如皇太极是努尔哈赤死后,从四大贝勒中脱颖而出的,他的上位,更多带有推选性质。顺治帝身为皇太极第九子,他的皇位是多尔衮和豪格僵持不下妥协而来的。康熙帝身为顺治帝第三子,能上位很大原因在于他对当时近乎不可救药的天花免疫。

可以说康熙之前的皇位传递,不是汉人的嫡长子继承制,更不是蒙古的幼子守灶制度,而是没有规则的传递,而且属于皇帝死后,或者临死之际才立储的。

到了康熙时期,虽然以嫡长子继承制,早在康熙十四年就立胤礽为皇太子。可是之前三代皇位传递形成的观念,并不是一时半会可以扭转过来的。

到了康熙三十七年,皇太子胤礽的六个兄弟被授予爵位和八旗领民。这时候长久以来形成观念开始显现出来了,各旗的满人认为这些皇子都是皇帝的儿子都有继承权,所以支持作为自己领主的皇子夺嫡,一场九子夺嫡的好戏便开始了。

康熙可以说是九子夺嫡的最大受害者之一,这群儿子为了夺嫡,是想尽办法扩张势力,最后甚至威胁到皇权稳固。胤礽为什么会巴不得父亲康熙病倒自己早点继位呢,说白了有一部分原因在于竞争压力太大了。

可以说明朝的环境使朱标没有竞争压力,自然不着急扩张势力,不存在因此威胁皇权的情况,更不着急继位。而胤礽所在的清朝环境,则与朱标所在的环境恰恰相反。而这种环境往往造成的就是康熙对他的反感和提防。

在这里再补充一点,康熙不只是提防胤礽,其他参与九子夺嫡的儿子,其实康熙也很是提防。可以说这场九子夺嫡,已经使父亲不是父亲,儿子不是儿子了。

三、朱元璋和康熙对于儿子的限制问题

皇帝和太子一般闹到关系僵硬,甚至互相提防的话,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太子性格不好,还有就是太子权力太大,威胁到皇权,所以矛盾就出来了。

可以说明太祖朱元璋和康熙给予太子的权力多少,也是一个关键点。就这点来说,朱元璋干的很漂亮,一开始就没有让儿子朱标接触太多权力,不至于使朱标因为权力而滋生出野心。而康熙则不一样了,给予太子胤礽太多,使胤礽的野心越来越大。

我们先来看看朱元璋与朱标。

朱元璋看似放心信任儿子朱标,但对于拿捏自己与儿子除去父子之外的君臣关系,还是恰到好处的。

在培养朱标方面,朱元璋给朱标建立了一个豪华的开国功臣团队来培养他,可谓是煞费苦心。

但在权力上,最初中书省和都督府请求仿元制,立太子朱标为中书令,但朱元璋并没有采纳,认为元制不足为法。

还有朱标的东宫体系并没有独立出来,说白了权力不大,而且东宫官属都是开国功臣的兼职罢了,人家不可能真的是你太子一党的。

对此朱元璋是这样解释的:“朕于东宫不别设府僚,而以卿等兼领者,盖军旅未息,朕若有事于外,必太子监国。若设府僚,卿等在内,事当闻,太子或听断不明,与卿等意见不合,卿等必调府僚导之,嫌隙易生。又所以特置宾客、谕德等官者,欲辅成太子德性,且选名儒为之,职此故也”。反正解释的很是充分。

可以说朱元璋对于儿子朱标以父子关系来看,培养的相当尽心尽力。以君臣关系来看,拿捏的很好,没有给朱标什么大的权力,不至于使朱标滋生出野心,同时还可以使朱标不论在性格上和权力上都处于弱势一方,所以父子二人的关系自然很好,朱元璋也很信任儿子朱标。

很多人认为是朱标英年早逝了,所以父子二人没有隔阂,其实深层次的看待这个历史问题,朱元璋对待儿子朱标的方法可谓说高明至极,以这种方法来看,朱标就是洪武二十五年没有英年早逝,多活六年,活到洪武三十一年,这父子二人也不会有什么隔阂,也不至于朱元璋提防朱标的。

再来说说康熙和胤礽

说实话康熙立胤礽为皇太子,并且对于胤礽的感情来说,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但除去父子关系,在君臣关系上,很明显康熙没有拿捏好,没有主导好胤礽的方向,使胤礽错的越来越离谱,这也是后来胤礽被两立两废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

因为清朝在康熙以前,没有立过皇太子,没有现成的制度可依,所以康熙朝才开始制定太子的各种待遇、各种权力,正因为如此,所以在太子权力方面,因为没有太多经验,使太子权力很大。

这一点通过康熙批评索额图的话就可以看出:“昔胤礽初立为皇太子时,索额图怀私倡议,凡服御诸物,俱用黄色,所定一切仪制,几与朕相似,骄纵之渐,实由于此,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通过这个可以看出因为康熙朝是清朝第一次制定皇太子制度,所以很多方面没有拿捏好,使太子权力过大,最后骄纵过度,是万劫不复。

胤礽在权力大了以后,因为权力过大,其缺点也无限放大。康熙批评胤礽的这段话就可以看出一二:“朕巡幸陕西、江南、浙江,未尝一事扰民,胤礽与所属恣行乖戾,无所不至,遣使邀截蒙古贡使,攘进御之马,致蒙古俱不心服。朕以其赋性奢侈,用凌普为内务府总管,以为胤礽乳母之夫,便其征索,凌普更为贪婪,包衣下人无不怨憾”。

可以说胤礽的悲惨下场,还有使父亲康熙提防他,说白了是康熙一手造成的,给了胤礽太大的权力,使胤礽滋生出野心,干了很多骄纵之事,康熙一开始也没有及时教导他,一味地姑息之爱,最后酿成了自己和胤礽的父子关系紧张,更是使胤礽两立两废了。

以上三点就是宋安之的个人看法,不是太不全面,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不一样的视角。

正所谓以史为鉴,历史上封建王朝的皇家父子关系,其实不只是单纯的父子关系,因为最高权力,更是君臣关系。如果把握不好君臣关系,往往会形成自相残杀的,把握的太好了,则是只有君臣没有父子,可以说其中的条条道道还是很多的,简直是一言难尽,这也是封建家天下社会的一大弊端。

更多文章

  • 海兰珠的儿子要是没死,能当大清的皇帝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海兰珠的儿子早夭,海兰珠的儿子是皇帝吗,海兰珠的儿子是怎样死的

    当然了,说话得讲道理和事实依据,那么想要把道理说明白,首先必须了解两件事。第一件是清朝皇帝皇太极的为人,第二件是皇太极对海兰珠的态度。这两件事说明白了,题主的问题也就有了答案了。 皇太极的为人。 皇太极作为一名帝王,本身就是一个相当无情到冷酷的人,对于局势的把控可以说是抽丝剥茧般的淋漓尽致。其实一开

  • 康熙状元韩菼,被誉为八股文宗师,还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对联高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康熙对联,康熙皇帝写得好的对联,康熙对八股文的评价

    所以,能够考上状元的古人,绝大多数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今天,我和大家聊聊清代康熙朝的一位状元韩菼。他被誉为八股文宗师,还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对联高手。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对联达人。喜欢对联的朋友,记得关注我哦。韩菼是江苏苏州人,康熙十二年(1673年)的状元,后来官至礼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大家都知道,

  • 乾隆告诉儿子不要杀和珅,可嘉庆却不听,15年后才明白父亲的苦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嘉庆为什么后悔杀了和珅,嘉庆为啥要处死和珅,嘉庆杀了和珅15年后后悔了吗

    不过,在官场上他却是一个政治高手,多年来一直备受乾隆皇帝的喜欢,身兼多职地位极高,甚至乾隆皇帝临死前,还有意无意告诉儿子嘉庆不要杀和珅。可惜的是嘉庆皇帝没有听,乾隆皇帝一死和珅就倒台了,监狱中三尺白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值得一提的是,和珅死后仅仅过去15年,嘉庆就明白了父亲当年的良苦用心,悔不当初杀和

  • 南明的铁鞭将,差点生擒张献忠,拥立弘光帝登基,被叛徒一箭狙杀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时期的张献忠,张献忠与南明关系,南明最厉害的将领

    朱由菘即位称帝,改元建制,加官进爵,大封文武群臣,并急设四藩,巩卫弘光小朝廷。兴平伯高杰镇守徐州、泗州,广昌伯刘良佐镇守凤阳、寿州,平伯刘泽清防守淮安、扬州,而靖南侯黄得功守备滁州、和州。崇祯殉国江北四镇当中,仅有黄得功一人值得称道。此人本姓王,祖居合肥,后迁徙到辽东开原卫,黄得功自幼丧父,幼年家贫

  • 郑成功年仅39岁暴病而死,临终前为何下令处死妻子及长子、长孙?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民族英雄郑成功曾完成抗击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壮举,其功绩如何强调都不为过。可惜天不假年,就在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次年,便因突患重病而去世,年仅39岁。郑成功英年早逝的消息震惊内外,而更让世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在临终前下令处死自己的妻子、长子及长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一切,还要从郑家内部发生的丑闻说起

  • 赵匡胤篡位后,是如何对待后周世宗的妻子、儿子的?堪称仁慈厚道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赵匡胤篡位后的名声,赵匡胤唯一的污点就是篡位吗,赵匡胤是怎么篡位成功的

    宋太祖赵匡胤本是周世宗柴荣最器重的将领,但在柴荣驾崩后才半年时间,便通过“陈桥兵变”,篡夺幼主柴宗训(周恭帝)的帝位。那么问题来了,赵匡胤篡位称帝后,是如何对待柴荣的寡妻宣慈符皇后,以及三个儿子的?宋太祖赵匡胤画像宣慈符皇后俗称“小符皇后”,是五代名将、魏王符彦卿的次女,姐姐则是后周世宗柴荣的首任皇

  • 赵光义上位后是如何对待哥哥赵匡胤的妻儿?他都用了什么手段?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赵匡胤和赵光义是亲兄弟吗,赵光义赵匡胤谁厉害,赵光义跟赵匡胤有什么关系

    赵匡胤去世时妻子宋皇后年仅24岁,这位宋皇后算是赵匡胤第三任妻子,也是北宋第二任开国皇后。赵匡胤的结发妻子是贺氏,她也是赵匡胤所有子女两字三女的生母,她与赵匡胤可谓是贫贱共患难,不过很可惜赵匡胤在建立北宋前贺氏就去世了,赵匡胤后来建立北宋追封她为孝惠皇后。贺氏去世后不久,赵匡胤被后周世宗柴荣临终前委

  • 西班牙屠杀数万名华人,事后向明朝谢罪,万历帝的回复令国人愤慨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西班牙侵略明朝,西班牙与明朝国力对比,17世纪的西班牙对明朝的称呼

    从明朝中后期开始,西方殖民者陆续侵入东南亚,在争抢香料、开拓殖民地的同时,也开始对久居此地的华人进行迫害,乃至屠杀。在晚明时期,西班牙殖民者曾在菲律宾大肆屠戮华人,遇难者数万人,然而当消息传回国内后,万历帝并未对同胞的悲惨遭遇表示同情,亦未严惩西班牙,而是说了一番无情冷血的话,令国人为之寒心。这究竟

  • 朱元璋路过田地遇见一位粗汉在睡觉,从此就有了半个明朝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明朝版图,明朝和朱元璋打天下的人,朱元璋遇到的三大危难

    这个常遇春最开始的时候就是一个土匪,没有什么太大的成就,他经常觉得自己的前途十分的迷茫,觉得自己不应该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辈子,于是他就决定不做土匪了,下山自己找点事情做。这走着走着就困了,于是就在田里面睡觉,突然听见有个声音说,快醒来,你真正的主子来了。他赶紧睁开眼,看到朱元璋经过这里,他立马表示自

  • 朱元璋的劲敌,割据西南并在重庆建国称帝,如今子孙遍布韩国各地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熟悉明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起兵之初实力相当弱小,而在他兼并群雄、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曾遭遇过数位强劲的对手,稍微应对不慎,便不会有明朝的出现。在这些对手当中,明玉珍的实力十分雄厚,堪称朱元璋的劲敌。那么,明玉珍是何许人也?他的实力究竟有多强?最终结局如何?明玉珍铜像明玉珍,元末湖广行省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