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时期,县令朱垣,是文正公朱珪的兄长,大兴县人,由进士授任济阳

清朝时期,县令朱垣,是文正公朱珪的兄长,大兴县人,由进士授任济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180 更新时间:2024/1/16 19:52:46

县里翁有个儿子叫王巧,刚满二十,娶了个十七岁的新媳妇。过了一个月,媳妇回娘家省亲后回来才一天,王巧突然去世,于是王翁状告到官府。朱垣立即下令备车赶到王巧死去的现场,把王翁招来讯问。王翁说:“儿子与新媳妇恩爱非。昨天媳妇从娘家回来才一个晚上。今天早上我叫儿子起来干活,媳妇煮了粥,儿子喝了以后就喊肚子痛,不一会儿就痛苦死去。肯定是新媳妇害死了我儿子。”朱垣又把新媳妇招来严加讯问。新媳妇说:“我丈夫确实是喝了粥后暴毙的,我当时也想喝粥死掉算了,公婆拦住了我,所以想死也死不掉。现在罪该当死,又有什么好推却的呢?”朱垣再详细询问王巧死时的情况,邻居说:“这恶毒女人把毒药搅进粥里让王巧喝,王巧呕吐不止,大家就提来冰泉水煮好绿豆大黄赶紧灌给王巧喝。可是毒药毒性太厉害了,已经没法解毒了。王巧呕吐得更加厉害,又不停地拉肚子,一会儿就停止了呼吸。剩下的粥王巧呕吐的东西还在,这女人还有什么好狡辩的?”朱垣下令取来粥喂给狗吃,又让狗去舔食王巧呕吐出来的东西,狗吃了之后都没有死。

朱垣把仵作招来仔细查验王巧的尸体,结果并没有中毒的症状,只是王巧的嘴巴闭得紧紧的打不开来。再看王巧的生殖器,已缩到肚子里去了。朱垣说:“这就明白了。”他对王巧妻子说:“死者嘴巴不开来,你受的冤屈就不能辩白清楚。你如果能打开他的嘴巴,我就洗清你的冤屈。”王巧妻子哭着上前跪在地上把王巧嘴巴掰开。围观的人吓得大气也不敢出一口。

仵作拿来银针探进死者喉咙,并没有显示有中毒的症状。仵作把银针展示给大家看,大家都说:“看来不是中毒致死的。”朱垣问王巧妻子:“昨晚王巧和你同过房吗?”王巧妻子答道:“一晚上同房三次。早上起来喝了三大碗水,没过不久又喝粥,一会儿就死去了。”朱垣长长叹了一口气,对王翁说:“你儿子是死于同房过度,一大早起来又灌了凉水。你却硬要说是你媳妇毒死自己丈夫。”王翁立刻跪拜请罪。朱垣又对众邻居说:“你们都说是王巧媳妇害死了王巧,却不知道就是你们用冷水凉药一起害死了王巧。”众邻居都诚惶诚恐,不停地谢罪认错。朱垣转而对王巧妻子说:“妻子杀了丈夫依照法律是要凌迟处死的。今天你得以昭雪申冤,总算又活过来了”王巧妻子哭着谢恩不止。后来她竟然一生守节,直到去世。

县里有个旧案子是一人用鸟枪打野鸭,结果枪火从后面出来,将另一人身材部洞穿当场死去,按照当时法律官府判他抵命。朱垣为他争辩说:“做这样的处理是没有法律依据的。”上司驳回了他这样的争辩达四处之多,说:“死者死得这么惨,你还要故意为他开脱吗?”朱垣说道:“律中定义过失杀人一条说:过失杀人是指耳朵听不到,眼睛看不到,脑子里也没想到时杀了人,这正是说贪射禽兽时发生的事。知县不能违逆法律断案。结果果然像朱垣所引的律文那样断了案。

先前,县里衙役以某人犯事为由逮捕了他,后来被抓的人死了,就把他送回家后立即入殓下葬了,不久家属状告是衙役杀了死者,这案子辗转了三十年也没有最终解决。上司发文要求朱垣检验死者骸骨,骸骨埋在浅土层一口破败的柳木棺材中,验尸的仵作怀疑年代久远已经没法检验了。朱垣没有理他,下令在地上挖个坑,架上木头,把棺材移上来放在上面,撤去棺材的四面围板和周边的泥土,只见他慢慢地把土拨开,把死者遗首的头和脚的朝放正,用席子盖上,然后朝坑中倒醋,一会儿骸骨就像在锅里蒸过一样。仵作验看完毕后报告说:“死者脑骨上有紫色淤血,伤口一寸见方。”旁观的人都高兴地说查清了过实情,朱垣仔细查看后说:“这伤口紫血是可以擦掉的。”大家都说:“死者受伤死去了三十年,血迹都渗进骨头里了,怎么能够擦掉呢?”朱垣命令衙役用水刷洗骨头被刷洗得干干净净,没留一点污迹,案子自然息讼撤诉了。有人心生疑惑,就问:“《洗冤录》上没有这验尸方法,大人是怎么通过淤血辨别出来死者不是被打死的呢?”朱垣解释说:“如果是打伤的,紫色淤痕应该是中间色浓而外面色浅,就像目晕一样逐渐暗淡开来,但是这位死者的恰恰相反,这只是血的污迹而已,并不是被殴打致死造成的。”众人听了大为叹服。

朱垣为官一方,为民伸张正义,从事实正理出发,不惟情理,非泥古法,从事实出发,察明案发缘由,摸清案件来龙去脉。内心保有一份公正与民平息民冤的大爱,所以能够受到民众的称敬与赞服。朱垣三次漂亮的办案践行了今天依然被奉视为原则的“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被忽略的三国武将:平定河北,重创乌桓,还让刘备损失惨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平定乌桓双方兵力,曹操平定乌桓视频,三国谁斩杀了乌桓

    一具体来说,曹纯是曹操的堂弟。曹纯十四岁丧父,与一母同胞的兄长曹仁分家居住,后继承了其父的家业,颇为殷富,家中僮仆、宾客有上百人之多。当然,曹纯没有挥霍无度,反而管理偌大家业而不失条理,因此乡里人都认为其很有才干。同时,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曹纯崇尚学问,尊敬学问渊博的儒士,因此很多儒士都来投

  • 三国:东吴出兵偷袭荆州的曹魏因素,曹操给的条件孙权无法拒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东吴为什么无叛将,三国曹魏控制的荆州,曹操与孙权争荆州的故事

    十二月,关羽穷途被俘杀,东吴占据了原刘备集团所属的全部荆州州郡。这一战对三国历史走向的影响是巨大的,蜀汉政权的衰落由此开始,东吴实力大涨。如果不是东吴政权后来不给力,三国时期(偷袭荆州的第二年,曹丕称帝,才正式进入三国时期)应该是东吴和曹魏唱主角才是。在孙权出兵偷袭荆州之前的数年中,孙权集团和刘备集

  • 贾诩妙计横出,曹操依旧想法如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贾诩给曹操出的计策,贾诩没有曹操怎么配将,贾诩出过哪些计谋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战争前夕,曹操还发动了荆州战役并且以成功收纳荆州全部疆土而告终。而这个时候觊觎了荆州很久的刘备,只得选择撤兵逃亡,远在江东的孙权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而此刻对于曹操来首,当务之急就是考虑怎么乘势而上,下一步该怎么走?曹操心中的选择是顺流而下拿下江东地区,尽快的完成他

  • 伐吴之战打了一年,诸葛亮明白刘备的良苦用心:这场仗非打不可,我支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伐吴檄文全文,刘备伐吴结果怎么样,刘备伐吴史书记载

    诸葛亮这番话有两个意思:其一,法正是可以阻止刘备伐吴的;其二,如果刘备伐吴有法正当参谋长,是根本不会打输的。诸葛亮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自然明白刘备伐吴的真实意图,当然更不会反对刘备伐吴,他要做的,就是在大后方做好支援工作。刘备兵败夷陵后仍有再战之心、再战之力,诸葛亮功不可没。我们细看刘备伐吴的时

  • 宋仁宗和明仁宗,谁是更名副其实的仁义之君?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仁宗和明仁宗谁更仁德,明仁宗对比宋仁宗,宋仁宗的仁义

    在他之后,还有元仁宗、明仁宗和清仁宗以仁为庙号,但是真正配得上仁这个称号的只有宋仁宗和明仁宗。1.仁义之君的开山鼻祖宋仁宗1.1体恤下属,善于换位思考有一次,宋仁宗在宫中散步,他不时地回头张望,回宫后宋仁宗让妃子赶紧端水给自己喝,原来宋仁宗散步时十分口渴。妃子觉得奇怪,问宋仁宗刚才散步时为何不让随从

  • 一场礼仪之争,内阁首辅杨廷和惨遭罢免,状元儿子杨慎被发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杨廷与杨慎的关系,杨慎的儿子,杨廷和为什么要杀杨慎

    明世宗朱厚熜即位之前,君臣矛盾已经初现端倪杨廷和于明宪宗成化年间入仕,历仕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三朝,自正德七年(1512年)出任内阁首辅后,杨廷和虽然成为了明武宗重要的辅臣,但由于正德皇帝实在太有个性,君臣之间矛盾极深。正德十六年(1521年)二月,明武宗朱厚照病情加重,司礼监太

  • 我们的祖先来自哪里?明朝812个姓氏从大槐树下出发,看有你家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各个姓氏的祖先,明朝后裔姓氏大全,哪些姓氏是山西大槐树走出来的

    结束了元末的战乱后,历经20多年,朱元璋统一了天下。但朱元璋面临的却是遍地疮痍,他发现山东、河南和河北一带多是无人之地。所以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发展经济,为了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巩固明王朝的统治,明洪武年间,朱元璋采取了移民政策,按"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迁移,而这就是著名

  • 从岳飞、秦桧到韩侂胄、史弥远,80年的战与和,均沦为屈辱的和议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岳飞和秦桧简介,岳飞和秦桧真实故事简介,岳飞与秦桧的前世今生因果

    不过,南宋对金朝的战争,其实在宋宁宗嘉定元年(公元1208年)便告一段落,此后再无北伐之举。这一年,宋宁宗和史弥远以韩侂胄的人头换来了《嘉定和议》。这一幕,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南宋初年宋高宗赵构以杀岳飞为代价换来的《绍兴和议》。从1127年到1208年,南宋在战与和中反复了81年,似乎走了一个轮回,又回

  • 忽必烈统治时期,李璮为何要叛乱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璮反叛,李璮之乱起于哪一年,李璮为什么反叛忽必烈

    而开国皇帝一般情况下也都算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懂得这个道理。忽必烈虽然好战,不断的发动对外战争,同时到了后期也重用奸臣,使得朝政混乱,但整体上忽必烈并不算是一个昏庸无能之辈。然而在忽必烈统治期间,却爆发了李璮叛乱,虽然没有成功,但对忽必烈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此后忽必烈开始不太信任汉人,加剧了民族矛

  • 苏轼向美人献诗,前两句大失水准,后两句惊世骇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苏轼写美人的诗句,苏轼20首经典绝句诗,苏轼十首五言绝句

    人的一生就如同在长河之中行船一样,起起伏伏是非常正常的,有时候处理不当,还会触礁沉没。这与智商、情商都没有多大的关系,而是事物发展本身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哪怕是顶尖级的人才也不能避免。比如说苏轼,一生才高八斗,连太后都是他的粉丝,整个宋朝为之倾倒癫狂,却也遭到了“乌台诗案”,差点让朝廷破了不杀士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