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嫔妃加工作人员,天王府女子超两千人,这样的洪秀全还能闹革命?

嫔妃加工作人员,天王府女子超两千人,这样的洪秀全还能闹革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883 更新时间:2023/12/18 6:02:19

当年,孙中山是极为认可洪秀全的,并且,还公开宣传他。在史学家看来,他此举用意就是想激发更多的有志人士,推翻清政府,所以,他对太平天国的评价相当高,那些将领们都是“民族英雄”。并且,孙中山还鼓励他人写了一本《太平天国战史》,虽然,没啥史学价值,但这在当时是有相当的积极作用。

那么,洪秀全为什么会突然就反清呢?

洪秀全是一农耕子弟,读书很上心,就是考试运不佳,屡考屡不中,这个打击实在太大,于是,就大病一场。1943年再一次考砸后,就读到了一本书《劝世良言》,这是基督教的布道书。洪秀全看后的想法和别人不一样,别人没准就全心全意信基督教了,洪秀全则是认为自己就是上帝。

于是,洪秀全就开了另一种生活状态,先是自行施洗,然后,就和自己好友到附近传教,还写了很多“教案”,如《原道救世歌》等,内容当然是说当时社会有多糟糕让人们信“拜上帝”。期间洪秀全还申请过加入基督教教会,结果被拒了。于是,他又去广西,这时“拜上帝会”已有不少信徒,他被奉为首领。

洪秀全是极有抱负之人,只是他的理想屡屡被考试击溃,他干脆自立为,自个说了算。他能在两年的时间内,就攻占了南京,可见,他的前期口号是深入人心的。他在宣传拜上帝会时,讲的就是“天下为公”这个思想,这对于没有土地的底层百姓来说,太具有俘获力了。

那么,洪秀全建都后,都做了些什么?

咸丰三年的3月19日,攻克南京,斩清两江总督陆建瀛和江宁将军祥厚。到了29 日,洪秀全入城,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太平天国的首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仅接着,太平军又分军东征,攻克镇江、扬州。从此,太平天国革命进入把胜利推向全国的新阶段。在此后的10多年时间里 ,太平军继续西征、北讨和东进 ,战火燃遍了大半个中国。

这期间,施政纲要当然是要有的,不过,从后期的表现来看,这些措施似乎并没有起到什么帮助作用,那么,是这些“制度”不服水土呢,还是另有原因?

这里,就让我们先来看看洪秀全本人的做法吧。

《江南春梦笔记》说了一大串数据,是有关洪秀全个人生活的。天王府是没有太监的,所有的服务人员均为女性。这些干活的女性们是有职位高下的,二品女官直接管理60人(含自己),这60人各自管理20人,1200人料理天王府的大小事情。再来看一下洪秀全的后院,这也是后人抨击最多的地方,革命还没完全成功,洪天王就天天只顾着自己温柔。

按照这本书所给出的数据,洪秀全的嫔妃一共有1169人,这是什么概念,帝王家不过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这可是十倍还要拐弯呢。洪秀全不是说自己是“上帝”么,那么,他的这些嫔妃们是如何定“封号”的呢?王后娘娘一名,她管着16个名位,什么爱娘、妙女等,一共是208人;王妃24名,名下管着7个名位,一共960人。

看到这些数据,估计大家就明白了,洪天王要照顾如此规模的“家人”,哪还有精力在革命上。连嫔妃加上工作人员,天王府有超过2300名女子。如果,当年洪秀全考取功名的动力,就是为了充实后院的话,那么,他的目标是远远超过了。所以,后来起义失败也不足为奇了,眼睛只能看到脚尖的那块土地,自然就走不了多远。

不过,后来清兵包围天京时,洪秀全的做法倒还是能看出读书人的气节。那时城内没有吃的,洪秀全没有选择弃城,坚守的同时,还在宫中的草地上挖百草,将其制作成团,还给了一个名字“甜露”,要大家吃这个饱腹。关于他的去世说法也各异,有说因病去世,有说是自尽,在他死后一个半月,天京城破。

有人惋惜过,按照前期势若破竹的节奏,这场起义应是有概率掀了清政府的。不过,再仔细看看,其实,这种可能也不大,那时的中国已经被列强们盯上了,他们需要一个能合作的政府。在内,太平天国从上到下都沉迷于个人享受,在外,他们没有任何外援支持,所以说,这样的战争如何能胜?

洪秀全应该是让自己读的那些书打败了,他是不想让他人再来决定自己的命运,但是,他有否真正想过,当他率领一众信徒闹革命时,他将这些信徒们视为了什么了?人家跟着他是想过好日子,而不是看着他和原来的皇帝没啥区别,而自己却是连一个老婆都没有。

参考资料:

【《太平天国战史》、《原道救世歌》、《劝世良言》】

更多文章

  • 曾国藩和左宗棠两人关系很好,为何突然闹掰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曾国藩左宗棠的关系,曾国藩与左宗棠是连襟关系吗,曾国藩和左宗棠谁最厉害

    这两人的崛起是因为太平天国的爆发。由于当时的八旗兵和绿营已经难堪大任,所以当时的皇帝下旨要求各地进行团练。曾国藩因此在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勇,这也是湘军的前身了。与曾国藩相比,左宗棠在早期的发展就要滞后许多了,主要原因是他在会试中屡试不第,并没有

  • 洪天贵福供述:洪秀全后宫2000佳丽,一顿饭上880道菜,64人抬轿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一天,落没的洪秀全走在街头上,有一个传教士给他发了一套基督教的书籍,这套书籍一共有九本书,是一个中国牧师书写的基督教入教书籍——《劝世良言》。这套书对洪秀全的影响很大,他以这套书为根基创办了自己的拜上帝教,不规则后来以拜上帝教的信仰吸引信徒,最后在金田发起了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天国起义后,形成了三巨人

  • 雍正的一个说法,其实是给年羹尧设的一个圈套,年羹尧没听懂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年羹尧对雍正的狠狠反击,雍正对年羹尧说的话,雍正怎么评价年羹尧的

    雍正皇帝上台以后,对年羹尧有多好,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他对年羹尧非常信任,给予了年羹尧极大的封赏,除此外,还给予了年羹尧极大的权力。年羹尧当时是抚远大将军,掌控着兵权。这个兵权,曾经对雍正皇帝来说至关重要。正因为这个兵权掌控在年羹尧的手里,所以雍正在登基的时候,远在边关手握重兵的十四阿

  • 清朝都亡国了,陕甘总督还在率清军作战,差点为溥仪打下一片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文天祥更是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慷慨赴死,此皆为忠臣,也理应被后世所敬仰膜拜;明朝地方孝孺之流,虽然也算是忠臣,但却不顺应潮流大势,不顺应民心归顺,则是被视作愚忠的代表,最后不仅自己被斩首示众,更是连累家人朋友。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清朝末年,也有这样一个愚忠之人,清朝已经灭亡

  • 清朝每3年选次秀女,后宫若是安排不完怎么办?有类人要占便宜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选宫女和秀女是按出身吗,清朝秀女入宫的顺序,清朝对后宫嫔妃的规定

    看过《甄嬛传》的都知道,这部现象级的电视剧主要讲述了,女主角甄嬛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女,成长为一代善于谋权的太后的故事。而甄嬛的出场就是雍正年间,她即将参加选秀而祈求菩萨不被选入宫中,不被留牌子的场景。那么,历史上的“选秀”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呢?现实和电视剧中演绎的一样吗?另外,清朝三年选一次秀女,后宫

  • 清朝有一个丫鬟,与慈禧同桌吃饭时,一旁的皇后、嫔妃都得站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慈禧给丫鬟下跪,慈禧太后身边宫女犯错,清朝皇帝第一次见慈禧

    尤其是,连胡亥的十二个兄弟和十名公主,也全部都惨死于赵高手中。赵高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的权势,最初全都是仰仗于秦始皇嬴政,正是应了那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是仰仗上位者权势的,还有一位清朝丫鬟,当他坐在桌子旁边吃饭时,连后宫的皇后和嫔妃都得在旁边站着。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他又有着怎

  • 清朝时,天地会有一人流落海外,建立一政权,面积是日本的2倍大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叛乱有几次,清朝巩固西北边疆的三次叛乱,清朝初期割据的政权

    由于清廷一直反对这种民间帮派,天地会也遭受着政府的打击,后来,天地会的一部分成员迫于生计前往国外的海岛谋生。其中一名天地会的成员就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共和制的政权,它的面积足足有日本的两倍大。那么,这个人他究竟是谁呢?与此同时,这一切究竟又是如何发生的呢?科举受挫,出国淘金这个在海外建立了政权的人名叫罗

  • 清朝将军上厕所时,看到一群蚂蚁,随即下令:赶紧撤退,违令者斩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原创清朝名将上厕所发现一群蚂蚁,清朝作战不力被处决的高级将领,晚清逃跑最快的大臣

    其实,这也是鳌拜早年间身上所有伤痕换来的战果。鳌拜是满洲镶黄旗人,妥妥地将门之后,他年纪轻轻就跟着皇太极一起征战沙场,立下了赫赫战功。对于这个皇位,鳌拜当时也从未有过觊觎,他对于大清的忠心耿耿,皇太极都能看得出来。在后面皇太极升天后,鳌拜也是凭借一己之力,与当时势力遍布朝野的多尔衮抗争。这也是后来为

  • 长崎事件——北洋水师一次将日本海军扼杀于摇篮的绝佳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北洋舰队长崎事件,对长崎事件的看法,长崎水师事件真相

    当清朝的军舰出现在了日本的家门口,这样的场景在历史上还真就出现过。1886年,北洋舰队前往朝鲜东海岸进行操演,由于当时的旅顺军港还没有完工,操演结束之后,定远、镇远、济远、威远四艘军舰就来到了日本长崎的三菱造船所进行检修和维护。由于当时的中日关系正处于敏感时期,这四艘军舰在抵达长崎港之后,舰上的水兵

  • 清朝一顿残忍的午饭:8位大将高兴入座,筷子还没动却已人头落地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士兵一日三餐,清朝大臣们都吃什么,清朝满人吃饭将军三分饿七分饱

    而在清朝后期时,就有这么一次声势浩大、影响了历史进程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这次起义的初心是“建立起一个人人平等的理想国度”,但因为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以及自身阶级的局限性,最终还是失败了。镇压这次起义的各路势力中,功劳最大的便是淮军的领导者李鸿章,也留下了许多传奇的故事。比如,一次,他在进攻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