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事后,真宗不禁窃喜,占了一个便宜。
春风一度,暗结珠胎。几个月后,侍女李氏生下一个男孩,也就是后来的仁宗。
李氏生了这个皇子之后,真宗封她做了才人。但是把皇子赐予刘妃来抚养,认她做母亲。
真宗觉得和宫女生孩子,总是不太体面的,于是对外宣称这孩子是他跟刘妃所生。
这就是宋朝民间传说的“狸猫换太子”故事。它涉及到仁宗的身世之谜。仁宗确实这位刘妃抚养长大的。
刘妃名刘娥,身世不详,据说她15岁就到京城卖艺了,鼓敲得特别好,而且模样巧小玲珑,纤腰秀媚,十分惹人喜爱。纤纤小手在小鼓上一来二去,别具一番风味。
她的名声在京城渐渐传开,一些王爷皇子也跑过去想要一饱耳福。
真宗那个时候还只是太子,还是一个少年郎,也和大伙一起偷偷溜出宫去见识这个传说中的奇女子,当他第眼一见到这位美人的芳容时,顿时目眩心迷,心里暗暗赞赏。
刘娥看这位公子衣着华贵,气质不凡,也频频向真宗眉目传情,暗送秋波。真宗被她这几个媚眼弄得神魂颠倒,心猿意马。
真宗回到府邸后,立刻命人召她到府上。少男少女,情投意合,立马就醉入爱河,好似一对金銮火凤。
可是有一个人知道后就不干了!她是真宗的乳母秦国夫人。
她听说这个女人来历不正,出身低微,而且世人传言她精通妖媚之法,心术不正。又见真宗与她一天到晚黏在一起,非常气愤。
于是,秦国夫人将此事告知太宗,太宗知道后也很生气,当下传见真宗,当面严加训斥,并命令真宗,马上将这个妖女逐出府门。
皇命难违啊!真宗只能忍痛割爱,将刘娥送出府邸。但是陷于热恋中的真宗,怎么会真的送走刘娥呢,他只是偷偷地将她藏在亲信家中,一有空就偷偷去看她。
后来真宗继承皇位,自己能当家做主了,当即将刘娥召入宫中,封为美人。真宗与她破镜重圆,自然对她加倍钟情。
公元1007年,郭皇后病逝,宋真宗想立刘娥为皇后。
但无奈刘娥无一儿半女,她日夜期盼自己能生下一位龙子,这样就多了一个筹码。怎奈不管她怎么烧香拜佛,诵经祷告,就是不能怀上龙种。
她深知如果没有皇子作为依靠,皇后的位子不可能属于自己。于是,她想出了一条以李代桃的妙计。而真宗的五子也相继夭折,他也默许了刘娥的安排。于是有了开篇借腹生子的事情。
现在刘娥的计划已经成功了,有了皇子加持,母凭子贵,立后之事,是水到渠成了。
不曾想,真宗一宣布此事,百官哗然,其中有一人出列跪奏道:“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啊!刘妃出身微贱,不足以母仪天下,希望陛下另选他人!”真宗一看,原来是翰林学士李迪。
之后,还有几位大臣也站出来反对立刘娥为后,谁知真宗不耐烦说:众位爱卿不必多言,朕意已决!”大臣碰了一鼻子灰,只好告退。
1012年,刘娥被册立为皇后,入主中宫。
《宋史》说她“后性警悟,晓书史,闻朝廷事,能记其本末。”
1019年,宋真宗多病,皇后刘娥开始参与朝政。
公元1022年,宋真宗驾崩,12岁的宋仁宗继位,因为年纪太小,按照宋真宗遗诏“尊皇后为皇太后,军国大事权取皇太后处置”,由皇太后刘娥处理政务。
当时有人揣测,刘太后有称帝之心。因为不仅手握大权,还喜欢穿皇帝的帝服。但她表态:“我不做对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情!”
从刘太后对宋仁宗培养态度来看,显然她将治理天下的责任寄托到了宋仁宗身上,虽然宋仁宗并不是她的亲生儿子。
宋仁宗性情仁厚,对大臣宽厚,善于纳谏;他善用贤才,在位时期的名臣很多,如包拯、范仲淹、欧阳修、富弼等。这也有刘太后的功劳。
刘太后在位时期,虽然擅权。但在宫中倡导的廉政勤俭,对百姓减免赋税,减轻农民负担,整肃官场歪风,先后六次下诏,惩戒贪官污吏。
另外,经济上,大胆创新,在川峡地区发行世界上流通最早的纸币——交子。
对学校、科举制度icon进行改革,为促进学校教育发展,置学田,建立州学,编纂书籍,广泛选拔人才,一代名臣富弼,就是在这一时期登科并走上舞台的。
不得不说,她为后来的“仁宗盛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刘太后临朝十一年,政令严明,恩威并用。虽然有时蛮不讲理,罢黜忠良,但却秉公执法;虽然专权,但始终没有僭越。
司马光评价她:“保护圣躬,纲纪四方,进贤退奸,镇抚中外,于赵氏实有大功。”
这里提到她对宋仁宗的保护与教导,以及在位时的任用贤臣,也是比较认可她的功绩。
你觉得呢?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