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每3年选次秀女,后宫若是安排不完怎么办?有类人要占便宜了

清朝每3年选次秀女,后宫若是安排不完怎么办?有类人要占便宜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609 更新时间:2024/2/15 3:37:54

看过《甄嬛传》的都知道,这部现象级的电视剧主要讲述了,女主角甄嬛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女,成长为一代善于谋权的太后的故事。

而甄嬛的出场就是雍正年间,她即将参加选秀而祈求菩萨不被选入宫中,不被留牌子的场景。

那么,历史上的“选秀”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呢?现实和电视剧中演绎的一样吗?另外,清朝三年选一次秀女,后宫安排不完怎么办?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选秀”制度的产生

根据《大清会典》记载:“选秀女,顺治年间定”,这句话所指的便是“选秀”制度,它是顺治皇帝在位期间定下的制度,在这之前,清朝皇室选皇后、妃子都是以巩固权利、笼络大臣、建立联盟为主。

比如,皇太极为了拉拢蒙古建立满蒙联盟,相继娶了博尔济吉特氏.哲哲、博尔济吉特氏.海兰珠、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其中,哲哲是后两位的亲姑姑,而布木布泰也就是后来我们熟悉的孝庄皇太后。

顺治初年,顺治皇帝按照惯例,娶了博尔济吉特氏,这个博尔济吉特氏还是孝庄文皇后的侄女,但是夫妻俩的感情并不好,在顺治帝眼中,博尔济吉特氏过分娇奢,而且嚣张跋扈,甚至对着顺治皇帝都敢顶嘴。

两年后,顺治有了“废后另娶”的心思,于是他借口“乃睿王于朕幼冲时,因亲定婚,未经选择。自册立之始,即与廉意不协”,(睿王是指当时的摄政王多尔衮)废后并将其降为静妃。

通过这个事情后,顺治帝认为选妃是头等大事,必须由他亲自确定。于是请孝庄皇太后下懿旨:选立皇后,作范中宫,敬稽典礼,应于内满洲官员之女,在外蒙古贝勒以下、大臣以上女子中,敬慎选择。”

按照这个标准,顺治帝选出了合自己心意的皇后,巧的是,这个皇后也是博尔济吉特氏,还是废后静妃的侄女。而顺治帝也是清朝各位皇帝中唯一一个结过两次婚的皇帝。至此,“选秀”制度,基本确立。

后来,“选秀”制度不断进行修改和补充,康熙年间,增加了一条规定:近支族人之女可免选但仍要参加阅选,不然到了年龄也不能私自嫁娶,如果自己私自嫁娶了,就会受到惩罚。

乾隆年间再次规定:即使有残疾的秀女,也必须层层上报,经过皇帝同意后,才能免选;在选秀期间,因为秀女自己的原因实在没办法参加此次选秀,那下次还是要参加,哪怕你年龄已经很大了,不参加选秀也不能私下相亲、婚配。

因为清朝统治者认为,天下的女子都是属于他们的,所以必须先让他们选,剩下的才可以自由婚配。也正是经过康熙帝、乾隆帝、嘉庆帝等多次修订,“选秀”才成为比较完善的制度。

“选秀”的整个过程

清朝的“选秀”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务府进行的选秀,它每一年都要举行一次,是针对包衣奴才进行的选秀,主要为宫中及需要的地方补充宫女。

另一种是户部所进行的“选秀”,每三年举办一次,是针对八旗进行的选秀,为皇室选妃、选后。这八旗分别为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正红旗、镶红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其中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列为上三旗,由皇帝亲自统领。

而且,也不是随便一个八旗的女子就能参加选秀,首先,你必须“血脉纯正”,也就是必须在旗;除此之外,还必须得是官员的女儿,普通百姓家是没有机会参选的。

我们主要说的就是后一种“选秀”,因为顺治帝规定:满、蒙、汉八旗人家13岁至16岁的女孩子都必须参加。

因此,在选秀即将开始时,户部会先统计八旗适龄女子,将家世背景及年龄等情况编辑成册,后呈给皇帝过目。当皇帝确定下选秀日期时,会下命令制作花名册,之后,各位适龄秀女,会乘骡车到达京城。

这里补充一下,为什么会乘骡车,因为古时候的马是战略物资,平民百姓不能随便养马,而牛主要是农家用来耕地用的,所以相比之下,乘骡车是最佳的选择。

秀女们到达京城后,会按顺序排成一排然后被领进宫。之后会被安排住在一起,《妃子笑》中,秀女们住的和宿舍一样,现实情况也差不多。之后,会有人专门来培训秀女们的礼仪,宫中的规矩,以免冲撞到贵人。

选秀开始时,秀女们一般都是五、六个一排,身上带着一块木牌,上面有家庭情况、本人年岁等资料,如果是被皇上看中了,就会留下她的牌子,没有看中的就会撂牌子。

当然,被撂牌子的也不是没有机会了,这种会再进行复选,如果再选不上的,就没有机会了。被选中的秀女,多半会老死宫中,而不被选中的秀女,在征得同意后,就可以回家自行婚配“选秀”的结果

什么样的秀女才能脱颖而出

清朝“选秀”的标准一看门第,二看品德。美貌反而是最不注重的一点。一般来说,门第越高,秀女在后宫中的地位越高,走得也越长远,比如康熙的三个皇后,赫舍里氏,出身于满洲正黄旗。

钮祜禄氏,出身于满洲镶黄旗。佟佳氏,出身于满洲镶黄旗。这三人都是从上三旗中出来的。当然,凡是也有例外,雍正帝的生母乌雅氏本来是一个包衣奴才。

可是,谁让他生了个好儿子呢!俗话说得好:“母凭子贵”,雍正帝即位后,被尊为仁寿皇太后,死后被追封“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也算是康熙帝第四个皇后。

所谓看“品德”,阿鲁特氏可能最有发言权了。阿鲁特氏的同治帝的皇后,据记载,“后幼读书,知大义,端静婉肃,内外称贤。及正位六宫,每闻谏阻,自奉俭约,时手一编”。

阿鲁特氏生得端庄秀美,气质娴雅,当年,正值同治帝选秀,东宫慈安皇太后中意”雍容端雅”,“美而有德”的阿鲁特氏,而西宫皇太后慈禧属意性格比较像她的富察氏。

两宫皇太后相争不下,后来同治帝在慈安太后的建议下立阿鲁特氏为皇后,后来,不出所料,阿鲁特氏成为了同治帝的贤内助,所谓“娶妻娶贤”,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虽说皇帝后宫佳丽三千,那也只是夸张的说法,那么多秀女,即使是皇帝也不可能全部收入囊中。正如上述所言:“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那剩下的秀女去哪里了呢?

如果将选秀的秀女分为三个等级来看,第一个等级是被淘汰的,这一部分人会被遣散回家,相当于在选秀中是失败者。第二个等级,则是通过了一定的考验,在更深层次的选拔中失败了。

由于这一类的秀女已经是经过层层选拔,所以不论是家室还是品德都是经得住考验的,这部分人基本都成为了亲王、世子、皇子等的“囊中物”,省时省力的得到了一个优质的老婆,何乐而不为呢?

通过第三关考验的秀女,才有机会进入宫中,同时进入下一轮的“角逐”,有能力的便成为妃子,没有能力的只能沦为宫女,待到一定年龄后遣散回家。

同时,在这里也纠正一下,其实每三年一次选秀的说法也不准确,虽然有三年一次选秀的规定,但是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毕竟国事繁忙,皇帝也没有那么多时间,而且每次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据说,康熙帝选秀的次数最多,在位六十一年间有十四次选秀,平均下来也才四年多选一次。而他的儿子更少,雍正帝在位十三年,只进行过一次选秀,乾隆执政前期还一度取消过,后来才恢复的。

更多文章

  • 清朝有一个丫鬟,与慈禧同桌吃饭时,一旁的皇后、嫔妃都得站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慈禧给丫鬟下跪,慈禧太后身边宫女犯错,清朝皇帝第一次见慈禧

    尤其是,连胡亥的十二个兄弟和十名公主,也全部都惨死于赵高手中。赵高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的权势,最初全都是仰仗于秦始皇嬴政,正是应了那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是仰仗上位者权势的,还有一位清朝丫鬟,当他坐在桌子旁边吃饭时,连后宫的皇后和嫔妃都得在旁边站着。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他又有着怎

  • 清朝时,天地会有一人流落海外,建立一政权,面积是日本的2倍大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叛乱有几次,清朝巩固西北边疆的三次叛乱,清朝初期割据的政权

    由于清廷一直反对这种民间帮派,天地会也遭受着政府的打击,后来,天地会的一部分成员迫于生计前往国外的海岛谋生。其中一名天地会的成员就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共和制的政权,它的面积足足有日本的两倍大。那么,这个人他究竟是谁呢?与此同时,这一切究竟又是如何发生的呢?科举受挫,出国淘金这个在海外建立了政权的人名叫罗

  • 清朝将军上厕所时,看到一群蚂蚁,随即下令:赶紧撤退,违令者斩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原创清朝名将上厕所发现一群蚂蚁,清朝作战不力被处决的高级将领,晚清逃跑最快的大臣

    其实,这也是鳌拜早年间身上所有伤痕换来的战果。鳌拜是满洲镶黄旗人,妥妥地将门之后,他年纪轻轻就跟着皇太极一起征战沙场,立下了赫赫战功。对于这个皇位,鳌拜当时也从未有过觊觎,他对于大清的忠心耿耿,皇太极都能看得出来。在后面皇太极升天后,鳌拜也是凭借一己之力,与当时势力遍布朝野的多尔衮抗争。这也是后来为

  • 长崎事件——北洋水师一次将日本海军扼杀于摇篮的绝佳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北洋舰队长崎事件,对长崎事件的看法,长崎水师事件真相

    当清朝的军舰出现在了日本的家门口,这样的场景在历史上还真就出现过。1886年,北洋舰队前往朝鲜东海岸进行操演,由于当时的旅顺军港还没有完工,操演结束之后,定远、镇远、济远、威远四艘军舰就来到了日本长崎的三菱造船所进行检修和维护。由于当时的中日关系正处于敏感时期,这四艘军舰在抵达长崎港之后,舰上的水兵

  • 清朝一顿残忍的午饭:8位大将高兴入座,筷子还没动却已人头落地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士兵一日三餐,清朝大臣们都吃什么,清朝满人吃饭将军三分饿七分饱

    而在清朝后期时,就有这么一次声势浩大、影响了历史进程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这次起义的初心是“建立起一个人人平等的理想国度”,但因为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以及自身阶级的局限性,最终还是失败了。镇压这次起义的各路势力中,功劳最大的便是淮军的领导者李鸿章,也留下了许多传奇的故事。比如,一次,他在进攻太平

  • 清朝一官员告老还乡,因太穷拉十几箱砖头撑场面,乾隆:换成金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这历史上的贪官污吏,像赵高、和珅等人无不遗臭万年,而像包拯、海瑞这等清廉之官,不仅名垂千古。他们的故事,至今也频频出现在电视电影中,让人缅怀。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以上的几位清官之外,在清朝时也有一位有名的清官。他像包拯、海瑞二人一样清正廉洁、敢于谏言,是难得的股肱之臣。比起二人的威名远扬,孙嘉淦则

  • 清朝一县令,错把300两银子送给2位少女,不曾想这个女子是慈禧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慈禧送了300两银子,慈禧200两银子的故事,清朝一县令错将三百两银子送错

    吴棠,晚清政治人物,官至四川总督、署成都将军。可这样一位历史名臣,大清官员,却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姓名。由此可见,吴棠之低调,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他的故事。鞠躬尽瘁、八年老县令吴棠,出生在安徽的一个普通农家,史书上对他的记载也是“家奇贫,不能具膏火,读书恒在雪光月明之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他家非常的

  • 秦始皇统一全国时,为何遗漏卫国?最终成为汉武帝的威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始皇为啥没统一卫国,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为什么留下卫国,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年代

    [var1]可是就是这么一位千古帝王,在统一全国的时候,却漏掉了一个地方。而且漏掉的地方还不是边界,而是中原的一部分地盘。秦始皇没有统一的这个国家叫卫国,位于今天的河南北部和河北南部一带。自古统一全国,中原都是必统一的地方。甚至说,可以不统一边界,也一定要统一中原。因为中原自古就象征着中国的中心地盘

  • 白起吞下40余万赵兵,背后有一人功不可没,没有他长平之战胜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白起为何坑杀40万赵军,白起对抗405万赵国军队,白起为何这么狠毒坑杀40万俘虏

    战国末期,混乱的局势已经无比清晰。齐国和燕国相互功伐了十余年双双衰弱不堪,楚国也被秦国打的遍体鳞伤,连自己的国都都被秦国攻破了,韩国早已沦为了秦国的小弟,而魏国强大一时积攒下来的家业,也被魏文侯的子孙败坏光了。这时候能够和秦国抗衡的有且只有赵国了。[var1]秦国想要统一必须要先把赵国这块堵在门口的

  • 一个对朝廷不满,一个对国家不忠,屈原与伍子胥的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许多网友感激屈原,因为他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难得的假期。不过,端午节的起源,或许并不是因为纪念爱国的屈原,而是为了悼念叛国的伍子胥。[var1]据闻一多等学者考证,在屈原出生之前,吴越一带已有端午节,如果从时间和史籍来看,端午节最开始很有可能是为了纪念伍子胥。证据有两个,一是伍子胥生活的年代比屈原更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