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颜良
首先,颜良出自冀州安平郡。公元191年,袁绍入主冀州后,颜良开始跟随。虽然颜良十分勇猛,但是,他的性格比较急躁,也即属于有勇无谋的情况。公元196年,曹操迎奉汉献帝,并迁都许昌。自此之后,曹操的势力逐渐壮大,并引起了袁绍的警惕。于是,到了公元200年,袁绍和曹操之间爆发了官渡之战。
《三国志·武帝纪》:二月,绍遣郭图、淳于琼、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绍引兵至黎阳,将渡河。
《三国志·徐晃传》:从破刘备。又从破颜良,拔白马。进至延津,破文丑,拜偏将军。
战役初期,袁绍命令颜良进攻白马,结果,曹操采用军师荀攸“声东击西、轻兵掩袭”的计策,成功击败了颜良大军。并且,当时依附于曹操的关羽,更是在这场战役中斩杀颜良。正是因为这一战功,曹操上表汉献帝刘协,将关羽册封为汉寿亭侯。
二、文丑
其次,就文丑来说。东汉末年,文丑和颜良齐名。公元200年,文丑和颜良一样,都参加了官渡之战。在白马之围中,颜良被关羽斩杀,而在随后的延津之战中,文丑也被曹操大军击败。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中,认为是关羽斩杀了文丑。但是,在《三国志》等正史中,则没有明确记载是谁击杀了文丑,也即文丑很可能死于乱军之中。当然,不论如何,文丑都是被杀的结局。
三、张郃
再者,就张郃来说。东汉末年,张郃出自冀州河间郡。汉灵帝在位时,张郃参加平定黄巾起义的战役,并成为冀州牧韩馥的部下。当然,在韩馥麾下的时候,张郃没有获得重用。公元191年,袁绍入主冀州后,张郃被册封为宁国中郎将。
公元200年,张郃也参加了官渡之战。此战,张郃进攻曹洪镇守的大营,因为久攻不下,再加上郭图等谋士的陷害,这促使其选择投降曹操。不久之后,曹操击败袁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公元202年,袁绍病逝后,张郃跟随曹操平定河北之地。公元211年后,张郃先是跟随夏侯渊平定凉州,又协助曹操击败张鲁,夺取了汉中之地。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进攻汉中,屯于阳平,夏侯渊、张郃、徐晃等率军迎击,张郃负责防守广石。在夏侯渊阵亡后,张郃代理主帅,率领部下安全撤退。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在洛阳登基称帝。在此基础上,张郃被晋升为左将军。黄初三年(222年)九月,曹丕又在许昌宫召见了张郃、曹真,派张郃、曹真南下与夏侯尚一起进攻东吴政权的江陵郡。张郃督诸军渡过长江,夺取了百里洲上的吴军堡垒。曹叡即位后,派张郃来到南方,驻扎荆州,和司马懿一起进攻孙权的部将刘阿等人,大军来到祁口,与吴军激战,打败了刘阿所部。
公元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中原,张郃参加抵挡蜀汉大军的战役。在街亭之战中,张郃击败马谡,迫使诸葛亮无奈撤退。因为立下了战功,张郃又被晋升为征西车骑将军。但是,到了公元231年,司马懿不听张郃劝告,派遣张郃追击已经撤退的蜀汉大军。结果,张郃遭到了诸葛亮的埋伏,所以丢掉了性命。而这,自然是曹魏的一大损失了。
四、高览
最后,在河北四庭柱中,高览的名气应该是最低的。公元200年,高览也参加了官渡之战。并且,和张郃一样,高览也因为没有攻下曹洪镇守的大营,加上担心遭到郭图等人的陷害,所以背叛袁绍,投靠了曹操。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高览后来奉命追击败逃的刘备,结果被赵云击杀。不过,在《三国志》等正史中,则没有高览被杀的记载。换而言之,高览应该是因为没有获得曹操的重用,所以下落不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