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在孝贤皇后香消玉殒后乾隆并不着急再挑个人当皇后,但是皇太后却比他焦虑多了,还直接给乾隆推举了一个人选,即当时的娴贵妃辉发那拉氏。乾隆心里本就没有合意的人选,所以于他而言选谁都一样,而辉发那拉氏背后有皇太后支持,乾隆又是个孝顺的皇帝,所以既为了满足母亲的愿望,又对自己没啥影响,就这样娴贵妃顺其自然地成为了乾隆第二任皇后。
不知怎的,自从当上皇后后辉发那拉氏和乾隆之间的感情突飞猛进,继后更是在五年时间内给乾隆一口气生了三个孩子出来,不过只活了一男一女,其中一个便是十二阿哥永璂了。他是辉发那拉氏的长子,所以如果要从继后的孩子(也就是嫡子)中挑一个人当皇帝,永璂无疑是最有优势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乾隆皇子永璂的故事:他是乾隆最悲剧的皇子,距离皇位仅一步之遥,却因母亲25岁就早逝。
从这点讲,永璂距离当时的皇位几乎只有一步之遥。首先当时乾隆并没有立下太子,未来的嘉庆皇帝永琰与永璂几乎没有可比性;其次就是前面我们说了,清朝自从接受汉族文化熏陶之后也一直想效仿汉族皇帝立嫡的传统,尤其是乾隆更想立嫡,这里永璂有天然的优势,他是皇后之子,名正言顺的嫡子;第三就是永璂这个名字也暗含继承祖宗基业的寓意,乾隆在永璂出生后更是喜不自禁,特意作诗纪念,乾隆当时应该也有让永璂继位的打算。
不过之后历史的发展似乎超出了一般人的预料,继皇后辉发那拉氏和乾隆在南巡期间竟出现了大矛盾,继后甚至不惜剪发以示与乾隆决裂的决心。满人剪发即为国丧,这不是诅咒乾隆和太后死吗?乾隆不能理解,命人将继后送回了宫,并将继皇后打入冷宫。
乾隆后来还下了那么一道旨意:“皇后此事甚属乖张。如此看来,她平日恨我必深。宫外圆明园她住处、净房,你同毛团细细密看,不可令别人知道,若有邪道踪迹,等朕回宫再奏,密之又密”,总结下来就一句话,乾隆一开始没想过废后,他也不知道继后为什么突然就和他过不下去了。
永璂出生的时候继后正得宠,对他的到来乾隆是很开心的,其名璂代表是玉饰的意思,也暗含继承基业的寓意,由此可见乾隆对他的珍视,但是自从继后被打入冷宫后,永璂的地位也开始跟着一落千丈,每每看到他,乾隆就会想到忽然和自己反目成仇的继后。遂永璂一直不得器重,25岁就郁郁而终。
参考资料:
《清史稿皇子世表》、《清实录》、《清史稿后妃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