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四大汗国奉元朝为正朔,元朝灭亡时他们为何没有出兵救援

四大汗国奉元朝为正朔,元朝灭亡时他们为何没有出兵救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001 更新时间:2024/1/20 12:25:01

引言

元朝是我国一个统治时间,比较短的大一统王朝。在其统治末期,眼看农民起义越来越壮大,甚至已经成为推翻王朝的决定性力量。为何曾经本为一体的其他四大汗国,会见死不救而坐视元朝灭亡呢?这其中是真的没有能力,还是元朝这个宗主国没有威慑力?

其实这其中的原因,还是得从汗国的历史传承脉络来说。自蒙古帝国成立,成吉思汗划分四大汗国后,彼此之间还是能够维持一体的。只是后来随着各自体系之间,争夺领导权问题,而最终出现流血事件。

导致彼此的后代出现利益纠纷,变得不可调和,最终成为彼此敌视的关系。再经历几代人的各自经营,彼此之间的联系,也就不是那么紧密,各自为政而互不干扰,成为陌生的独立政权。

蒙古帝国的崛起与分裂

自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蒙古之后,在斡难河称帝,并把蒙古变为一个军事集团。开始了自己的对外扩张之路,经过一系列的西征、东伐、南攻,一个地跨欧亚的大帝国横空出世。

面临如何统治这个庞大的帝国,成吉思汗鉴于蒙古族的数量限制,开始设立四大汗国。以金帐汗国汗国为核心,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与伊尔汗国三个汗国为辅助,分别统治各自区域的事务。

血脉为纽带的不可靠性

利用自己的直系血脉为纽带,进行政治统治。这种形式在成吉思汗在世时,还有一定的威慑力。因为成吉思汗在蒙古人的地位不一般,他是蒙古族历史上,第一个把蒙古族彻底统一。并打散原有部落编制,重新建立一个非常紧密的机动军事集团。

使得蒙古帝国成为一个战争机器,不但摆脱分裂的状态,还带领蒙古族走向历史上的高峰。

只是成吉思汗死后,余威还能震慑一时。只是血脉维持的汗国关系却是开始出现裂痕,皇权经历几次变动后,四大汗国之间的联络也出现一定的矛盾。尤其是所统治的区域,彼此之间的联络开始出现间断性。

皇位的变动,带来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权变弱。彼此之间存在矛盾,导致同为黄金家族的四大汗国,开始出现分裂。

为稳定政权的被动融合

为了更加有效地维持各自汗国在各自领地的统治权与政权稳定,开始逐渐本地化。如元帝国为了更好的统治中原地区,开始逐步接受儒家文化的洗礼,逐渐汉化。

而其他三大汗国,则因为地处东欧、中亚、西亚,而逐步与当地的民族文明融合,逐步开始接受突厥化的洗礼,这就造成蒙古帝国的文明与统治分化。

最终只能维持一个形式上的一统,而实际上则是各自成为一体。彼此之间,成为互不隶属的政权组织。被逐步同化的四大汗国之间,由于人口基数有限,逐步沦为当地的少数人群,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弱化。

由原来的征服者,变为各自地区文明的守护者。这一形势也导致四大汗国的联系,逐渐若即若离,成为一个松散的政治联盟。曾经的蒙古帝国也因此出现隔阂,并形成事实上的分裂。

领导权之争

帝国的分裂直接原因就是领导权之争,也就是领导权的继承。起初是由窝阔台继承,后来经过激烈争夺,又由托雷系的蒙哥忽必烈继承。但是权力的交接并不是很顺利,往往伴随着激烈的争夺。

领导权的每一次变动,都在加剧帝国内部四大汗国的分裂进程。直到蒙哥死后,领导权之争由原来的军功制,开始变为武力争夺。尤其是阿里不哥与忽必烈在蒙古草原的一战,虽然打赢了战争,获得了帝位。

各支脉之间的争夺

可是却直接成为帝国分裂的直接原因,相对于其他三大汗国因为地缘关系而领土互相联系,彼此之间的感情,相对元帝国而言,还是比较紧密的。

从传承来看,都是接受突厥化的族群。而忽必烈所建立的大元帝国,则与他们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个时候的蒙古帝国之间的四大汗国,其实已经是各自为政。

隔代关系的疏远

血缘关系的控制,会随着几代人的变换,而逐步陌生化与区别化。尤其是在为争夺正统地位的领导权时,窝阔台汗国与察合台汗国同时对元帝国发难,其中的首领就是海都。

企图重新把蒙古族各部统一,形成一体的蒙古帝国。只不过从忽必烈建立元朝,废置蒙古帝国的称号时,就已经宣告蒙古帝国的事实灭亡。

元帝国的冲突

为何忽必烈会如此做法,也是与当时的大环境而言。从汗位继承顺序上来看,忽必烈并不占任何优势。纯粹是靠当时手中的南征部队,才用武力夺得皇位。而他这一做法,并没有赢得其他汗国与部族元老的认同。

实质上只是军事胜利,而没有赢得政治胜利。同时蒙哥也没有明确汗位的人选,这就让其他三大汗国没有参与感,加剧彼此之间的分化。

忽必烈打破规则限制

而军事上的胜利,带来的是其他汗国的排斥与敌视。为此双方进行激烈的战争冲突。尤其是海都的进攻,以两个汗国的兵力与实力,对元帝国进行攻伐。

彼此之间进行长期的战争,一度让元朝很被动。忽必烈死后,继任者又与其继续作战,这场持续三十多年的战争,虽然最终以元帝国的胜利结束。

只是代价也很惨重。通过分化、瓦解与军事恐吓,元朝的底蕴与国力,在这场持久战逐步确立优势,最终灭掉窝阔台汗国。而察合台汗国最后也反戈一击,背叛联盟,向元朝臣服,最终两者瓜分窝阔台汗国的领土。

政治失衡的后续争端

而这次战争造成的后果,直接使得元帝国没有了话语权。只能实行名义上的称号,而实际就是各管各的,谁也不干涉谁。同时轻易废除一汗国,也导致汗国与元朝的关系出现更大的裂痕。元朝的军事行动征服,虽然赢得了战争,却彻底失去了盟友。

同时没有意识到严重政治后果的元朝,又与察合台汗国之间爆发冲突,相互之间又打了五年多,直到其屈服后,才终止战争。

这场围绕正统继承权与宗主权的战争,虽然以元朝的武力威胁取得一定的成功。可是事实上却是元朝彻底与其他三大汗国的决裂。即使伊尔汗国的统治者旭烈兀,是其同胞弟弟,但改变不了事实上的分裂与联系的中断。

矛盾之后的互不干涉

只是名义上的服从,却不是实质上的帮助。元朝事实上是被其他三大汗国所孤立,同时蒙古族也出现三级分化,一方面是元朝的汉化,一方面是伊尔汗国的基督化,以及金帐汗国的伊斯兰化。夹在他们之间的察合台汗国,由于地处中亚,又与元朝有冲突,也在逐步伊斯兰化。

最终族群被分化为三个群体,成为彼此陌生的存在,曾经庞大一体的蒙古帝国,正式分裂,彼此之间因为政治立场的不同,矛盾冲突不断。

三大汗国的内斗

四大汗国因为一个窝阔台汗国挑战元朝的合法性而被灭掉外,其他三大汗国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是十分稳定。甚至是矛盾重重,彼此之间战争不断。三大汗国之间的内斗也是很激烈的,这一内斗,也造成很严重的内耗。

伊尔汗国曾进行第三次西征,也是最后的一次征途。因为元朝的变故,以及与金帐汗国的冲突。虽然攻克巴格达,但也是因此而导致西征作废。

内部之间的纷争

开始了内部之间的冲突,期间战争不断,直至两大汗国的国力耗尽。而察合台汗国也是不消停,期间不止与元朝进行战争。还与钦察汗国和伊尔汗国也是战争不断,最终伊尔汗国由于自身的体量问题,不断被虚弱,提前退出与其他三国的冲突,开始自己的内政休养。

各自征战与内耗,造成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内部统治的不稳,以及对于周边势力控制的失衡。最终这三大汗国面临着巨大的内外危机,而彼此之间的冲突,也因为这种巨变,而不得不继续停止消耗战。

见死不救的无奈

直到元朝内部,也出现严重的统治危机时,甚至面临国内起义已经成势。元朝不可避免要被驱逐中原,丧失统治权时。

其他三大汗国的处境也并不好。其中金帐汗国也就是钦察汗国,面临着帖木儿帝国与莫斯科公国的侵蚀,自身内部统治也是危机重重,最终被逐步弱化为多个分裂的政权。

而察合台汗国更是直接分裂,被莫卧儿帝国覆灭。

剩下的伊尔汗国,也是唯一还算是支持元朝的汗国,也被帖木儿帝国侵略,最终内部分裂,原来的汗国不复存在。这些汗国因为自身也面临着统治危机,对于元朝的事也是无能为力。

结语

事实上元朝的覆灭与其他三大汗国即将覆灭相比,时间间隔并不是很大。即使元朝求救也不可能成功,而且本身他们之间就是矛盾冲突不断。

同时这一时期,也是黄金家族统治权集体崩溃的时间。曾经显赫一时的蒙古帝国,也因为彼此之间的内耗,以及内部的民族处理问题而最终导致集体大崩溃的局面。都是自身难保而

自救

,别说支援,就是自身能不能保住都是个问题。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地方官考核的两宋逻辑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官员考核制度图解,明宋选拔官员的方式,宋官职差遣制度

    5110字 | 阅读需11分钟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有宋一代,官职体系和考核制度均达到了中国古代史的高峰。但细密繁杂、应有尽有的规章制度并不能掩盖其弊端。宋人罗大经于其著《鹤林玉露》载奇事一件:名臣张咏曾在崇阳县(今湖北咸宁)做县令。一日

  • 在明朝当官或者做一个农民是什么体验?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开始,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到了维护皇权的极致,一切都是为了皇权统治。任何伤害皇权甚至皇族的事情,朱明都是不允许的。明朝“官不聊生”朱元璋维护皇权第一步,就是取消宰相职位。你看清宫影视剧里面,皇帝每天五更天就早朝,这就是朱元璋造成的。本来这都是宰相的工作,但是朱元璋担心宰相权力太重篡夺了天下,就取消了

  • 大明风华:“好圣孙”朱瞻基去世后,朱祁镇为何不能续写仁宣之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大明风华朱瞻基想立朱祁镇为太子,朱瞻基朱祁镇父子,朱瞻基仁宣之治

    可以说,明朝国运正是在他治下由盛转衰。但作为他的父亲,明宣宗朱瞻基虽然即位时间不长,只有十年但就在这十年里,他继承明仁宗的仁政措施,开拓进取,终于造就了大明王朝的“仁宣之治”,实现了王朝的盛世。那么又是何种原因造成朱祁镇就不能续写仁宣之治的呢?好圣孙朱瞻基VS好儿子朱祁镇朱瞻基的父亲明仁宗朱高炽,因

  • 大明王朝,究竟有没有过“宦官专权“的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宦官专权形成原因宦官专权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下的伴随品。在中国 ,皇帝将自身的权利分一部分给自己的奴仆——宦官,让他们去干预朝政,这样就会形成宦官专权。一般情况下,产生这样的现象,会有两个原因:第一,皇帝因为外朝中文官集团的威胁;第二,则是皇帝和文官集团、相权的权利发生拉锯战。但是,因为官宦身份特殊,

  • 在仁宗的治下,为何北宋还会接连失利?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北宋仁宗时期,北宋败亡的真实原因,宋仁宗在北宋什么地位

    "庙堂无谋臣,边鄙无勇将;将愚不识干戈,兵骄不知战阵"。当初宋太祖赵匡胤得位不正,他自己就是武将篡权,因此也自然的认为其他武将都有谋反之心。设立了严格的祖宗家法,并且一直提倡着要"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而不论是真宗还是仁宗,都是些守成之君。他们丝毫不敢忤逆祖宗的规矩,按照这个重文抑武的思路持续的走下去

  • 外蒙古的教科书是怎么写历史的?尤其是元朝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外蒙古历史教科书,蒙古国怎么记录元朝历史,蒙古与元朝

    虽然历史没有态度,但编写历史教材的人却有自己的立场。比如说朝鲜战争,对我们而言,这是抗美援朝之战。对朝鲜而言,这是保家卫国之战,但对美国而言,这是捍卫“民主”之战,各人有各人的说法。那么,隔壁的蒙古国,他们的历史教材是怎么写的呢?蒙古教材概述这是蒙古国在2018年左右使用的历史教科书,此时的外蒙古尚

  • 大明风华:张太后这事儿做得够绝,朱高炽这一生算栽在她身上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大明风华朱高炽经典语录,大明风华朱高炽跟朱棣说想回北平,大明风华朱高炽霸气片段

    行天下路,观天下事,我是民工小河,今天为大家分享一则趣闻趣事最近由汤唯,朱亚文,邓家佳,乔振宇等主演的《大明风华》正在热播,该剧改编自莲静竹衣的小说《六朝纪事》,张太后其实是一个很精明的人,看她一直把持着太子府财政大权就知道了!在东宫住的只有她和嫡子朱瞻基,别的后妃和儿子都在老家顺天,明仁宗史书上的

  • 大将中箭将死,成吉思汗说赶紧把他塞到牛肚子里,结果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的医疗水平十分不发达,特别是在战争时期,受伤的士兵只能挤在一个帐篷里,环境恶劣,他们的伤口很容易被感染,死亡率会很高。所以,很多时候不是军营里的大夫技术差,而是医疗条件实在太恶劣。当时的将士们只能眼看着自己受伤的同伴慢慢地死去。但是曾经有一位将军在战场上被敌人的箭射中,眼看就要流血过多而亡,这时

  • 大明风华:朱祁钰设宴立太子,皇后带儿子自杀,孙若微露出微笑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大明风华朱祁钰最霸气的片段,大明风华朱祁钰在第几集死的,大明风华朱祁钰怎么成了长子了

    朱祁钰本来对当皇帝也没什么野心,在国家危险当头,孙太后立他为帝,他也算是临危待命,等真正当上皇帝后,他也享受了这个位置给他带来的权力和欲望,所以千方百计不想哥哥回来,但朱祁镇就是命大死不了。徐滨为了将朱祁镇接回京,特地从瓦剌那里带回朱祁镇的禅位诏书,他说天命已归,无复多言,催促朱祁钰尽快立太子,这解

  • 天下大旱,朱元璋问刘伯温:该怎么办?刘伯温称:杀了此人定下雨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元璋赶走刘伯温,刘伯温下雨视频完整版,刘伯温死后朱元璋怎么处置

    可是皇帝身边的谋士和武将也要能够相互制衡才行,不然权利一边倒了,皇帝的地位就会变得岌岌可危了,这是皇帝最忌讳也是最惧怕的情况,所以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历朝历代的皇帝在任用官员的时候都费劲了心神。既要有真才实学能够帮助自己治理国家,又要找到这人的缺点达到能够有效控制的目的,这就非常的难办了,所以不要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