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皇帝几乎个个都很能干,为什么清朝却衰落的很快呢?

清朝皇帝几乎个个都很能干,为什么清朝却衰落的很快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873 更新时间:2024/1/19 13:01:30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满清政府又牢牢把持政局长达72年,甚至在慈禧前期还出现了“同治中兴”的局面。兴办洋务、广开科举、奖励农桑、鼓励耕织,清朝像是有活了过来。满清入主中原国祚268年,从创始人努尔哈赤算起国祚296年。也就是说,大清帝国是一个活跃了将近三百年的少数民族王朝,这并不短,对于封建王朝来讲已经是很长了。就大一统政权的268年来讲,也并不显得短促。

不仅如此,满清王朝得益于其独特的“立储立贤”观念,使得十二位帝王之中,有庸主却少昏君,这是非常客观的评价,并不掺杂任何感情色彩。那么问题来了,皇帝的质量普遍可以,但为什么满清一瞬间就衰弱下去了呢?

大环境:西方工业经济崛起!

说出来部分看官有些不太相信,在1840年之前,中国GDP世界第一,而且中国的经济世界霸主是逐渐衰落的,并不是英国一蹴而就的蹦到了世界第一的位置,具体总量超越时间史学界仍有争议,但可以肯定的是1840年之后。

邓小平总理在南寻时期说过这么一句话:“中国已经穷了一千年,不能再穷下去了!”

这里的穷了一千年是指中国从宋朝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没有任何一个时间段的个人收入超过宋朝时期的水平。的确,史学界早就提出了这样的一个观点:宋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接近藏富于民的社会。其实何止是封建王朝,在改革开放之前的人均收入都不见得不宋朝高。

工业国家的经济超越是从工业革命后开始的。这个超越分为两部分:人均国民收入、国民经济总收入。

人均国民收入的超越在工业革命之后就开始进行了。英国的大工业生产极大的提高的生产效率,积累了大量的社会财富,此时此刻的中国还是小农经济为主体,生产力的差距拉开了人均收入的差距。

但是,人均收入的逐渐差距并没有瞬间使得英国超过大清的经济总量,原因是人口基数十分大,人口规模是英国十几倍,总量十分可观,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在鸦片战争之前,英国为了弥补贸易顺差而大肆向中国倾销鸦片。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之后,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贸易顺差成为了贸易逆差。这个局面是必然的,此时此刻的中国早已经不是“天朝上国”,而是一头沉睡的大象,在新型工业经济的冲击之下,大清王朝江河日下是必然的结果,而且速度惊人。

死观念:缝缝补补不愿革新!

如果说英国的崛起是必然的,大清的没落是肯定的,但是大清王朝并没有奋起直追,而是自我麻痹。举个例子,日本在“黑船事件”之后便深刻认识到自身与欧美列强的差距,从而开始了明治维新,抓住时机,用50年的时间跃居成为亚洲强国,也是亚洲唯一强国。

反观清王朝,《南京条约》的签订的确使得清王朝一阵惊悚,万万没想到自己能够输掉。但是,惊悚过后便是安逸。统治者们一直在想:“只要不危及统治,什么都是可以商量的嘛!”后期的满清缝缝补补,却并没有放开改革的力度。

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真隔阂:民族压迫缺乏创造!

中华民族本来是极具创新力度的民族,但是在满清时期,说有的创造力都被抑制了。

首先是民族不平等,崇满抑汉。其实何止是抑制汉族,除了本着“满汉和亲”共存的蒙古族,其他民族都是“低等民族”。满清入关之后,八旗子弟失去了用武之地,便是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至此,统治阶层的集体创造力趋于低迷。

康熙时期,因为康熙本人的帝王风采,开始重用汉臣,并且在中国疆域问题上取得了巨大成就。雍正继承的康熙的用人政策,继续重用汉臣,经济开始腾飞;乾隆时期,贯彻落实了雍正的部分新政政策,“盛世滋丁永不加赋”,中国人口翻三番,经济持续增长。

但是,被重用的其他民族总是少数,大权完全掌握在满族手中。在满清时期,朝会结束之后还会召开“王会”,也就是贵族会议,至于朝会的决策,最终决定权在皇帝手中,绝对建议权在满族皇贵手中,其他人往后稍稍。

另外是文字狱、八股文等一系列的文化钳制手段,使得中华民族思想愈发闭塞,创新力度越发被束缚。纵使有些新的能量破土而出,也得不到统治者的重用。

结束语:在以上三点为前提之下,纵使皇帝如何有能力、如何勤政,得到的回报绝对不大。就如同一个有能力且有抱负并且投入实践的人努力错了方向,墨守成规且南辕北辙,那又有什么大的用处呢?

更多文章

  • 养父章士钊,丈夫乔冠华,女婿陈凯歌,她被称为民国最后的名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两人同居生活了段时间,谈雪卿怀有身孕,陈家态度开始有些松懈,做出最大的让步,如果陈度非要娶她,那么谈雪卿只能当个妾,万万当不了正室。谈雪卿虽出身不好,但也是个心气高的,她不愿成为陈度的妾,不然生下来的孩子没名分,好在陈度爱她,给她想了一个主意,把生下来的女儿托付给友人章士钊,并给她取名为章含之,名义

  • 董鄂妃临终前恳求薄葬,顺治却给了她大清200多年最高的后妃葬仪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董鄂妃死后顺治又爱上了谁,顺治和董鄂妃合葬了吗,顺治帝与董鄂妃葬在一起了吗

    顺治皇帝是满清入关之后的第一位皇帝,他即位之时仅仅六岁,年幼的他亲眼目睹自己的手足和长辈为了这个皇位剑拔弩张。母亲孝庄太后忍辱负重,为了让他早日掌握实权,她对儿子管教十分严厉。顺治帝是一位优秀而勤勉的帝王,但十几岁叛逆期受到叔叔多尔衮的钳制,内心压抑苦闷,性格消极阴暗,甚至一度自我放弃。顺治帝14岁

  • 太平天国决战时,为什么李秀成二十五万大军解救不了天京?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太平天国李秀成怎样被杀,李秀成有多厉害,李秀成是曾国藩女婿吗

    李秀成部刚从苏浙前线回来,通过各种方式装备了大量的新式装备。其装备水平并不弱于湘军。可是,在兵力、火力均处于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李秀成仍然败了。这样的“富裕仗”,李秀成是怎么输的呢?内部争执,错失最佳时机攻占安庆后,曾国藩开始攻略天京。按照曾国藩最初的设想,湘军4路齐进,合击天京。可是,由于太平军的阻

  • 作为历史上最后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鼎盛时管辖的面积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万顺天国领土面积,天国不太平图片,天国拯救地图面积

    第一次巅峰期:1854年2月定都天京之前,太平军“专意金陵”,基本上攻下城就走了,连兵都不留,所以,谈不上有什么“疆域”。夺取天京后,太平军彷徨了一阵子。他们只是攻占了镇江、扬州,以保证在天京站稳脚跟。随后,太平军发起西征、北伐,开始开疆拓土。其中,北伐“师行间道,疾趋燕都”,活动范围虽大,但也没有

  • 他是乾隆最悲剧的皇子,距离皇位仅一步之遥,却因母亲25岁就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乾隆最有作为的皇子是谁,乾隆皇帝一生的悲惨,乾隆最可惜的太子

    本来在孝贤皇后香消玉殒后乾隆并不着急再挑个人当皇后,但是皇太后却比他焦虑多了,还直接给乾隆推举了一个人选,即当时的娴贵妃辉发那拉氏。乾隆心里本就没有合意的人选,所以于他而言选谁都一样,而辉发那拉氏背后有皇太后支持,乾隆又是个孝顺的皇帝,所以既为了满足母亲的愿望,又对自己没啥影响,就这样娴贵妃顺其自然

  • 明朝灭亡前才7千万人口,清朝一百多年就暴增3亿,用了啥方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灭亡时有多少人口,明朝灭亡后人口是怎样变化的,明朝灭亡了几十万大军都去哪了

    第一:高产农作物的引进。无论乱世还是盛世,粮食总是直接跟人口成正比的。中国一直是农耕文明,种植天赋都刻到骨子里了,但以前的主要粮食作物无非是五谷,产量不足以养活大量人口,所以人口数量一直被限制在亿以下。到了明朝中后期,为了解决财政危机解除海禁,产自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花生等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

  • 康熙后宫唯一有谥号的贵妃,姐姐是皇后,儿子却被康熙与雍正厌恶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康熙皇帝所有妃子谥号,康熙的所有皇后和妃嫔,雍正的纯贵妃

    因为《甄嬛传》的关系,钮祜禄氏这个姓氏简直可以说是深入人心了,前面我们说过,谥号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有的,钮祜禄氏是清朝唯一一个贵妃级别却得到了谥号的女人,那么她为什么可以享有此殊荣呢?其实这和她的家庭背景有很大关系。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康熙的孝昭仁皇后也是姓钮祜禄氏的,她的父亲遏必隆作为辅政大臣

  • 乾隆宫廷花鸟画——迎合帝王审美,尝试中西合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乾隆花鸟画大全,乾隆时期的工笔花鸟画,乾隆盛世画

    在乾隆称帝之后,国富民强,思想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他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财力去扶持艺术的发展,在绘画上,他不仅仅收藏名家字画古董,自己舞文弄墨进行创做,还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及财力招募优秀的宫廷画师,激励他们的创作。一时间,宫廷画师的人数及作品数量成为中国历代之首。这些画家不仅仅有当时著名画家余省、杨大

  • 鳌拜死后,康熙是如何对待其族人及其子孙后代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康熙和鳌拜真实关系,康熙和鳌拜晚年,鳌拜死时康熙多大

    主要背景公元1661年,即顺治十八年,顺治帝(福临)因染病天花病死紫禁城。顺治帝的驾崩,是对之后鳌拜专权摄政的首要基础。顺治帝驾崩之前,立下遗诏以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帝)为继承人,另外,顺治帝为更好地替年纪尚小的玄烨保驾护航,便又以“以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希望这四位德高望

  • 她被康熙视为玩物,为年老的康熙生下儿子,康熙却不给她任何名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康熙最疼爱的二皇子,谁是康熙最想继位的人,康熙51年时康熙有几个孩子

    历史上的康熙虽然文治武功,是一个伟大的帝王,但是在对待女人方面,用现在的话来说,康熙着实是一个“渣男”。康熙特别看重妃嫔的身世血统等外在条件,是一个特别有门第之见的帝王,在他的所有妃嫔当中,凡底层出身的妃嫔大部分都难以走到较高的位置,尤其是出身低微的女子,康熙甚至都懒得给她们名分,比如谨嫔色赫图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