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钦点的状元,不可能作弊,为何下榜不久就被车裂而死

朱元璋钦点的状元,不可能作弊,为何下榜不久就被车裂而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900 更新时间:2023/12/8 23:28:50

,纵横就来跟大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被称为“闽南”十才子的陈安是如考上状元的?

中国从唐朝时期开始实行科举制,在整个科举史上,举人和进士可谓是数以百万计,但是能考取状元的,却是凤麟角。整个科举制历史期间,只有大约五百位状元,大明朝276年间也只出了90名状元,而这位陈安就是其中之一。

陈安在明朝初年出生于福建,他不仅天资聪颖,有读书的天分,而且自幼好学,十分刻苦,由于能诗善文,成为闽南十才子之一,在当地小有名气。

洪武三十年,大明王朝第六次科举会试,在古代会试过后是殿试,殿试是皇帝亲自进行提问,在殿试中排名第一的,就是皇帝钦点为状元。

在这次殿试中,一共有52名贡士参加,由朱元璋亲自出题评分,最终定陈安为状元。

明朝洪武年间,百废待兴,还是很需要人才的,一般考取状元的人,前途都不会差到哪里去,但陈安作状元不仅没有凤凰腾达,而且只作了不到二十天就被车裂而死了。

正常来讲,既然中了状元,那他成为达官显贵之人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但他可以说是十分倒霉了。

轰动一时的南北榜案是怎么一回事?

中国古代南北文化水平差异很大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南北方考取进士的人数之差也很大。而陈安中状元的这一年,明朝共录取了五十二位考生,而北方一个省份都没有人入榜。

这种情形,其实在科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所以有些落第的北方考生就十分愤怒,对这件事情怀有很深的疑虑。结果发现这次的三位主考官都是南方人,于是北方的考生就觉得是考官们在暗箱操作。

不管是不是主考官们徇私舞弊,在北方考生十分愤怒的状态下,他们都一致认为他们落第是考官们在偏袒南方考生,就坚决要朝廷给他们一个说法,动静闹得很大。

这件事情不九就传到了皇帝朱元璋的耳朵里,朱元璋本来就生性多疑,他觉得这件事一定有问题,于是就找来了主考官们,让他们重新阅卷,希望可以再加几个录取的名额。

主考官也是有苦说不出,南北方教育水平本来就相差甚远,而且最终录取的文章也都是皇帝亲自过目的。没办法,考官们又重新组织了考试,但结果依旧是南方考生的成绩远远优于北方。

当时不仅北方考生无法接受,就连北方籍的官员都站出来要求重新复核。

当时有人上告说主考官们故意将北方考生中质量很差的试卷呈了上去,出身平民的朱元璋可是对徇私舞弊的事情深恶痛绝,当他得知消息后,勃然大怒,杀心顿起,于是把其中一位主考官凌迟处死了,还有的流放到了边疆。

南北榜之争下的牺牲品,陈安最后被车裂而死

既然考官已经徇私舞弊了,那状元自然也跑不了了,陈安做了不到20天的状元,就被酷刑车裂而死。

其实不管主考官们到底有没有欺君罔上,这件事和陈安也没有关系的,只能算是陈安倒霉。陈安的倒霉是遇到了明朝有名的南北榜案,这个案件是中国南北二元地域社会导致的,其实中国古代南北方一直存在隔阂。

而这个案件,也是有着很深刻的原因,首先,从宋朝开始,中国经济重心就完成了从北方到南方的转移,南方发展逐渐超过北方;其次,朱元璋政权压根就是建立在南方,朱元璋所建立的明朝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北伐成功的政权。

所以,当官的大多也都是南方人,三位主考官是南方人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中国古代讲三缘,血缘、地缘、学缘,血缘关系咱就不说了,一个地方的就是地缘关系,同一届录取的考生就是学缘,利用这种关系,建立官场网络。

朱元璋对这些应该也是深恶痛绝的,谁能保证北方就没有一个成绩合格的,谁能保证考官在其中没有搞一些小动作。

而另一方面,朱元璋此前多次兴大狱,尤其蓝玉谋反案前后涉及十余万人,并且以北方籍贯官员为主,虽然打压蓝玉并非为了打压北方官员,但是让北方考生认为,这个南方兴起的朝廷,有点不公,这也间接的导致了北方考生并不热衷于科举。

可以说,陈安就是朱元璋为了拉拢北方考生的一个牺牲品。

在这之后,朱元璋又增加录取了很多北方考生,并钦点了其中一位成为了状元。但朱元璋认识到了南北方经济文化水平和教育资源的差异,科举考试开始采用了“南北分榜”的制度。

更多文章

  • 宋朝如何赚取巨额财富?赵匡胤这个方法,时至今日仍在使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赵匡胤怎么创立的宋朝,赵匡胤是什么时候建立宋朝的,赵匡胤创宋朝过程概述

    以北宋为例,作为相对较为统一的王朝,富裕程度是唐之后历代王朝之最。宋粉们常说宋朝当时的经济总量,占据全世界经济总量的80%左右,当然这里有夸大的成分。据《世界经济千年史》一书的考证,北宋王朝在顶峰时期,经济总量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0%左右,即使如此,也是一个令人骄傲的数字。其实在宋朝建国之初,国家并

  • 宋朝有人权,他才敢和皇帝动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宋朝的一位丞相敢于直言自己的意见,甚至不惜和皇帝动手。古代的皇帝,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几乎没有人敢拂逆他们的言语。但是在宋朝的时候,人们是相当的有人权的,从来没有说是因为言论而治罪的。尤其是有几个皇帝勤政爱民,非常的宽容大度,从而把天下之理得井井有条。他们手下的官员可以直接进

  • 明朝重农抑商,商人却通过一种手段暴富,让众多美女遭殃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重农抑商,重农抑商对明朝的影响,明朝的商人为什么这么多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作为农民、甚至是贫民出身的他,认为天下之乱,源于商人囤货居奇,他们是王朝乱世的根源,因此从朱元璋开始,明朝的基本国策就是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限制商人个人财富的聚集。然而对于那些头脑机敏的商人来说,他们很快就找到了一门发财的生意。原来在大明帝国创建之后,和前代王朝一样,实施的是“食盐

  • 朱元璋杀人从不犹豫,却唯独对两种人客气,一辈子也不敢得罪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杀人诛心,朱元璋为什么杀人那么多,朱元璋为何杀人成性

    众所周知,《孙子兵法》是兵家宝典,但其不仅适用于打仗还适用于待人接物。在《孙子兵法》中有“利而诱之”和“强而避之”的说法,杀人不眨眼的朱元璋可谓是把这两点发挥到淋漓尽致。要说起明太祖朱元璋,很多人的脑海里都会闪现出他滥杀无辜的历史形象,一生杀人如麻,凶残至极,即使是功臣也不能幸免。不过据史料记载,有

  • 南宋穷秀才发现一处宝地,自尽后如愿安葬,家族从此富贵八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古代人对风水堪舆之说深信不疑,认为风水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家族的发展。风水宝地对于家族发展极为有利,煞地和凶地则可能给家族招致巨大灾祸。时至今日,许多地区依旧有相应风俗,在修建房屋和举行葬礼的时候,往往也会特意请人来看。不过很少有人知道,在古代时,就有这么一个穷秀才,发现一块宝地后甘愿设下绝

  • 为了保护后代不被朱元璋杀害,刘伯温留下11字遗言,这11字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伯温被害朱元璋大开杀戒,刘伯温真的是被朱元璋害死的吗,刘伯温会被朱元璋杀了吗

    而刘伯温,却是后世千余年来,唯一一位可以与其相提并论的人。鲁迅先生说《三国演义》把孔明给“妖化”了,刘伯温又何尝不是这样?尽管正史里对他的记载还算正常,可是民间,却流传有许多与他有关的神奇故事,甚至多有传言他会“预知天机”,并有着神机妙算的能力,这方面的描述,比之三国诸葛亮,又或者水浒吴学究,都不遑

  • 宋太宗是怎样削弱武将权力的,他不害怕武将反抗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太宗在武将中的威望,幽州城困住了宋太宗,宋太宗怎么治国的

    极大地削弱了地方节度使的权力。宋太祖得到天下之后,考虑到,手上有很多持有重病的大将,这些人很可能将来也像他一样起兵。为了消除这个隐患,宋太祖释兵权解除了一些大将的兵权。但是一些边将的权力依然非常的大,在他们管辖的区域内,他们完全掌握了经济和人事大权,俨然就是一个小小的国家,宋太祖为什么不削弱这些边关

  • 他是历史的罪人,间接导致宋末“靖康之耻”,如今被美化成大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靖康之变女人的下场,历史上发生的靖康之耻到底有多惨,宋徽宗靖康之耻到底是怎么败的

    众所周知,古时候并没有当代社会先进的教育体系,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教育,很多古人根本不认识字,只懂耕作之术。纵观历史,早前时期平民阶层很少能接收到良好的教育,不仅没有足够的经济条件支撑孩子入学,他们本身也认为上学没有什么用处。尽管如此,古人还是需要一些精神食粮来慰藉自己,于是勾栏瓦舍开始出现,说书艺人

  • 姚广孝:一心撺掇朱棣谋朝篡位,却不求美女钱财,他到底图个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姚广孝跟朱棣谁大,朱棣为何要杀姚广孝,朱棣与姚广孝第一次见面

    在明朝有一个传奇和尚,生前受尽封赏尊荣,在他年轻的时候,有人说他嗜好杀戮,他不但不生气还大喜。在他死后,明仁宗朱高炽认为他“生则同其富贵,殁则陪其祀享”,而让他配享明太宗庙庭,他就是明朝著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黑衣宰相”姚广孝是明成祖朱棣身边的一位传奇人物,堪称是明朝最神秘谋士。他是个和尚,却精

  • 明朝不是拥有强大火器吗,为何败给了只有冷兵器了后金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的火器有多厉害,明朝大部分火器是从哪儿来的,为什么明朝火器很好但是打不过

    首先我们可以看看当时两方之间的装备差距。明朝掌握当时世界领先的火器技术,并发明了类似于三眼火铳,火龙出水,佛朗基等等即使听到名字都会觉得很强的装备;再看看后金呢,只是一个刚刚独立出来的小国,竟然击败了大明朝。这个曾经能够在与战斗力强大的蒙古军队作战中获得胜利,拥有强大火器的明朝军队,却败给了一个仅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