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死不懦——何无忌
何无忌(?——410年),山东郯城人。名将刘牢之外甥。“挟功名之大志,挺文武之良才。追旧而恸感时人,率义而响震勍敌。”因机效捷,讨伐桓玄,再造晋室,以功迁江州刺史、封安成公。义熙六年,奉命率部讨伐卢循之乱,临危奋命,处死不懦,持节殉国。追赠使持节、侍中、司空,谥号肃。
二、前无强阵——王镇恶
王镇恶(373年——418年),陕西西安人,贯藉山东昌乐,前秦丞相王猛之孙。虽骑射非所长,然读诸子兵书,论军国大事,意略纵横,果决能断。以智计平定刘毅之乱,著独克之功。北伐后秦,率部为先锋,破洛阳、下潼关、入长安,“摧锋直指,前无强阵,为宋方叔”。惜才雄性贪,为武帝刘裕猜忌,辅佐刘义真坐镇关中,众将疑贰,为同僚沈田子设计杀害,时年四十六。追赠使持节、左将军、青州刺史、龙阳候,谥号壮。
三、勇冠戎阵——沈田子
沈田子(383年——418年),字敬光,浙江德清人。早年追随武帝刘裕,平南燕、击卢循,所在先登陷阵。北伐后秦,身先士卒,勇冠戎阵,奋寡击众,所向必摧,斩馘千数。以功封安西中兵参军、龙骧将军,始平大守。胡夏赫连勃勃寇长安,猜忌王镇恶,设计杀害,坐罪处死,时年三十六。
四、气冠三军——傅弘之
傅弘之(377年——418年),字仲度,陕西辉县人。少傥倜有大志,素善骑乘。早预义旗,屡从征战,北伐后秦,进据蓝田,以功封宁朔将军。及胡夏犯长安,刘义真撤军东归,赫连勃勃率倾国之众追蹑,于青泥大战。弘之身贯甲胄,奋勇杀敌,气冠三军,力竭被虏,英勇不屈,杀身成仁,时年四十二。
五、平蜀名将——朱龄石
朱龄石(379年——418年),字伯儿,江苏沛县人。出身将帅之家,少好武事,讨桓玄、平卢循,所在有功。奉命节制各军,平定谯蜀,以功封丰城县候。及关中告急,奉命接替刘义真,都督关中诸军事,可惜归众难固,兵败身虏,为胡夏赫连勃勃杀害于长安,时年四十。
六、唱筹量沙——檀道济
檀道济(?——436年),山东济宁金乡人。以和谨致称,有将帅之材,一生征战无数,所向摧破,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俱才,为朝廷疑畏,文帝刘义隆生病之时,召回赐死,并诛夷诸子与心腹大薛彤、高进之,自坏长城。
七、三朝宿将——沈庆之
沈庆之(386——465年),字弘先,浙江德清人。以武毅之资,属殷忧之日,驱驰戎旅,所在见推。其戡难定功,盖亦宋之方、召。历辅五帝,号三朝宿将,威望行于南北,位三公而冠百群,将吏皆出其门,年致耄耋,官成名立,因触怒废帝刘子业,坐罪赐死,时年八十,谥号忠武。明帝刘彧即位,追赠司空,改谥为襄。
八、武毅文雅——柳元景
柳元景(406年——465年),字孝仁,山西运城人。少便弓马,以勇见称,寡言有器质。一生征战,平群蛮,伐北魏,讨元凶,所在所功。元景起自将帅,及当朝任职,实兼雅道,行己所资岂徒武毅。孝武帝刘骏去世,受顾命之托,任侍中、尚书令、丹阳尹,因废帝刘子业荒淫无道,首倡废立之谋,谋泄事败,从容就死,时年六十。明帝刘彧即位,予以平反,追赠太尉,谥号忠烈。
九、功高位重——臧质
臧质(400年——454年),字含文,山东莒县人。少轻薄无检,年三十出头,屡居名郡,涉猎史籍,尺牍便给,即有气干,好言兵权。文帝刘义隆谓可大任。文帝去世,以平定元凶刘劭,迁车骑将军、江州刺史、始兴郡公,居功自肆,凡事专行,多所求欲,本无吞噬之志,唯视天子如幼主。孝武帝刘骏正欲自揽威柄,疑防内深。臧质自谓人才足为一世英杰,功高位重,终非自安之地,终于联合豫州刺鲁爽,拥戴刘义宣起兵,假手为乱,以济其奸,陵天犯顺,兵败身死,传首京师,时年五十五。
十、未节孤忠——沈攸之
沈攸之(?——478年),字仲达,浙江德清人。司空沈庆之堂侄。出身孤微,追随沈庆之建功立业,累居方镇,自擅阃外,跋扈滋甚,渐怀不臣之迹。伺隙西郢,年逾十载,虽擅命专威,无君己积,然宋室将移,奋抉起兵于荆州,尽忠于刘氏,兵败自缢。虽以衅乱自终,抑亦一代孤忠之臣。
参考资料《宋书》《南史》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