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探秘:刘宋一朝名将之悲壮结局

历史探秘:刘宋一朝名将之悲壮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330 更新时间:2024/1/24 12:58:35

一、处死不懦——何无忌

何无忌(?——410年),山东郯城人。名将刘牢之外甥。“挟功名之大志,挺文武之良才。追旧而恸感时人,率义而响震勍敌。”因机效捷,讨伐桓玄,再造晋室,以功迁江州刺史、封安成公。义熙六年,奉命率部讨伐卢循之乱,临危奋命,处死不懦,持节殉国。追赠使持节、侍中、司空,谥号肃。

二、前无强阵——王镇恶

王镇恶(373年——418年),陕西西安人,贯藉山东昌乐,前秦丞相王猛之孙。虽骑射非所长,然读诸子兵书,论军国大事,意略纵横,果决能断。以智计平定刘毅之乱,著独克之功。北伐后秦,率部为先锋,破洛阳、下潼关、入长安,“摧锋直指,前无强阵,为宋方叔”。惜才雄性贪,为武帝刘裕猜忌,辅佐刘义真坐镇关中,众将疑贰,为同僚沈田子设计杀害,时年四十六。追赠使持节、左将军、青州刺史、龙阳候,谥号壮。

三、勇冠戎阵——沈田子

沈田子(383年——418年),字敬光,浙江德清人。早年追随武帝刘裕,平南燕、击卢循,所在先登陷阵。北伐后秦,身先士卒,勇冠戎阵,奋寡击众,所向必摧,斩馘千数。以功封安西中兵参军、龙骧将军,始平大守。胡夏赫连勃勃寇长安,猜忌王镇恶,设计杀害,坐罪处死,时年三十六。

四、气冠三军——傅弘之

傅弘之(377年——418年),字仲度,陕西辉县人。少傥倜有大志,素善骑乘。早预义旗,屡从征战,北伐后秦,进据蓝田,以功封宁朔将军。及胡夏犯长安,刘义真撤军东归,赫连勃勃率倾国之众追蹑,于青泥大战。弘之身贯甲胄,奋勇杀敌,气冠三军,力竭被虏,英勇不屈,杀身成仁,时年四十二。

五、平蜀名将——朱龄石

朱龄石(379年——418年),字伯儿,江苏沛县人。出身将帅之家,少好武事,讨桓玄、平卢循,所在有功。奉命节制各军,平定谯蜀,以功封丰城县候。及关中告急,奉命接替刘义真,都督关中诸军事,可惜归众难固,兵败身虏,为胡夏赫连勃勃杀害于长安,时年四十。

六、唱筹量沙——檀道济

檀道济(?——436年),山东济宁金乡人。以和谨致称,有将帅之材,一生征战无数,所向摧破,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俱才,为朝廷疑畏,文帝刘义隆生病之时,召回赐死,并诛夷诸子与心腹大薛彤、高进之,自坏长城。

七、三朝宿将——沈庆之

沈庆之(386——465年),字弘先,浙江德清人。以武毅之资,属殷忧之日,驱驰戎旅,所在见推。其戡难定功,盖亦宋之方、召。历辅五帝,号三朝宿将,威望行于南北,位三公而冠百群,将吏皆出其门,年致耄耋,官成名立,因触怒废帝刘子业,坐罪赐死,时年八十,谥号忠武。明帝刘彧即位,追赠司空,改谥为襄。

八、武毅文雅——柳元景

柳元景(406年——465年),字孝仁,山西运城人。少便弓马,以勇见称,寡言有器质。一生征战,平群蛮,伐北魏,讨元凶,所在所功。元景起自将帅,及当朝任职,实兼雅道,行己所资岂徒武毅。孝武帝刘骏去世,受顾命之托,任侍中、尚书令、丹阳尹,因废帝刘子业荒淫无道,首倡废立之谋,谋泄事败,从容就死,时年六十。明帝刘彧即位,予以平反,追赠太尉,谥号忠烈。

九、功高位重——臧质

臧质(400年——454年),字含文,山东莒县人。少轻薄无检,年三十出头,屡居名郡,涉猎史籍,尺牍便给,即有气干,好言兵权。文帝刘义隆谓可大任。文帝去世,以平定元凶刘劭,迁车骑将军、江州刺史、始兴郡公,居功自肆,凡事专行,多所求欲,本无吞噬之志,唯视天子如幼主。孝武帝刘骏正欲自揽威柄,疑防内深。臧质自谓人才足为一世英杰,功高位重,终非自安之地,终于联合豫州刺鲁爽,拥戴刘义宣起兵,假手为乱,以济其奸,陵天犯顺,兵败身死,传首京师,时年五十五。

十、未节孤忠——沈攸之

沈攸之(?——478年),字仲达,浙江德清人。司空沈庆之堂侄。出身孤微,追随沈庆之建功立业,累居方镇,自擅阃外,跋扈滋甚,渐怀不臣之迹。伺隙西郢,年逾十载,虽擅命专威,无君己积,然宋室将移,奋抉起兵于荆州,尽忠于刘氏,兵败自缢。虽以衅乱自终,抑亦一代孤忠之臣。

参考资料《宋书》《南史》

图片来自网络!

更多文章

  • 白痴司马衷当皇帝,除了老妈和小姨的支持,司马炎还看中了这一点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司马炎喜欢司马衷吗,司马衷是白痴帝吗,司马炎和司马衷的故事

    公元267年,司马衷9岁了,在他老妈杨皇后的一再坚持下,司马衷被立为皇太子。这个时候司马衷的表现就和正常的孩子有点不太一样,遇事迟钝且反应慢,一开始司马炎并没有太在意,毕竟司马衷还是个9岁的孩子。但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司马炎发现这个孩子的智商似乎确实有点问题,就有了换太子的想法。司马炎的第三子司马柬

  • 中国古代五大名马,第一不是赤兔,第五是唐朝龙马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名马,中国历史上的名马排名,历史十大名马排名

    5.龙马在唐玄宗时期,玄宗皇帝每年让临淄的官员进贡一种海中山上的玄黄石,在开元二十七年,临淄太守江夏进入海中的山岛寻找玄黄石,遇见一个仙风道骨的老翁,老翁对他说:“你不知道唐玄宗马上寿诞了吗,他如果获得龙马,则国泰民安。”江夏听到,大为惊奇,在老翁的指引下,他果然在在北海郡找到了一匹宝马。这匹马青白

  • 杨玉环到底是丰满还是胖?真实体重曝光,难怪独得唐玄宗宠爱!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玄宗强行娶杨玉环,杨玉环身上有三个谜团,杨玉环身材复原

    在古代女人胖是美丽的,特别是杨玉华,更是当之无愧的胖美人。如今社会上,女人只要是胖了,就会嫌弃自己,并且市场说道“我是生错了年代,要是在唐朝的话,肯定貌赛杨贵妃!”你知道杨玉环有多胖吗?真实体重在这里!杨玉环被封为杨贵妃,从古至今都说她的美貌是让人痴迷的,不过可惜在唐朝时,并没有照相机这种高科技产品

  • 明朝对灭国的蒙古女子残忍?朱元璋有话要说:我给了她们文明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杀蒙古最多的人,朱元璋谈明朝灭国,朱元璋灭元朝后蒙古女人做了什么

    元朝入主中原,对汉人作出的各项不平待“条约”,其残忍性十足在看元朝破灭结局时,必须要先了解一下元朝入主中原之时,这样两厢对比,其程度更为明显。当然,也更能说明蒙古人与汉人治理下的中原之间的差距。当年的宋朝不论是北宋还是南宋,其情均可称悲剧。靖康之耻是何等的耻辱,皇帝被俘,死于异国,皇后还要受到人家的

  • 朱棣一开始的庙号是太宗,为什么嘉靖要把朱棣改为明成祖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棣怎么由明太宗变成明成祖,为什么嘉靖改朱棣的庙号,朱棣死后嘉靖帝为什么要改庙号

    所谓庙号就是:“专指皇帝死后, 由有司拟定尊号奏上而立的。”庙号其实也是古代对皇帝一生的“盖棺定论”。通常情况下,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能够称“祖”,比如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除了开国皇帝之外,都称“宗”,比如唐太宗、宋太宗。也就是说,按照规矩的话,朱棣作为明朝第二位皇帝(他不承认朱允

  • 西方学者说:明朝时期,郑和的船队根本没有到达非洲的能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郑和在明朝的地位,明朝的郑和船队有多厉害,郑和在明朝对外有什么壮举

    正因为如此,所以对于十六世纪初期西方航海家们所开辟的新航线,时至今日,西方学者也一直津津乐道,并以此来说明他们文明开化的程度优越于东方,东方的保守和封闭,让他们错失了拥抱世界工业文明发展潮流的最佳机会。在这其中,我们提出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从规模上,都丝毫不次于他们的航海大探险

  • 崇祯死时,身边的老太监为什么说“魏忠贤若在,事必不至此”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为什么说崇祯杀完魏忠贤后悔了,崇祯为什么不杀魏忠贤,崇祯与魏忠贤有什么恩怨

    北京煤山上有一棵“歪脖子树”,四百多年前,明代的最后一任帝王朱由检,就在这棵树上上吊身亡。他虽然没有保住大明江山,却也践行了先祖“君王死社稷”的誓言。朱由检死的时候,据说身边只有一个老太监跟随,而且这个老太监,还说出了一番非比寻常的话,大意就是如果魏忠贤还在的话,是不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的。老太监的口

  • 这个家族因啥羞耻的事?让中国多了一个强大的政权,国祚超过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家族列表,莆田县明朝黄寿生家族,明朝最显赫的8个家族

    尤其是慕容部在首领莫护跋的带领下,开始了在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百余年。到了第三代也就是莫护跋的孙子慕容涉归继任慕容部鲜卑酋长,他生了慕容吐谷(yu)浑、慕容廆、慕容赛宝机、慕容赛吉玛、慕容运五个儿子。这五个儿子,其中有两个激动了中国400年的历史,并深远影响了中国。公元285年,在慕容涉归去世一年后

  • 辽国压着北宋打,为何56个民族没契丹?这份检验报告说出了啥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北宋为啥打不过辽国,辽朝契丹有多厉害,契丹和北宋哪个厉害

    960年,宋太祖结束了天下纷争的局面,并建立了局部统一的中原王朝——北宋。客观来说,宋初年的军事实力还算比较强,然而他们在辽人面前却似乎显得不堪一击。辽人本是契丹族,这个游牧民族像以往的匈奴、突厥一样:善于骑马射箭,战斗力极强,打起仗来像狼一样凶狠。即使传说中的杨家将出马也不能彻底打败契丹人。不过到

  • 蒙古人征战四方,为何元朝不足百年就崩溃?专家:忽必烈做的好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忽必烈是怎样统治元朝,元朝与蒙古帝国的关系,元朝忽必烈活了多久

    《赠郑殷处士_百度汉语》:“长材靡入用,大厦失巨楹。” 纵观中国历史,顺利建立王朝、完成统一大业的君王们大多都非常善于吸纳人才。由此可见,只有广纳贤才、善于听取意见的人才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而说到融合百家之众长,集民族、宗教于一体的君王,就非元世祖忽必烈莫属了。01忽必烈对于人才行向来非常的爱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