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平定三藩的正确性
首先我们得说康熙平定三藩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平民都是正确的。因为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都是为自己一己之私造反的。清朝可给了三位撤藩的条件了,是真心以富贵换地盘和兵权。这个另一个版本的杯酒释兵权了,和宋太祖赵匡胤的手段如出一辙。其实这个对开国君主来说就不容易了。以下是历史记载的平南王尚可喜提出的撤藩条件,其他两藩因篇幅的原因就不再引用了其实大同小异。
《清圣祖实录》记载:平南王尚可喜疏言:『臣年七十,精力已衰,愿归老辽东。有旧赐地亩房舍,乞仍赐给;臣量带两佐领甲兵并藩下闲丁、孤寡、老弱共四千三百九十四家,计男妇二万四千三百七十五名口。其归途夫役口粮,请敕部拨给
清朝政府也算是答应了,但是最后三藩还是造反了。这个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可能表现得更完整一些。云南巡抚朱国治的话揭露三藩造反的本质。“天下初定,人心思安。而大人你却已反满为名祸乱天下;你谋求的是一己之私,受苦受难的却是各族百姓。你虽是汉人,却是汉贼。是中华民族的祸害”
也就是说在人心思定的康熙时期,对辖区的百姓横征暴敛的三藩居然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造反。这不是搞笑吗?你说吴三桂亲手处死了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还好意思说反清复明,真是滑稽。
刘邦杀异姓王
西汉时期的异性王指的是:燕王臧荼、楚王韩信、赵王张敖、代相国阳夏侯陈豨、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以及齐王韩信等王。虽然这些异性王国确实因为军队和地盘的原因确实对西汉王朝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但是你可以杯酒释兵权啊。
当然这也不能一概而论,像燕王臧荼这种主动谋反的直接干掉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但是有些没有真心想造反的还是给一条生路,哪怕给个富家翁给个虚的爵位也可以啊。像韩王信那样是生生被逼反的,上哪儿说理去。
以下是汉朝官方史书的记载,这也太文过饰非了。直接抹黑,不是说史官很公正的吗?
《汉书》称“昔高祖定天下,功臣异姓而王者八国。张耳、吴芮、彭越、黥布、臧荼、卢绾与两韩信,皆徼一时之权变,以诈力成功,咸得裂土,南面称孤。见疑强大,怀不自安,事穷势迫,卒谋叛逆,终于灭亡。
其实刘邦去除藩王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手段太激烈。其实完全可以采取比较缓和的手段,况且在好容易平定后又设置了同姓封王照样拥有军队和官员体系。这位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埋下了伏笔。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