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同样是杀异姓王,康熙受到称赞而刘邦遭到诟病?

同样是杀异姓王,康熙受到称赞而刘邦遭到诟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974 更新时间:2024/2/16 22:22:46

康熙平定三藩的正确性

首先我们得说康熙平定三藩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平民都是正确的。因为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都是为自己一己之私造反的。清朝可给了三位撤藩的条件了,是真心以富贵换地盘和兵权。这个另一个版本的杯酒释兵权了,和宋太祖赵匡胤的手段如出一辙。其实这个对开国君主来说就不容易了。以下是历史记载的平南王尚可喜提出的撤藩条件,其他两藩因篇幅的原因就不再引用了其实大同小异。

《清圣祖实录》记载:平南王尚可喜疏言:『臣年七十,精力已衰,愿归老辽东。有旧赐地亩房舍,乞仍赐给;臣量带两佐领甲兵并藩下闲丁、孤寡、老弱共四千三百九十四家,计男妇二万四千三百七十五名口。其归途夫役口粮,请敕部拨给

清朝政府也算是答应了,但是最后三藩还是造反了。这个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可能表现得更完整一些。云南巡抚朱国治的话揭露三藩造反的本质。“天下初定,人心思安。而大人你却已反满为名祸乱天下;你谋求的是一己之私,受苦受难的却是各族百姓。你虽是汉人,却是汉贼。是中华民族的祸害”

也就是说在人心思定的康熙时期,对辖区的百姓横征暴敛的三藩居然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造反。这不是搞笑吗?你说吴三桂亲手处死了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还好意思说反清复明,真是滑稽。

刘邦杀异姓王

西汉时期的异性王指的是:燕王臧荼、楚王韩信、赵王张敖、代相国阳夏侯陈豨、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以及齐王韩信等王。虽然这些异性王国确实因为军队和地盘的原因确实对西汉王朝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但是你可以杯酒释兵权啊。

当然这也不能一概而论,像燕王臧荼这种主动谋反的直接干掉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但是有些没有真心想造反的还是给一条生路,哪怕给个富家翁给个虚的爵位也可以啊。像韩王信那样是生生被逼反的,上哪儿说理去。

以下是汉朝官方史书的记载,这也太文过饰非了。直接抹黑,不是说史官很公正的吗?

《汉书》称“昔高祖定天下,功臣异姓而王者八国。张耳吴芮、彭越、黥布、臧荼、卢绾与两韩信,皆徼一时之权变,以诈力成功,咸得裂土,南面称孤。见疑强大,怀不自安,事穷势迫,卒谋叛逆,终于灭亡。

其实刘邦去除藩王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手段太激烈。其实完全可以采取比较缓和的手段,况且在好容易平定后又设置了同姓封王照样拥有军队和官员体系。这位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埋下了伏笔。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更多文章

  • 曹操最聪明选择,把3个女儿都嫁给同一个人,足以体现他深谋远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操为啥把七个闺女嫁一个人,曹操最要好的两个兄弟,曹操三个儿子谁最聪明

    能够让曹丞相嫁女的,只有当朝天子汉献帝,人们都知道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面,为何曹操会做出如此举动呢?我们可以看下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几年,汉献帝都干了什么事情。曹操执掌了朝中大权,汉献帝虽然是迫于无奈,但肯定是心有不甘的,无论是他,还是旧朝的那一帮人,肯定都是心有不甘的,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皇帝想

  • 夷陵之战还没有开打,孙权为什么就赶紧求和退还土地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夷陵之战孙权还了多少兵马,夷陵之战前孙权议和的条件是什么,夷陵之战中为什么孙权赢了

    北面,孙权一度重新进驻了曹丕放弃的襄阳;西面,孙权把刘璋搬了出来,表为益州牧,进入秭归,做出一副觊觎益州的姿态。不过,当刘备真的要东征时,原本嚣张的孙权却急忙求和!刘备的反应也十分奇怪。一方面,刘备言辞拒绝了孙权、诸葛瑾求和的请求,另一方面,又在攻占秭归后延迟了5个月才发兵西进。这是怎么回事呢?突然

  • “凤雏”庞统不死落凤坡,蜀国会不会统一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凤雏庞统之死全集,凤雏庞统结局凄惨,凤雏庞统是否死于落凤坡

    都说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刘备两个都得到了也没得到天下。因为争夺天下最终凭借的是人才、粮饷、平民的拥护程度、政权是否富庶等综合力量的较量。一个人的力量不足以成为决定性的力量。蜀汉之所以没能取得天下第一是丢掉了荆州:关羽北伐丢失了北出宛、洛的重要通道-荆州,关羽也因此兵败身死。刘备尽起全国之兵,没带

  • 郡县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行郡县制的秦朝很快灭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朝推行郡县制的历史条件,秦朝郡县制推行的情况,秦朝的郡县制有什么影响

    有人说分封制稳定容易产生国祚较长的政权,周朝、神圣罗马帝国以及早期的奥斯曼帝国等等。纵横并不这么认为,虽然这么政权最少的也有五百年的但是质量着实不怎么样。到后期简单维持着类似吉祥物的共主有什么质量可言,真正实行郡县制的秦汉以后的历代王朝才是形成民族、文化、文明的等构成超强凝聚力因素的大一统传统。而欧

  • 路人皆知的司马昭,为何在其死后却臭名远扬?从这里就能看得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司马昭为什么路人皆知,司马昭死后葬在哪里,司马昭因何而死

    司马昭是权臣司马懿的第二个儿子,自从曹氏家族的曹爽被司马懿诛杀后,他就成为了朝廷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正元元年(254年),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将皇帝曹芳废掉,改立年仅十三岁的曹髦为帝。曹髦尚且年幼,国家大事都只能听司马师和司马昭两兄弟的。在哥哥司马师去世后,司马昭更是以大将军的名义独揽朝政,将曹氏皇族踩

  • 诸葛亮流传千古的一句话,李嘉诚视为座右铭,迷茫人的一盏心灯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诸葛亮100句经典语录,诸葛亮最经典的座右铭,诸葛亮励志语录

    历史上的诸葛亮虽然和小说之中的角色有些出入,鲁迅先生也说过一句著名的话: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但是历史上诸葛亮留下的《诫子书》却表达了他心中的志气和对人生的理解,其中更是有八个字画龙点睛。“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八个字看起来轻轻巧巧,真正理解确是不易。在古文中的原句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汉武大帝:只因动了窦太主一个马夫,刘彻痛失一员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武大帝刘彻杀窦太主,窦太主刘彻,窦太主与刘彻的关系图

    与此同时,刘彻还开展了一项违制车辆专项打击行动,专门针对王公贵族违反车制的行为,用现在的话说叫整治公车违规,是刘彻打击贵族的突破口。专项行动的具体实施者是中尉宁成,接替郅都的又一个酷吏。宁成雷厉风行,在道路上设置关卡,很快查获了一大批违制的车辆,并整理了车主的名单。看罢名单,刘彻很生气,当即让宁成将

  • 关羽死时刘备三次哭绝,而面对张飞之死,刘备却淡定说4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张飞为关羽的死而哭泣,关羽张飞死后刘备说了哪四个字,关羽死后张飞和刘备有关系吗

    从三个方面可以解释刘备的这种态度反差,首先关羽死的时候,刘备听到的消息只是关羽战败的消息,心刚刚静下来,又传来关羽战亡的消息,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刘备有这种情绪波动是很正常的事情。再次,关于两人的结局,刘备是有做过充分的心理准备的,关羽性格沉稳,对身边的人也很优待,刘备自然对他放心,而对张飞,刘

  •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诸葛亮真有那么厉害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真的吗,卧龙vs郭嘉,诸葛亮和郭嘉谁谋略高

    诸葛亮在刚出山的时候给刘备说起了以后的对策,但是诸葛亮在家里耕田,怎么能够知道外面的事情呢?很显然他这些计策都有一个前提,就是他知道外面具体的事情,那么谁会告诉他这些事情呢?只有他的师父司马徽才会告诉他,前期诸葛亮真的没有什么能力,只有在刘备死了之后诸葛亮才真正的发挥才能。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诸葛亮

  • 1980年考古消失的彭加木,真的穿越成了王莽?这几个证据可信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彭加木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1980年担任考古队队长前往新疆罗布泊进行科考工作。本来这是一项很普通的科考任务,刚开始工作进行的尚算顺利,可随着彭加木离奇消失变得很是曲折离奇。彭加木消失后,军方先后组织了4次地毯式搜救,依旧没有任何消息。一系列文物的出土,都指向了篡汉的新朝皇帝王莽。因而,就有人抛出了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