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河北出土“苏麻喇姑墓”,专家仔细研究后,揭穿了康熙百年前谎言

河北出土“苏麻喇姑墓”,专家仔细研究后,揭穿了康熙百年前谎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41 更新时间:2024/1/16 18:46:39

自从易中天老师以来,越来越多的教授们开始向我们展示真实的历史,其中有很多颠覆性的内容,例如曹操的义薄云天,以及隋炀帝的功盖千秋。这些内容很颠覆,历史原文与故事演绎差距颇大,曾一度引起了我们对于历史的反思。

这种感觉很快就被带入到了电视剧,我们看什么剧都会想,剧中的人物历史是否符合事实,两者到底有何差距?

例如,大家就层对《康熙王朝》中的苏麻喇姑争议很大,一个是关于苏麻喇姑的年龄问题,另一个就是关于苏麻喇姑的地位问题。这么一个很普通的女人,结果引起了大家的争吵不休,那么这个女人在历史上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影视剧的形象

首先来看影视作品中的表现。在剧中,苏麻登场的时候是一个小姑娘,只比康熙皇帝大一点。而且她出场的时候,顺治皇帝已经退位了,并且康熙皇帝得了天花。

是苏麻用药拯救了康熙皇帝,然后得以成为孝庄太后的侍女。此后的故事演绎中,苏麻一直联系着太后以及康熙,非常受重视,甚至还曾经得到过康熙皇帝的爱。一直到最后她出家了,她也依旧得到朝中重臣的重视。

所以,在影视作品中,苏麻是一个少女的形象,而且康熙皇帝是同一代人,并且深受太后和皇帝的喜爱。而且因为演员的演技,立刻使得所有人记住了这个版本苏麻的形象,以至于这个女孩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女神。

那么在历史上是这样的吗?

二、历史正文

关于历史上的苏麻的形象,与影视作品有很大的出入。

据记载,苏麻一登场就是孝庄皇后的侍女,而且还跟着孝庄皇后一起来到了盛京,客观来说,苏麻应该和孝庄皇后是同一代人。

而且据记载,当皇太极离开人世以后,当年的孝庄皇后是31岁,顺治也只有6岁。这样一个局面其实很危险,因为继承人年龄太小了,所以无法掌控朝政。而且当年的孝庄皇太后正当壮年,极容易引起别人的猜忌。

所以,朝廷的权力被掌控在摄政王多尔衮手中,孝庄皇太后也不得随意的与顺治皇帝见面,母子两人似乎就这么被隔离开来。

不过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为了确保儿子能够成长,也确保儿子能够掌握朝政,孝庄皇后就通过苏麻来帮助她和顺治皇帝联系,除了每个月一次的见面机会以外,大部分时候都是由苏麻在不断的传递着母子之间的情感,以及诸多隐秘的政治计划。

从这一段记载来看,影视作品中的年龄写错了,苏麻的年龄比顺治皇帝还要大很多,而且她照顾的对象极有可能是顺治皇帝,毕竟小皇帝见不到母亲,就只能把频繁出现的这个亲信当成是自己的姐姐或者母亲。而且,史书也明确记载,顺治皇帝的成长深受苏麻的影响。

后来在顺治皇帝掌握政权以后,他将苏麻接到了皇宫中生活,给了她很好的待遇,一直到顺治皇帝从历史上消失。

时光荏苒,顺治皇帝也有了孩子,这个孩子就是康熙皇帝。不过,康熙皇帝的确在当时得了严重的天花,甚至都差点死去。又是在这时候,苏麻登场了,她如同照顾顺治皇帝一样,照顾着康熙皇帝,并且对他进行心理辅导以及疾病治疗。

但是由于苏麻的照顾,康熙皇帝挺过了艰难的岁月,而且活了下来。说句不客气的话,苏麻是康熙皇帝的救命恩人,和影视作品中演绎的相差无二。

而且,在康熙皇帝的成长过程中,苏麻也一直像一个母亲的角色一样陪伴着他,让康熙皇帝从一个稚嫩易生气的少年,变成了一个叱诧风云宠辱不惊的可怕帝王。因此有学者感慨,康熙皇帝一生有两个重要的女人,一个是孝庄太后,另一个就是苏麻喇姑。

在历史文献中记载,康熙皇帝非常的尊重苏麻。康熙26年,孝庄太后去世,苏麻曾一度精神不振,康熙皇帝居然将一位皇子送到她的身边抚养,以此来慰藉她孤独的心。

而且,在康熙44年苏麻去世以后,康熙皇帝更是为了纪念他,为他举办了一场隆重的葬礼,而且修建了非常豪华的陵墓。

从史书中的这两段记载来看,康熙皇帝有情有义,对于这位曾经的长辈,拥有着无限的感恩之心,而且对她有着无限的信任。

从历史正文来看,影视作品的内容大体和历史是相当的,唯一的不同就是将她的年龄改变了,所以她和康熙的爱情有些让人觉得不伦不类。

不过,历史也有可能被修改,当年记载的关于苏麻喇姑的历史正文,是否和真相也有出入呢?答案还真出人意料。

三、历史真相

过去多年后,考古学家发现了苏麻喇姑的陵墓,并且进行了考古保护。然而,经过考古学家的研究发现,当年的历史记载,可能真的不是这样。

按照史书记载,苏麻喇姑应该受到了隆重的待遇,而且是以嫔妃的礼仪下葬,那么应该有着很多的陪葬品,并且墓葬也有着很高的规格。

但考古却并没有发现这些东西,陵墓里面的陪葬物品非常稀少,更没有所谓的珍贵宝物。

而且,苏麻的陵墓非常的狭小,有人感慨,苏麻的陵墓甚至还不如一个贵族。

那么问题来了,当年康熙皇帝所承诺的嫔妃礼仪下葬呢?很明显,这个规格不太对,历史正文与考古发现根本不同。

当然了,也有人可能会认为,当年由于孝庄太后的缘故,因此苏麻并没有直接下葬,是要等到雍正皇帝时期才下葬。但事实上,雍正皇帝非常的尊重康熙,假若康熙有安排,必须要有高规格,那么苏麻为何会有这样一个尴尬的陵墓呢?

很明显,康熙皇帝对于这位长辈,或许可能有过信任,但事实上根本就没有把他看得有多高。

正如影视作品中所表现的那样,即使魏东亭以及周培公为他鞠躬尽瘁,但最终一个去了台湾,另一个死在了东北,可谓是人情冷暖。

结语

因此,仅仅只针对苏麻这个女人,我们就可以看出历史的差距。首先大众所了解的必然都是影视剧和文学形象,因为这种形象最潸然泪下,最丰满,最容易被大家记住。但这里面掺杂了太多的情感表达,以及很多的故事的糅合,已经很大程度上超出了历史的正文。

例如,苏麻的年龄大到,可以做康熙皇帝的奶奶,但她可以在影视作品中和康熙皇帝有过淡淡的爱情。但假如以此来对照历史正文,那可就太尴尬了。

所以,历史正文更加平淡,没有那么多的情感表达。文学形象和历史形象差距甚大,甚至极有可能会发生颠覆。

不过话又说回来,历史正文有的时候也未必真实。例如过去我们所倡导的禅让制度,曾经传唱了这么多年,史书中更是明确记载。但等到出土了更多的资料以后,我们却惊愕的发现,原来一切都是可怕的政变。

因此,我们了解历史必须要层层深入,首先要了解故事,然后进一步的对照历史正文,更高的境界则要通过考古验证真假。所以,历史非常的有趣,历史也非常困难,想要从现在出发去寻找真相,要跨越的东西太多太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日本为何能在甲午海战中打败清朝?你看看李鸿章奏折内,写了些啥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甲午战争李鸿章说的话,甲午中日战争和李鸿章的联系,李鸿章怎么评价甲午战败的

    其一:打断了清朝的中兴之路,相反日本却经此一战,由于得到了清廷的巨额赔款,而迅速上升为列强之一。且在随后的“日俄战争”中,又击败了俄国。其二:开启了近代史最痛苦的屈辱之门,由于日本的胜利,使其膨胀异常,注定了他想争霸世界,就必须先拿下中国。后来的日本全面侵华,其实在甲午海战之后,就已经埋下了种子。也

  • “披甲人”是什么人?为何清朝把囚犯都发配到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发配宁古塔和披甲人为奴的区别,清朝时的披甲人,披甲者为奴什么意思

    以上这是关于清朝著名的流放地——宁古塔的记载。说的是这宁古塔距离京城足有七八千里之远,于辽东极北之处,其所处之地非世人所能达。若是只流放到宁古塔,便也还好。但通常与流放宁古塔相配的却还有一句,叫做“与披甲人为奴”。本流放宁古塔就已经算是极为寒苦了,著名诗人吴兆骞曾也有过被流放宁古塔的经历,曾细细描写

  • 清朝时期,为什么一些出嫁的格格不能生育?原因有以下三难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为啥清朝出嫁的格格不能生育,清朝格格为什么不能生育,清朝公主为何大多无法生育

    古代格格作为皇帝的金枝玉叶,应该有很高的权利吧!甚至说在生育上会比较容易吧!可事实呢!却不是这样的!根据历史记载,清朝的格格一般都不是随意出嫁的!而是需要皇帝特赐!而且所嫁的对象也有很多!比如蒙古的王公呀!朝中的重臣呀!这些都是皇帝特赐的目标!那皇帝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很简单,为了收买人心!比如努尔哈

  • 雍正宫廷用瓷——仿古创新,玲珑纤巧,柔和秀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仿古雍正青花瓷,雍正顶级窑变釉,雍正青花瓷器民窑精品

    雍正朝的瓷器向来以“精致典雅”的艺术特征为后人所称赞。这出于雍正帝本人高雅的艺术品味,雍正朝的各式艺术品,琉璃、珐琅器、工笔画等等,都显得雅致清新,简洁流畅。斗彩——精致典雅斗彩又称为“逗彩”,寂园叟的《陶雅》有云:“豆者豆青也……杂以他色曰豆彩。”斗彩在明朝时期出现,雍正朝时期的斗彩作品大多是对明

  • 历史上军事三流的清朝土地肥沃,沙俄为什么不派精锐入侵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在此后的200多年里,沙俄始终没有大举入侵。这倒不完全是因为大清多厉害,而是···沙俄大军真的过不来!地理限制俄罗斯在西伯利亚的疯狂扩张,主要是哥萨克人的冒险。当时西伯利亚地区的土著民族,大多人数少、武器差、缺乏组织。因此,哥萨克人得以通过冒险,征服广袤的土地。可是,这也意味着:西伯利亚地区的

  • 康熙给甜瓜取了一个错误的名字,如今这种甜瓜却家喻户晓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康熙给哈密瓜起的名字,玉菇甜瓜和金冠甜瓜,康熙买瓜

    其实,真正的哈密瓜本来属于新疆鄯善县的特产,与哈密无关,但因为它叫哈密瓜,所以多数人就认为它产自新疆哈密了,那么它为什么不叫鄯善瓜而叫哈密瓜呢?这主要与康熙闹得一个乌龙有关。哈密瓜的外表虽然粗陋,但对种植环境可是挑剔的很,鄯善县气候独特,白天晚上温度差异相当大,并且光照充足,因此那里产出的“哈密瓜”

  • 多尔衮的后人,春运没抢到票,在火车站大喊:除了我你们都是奴隶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是我们自己偏见的俘虏。"——加西亚·马尔克斯一个人若是偏执起来有多可怕?多尔衮的后人,春运没抢到票,大闹火车站,这听起来多少有些可笑,但却是现实中实际发生的事情。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清朝作为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没落也不过是上世纪初的事情,因此不少皇室子孙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

  • 《雍正王朝》中,为什么佟国维的“侄子”不姓佟,而叫隆科多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雍正王朝隆科多与佟国维深夜对话,佟国维跟隆科多说的诗,佟国维和隆科多是一个姓吗

    隆科多是佟国维的儿子,而这父子两个人都不姓佟,而都姓佟佳氏。不管是佟国维还是隆科多,他们都是满洲人,按照姓在前名在后的习惯,他们真正的名字分别是佟佳·佟国维、佟佳·隆科多,只不过满洲人习惯上称名不称姓而已。很多人以为清朝的“佟佳氏”源于汉姓,佟佳氏就是汉人,实际上并非如此,佟佳氏族人之中的确有些来自

  • 慈禧对8国宣战,咋冒出来14个“债主”,天价赔款是如何确定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慈禧向几国宣战,慈禧宁愿赔款也不宣战,慈禧向11国宣战是哪一年

    求和就意味着赔款,可宣战的时候只有8个国家,仗打完却冒出来14个“债主”,都要从清政府的口袋里掏银子,这是咋回事?后来确定赔偿4.5亿两白银,又真如传说的那样,是每个中国人赔偿一两白银吗?(下图:慈禧返回北京,看到有人拍照,挥舞手绢打招呼)八国联军,指的是英、法、美、德、意、日、俄、奥这8个国家,当

  • 清朝灭亡后王爷现状:坚持“啃老”,盗墓艰难维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还有一件大家很关心的事情,那就是封建王朝结束后,那曾经锦衣玉食的王爷贝勒们又何去何从?关于这些人的去向,大体上就这两种说法:自食其力,养家糊口满清灭亡后,溥仪等人并未被强制搬出紫禁城,因为清朝政权的推翻并不是强制性的,所以,他们也得以保全了最后的颜面,留在紫禁城继续生活。然而,作为曾经的王室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