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日本为何能在甲午海战中打败清朝?你看看李鸿章奏折内,写了些啥

日本为何能在甲午海战中打败清朝?你看看李鸿章奏折内,写了些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897 更新时间:2023/12/12 12:57:36

其一:打断了清朝的中兴之路,相反日本却经此一战,由于得到了清廷的巨额赔款,而迅速上升为列强之一。且在随后的“日俄战争”中,又击败了俄国。

其二:开了近代史最痛苦的屈辱之门,由于日本的胜利,使其膨胀异常,注定了他想争霸世界,就必须先拿下中国。后来的日本全面侵华,其实在甲午海战之后,就已经埋下了种子。

也行正是因影响太深远了,所以一直以来,对甲午海战存在着各种解读,其中影响比较大的错误信息有如下两条。

一、日本之所以敢贸然开战,是因看到清廷官兵,在战舰的主炮管上晒衣物。

翻看史料可知,在甲板上晒衣物等,是当时普遍做法。如,英军随舰教官琅威理,在航行途中曾多次命令各舰集中晾晒衣服,诸如“十六日早,督船旗令各船晾晒吊床”。(出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甲午战争》)

但至于到,去主炮管上晒衣物,却是滑稽可笑的。如致远舰,炮管到主甲板高三米多。为了晒个衣服,放着低矮的围栏等不用,谁肯冒这个险?再军纪涣散,也不会如此吧。

二、清朝的北洋水师,号称世界第八,亚洲第一。

这个称号,是公元1888年之前的,而甲午海战是发生在公元1895年。就如现在的体育比赛,你总不能拿着一块金牌,天天说事吧?须知,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所谓不进则退。

日本经历的明治维新,一日千里下,到了公元1895年,北洋水师还拿啥号称世界第八啥的?最多是空有其名,其实就是早就名不属实了!

那么日本当时战舰有多先进?还是看看那艘“吉野号”,也就是邓世昌要撞沉的那艘!英国船厂,在公元1892年前,曾向清廷报过价并说过其性能,是“23节速度,4000吨级”,可惜当时清廷嫌贵,不买!还有日本的松岛号、严岛号,是在1892年服役。桥立号更新,是1894年服役。

那么清廷的战舰呢?却是自1888年后,没再增加一艘。

有了对比,就能看出其中差距吧!虽清廷的定远号和镇远号,都号称巨舰,吨位很大7400吨,但航节却只有14.5节的速度。且还是在1881年购入并服役,除了巨大外,啥都全面落后了。

因此,这个世界第八,亚洲第一,早就过时!

那么对于马上就要到来的甲午海战,清廷内是如何认识的?很遗憾,都用老眼光在看待日本。

李鸿章对此是心知肚明,知道这完全是盲目自大,且更要命的还是,要外行指点内行。为了避免决战,李鸿章曾给光绪皇帝,上书了一个奏折,如今看去,堪称是一份“科普奏折”,原文如下:

自光绪十四年(公元一八八八)后,我军未增一船。丁汝昌及各将领屡求添购新式快船,臣仰体时艰款绌,未敢奏咨渎请……

海上交锋,恐非胜算,即因快船不敌而言。倘与驰逐大洋,胜负实未可知。万一挫失,即没法添购亦不济急。惟不必定与搏击,今日海军力量,以攻人则不足;以之自守尚有余。

这份奏折,透露出了三个知识点。

其一:对于为何自1888年后,清廷就没再增加战舰,给出了解释。既,丁汝昌等一再要求,但李鸿章却考虑到清廷的态度等,没敢禀报。其实这表明了,当时李鸿章极其他领导的洋务运动,处于何等尴尬地步。

其二:科普了海战的关键。用谁都知道的话说就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李鸿章的这个奏折,也透露出了这个意思。所谓“快船不敌……倘与驰逐大洋,胜负实未可知”。

其三:对北洋水师的清醒认知。认为现在虽无法正面碾压或硬抗日本,但却能做到自保。潜台词就是说,跟日本玩消耗战,不能决战。因为日本毕竟是小国,一旦玩起了消耗战,是吃不消的。而若决战,则是以己之短,攻其之长,或说是,做了对手最想要的选择,显然这叫犯傻!

那么李鸿章这个“科普奏折”起作用了吗?非但没有,反而遭到了群起而攻之。结果仅仅半个多月过后,甲午海战开始了……

人们都知道,是李鸿章建立的北洋水师,因而无不把甲午海战的惨败的罪过,归结于他。但这却是有失公允的,虽李鸿章要负有一定责任,但清廷的无知和狂妄等,显然才是主因!

更多文章

  • “披甲人”是什么人?为何清朝把囚犯都发配到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发配宁古塔和披甲人为奴的区别,清朝时的披甲人,披甲者为奴什么意思

    以上这是关于清朝著名的流放地——宁古塔的记载。说的是这宁古塔距离京城足有七八千里之远,于辽东极北之处,其所处之地非世人所能达。若是只流放到宁古塔,便也还好。但通常与流放宁古塔相配的却还有一句,叫做“与披甲人为奴”。本流放宁古塔就已经算是极为寒苦了,著名诗人吴兆骞曾也有过被流放宁古塔的经历,曾细细描写

  • 清朝时期,为什么一些出嫁的格格不能生育?原因有以下三难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为啥清朝出嫁的格格不能生育,清朝格格为什么不能生育,清朝公主为何大多无法生育

    古代格格作为皇帝的金枝玉叶,应该有很高的权利吧!甚至说在生育上会比较容易吧!可事实呢!却不是这样的!根据历史记载,清朝的格格一般都不是随意出嫁的!而是需要皇帝特赐!而且所嫁的对象也有很多!比如蒙古的王公呀!朝中的重臣呀!这些都是皇帝特赐的目标!那皇帝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很简单,为了收买人心!比如努尔哈

  • 雍正宫廷用瓷——仿古创新,玲珑纤巧,柔和秀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仿古雍正青花瓷,雍正顶级窑变釉,雍正青花瓷器民窑精品

    雍正朝的瓷器向来以“精致典雅”的艺术特征为后人所称赞。这出于雍正帝本人高雅的艺术品味,雍正朝的各式艺术品,琉璃、珐琅器、工笔画等等,都显得雅致清新,简洁流畅。斗彩——精致典雅斗彩又称为“逗彩”,寂园叟的《陶雅》有云:“豆者豆青也……杂以他色曰豆彩。”斗彩在明朝时期出现,雍正朝时期的斗彩作品大多是对明

  • 历史上军事三流的清朝土地肥沃,沙俄为什么不派精锐入侵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在此后的200多年里,沙俄始终没有大举入侵。这倒不完全是因为大清多厉害,而是···沙俄大军真的过不来!地理限制俄罗斯在西伯利亚的疯狂扩张,主要是哥萨克人的冒险。当时西伯利亚地区的土著民族,大多人数少、武器差、缺乏组织。因此,哥萨克人得以通过冒险,征服广袤的土地。可是,这也意味着:西伯利亚地区的

  • 康熙给甜瓜取了一个错误的名字,如今这种甜瓜却家喻户晓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康熙给哈密瓜起的名字,玉菇甜瓜和金冠甜瓜,康熙买瓜

    其实,真正的哈密瓜本来属于新疆鄯善县的特产,与哈密无关,但因为它叫哈密瓜,所以多数人就认为它产自新疆哈密了,那么它为什么不叫鄯善瓜而叫哈密瓜呢?这主要与康熙闹得一个乌龙有关。哈密瓜的外表虽然粗陋,但对种植环境可是挑剔的很,鄯善县气候独特,白天晚上温度差异相当大,并且光照充足,因此那里产出的“哈密瓜”

  • 多尔衮的后人,春运没抢到票,在火车站大喊:除了我你们都是奴隶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是我们自己偏见的俘虏。"——加西亚·马尔克斯一个人若是偏执起来有多可怕?多尔衮的后人,春运没抢到票,大闹火车站,这听起来多少有些可笑,但却是现实中实际发生的事情。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清朝作为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没落也不过是上世纪初的事情,因此不少皇室子孙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

  • 《雍正王朝》中,为什么佟国维的“侄子”不姓佟,而叫隆科多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雍正王朝隆科多与佟国维深夜对话,佟国维跟隆科多说的诗,佟国维和隆科多是一个姓吗

    隆科多是佟国维的儿子,而这父子两个人都不姓佟,而都姓佟佳氏。不管是佟国维还是隆科多,他们都是满洲人,按照姓在前名在后的习惯,他们真正的名字分别是佟佳·佟国维、佟佳·隆科多,只不过满洲人习惯上称名不称姓而已。很多人以为清朝的“佟佳氏”源于汉姓,佟佳氏就是汉人,实际上并非如此,佟佳氏族人之中的确有些来自

  • 慈禧对8国宣战,咋冒出来14个“债主”,天价赔款是如何确定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慈禧向几国宣战,慈禧宁愿赔款也不宣战,慈禧向11国宣战是哪一年

    求和就意味着赔款,可宣战的时候只有8个国家,仗打完却冒出来14个“债主”,都要从清政府的口袋里掏银子,这是咋回事?后来确定赔偿4.5亿两白银,又真如传说的那样,是每个中国人赔偿一两白银吗?(下图:慈禧返回北京,看到有人拍照,挥舞手绢打招呼)八国联军,指的是英、法、美、德、意、日、俄、奥这8个国家,当

  • 清朝灭亡后王爷现状:坚持“啃老”,盗墓艰难维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还有一件大家很关心的事情,那就是封建王朝结束后,那曾经锦衣玉食的王爷贝勒们又何去何从?关于这些人的去向,大体上就这两种说法:自食其力,养家糊口满清灭亡后,溥仪等人并未被强制搬出紫禁城,因为清朝政权的推翻并不是强制性的,所以,他们也得以保全了最后的颜面,留在紫禁城继续生活。然而,作为曾经的王室贵

  • 曾国藩是圣人还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曾国藩究竟是刽子手还是圣人,谁对曾国藩的影响最大,历史上的曾国藩真的很厉害吗

    湘军大名鼎鼎的曾国藩并未像我们所想的那样少年英才,相反他的科举入仕道路是十分的坎坷,比他读书读得好的人有太多太多。还好,曾国藩有个读书入仕的大环境。曾国藩有个当私塾秀才的老爹,所以他六岁得以入驻家里的私塾“利见斋”。虽然说曾国藩的科举道路并不顺利,但是自幼读书,启发了他的心智,开阔了他的眼界。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