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死得最可惜3人,一助蜀成霸主,一帮吴立江东,一推魏平天下!

三国死得最可惜3人,一助蜀成霸主,一帮吴立江东,一推魏平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151 更新时间:2024/1/18 18:40:31

庞统绰号“凤雏”,他和有着 “卧龙”之称的诸葛亮的成名离不开司马徽的大力宣传和推荐,司马徽当时打出了惊世骇俗的广告词: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庞统出山之后,先跟的老大是孙权而不是刘备,然而,当时的孙权只器重周瑜,因此,庞统并不得重用。尽管如此,庞统还是很快在东吴混出了名声——“吴人多闻其名。”庞统善于谋略,敢用险计,庞统自自我评价:论王霸之馀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赤壁之战后,庞统选择了弃暗投明——投奔刘备麾下。刘备对庞统的才华十分欣赏,视为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

庞统得在对局部战争的洞察把握上见解独到,奇谋频出。然而,刘备在战争决策时却更趋向保守求稳,所以对庞统的许多计谋是听一半,信一半,执行也是一半对一半,比如庞统献上的取益州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就只采用其中计。

刘备不用庞统的奇谋险招,只不过花费的周折多一些,在庞统落凤坡中箭死后,刘备最终还是夺取了益州。

庞统死后,刘备十分悲伤,史书称为:“先主痛惜,言则流涕。”说明了庞统在刘备心里的分量。因为蜀汉的人才实在稀缺,庞统之前刘备也就只有诸葛亮可以重用。但诸葛亮的内政能力明显强于军事能力。庞统正好弥补了刘备在军事方面谋士奇缺的问题。这一点从诸葛亮献计夺荆州和庞统献上上中下三计夺益州就可以看出两人的某些差距。

庞统不死,刘备的结局或将是另一种局面。但考虑他早年怀才不遇,发迹也晚,只能排第三。

周瑜是孙吴集团的元老级人物,年纪轻轻便身居高位,他与孙权的哥歌孙策是拜把子兄弟,同时还是亲连襟。“曲有误,周郎顾”,周瑜应该是三国将领中最儒雅最俊秀的。

孙策死后,周瑜是第一个站出来以君臣之礼,拥立孙策的。后来曹操南下,整个东吴一片唱衰,除了周瑜、鲁肃等少数人之外,东吴所有的臣子包括张昭想的都是投降。

周瑜最大的贡献就是,帮孙权与刘备军队联合,打赢了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奠定了三分天下相对稳定的政治格局。孙权对周瑜的评价是:“周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

在击败曹操之后,刘备趁势占据了大半荆州。而周瑜看出了刘备的狼子野心,于是提出了“两分天下”,他主张把刘备和关张分开,不让刘备拥有土地进行发展,这招过于毒辣,孙权并没有同意,周瑜又建议由自己先去取西蜀,然后继续吞并汉中,之后席卷北方。这个计划被孙权同意了。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年仅36岁的周瑜整理军队要出发的时候,突然暴病而亡。周瑜一死,江东无人能担此重任,其宏大的计划被搁置了。

周瑜死后,实力比蜀汉还强的东吴基本上就没有过主动进攻对外拓展的事情发生,这也注定是要灭亡的。可见周瑜的死对东吴的影响有多大。

《三国演义》中周瑜却被塑造成了一个心胸狭窄,不能容人的形象,有点可惜。事实上完全不是这样的。

周瑜病逝后,孙权痛哭不已。如果周瑜不早死,三国的历史恐怕就要改写了!

曹操坐拥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司马懿这样“豪华谋士”阵容团。但曹操最器重和信任的却是郭嘉。

郭嘉最初效力于袁绍,但他看出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性格特点,所以投奔了曹操。郭嘉擅长于军事,史称“算无遗策”。袁曹大战期间曹操担心孙策作乱后方。但郭嘉准确地预测到了孙策的命运。《三国志》记载“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果然后来孙策死于刺客之手。除非刺客是郭嘉派的。否则郭嘉看人真的是太准了。

郭嘉在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如果没有郭嘉。曹操想要如此顺利的一统北方很难。而且在袁曹大战时期郭嘉也给了曹操极大的鼓舞和支持。郭嘉还著有《十胜十败论》,外人看来,只道他是故意写此来拍曹操的马屁,实际上郭嘉是在用此来激励曹操与袁绍抗衡,因为他明白人的意识是很重要的,只有曹操抱着会胜的心态去战才真的有很大的机会胜利。郭嘉还力排众议建议曹操亲征,曹操接受了他的建议,轻装出征,赢得了平乌桓之役,彻底肃清了袁氏的势力,统一了北方。

曹操和郭嘉之间惺惺相惜,君臣相知,郭嘉提的建议曹操基本都能够接纳,而在郭嘉的谋划献策下,曹操擒了吕布,打败刘备,攻灭袁绍,远征乌桓,几乎从无败绩。据说曹操昏了头犯糊涂的时候只有郭嘉一人能劝得住他。其他的谋士和将士与曹操只是君臣之谊,但唯有郭嘉被曹操当作朋友来对待。

然而,郭嘉病死在征讨乌丸的途中,这对于曹操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损失。可以说,如不是郭嘉早逝,曹操就不会有赤壁之战的失败。

因此,在郭嘉死后,向来只流血不流泪的曹操不顾形象嚎啕大哭。

“郭嘉不死,诸葛不出”这句话虽然是后人流传的,但仍可以看到郭嘉的“神机妙算”确实不输给诸葛亮。郭嘉不死,曹操平定天下几乎成定局,如果是这样,当然也就没有诸葛亮、周瑜、庞统什么事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蜀汉灭亡的“责任人”到底是谁?黄皓、姜维还是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魏国灭掉了蜀汉,那么,关于蜀国的灭亡,到底谁才是“第一责任人”?我想大家有各种各样的考量吧。今天我们来从“对蜀汉灭亡有重大影响的人”来分析谁最有可能是蜀汉终结的“罪魁祸首”。我们今天所说的“责任人”,并非为了批判打嘴炮。而是根据状况做出判断的人物、指挥战争的人物、导致致命战败的人物等。根据定义

  • 夏侯惇单挑关于,若没张辽阻拦,几回合能击杀巅峰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关羽大战夏侯惇能撑住几回合,夏侯惇和关羽单挑谁强,夏侯惇为什么敢公然大战关羽

    曾经夏侯惇和关羽相遇在黄河渡口,本来就被关羽压制已久的夏侯惇就有了斩杀关羽的想法。双方对战一触即发,夏侯惇先是派出了自己的部下秦琪,可是秦琪几回合就被斩下了马。夏侯惇正准备前去迎战关羽,这个时候张辽携带着曹操的文书放走了要回刘备身旁的关羽。所以夏侯惇和关羽没有正面交上手,那么到底夏侯惇能否战胜关羽?

  • 庞德为何没有继续追随马超去投奔刘备?反而投降曹操?原因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庞德为什么背叛马超,庞德后来为何不追随故主马超,庞德为什么不跟马超一起追刘备

    庞德转投新主的事情一直让许多人惋惜,特别是他投靠曹操而没有跟随马超投奔刘备,这让许多爱戴刘备的人感叹不已,那么为什么后来扬名天下的庞德当时没有和马超一起投奔刘备呢?世人疑惑不解,其实原因应该有以下几个:第一种原因:庞德得病了,错过了和马超一起来投奔刘备的机会。庞德得病这个说法流传比较广,主要是受《三

  • 大英雄项羽,死了两千年,至今留给我们的依旧是无尽的遗憾和遐想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项羽之死简介,项羽失败了为啥还把他当作英雄,项羽败了为什么还那么受人敬仰

    之后,项羽感觉快支撑不下去了,心中有些害怕。根据《史记》的记载,那个时候刘邦主动乞和,他派出陆贾前去说服项羽,可是,项羽却不听这个人的胡言乱语。接着,刘邦派出侯公人前去,项羽这才被说服,答应和刘邦和平相处。他们约定,以鸿沟为分界线,西边属于刘邦,东边属于项羽。那么,这次为什么是刘邦主动乞和,而项羽却

  • 你喜欢《三国》,可知荀彧之子有一句惊世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荀彧经典语录,荀彧说过的名言名句,荀彧后人

    荀奉倩即荀粲,曹操手下的谋士荀彧之子,娶曹操大将曹洪之女为妻。荀粲多情、痴情,曹女则美艳而有女人味儿,夫妻俩如胶似漆,到什么程度呢?一个冬天,曹女发烧,浑身烫热,于是荀粲穿着单衣,跑到寒风凛冽的庭院里,把自己冻冷,回来贴在老婆身上帮其散热。先不说这方法是否科学有效,只凭荀粲这心意就已经令人感动了。有

  • 曹操攻下汉中后为什么没有乘胜追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操取汉中的经过,官渡之战曹操有没有乘胜追击,曹操攻占汉中的真实过程

    公元215年3月,在夏侯渊打败马超、韩遂军,剿灭割据势力何首平汉王宋建,平定陇右后,曹操率领10万大军从陈仓故道出发,攻打汉中张鲁。先是消灭了河池的氐王窦茂,随后到了阳平关。曹操用刘晔计谋,拿下了阳平关。当年11月,张鲁向曹操投降,曹操得到了汉中地区以及巴东、巴西、巴郡。▲古阳平关在拿下汉中后,范晔

  • 霸王项羽,果真能以一敌百?现代人专门进行了试验测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项羽真能一敌百吗,外国人看霸王项羽,项羽能否打败五虎将

    但在现在人看来,这种描述,一点都不科学,毕竟一个人的体力是有限的,就是给你一百个人站着不动让你砍,最终手都会抬不起来,更不要说战斗了。就比如历史上被神化的项羽。传说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力能扛鼎,是旧楚国不可多得的勇士和猛将。自从跟叔父起兵之后,可以说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全天下就没有一合之敌。据《史

  • 楚汉争霸时期,刘邦被项羽围困于荥阳,陈平以两千妇女救刘邦一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项羽陈平,楚汉之争刘邦兵败荥阳,陈平解荥阳之围

    汉二年(前205年),刘邦趁项羽主力被牵制在齐地的机会,亲率五十六万大军突袭西楚,一度攻占楚都彭城,却被项羽率领三万军队回援击败。不过,彭城之战虽然损失惨重,但主要损失的都是诸侯联军,刘邦的嫡系军队却基本得以保存,一百四十多个开国功臣全都安然退回荥阳。面对项羽的追击,刘邦虽然通过部署断后军队,劝降楚

  • 诸葛亮去世后,杨仪和魏延发生内讧,为什么大臣们都偏向杨仪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魏延杨仪死后影响,杨仪杀魏延,诸葛亮死后杨仪和魏延的反应

    魏延究竟是否谋反,在历史上一直有争议,从《三国志》的记载来看,魏延只是不满杨仪带领大军北归,既没有投降曹魏,也没有攻击蜀汉,根本就不能认定谋反。魏延谋反罪名的确定,是蜀汉大臣们一致的表态,那么既然魏延没有谋反,为什么大臣们都要偏向杨仪呢?这个问题就要从魏延的性格说起,魏延这个人性格非常的孤傲,特别是

  • 诸葛亮真是山野村夫吗?刘备有了他,才算真正融入荆州上流社会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诸葛亮在荆州的社会关系,诸葛亮崇拜刘备吗,诸葛亮跟荆州关系

    在《出师表》里,诸葛亮曾经这样写道:“躬耕于南阳”,“生活在草庐”,这些语句表明,历史上的诸葛亮,貌似真就是个山野村夫。如果是这样,那这位被称为“千古智圣”的诸葛丞相,还真是挺接地气的。可是,先别着急,如果了解了诸葛亮的家世背景之后,我们就会更正自己的观点:诸葛亮虽然曾经自我调侃是个农夫,但他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