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苏轼坎坷一生,临终前写下人生中最豁达的诗句,足以慰藉世人千年

苏轼坎坷一生,临终前写下人生中最豁达的诗句,足以慰藉世人千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824 更新时间:2024/2/6 7:21:10

曾几何时,生活在蜜罐的我们慢慢的缺失了当初的那种敢打敢拼的硬气。我们成了“三不得”的一代,骂不得,打不得,说不得。九零后零零后的员工离职率也陡然增加,一点委屈都受不了。除此之外,与父母对象闹别扭,孤身一人独游可可西里的,也有独闯森林的,更别提某某高校大学生跳楼,跳河,这都是一些没有担当,没有承压能力的做法。

这些挫折在古人眼中真的叫挫折吗?这些仅仅是毛毛雨好吧。试想一下,风华正茂年少成名,一路风光无限,考取功名,在文坛还享有盛誉,可就这样一位风度翩翩的少年,却在仕途中屡遭不顺,贬谪充斥着他的一生。

一次次的挫折,都没有击倒他,他还以豁达慰藉世人

苏轼生活在宋代,当他从仕时,正好赶上王安石变法,苏轼在政见上与王安石不和,作为旧法人士的代表,苏轼有着极强的号召力。出头鸟哪里这么好当,于是苏轼就成了新党人士眼中钉,成为了新党人打击的对象。

“乌台诗案”成为了苏轼抹不去的伤痛,他被贬谪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揭开了贬谪之旅的序幕。苏轼从黄州待了三年,从起初的愤懑不平到最后的甘之如饴,苏轼在黄州完成了一次升华。并且写下一首首闪耀古今的经典之作。

苏轼之后又经历了几起几落,也曾建立了苏堤,留下了不少经典,但总而言之,其仕途整体来说是失意的。

朝廷人事变动,苏轼作为旧党人士,期间的风光有多少,现在的迫害就有多少。新党得势他怎么可能被放过。于是苏轼越贬谪越远,最后被贬谪到了海南岛,在当时应该算是天涯海角了

垂垂老矣的苏轼在海南度过了几年,当时距离他去世已经不足五年了。即便是在那时,苏轼也没有自怨自艾,苦中作乐充斥着苏轼的一生。

苏轼去世之前作诗一首,依旧豁达无比

苏轼这位充满了正能量的老叟,于去世之前再次挥毫,写了一首豁达之作,读完感叹,苏轼真乃豪杰。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首诗在苏轼的作品中,显得有点短小精悍了,但即便是如此,其中所蕴含的感情包括苏轼所想要表达的感情,那是一点没少。“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诗人开篇以比喻的修辞表达自己的目前的状态,内心好似是被烧成灰烬的木材,身体就好比是没有系绳的一叶孤舟。这句话乍一看好似苏轼在平铺直叙,叙述自己目前的状态,但这的的确确是作者当时真实的写照。

苏轼坎坷一生,其晚年不就真的是这番处境吗。苏轼垂垂老矣依旧可以勇敢面对暮年的自己,但在言语之中,透露出了几分无奈与沧桑之感。但诗人此刻并没有因此而消减内心的豪放之情。豪迈了一生的苏轼,又怎么会也不屑于在悲伤中结束自己的一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三个地方是苏轼被贬谪的三地,并且对于苏轼处事的态度以及心性影响最大的几个地方。苏轼以颇为自嘲又带有丝丝自豪的口气,将自己一生中的功绩,简单的以这三个地名总结了一番,笔触之间依旧带有那份放荡与不羁。

苏轼虽然在仕途上并没有达到他预期的高度,但在经过贬谪之苦之后,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千古名篇,也流传下来一个又一个的千古佳话,而那些醉心于功名利禄之人,貌似也仅仅是史书上留下那么一瞥而已。苏轼在回忆自己这一生时,的确也应该充满自豪,我仕途不顺又怎样,我屡遭贬谪又怎样,但他不管在哪个地方,都留下了自己的风采,不枉人生走这一圈,此生足矣。

挫折使我们更加强壮

苏轼的一生让我们心生敬佩,正因为不容易才会心生敬佩。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我们只有耐下心来走完,走出最精彩的自己便足够了。来到世上这一遭,各自的路都不同,但不管是一帆风顺还是坎坷不平,总归是自己的路,自己的路便要坚持走,低开高走高开低走,不到最后谁又能说的准呢?

人如果早早的丧失希望,举手向生活投降,那太枉费世上走这一圈了。“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不管是恋爱遇到渣男,还是创业被卷钱跑路,亦或者是家庭出现任何变故,记住一点,只要是自己还有一口气,就不要自我放弃,干就完了。

后记

古人乐观豁达的例子不胜枚举,至今还有人在惋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假如项羽不死,是不是还有一战之力。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不管到什么时候,不要放弃,要有向生活亮剑的勇气,不管输赢,自己尽最大的努力,哪怕是倒也要倒在前进的路上,虽败犹荣。

更多文章

  • 三冗二贫,财政入不敷出?真实的宋朝经济情况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朝的经济格局是怎样的,宋朝的经济结构图,宋朝财政收入

    2022年,一部热播的电视剧《梦华录》,带我们重回北宋,掀起了一股“宋朝热”。最近网络上也出现了一批野生宋粉,致力于给宋朝树立一个崭新的正面形象。在我们一直以来的印象里,宋朝都是积贫积弱、被周边民族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有的宋粉就吹,说宋朝没我们想得那么弱!宋朝商品经济繁荣得很,GDP占当时世界的百分之

  • 明宣宗为何把朱高煦放在缸里活活烹死?说出来别不信,只一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作死第一人朱高煦,明宣宗和朱高煦的关系,朱高煦个人资料

    自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朱高煦就一直跟着老爸打仗,由于勇猛异常,军事才能出众,高兴得朱棣够呛,不止一次表态,就朱高煦像我。并且为了激励朱高煦,曾对其说:你哥哥朱高炽身体不好,我担心哪天就死了,你可要好好努力!于是朱高煦就更加卖力,终于协助朱棣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但问题是大哥朱高炽虽胖,身体不好,却一

  • 人在落魄中看朱棣,这两件事若做好,往往能苦尽甘来,尤其第二件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棣最后怎么攻破济南,朱棣如何对待骄兵悍将,朱棣的处世之道

    读史使人明智。除去运气外,还应从历史中去看一看,以便找到答案,参看人物,便是明成祖朱棣!朱棣是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在前期一直活得很滋润,自建文帝登基着手削藩后,朱棣的人生就陡然急转,从此变得落魄不堪,直至最后苦尽甘来,一飞冲天。那么在他最落魄的这一阶段,朱棣都做了些什么呢?其实,就两件事!其一、落魄

  • 岳飞含冤而死后,奸臣秦桧是如何对待岳飞的妻子和子女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岳飞的后人和秦桧的后人恩怨情仇,岳飞死后秦桧什么时候也死了,历史上岳飞是被秦桧害死的吗

    公元1142年,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处以拉胁(猛击胸胁)”之刑!含冤而死!而他的家人,也因受到牵连而被流放至岭南(今广西一带)!直到十四年后,才得以平反昭雪!我们都知道,岳飞的被害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秦桧!为此很多人都在想,既然秦桧对岳飞那么残忍,那对他的家人自然是会赶尽杀绝!难道事情真是这样吗?

  • 朱元璋杀功臣的时候,如果有人选择造反,能不能成功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杀功臣为啥没人反抗,朱元璋杀功臣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朱元璋建国后杀了哪些功臣

    自朱元璋25岁加入由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之后,其治军严谨战功无数,深得百姓和部下的拥戴。朱元璋最终以集庆(南京)为大本营,先后消灭陈友谅、张士诚和元朝残余势力,建立起以汉民族为主的大明王朝。从以上所述,足以证明朱元璋是个,知人善用军纪严明的一军统帅。至于朱元璋杀功臣的真正目的,向来是众说纷纭争议颇大,

  • 朱棣作为明朝第三位皇帝,他死之前,是怎么样安排传位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朱棣为什么传位给二皇子,朱棣是明朝最优秀的皇帝吗,历史上朱棣死后传位给谁了

    (明成祖朱棣)从1398年至1402年,通过四年的“靖难之役”战争,朱棣终于将建文帝朱允炆赶下台,自己上位称帝。过程虽然艰难,但目标清晰且只有一个,那就是建文帝。而当自己做了皇帝,传位却是一个比夺位更为艰难的过程,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徐达和常遇春为明朝两大战神,常遇春的女儿嫁给了太子朱标,徐达的女儿

  • 朱元璋在大肆屠杀功臣的时候,期间为何没有人反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元璋把功臣杀完了吗,明朝朱元璋杀的功臣,朱元璋手段到底有多狠

    第一,朱元璋杀功臣,是有个时间的过程,也是分而治之。没有说嘛,朱元璋在建国后,大封功臣,很多人位极人臣,掌握着巨大的权力,地位和待遇都是很高的了。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元璋才动了杀心。其中有些人为非作歹,无法无天,甚至阴谋反叛,所以,朱元璋才一一的清除了。而在这些案子爆发的时候,朱元璋又顺理成章的

  • 明朝皇帝朱高炽死时殉葬并没有被终止,为什么皇后没有殉葬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高炽殉葬名单,明代朱高炽死后谁继位,朱高炽死后为何张皇后不殉葬

    人殉制度在历史之中一直存在,那怕是唐宋元这些朝代依然有人殉之事,只是很少被人提起而已。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可以说重新把人殉制度给明面化,其下令驾崩之后让没有生育过的妃子殉葬,以至于明朝的后世之君无比效仿,直到明英宗朱祁镇开始废除殉葬制度,可是人殉制度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消失,清朝的努尔哈赤依然实行了人殉

  • 市面上很多版本的《水浒传》,为何要删掉出征田虎和王庆这一段?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水浒传田虎王庆的降将都去哪了,水浒传田虎王庆片段,水浒传田虎和王庆的关系

    明眼人一看便知,这百二十回的《水浒全传》和百回本的《水浒传》,无论是在故事叙述上,还是在文学语境上,亦或是人物塑造上,都无法相提并论,亦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它的叙事情节,更为乖戾诡谲,充满了不合情理的描摹和叙述。如果是有一定文学造诣的读者,一定会发现其中的不和谐因素,看出两者之间的差异和悖离。就是因

  • 明英宗被俘后,朱见深已经是太子,为什么朱祁钰却登上了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英宗朱见深简介,明英宗朱祁镇与朱见深有什么故事,明英宗与朱祁钰的关系

    朱祁镇和朱祁钰两个人原本是好兄弟,在朱祁镇亲征瓦刺之前,就让朱祁钰在京中监国。当也先整顿人马,准备以朱祁镇为人质杀进北京的时候,北京城里早已乱作一团。在大臣们中间有人主张像南宋一样南迁,也有人主张誓死抵抗,比如于谦。但不管是哪一拨人,他们都是读书人出身,痛恨死太监。更重要的是前任皇帝朱祁镇已经回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