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煜的一幅画让宋太宗睡不着,800年后的欧洲人才解开谜团

李煜的一幅画让宋太宗睡不着,800年后的欧洲人才解开谜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548 更新时间:2024/2/6 7:19:46

在普通人眼中,能够登上位的人一般都是胆识过人、谋略高深的管理能人,历代君王也都要么是血统高贵,要么双商超群的人中龙凤。但其实做皇帝除了享乐之外,更是件任务极重,压力极大的活儿,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决策失误都可能造成亡国灭种的后果,成为被史书记载的千古罪人。

南唐末代君主煜,其实在当代学生印象中更多是个“诗人”,而不是“君主”,因为与历代君王相比,他的管理才能确实一般般,朝代在他手里最终走灭亡,唯有诗词画作备受后人称赞。大名鼎鼎的宋太宗都由衷钦佩李煜的艺术才能,而李煜有一幅画,直接吓到宋太宗半夜睡不着,其中内容玄机,还是800年后,欧洲人解开了谜团。

无心权势却被迫称帝

在历朝历代的记载中,王位都是个香饽饽,是众皇子勾心斗角、自相残杀也要夺得的地位,每一任的皇帝也都确实历经千辛万苦的算计,才顺利达成登基目标。唯有李煜是个特例,别人争夺的权势和地位,并非他心中所爱,放到现在完全称得上“佛系”二字。

李煜的父亲唐元宗有6个孩子,他排第六,不得不说皇位的争夺是残酷的,不脱一层皮还真是难达高位。前五位哥哥每天费尽心机的想要把其他人踩下去,只有李煜每天钻研诗词书画,沉浸在艺术的魅力中与世无争,极高的天赋和满怀的兴趣,也使得李煜在诗词书画方面造诣很高。

李煜之所以能登上皇位,真的完全就是无心插柳、无奈之举,赶鸭子上架。当时李煜的几个有才能的哥哥,从大哥哥到五哥哥,因为权势斗争或自身身体原因,没有一个逃过了死亡的命运,只剩下李煜有资格接手皇位。这一变动对于李煜内心来说绝非幸运,更多的是痛苦和郁闷,因为成为皇位继承人需要消耗自己大量自在时间,学习各种从政知识。

可尽管李煜学习了一段时间的从政知识,并不具备管理天赋的他依然能力缺乏,对各项事务的处理都不是那么得心应手,也不具备相应的战略眼光和果断决策的魄力,南唐还是在他手中被毁于一旦。

赵光义和赵匡义对李煜的态度反差

打败李煜,灭亡南唐的就是宋太祖赵光义,赵光义是一个性格果敢,有勇有谋,南征北战数年的血性汉子,他对李煜的态度十分地鄙夷。原因是他都没有花费太多精力,耗费太多兵力去和南唐轰轰烈烈大干一场,李煜便投降了。

李煜的软弱行为令赵光义十分看不起,在李煜成为他的俘虏后,他为了表达自己的不屑,故意赐给了李煜一个侮辱性极强的称号“违命候”,听着都让人挺难受,也不知道李煜当时是怎么甘心默默承受这一切耻笑的。不过既然是自己无能造成的,也就怪不得任人残酷无情了。

但赵光义的弟弟赵匡义倒是挺欣赏李煜的,因为赵匡义除了从政能力出众外,自己也比较喜欢诗词书画类的东西,可能是觉得这样能丰富自己的内心思想,也可以偶尔当作处理政事后的娱乐活动吧。

李煜的艺术才能十分打动赵匡义,很快两人便在这一方面产生了些许共鸣,赵匡义也不忍心让李煜再继续背着哥哥给的耻辱称号过活,给了他另外一个更加尊敬一点的称号“陇西公”。

毕竟李煜本身就无心权势,皇位不是他想当的,从小也没有注重培养过治国才能,亡国结局也不是他自己就想看到的样子,过度耻笑确实对他不太公平,而且艺术领域的确需要心无杂念,才能有更高的造诣。李煜有众多让赵匡义欣赏的作品,但其中最值得探讨的是李煜的绘画作品,因为有一幅画是直接把赵匡义吓到半夜睡不着觉的程度,可见绘画技术的高超和思想的前卫水平了。

欧洲人解开神秘画作“谜团”

那副吓到赵匡义的画作其实是李煜众多画作里,赵匡义最喜欢的其中一幅,于是日常将其挂到墙上观赏。画的内容是一个牧童骑在牛的身上,挥鞭放牛,怡然自得的景象,也就是后人称赞的《牧童放牛图》。

这样的内容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吓人的异样,反而很是恬静美好,但奇怪的事情是,有一天晚上,赵匡义欣赏那幅画时,看到的不是平时的样子,而是牛在圈内安详睡觉,牧童并没有骑在牛身上。这把赵匡义吓坏了,他瞬间细思极恐到尖叫出声,完全不敢睡觉。

太监们赶紧过来为皇上排忧解难,但最后也都被这幅画的景象惊讶到面面相觑。此后赵匡义经常因为这幅画的奇怪景象,半夜做噩梦,尽管请过很多懂画的行家以及学士来观察这幅画,都没有人参破其中原因,得到任何的解决方案。

直到800年后,这副神秘画作的谜团才被欧洲人解开,真相是赵匡义看到的画面变化不是任何的灵异事件,而是李煜使用了不同材质的颜料,使画作在不同光线程度照射下会呈现不同的展现效果。但这种作画技巧在李煜那个年代属于非常小众,不是一般画家能懂,因此也就给当时的赵匡义带来了格外的恐惧之感。

结语

今天来看,李煜的绘画技术在那个不发达的年代,能达到如此逼真和变幻的效果,属实高超和前卫,而且他能把自己的绘画思想运用到极致,也是今天的画家需要持续学习的楷模。

作为君主,李煜或许真的毫无建树,甚至要被无情耻笑。但在诗词画作方面,李煜绝对称得上大师级别,果然每个人只有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心无旁骛地钻研自己喜欢的东西,才能留下一些好的作品供后人欣赏和学习。如果李煜当初没有被逼无奈成为君王,或许历史对他的评价会更加充满尊敬和敬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梁山有一好汉,内斗内行外斗外行,专门坑兄弟,却被宋江当成心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江有七个铁杆心腹,梁山泊上宋江不敢重用的七个好汉,吴用为什么成为宋江的心腹

    由于吴用确实有几分智谋,又喜欢把自己拔得很高,加上乡里人没见过世面,吴用这种教书先生在他们眼中就是大学者,仰望不及的对象,所以他们愈发崇拜吴用,竟送给他智多星的外号。可是,吴用真的有那么智谋过人吗?吴用的谋略水平其实被严重夸大。纵观整部《水浒传》,他在谋略上并没有多么过人的表现,唯一值得大书特书的,

  • 朱元璋曾是张无忌的手下,那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张无忌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元璋是张无忌手下吗,朱元璋如何取代张无忌,朱元璋为什么是张无忌的手下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是中国武侠小说集大成者金庸先生作品连成的两句诗,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当中我们可以看见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为了大义而无畏死神,同样也看见了在这些作品背后所折射出的时代背景。在小说《倚天屠龙记》当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正在偷别人家肉的朱元璋遇上了张无忌一群人,于是便将肉分

  • 朱元璋定都南京,朱棣却迁都北京,他们谁更有眼光?姜还是老的辣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真实朱元璋对朱棣态度,朱元璋为何建都北京,朱元璋为什么迁都南京

    可是朱元璋去世没几年,朱棣不仅带兵攻破了南京城,而且后来还把首都迁到北京去了。那么,到底是朱元璋选址高明,还是朱棣迁都更胜一筹呢?其实姜还是老的辣,我们今天就来比较一下这两个皇帝的选择。01六朝古都—南京公元1368年,这一年正是洪武元年,明太祖朱元璋向天下昭告:大明王朝终于成立了。此时的都城正是六

  • 郑和下西洋带回两只麒麟,骗得朱棣稀罕至极,如今的画像逗笑众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郑和下西洋朱棣装傻,郑和带回来的麒麟实际上是什么,郑和和朱棣的真实故事

    如今,在我国宝岛台湾的一座博物馆内,藏有一副明代的《明人画麒麟沈度颂》,这幅画中就有一只麒麟,画中描述的是郑和下西洋回来时带来了“麒麟”的场景,不过这幅画在今天来看却能逗笑大家,为什么呢?01郑和下西洋的原因首先我们要提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郑和本来是燕王朱棣的手下,他是一名太监,不过很早就表现出了超

  • 朱元璋逝世前令所有嫔妃陪葬,3岁公主仅说七字使其生母得以幸存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元璋殉葬的妃子埋到哪里了,朱元璋临死宣布所有妃子陪葬,朱元璋真的殉葬嫔妃吗

    熟读史书的朋友们都知道,朱元璋是农民起义成功创建了大明王朝,他本人在小时候家境十分贫穷,为了生存,他在童年的时候便去地主家放牛来换口饭吃,长大后的生活更是颠沛流离,充满波折。也许就是童年坎坷的经历磨炼了他坚毅的性格,使他内心充满对掌控人生的向往,在会在日后的生活中带领饱受压迫的人民奋起反抗,在南征北

  • 朱棣翻看囚犯特赦名单,淡淡一问“解缙还在?”纪纲立刻将其活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解缙从小被誉为神童,读书万卷文章,文章写得很好,书法更是一绝。刚满19岁,就考上了新科进士,做了翰林学士,朱元璋很欣赏他得才华,经常让他陪伴左右。但是他真的是一个特别耿直的人。朱元璋对他说:朕与你情同父子,可以知无不言,他真的信了。就在第二天,解缙马上奏了一本万言书,指出了朱元璋治国之策的种种弊端,

  • 侍女扶持宋真宗去宽衣沐浴,没想到真宗却难以把持,临幸了侍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宋真宗宫女,宋真宗的守成之君,历史漫画解说宋真宗

    完事后,真宗不禁窃喜,占了一个便宜。春风一度,暗结珠胎。几个月后,侍女李氏生下一个男孩,也就是后来的仁宗。李氏生了这个皇子之后,真宗封她做了才人。但是把皇子赐予刘妃来抚养,认她做母亲。真宗觉得和宫女生孩子,总是不太体面的,于是对外宣称这孩子是他跟刘妃所生。这就是宋朝民间传说的“狸猫换太子”故事。它涉

  • 朱元璋给儿子剥橘子,马皇后却大惊失色说道:快跑,你爹要杀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给儿子剥橘子,马皇后对朱元璋有多重要,刘远朱元璋

    朱元璋年轻时因天灾人祸而被迫逃亡至皇觉寺由高彬和尚剃度为僧做了名小行童,但是没过多久当地出现了饥荒,方丈打发众和尚出去化缘了,就这样朱元璋只做了五十天的行童便又开始了流浪,当时朱元璋年仅17岁。后来朱元璋在25岁的时候因为种种机缘加入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入伍后奋勇杀敌、且所得战品悉数上交长此以往得

  • 苏轼坎坷一生,临终前写下人生中最豁达的诗句,足以慰藉世人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苏轼人生感悟及诗句,苏轼20首经典绝句诗,苏轼最著名的五句诗

    曾几何时,生活在蜜罐的我们慢慢的缺失了当初的那种敢打敢拼的硬气。我们成了“三不得”的一代,骂不得,打不得,说不得。九零后零零后的员工离职率也陡然增加,一点委屈都受不了。除此之外,与父母对象闹别扭,孤身一人独游可可西里的,也有独闯森林的,更别提某某高校大学生跳楼,跳河,这都是一些没有担当,没有承压能力

  • 三冗二贫,财政入不敷出?真实的宋朝经济情况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朝的经济格局是怎样的,宋朝的经济结构图,宋朝财政收入

    2022年,一部热播的电视剧《梦华录》,带我们重回北宋,掀起了一股“宋朝热”。最近网络上也出现了一批野生宋粉,致力于给宋朝树立一个崭新的正面形象。在我们一直以来的印象里,宋朝都是积贫积弱、被周边民族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有的宋粉就吹,说宋朝没我们想得那么弱!宋朝商品经济繁荣得很,GDP占当时世界的百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