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都亡国了,陕甘总督还在率清军作战,差点为溥仪打下一片天下

清朝都亡国了,陕甘总督还在率清军作战,差点为溥仪打下一片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20 更新时间:2024/3/3 11:55:18

文天祥更是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慷慨赴死,此皆为忠臣,也理应被后世所敬仰膜拜;

明朝地方孝孺之流,虽然也算是忠臣,但却不顺应潮流大势,不顺应民心归顺,则是被视作愚忠的代表,最后不仅自己被斩首示众,更是连累家人朋友。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清朝末年,也有这样一个愚忠之人,清朝已经灭亡了,他却不遗余力地为溥仪打天下,还差点就成功了,这个人名叫多罗特·升允。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这段历史。

清朝由盛转衰敲响灭亡的丧钟

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统治后期就已经显现出败亡的征兆,众所周知它实施的闭关锁国政策,让清王朝断绝了和世界接轨的机会,同时也葬送了和世界各国共同成长的机会。

道光皇帝的时期,清朝发生了中英鸦片战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赔钱陪地陪笑脸,同时标志着中国进入屈辱的近代史时期,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

此时,清朝已经没有了主权,国将不国了已经,老百姓的生活更是是水深火热内外交困。就这样,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腐朽不堪的清朝开始了“无底线”的操作:

你打我,我就签协议,赔你,老百姓不愿意,主动发起反抗,他反而又趾高气昂的镇压你。这也验证了一句话,恶人从不觉得自己在做恶,而是觉得自己在做他认为对的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之火燃遍中原大地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1905年,孙中山联合其他有识之士在日本建立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宗旨的同盟会。

当时,他一边在国外募集革命经费,一边宣扬革命理念在全国各地成立分社。在这种进步思潮的带动下,中华大地各处革命之火迅速点燃且彼此遥相呼应,腐朽的清王朝摇摇欲坠。

其中,影响较为深远的当属1910年黄花岗起义,身为同盟会骨干成员的黄兴,率领130多年轻志士攻入两广总督府,但是因为寡不敌众彼此力量悬殊,最终兵败。

有名可考者共计86人,但是因为战争过于惨烈,只找到72具遗体被安放在广州的黄花岗,被后人称为黄花岗起义。虽然起义失败了,可是,它的意义和影响却是非常深远的。

终于,在一年后,湖北武昌爆发了武昌起义,并控制了整个湖北地区,随后全国上下共计13个省份纷纷效仿脱离清政府统治,最终中华民国成立,标志着那个丑陋腐朽的清朝退出了历史舞台。

可惜的是,在这样大势所趋的背景下,依然有人在不遗余力地奔走呼告想要复辟清朝,他就是陕甘总督多罗特·升允,还在不知不觉间差点为溥仪打下一片天下。

陕甘总督多罗特·升允奔走国内外妄想复辟前清

话说,推翻腐朽的清政府是全国上下百姓的共同愿望,也是历史进步的体现,可依然有各方势力加以阻挠,让刚刚成立的民国政府险些夭折,多罗特·升允便是这样一个人。

陕甘总督多罗特·升允是蒙古族人,隶属于镶黄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保守派。本来因为反对立宪被罢官,在家待着颐养天年,可在动乱时期,他非要冒天下之大不韪、以一己之力支撑大清帝国。

想来也是可笑,南昌起义爆发后,升允被重新用升任陕甘总督。不得不说,这个被重新启用的大臣还真有两把刷子,竟然带领军队连战连捷,接连攻下十余城池,直逼西安。

众所周知,陕西和湖北是交界的,而且土地广袤,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如果升允真的打到了西安,并且控制住整个陕西,那就会接着攻打湖北。

湖北南昌作为辛亥革命的发源地,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湖北被升允攻占,那将对革命军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简而言之,在清朝灭亡的关键时期,多罗特·升允的一举一动关系全局。

或许上天也不想帮助大清朝吧,也不想让升允如此的胡作非为下去,当升允为溥仪在西北打下了一大片江山时,同时还想要进一步攻取西安,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了,清朝彻底灭亡了。

这消息一出,国都没有了还替谁卖命,一时间升允的军心涣散(得知这个消息时,溥仪早就退位了,因交通不便,有延迟),一个战斗力十足的清朝队伍彻底溃散了。只是,孤家寡人的升允还是不死心。

他先是联络蒙古势力失败后,又拉拢前清肃亲王善耆,也就是臭名昭著的川岛芳子的生父。善耆本来就是一个走亲日路线的人,和升允更是狼狈为奸,闹出了很大的动静。

不过,早期虽然他们打下了一片土地,但最后还是失败了。不久后,升允又拢辫子军张勋搞复辟,甚至还访问了当时的日本首相乞求相助。

有意思的是,日本首相或许也是被这个老臣的忠诚感动到了,多少给了一点支持。1917年张勋复辟,又让溥仪多做了12天的皇帝梦后,但最后依旧被驱逐了,溥仪遭全国通缉。

大约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升允死于天津的日本租界内,享年72岁!就是不知道,在不知在多罗特·升允去世的时候,是否有过一丝的悔改之意呢?

历史的车轮不会为任何人停止,时代的脚步也不会因任何人而停留,多罗特·升允的固步自封倒行逆施的行为不仅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还是世人唾骂遗臭万年的谈资。

古代忠臣良将因其为国为民的忠肝义胆让人钦佩和敬仰,而不能顺应历史潮流的愚忠之人,也一定会在历史上留下不光彩的一笔。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每3年选次秀女,后宫若是安排不完怎么办?有类人要占便宜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选宫女和秀女是按出身吗,清朝秀女入宫的顺序,清朝对后宫嫔妃的规定

    看过《甄嬛传》的都知道,这部现象级的电视剧主要讲述了,女主角甄嬛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女,成长为一代善于谋权的太后的故事。而甄嬛的出场就是雍正年间,她即将参加选秀而祈求菩萨不被选入宫中,不被留牌子的场景。那么,历史上的“选秀”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呢?现实和电视剧中演绎的一样吗?另外,清朝三年选一次秀女,后宫

  • 清朝有一个丫鬟,与慈禧同桌吃饭时,一旁的皇后、嫔妃都得站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慈禧给丫鬟下跪,慈禧太后身边宫女犯错,清朝皇帝第一次见慈禧

    尤其是,连胡亥的十二个兄弟和十名公主,也全部都惨死于赵高手中。赵高之所以能够拥有如此的权势,最初全都是仰仗于秦始皇嬴政,正是应了那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是仰仗上位者权势的,还有一位清朝丫鬟,当他坐在桌子旁边吃饭时,连后宫的皇后和嫔妃都得在旁边站着。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他又有着怎

  • 清朝时,天地会有一人流落海外,建立一政权,面积是日本的2倍大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叛乱有几次,清朝巩固西北边疆的三次叛乱,清朝初期割据的政权

    由于清廷一直反对这种民间帮派,天地会也遭受着政府的打击,后来,天地会的一部分成员迫于生计前往国外的海岛谋生。其中一名天地会的成员就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共和制的政权,它的面积足足有日本的两倍大。那么,这个人他究竟是谁呢?与此同时,这一切究竟又是如何发生的呢?科举受挫,出国淘金这个在海外建立了政权的人名叫罗

  • 清朝将军上厕所时,看到一群蚂蚁,随即下令:赶紧撤退,违令者斩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原创清朝名将上厕所发现一群蚂蚁,清朝作战不力被处决的高级将领,晚清逃跑最快的大臣

    其实,这也是鳌拜早年间身上所有伤痕换来的战果。鳌拜是满洲镶黄旗人,妥妥地将门之后,他年纪轻轻就跟着皇太极一起征战沙场,立下了赫赫战功。对于这个皇位,鳌拜当时也从未有过觊觎,他对于大清的忠心耿耿,皇太极都能看得出来。在后面皇太极升天后,鳌拜也是凭借一己之力,与当时势力遍布朝野的多尔衮抗争。这也是后来为

  • 长崎事件——北洋水师一次将日本海军扼杀于摇篮的绝佳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北洋舰队长崎事件,对长崎事件的看法,长崎水师事件真相

    当清朝的军舰出现在了日本的家门口,这样的场景在历史上还真就出现过。1886年,北洋舰队前往朝鲜东海岸进行操演,由于当时的旅顺军港还没有完工,操演结束之后,定远、镇远、济远、威远四艘军舰就来到了日本长崎的三菱造船所进行检修和维护。由于当时的中日关系正处于敏感时期,这四艘军舰在抵达长崎港之后,舰上的水兵

  • 清朝一顿残忍的午饭:8位大将高兴入座,筷子还没动却已人头落地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士兵一日三餐,清朝大臣们都吃什么,清朝满人吃饭将军三分饿七分饱

    而在清朝后期时,就有这么一次声势浩大、影响了历史进程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这次起义的初心是“建立起一个人人平等的理想国度”,但因为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以及自身阶级的局限性,最终还是失败了。镇压这次起义的各路势力中,功劳最大的便是淮军的领导者李鸿章,也留下了许多传奇的故事。比如,一次,他在进攻太平

  • 清朝一官员告老还乡,因太穷拉十几箱砖头撑场面,乾隆:换成金银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这历史上的贪官污吏,像赵高、和珅等人无不遗臭万年,而像包拯、海瑞这等清廉之官,不仅名垂千古。他们的故事,至今也频频出现在电视电影中,让人缅怀。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以上的几位清官之外,在清朝时也有一位有名的清官。他像包拯、海瑞二人一样清正廉洁、敢于谏言,是难得的股肱之臣。比起二人的威名远扬,孙嘉淦则

  • 清朝一县令,错把300两银子送给2位少女,不曾想这个女子是慈禧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慈禧送了300两银子,慈禧200两银子的故事,清朝一县令错将三百两银子送错

    吴棠,晚清政治人物,官至四川总督、署成都将军。可这样一位历史名臣,大清官员,却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姓名。由此可见,吴棠之低调,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他的故事。鞠躬尽瘁、八年老县令吴棠,出生在安徽的一个普通农家,史书上对他的记载也是“家奇贫,不能具膏火,读书恒在雪光月明之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他家非常的

  • 秦始皇统一全国时,为何遗漏卫国?最终成为汉武帝的威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始皇为啥没统一卫国,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为什么留下卫国,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年代

    [var1]可是就是这么一位千古帝王,在统一全国的时候,却漏掉了一个地方。而且漏掉的地方还不是边界,而是中原的一部分地盘。秦始皇没有统一的这个国家叫卫国,位于今天的河南北部和河北南部一带。自古统一全国,中原都是必统一的地方。甚至说,可以不统一边界,也一定要统一中原。因为中原自古就象征着中国的中心地盘

  • 白起吞下40余万赵兵,背后有一人功不可没,没有他长平之战胜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白起为何坑杀40万赵军,白起对抗405万赵国军队,白起为何这么狠毒坑杀40万俘虏

    战国末期,混乱的局势已经无比清晰。齐国和燕国相互功伐了十余年双双衰弱不堪,楚国也被秦国打的遍体鳞伤,连自己的国都都被秦国攻破了,韩国早已沦为了秦国的小弟,而魏国强大一时积攒下来的家业,也被魏文侯的子孙败坏光了。这时候能够和秦国抗衡的有且只有赵国了。[var1]秦国想要统一必须要先把赵国这块堵在门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