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两度亡于异族之手的宋朝,两大战略失误,导致遗臭万年

两度亡于异族之手的宋朝,两大战略失误,导致遗臭万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52 更新时间:2024/1/21 14:25:04

一:北宋联合女真人建立的金国,灭亡辽国,两年后北宋被灭

1:辽帝国的兴盛史,最后两代帝王昏庸无能,把帝国推向深渊

辽国是契丹人创建的帝国,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国开始,一直到辽帝国灭亡,存在了210年。经过几代先祖的努力,到了辽圣宗耶律隆绪时代国力达到鼎盛;自辽圣宗之后国力逐渐由盛转衰,特别是在辽道宗天祚帝祖孙两统治期间,把辽帝国推向了黑暗的深渊。

2:东北女真族崛起,出河店之战击败辽帝国主力

此时东北崛起了一个强大的民族,女真族。在首领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逐步统一女真。有一次,天祚帝邀请女真各部落首领参加头鱼宴。喝酒的时候要求完颜阿骨打跳舞,未曾想遭到他拒绝。回去之后完颜阿骨打越想越不对头,于是起兵造反,出河店之战以少胜多击败辽军主力。

3:辽金打的不可开交,北宋选择为虎作伥,联金灭辽

北方辽金两国打的不可开交,北宋这边正好是最昏庸的一位君主宋徽宗统治,由于过度骄奢淫逸,江南方腊叛乱为北伐耽搁了时间。之前和金国完颜阿骨打签订海上之盟,把该给辽的岁币转赠给金,北宋赎回原来的幽云十六州。联金灭辽在许多宋朝人眼里最明智,可以完成祖宗的心愿收复故土。

4:有人明智看出,朝廷均不采纳,联金灭辽之志断不更改

朝廷上虽然糊涂人比较多,但也有正直看问题很尖锐的人。便有人说道:“你作为邻居,放任强盗在他家杀人放火,置之不理。等到这户人家一玩,你也得跟着玩。”辽国当时派遣使臣往返宋国,希望能宋达成合议一起抵抗金国,甚至原因给北宋称臣。未曾想北宋联金灭辽的心愿一定,断不可更改。

5:辽帝国灭亡两年后,爆发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1125年灭掉辽帝国后不久,北宋又玩了一个臭招。双方明文约定不能招降纳叛,北宋言而无信,收容了人家张觉,别人跑过来要人,直接杀了送人头过去。这样让前辽降将心寒,纷纷临阵倒戈。两年之后,“靖康之变”爆发,徽钦二帝被俘北上,北宋王室除了康王赵构之外,基本一网打尽,北宋灭亡。

二:康王赵构建立南宋,一百多年后联合蒙古灭掉金国,几十年被蒙古所灭

1:南宋建立的历史背景,金国和南宋实力相当

金太宗时期灭掉辽帝国,两年后灭掉北宋。在外勤王的康王赵构南渡在群臣的拥戴下,建立南宋政权。这时候金国建国之初,方兴未艾。著名的搜山检海活捉赵构,金宋之间展开了无数大战,双方互有胜负。金国和南宋国力相当,仍然灭不了南宋。

2:金国建立不久,草原崛起了蒙古,一度击败强大的金国

就在此时,广大的草原上,逐步形成了强大的民族蒙古。南宋著名史学家洪皓便是第一个注意到蒙古的官员,他曾经在建炎三年出使金国的时候被蒙古扣留,在被扣留期间,就想了解多一点关于金国的情报,设法把这一消息告诉南宋朝廷。绍兴十二年,他就在信中提到金国曾经被蒙古的合不勒汗打败。当时和南宋急忙签订绍兴和议,真正的目的便是在此。

3:金章宗时期由盛转衰,有人提议提防蒙古

经过数十年间,好几代人的发展。到了12世纪末蒙古逐步开始逐渐统一,对金国形成了不小的威胁。恰好此时金国在金章宗期间国力达到鼎盛,也正是因为其过度汉化改革,由盛转衰。此时南宋的许多大臣不是担心金国,更多的是担心北方蒙古来犯。当时左丞相余端礼跟宋宁宗说蒙古的威胁,于是宋宁宗着手在边境上防止蒙古。

4:十三世纪初草原迎来大一统,南宋上下形成两种意见

13世纪初的时候,草原在蒙古部落铁木真的带领下首次迎来了大一统,并自称“成吉思汗”。面对蒙古气势汹汹南下,和金国百年是世仇的南宋逐渐形成了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扶持金朝,对抗更加强大的蒙古;另外一种则认为南宋和金是世仇,应当灭掉金。

5:有人主张联金抗蒙,可惜南宋朝廷上下君臣灭金之心一定,断不更改

主张联金抗蒙的大臣主要是乔行简,他认为蒙古的势力之强大已经足可以灭亡金朝,应该忘记原来的仇恨,共同抵御强敌。哪怕继续给金岁币,让他作为南宋的缓冲国抵御蒙古的进攻,这也未尝不可。可惜此时朝中大臣大部分都主张联蒙灭金,这时候金国皇帝昏庸无能。

6:金国皇帝昏庸,打击南宋彻底激怒他,联蒙灭金几十年后自取灭亡

此时已经南迁汴梁,金宣宗看见蒙古打不过,于是想打击南宋捞好处。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南宋,十几年后,在1234年南宋大将孟珙联合蒙古灭掉了金国。这时候南宋成为蒙古虎视眈眈的一块肥肉,虽然蒙哥大汗在钓鱼城遭受打败,但是蒙古贼心不死。在忽必烈的号召下,建立元朝。1279年彻底灭亡南宋,元朝统一全国。

更多文章

  • 郑成功临终前,为何要处死妻子,儿子和孙子?你看他们都做了些啥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但郑成功在临终之前,却是做了一件让人费解的事,他将自己的妻儿以及孙子全部处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如果知道他们曾经做了什么,也许就会明白郑成功的用意了。 郑成功1624年出生于日本,他的母亲是一位日本人,但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却是有着做出了一个让他后悔终身的选择,当时他选择了向清朝投降,最终却是死在了清

  • 中国历史上那么多次北伐,为什么朱元璋能取得成功,意义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北伐真实历史,朱元璋建国北伐为何失败,朱元璋为啥能北伐

    第一次:祖逖北伐1:年少时的祖逖曾经有志向祖逖是范阳人,年少的时候就有大志向,后来和与东晋尽忠的刘琨曾经一起为司州主簿。两个人关系好在一起睡,半夜听到鸡叫,祖逖于是把刘琨叫醒:“这个声音很不好!”于是两人一同起来舞剑,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闻鸡起舞。2:八王之乱少数民族入侵,祖逖独自筹备粮草西晋爆发了著

  • 同样是次子登基,同样是雄才大略,朱棣才能远超杨广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杨广朱棣哪个能力强,历史上朱棣是个好皇帝吗,朱棣雄才大略图片

    第一:小时候经历,俗话说得好,性格决定命运杨广出生在北周周武帝时期,由于父亲杨坚的原因,受封为雁门郡公。他是隋文帝杨坚的次子,等到杨坚篡周自立的时候,杨广被封为晋王。当时隋文帝暗中把所有儿子都看了一遍,十几岁的杨广显得特别有心计,府上乐器的琴瑟大多断绝,又有灰尘,好像没有用过。以为杨广不怎么喜欢歌舞

  • 文章不负状元名,酒量何曾输文章:被朱棣誉为酒量状元的江西才子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古代诗人酒量排行榜,朱棣谈大臣酒量,别人以为的酒量和实际酒量

    曾棨[qǐ](公元1372年~公元1432年)字子棨,号西墅,江西永丰人。明人刘昌所著《悬笥琐探》中的《曾状元绝笔词》云:“仕为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善草书,能诗歌,称江西才子。”这是将曾棨称为“江西才子”的记载之一。根据史料,明成祖(朱棣)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曾棨中进士第一(即通常所说的“状

  • 侍卫救下落水太子,朱元璋下令:穿着整齐的升官,脱掉衣服的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太子落水朱元璋杀宫女,朱元璋侍卫,太子朱标落水侍卫们跳水救人

    中国有许多封建王朝,而明朝是最后一个由汉人统治的封建王朝。关于明朝的故事有很多很多,而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他的人生更是非常的传奇。朱元璋此人也是非常的狠辣,他有时候也一些举动,让人们感觉疑惑和恐惧。有这样一个事情,侍卫们救下了落水的太子。而朱元璋却说衣服整洁的升官,脱掉衣服的杀掉,为什么朱元璋会这

  • 陕西西安地标建筑,形制超过明朝国都南京,历史价值堪称同类之冠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西安十大古代建筑,西安城墙内的十大建筑,西安历史最长的建筑

    虽然现今有更加先进的警报作为代替,但这些鼓楼却成为古代闻名的象征被保留了下来,比较出名的鼓楼有西安鼓楼、南京鼓楼、北京鼓楼等等,都以多朝古都的历史文化名城为主,不过要说其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鼓楼,那莫过于西安鼓楼,无论是历史价值还是艺术价值都属同类建筑之冠。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时期的西安鼓楼

  • 用拟态环境理论,分析蜀地"甲午必乱"的流言以及宋朝治蜀得失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拟态环境最简单的例子,什么是拟态环境理论,拟态环境的真实性

    巴蜀之地易守难攻,粮草充足,因此每当统一王朝瓦解之时,这里的起义和割据就闻风而动,纷纷竖立旗帜,宣布独立自治戊进入无政府状态;而当天下巳定,硝烟散尽之时,这块窝在山地里的盆地尚未被纳入统一的版图,要统治者尽最后的努力来收复它。所以蜀地历来是封建王朝统治者特别重视和担心的一个地区。宋太祖平蜀北宋乾德二

  • 古代大多流行早婚,唯独宋朝例外,流行晚婚,其实都是科举惹的祸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宋朝的婚姻政策,古代人在宋朝的婚姻,宋朝女性婚姻制度

    我们现代人晚婚晚育已成为一种趋势,三十多岁未婚男女很多,司空见惯。尤其是经济独立、学识越高的人,由于他们多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所以,对于婚姻看的很淡,没遇到合适的,宁愿过单身生活,人生首要目标不再是所谓的成家。但说起古代,却跟我们现在恰恰相反,古代大多流行早婚早育,古人年纪轻轻就选择了建立家庭。《周

  • 剖析:明朝内阁与皇权的关系,从丞相制度到内阁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丞相与内阁的权力有何区别,明朝内阁制的权力如何制约,明朝内阁制和宰相制

    史料中提到的朝廷其实是指皇帝,这就意味着在没有采用丞相制度的情况下,皇帝独掌大权,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走上了历史的高峰。废除丞相制度,防止了相权对皇权的干预,但也加重了皇帝的负担。由此,内阁制度逐渐登上历史舞台。从明太祖时期开始萌芽,内阁制度作为一种可以影响到中枢决策的制度,一直存在直到明朝灭亡。明朝

  • 郭沫若声称才气不输苏轼,曾写下一首《水调歌头》,读罢高低立判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郭沫若的最真实的水调歌头,水调歌头 郭沫若,郭沫若有哪些事迹

    苏轼兄弟年少成名,之后哥俩顺利考中进士,名动一时。苏轼的仕途,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而是充满了坎坷,但正是这样坎坷的仕途,让苏轼的人生得到了升华。 深陷“乌台诗案”的泥潭之中,他首先被贬谪到了黄州,黄州的三年,可以说是足以影响苏轼后半生的三年。在黄州,他搭建雪堂,开垦东坡,留下了流传千古的《赤壁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