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民间相传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任宰相胡惟庸是被蚊子咬死,是真的吗?

民间相传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任宰相胡惟庸是被蚊子咬死,是真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467 更新时间:2023/12/17 13:02:06

被一群蚊子叮死,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爽”死之法了。

朱元璋之所以会如此杀死胡惟庸,期间,还有一个典故。

据说,胡惟庸生前最害怕就是“痒”,每当他身体某处痒时,就会拼命地挠,有时候挠的两手滴血,仍旧没有停止,反而加倍地挠。

知道自己的爱卿有这一“隐疾”,朱元璋的恻隐之心瞬起,便赐了他一柄玉如意——玉质的痒痒挠,并且昭告百官,宰相胡惟庸可当朝挠痒,不必上奏。

后来,胡惟庸不甘平庸,想“另起炉灶”,不料,事情败露。

1380年冬,南京城忽然有一则神迹般的消息,传遍大街小巷,说是宰相胡惟庸的老家,忽然冒出一股醴泉。这眼醴泉,不仅飘着酒香,而且还带有彩虹一样的颜色。

不知怎的,这件事就传到朱元璋耳朵里,朱元璋便告知胡惟庸,欲亲临胡府观看。

就在朱元璋快要走到胡府时,一嗅觉敏锐的他,发现胡惟庸的家里,竟然有许多旌旗外露!这太平日子不打仗,哪里来的旌旗?很快,朱元璋就意识到,这个浓眉大眼的胡惟庸,怕是要造反吧!

想到这里,朱元璋大怒,当即命令禁军将胡惟庸拿下。

胡惟庸跟着朱元璋打了一辈子仗,岂能不知,一旦朱元璋怀疑,就一定会查到底。即便是没这回事儿,在朱元璋的严刑之下,也会“问”出些事儿,最简单的免打的办法,就是如实招供。

所以,胡惟庸非常老实,当天就将谋反的事情全部交代。

朱元璋布衣出身,对待敌人,不但心狠手辣,而且会让他在极度痛苦中死去。

比如说,朱元璋听说徐达患了背疽,不能吃鸡肉;于是,朱元璋就送给徐达一只红烧鸡块儿,并让使者监督他亲自吃下去。徐达明知朱元璋想要他的命,只能含恨吃鸡,数日后,徐达果然背疽发作而亡。

徐达如此,作为徐达的政敌,胡惟庸又岂能逃过此命运?你胡惟庸不是怕痒吗?朕,就成全你,让你一晚上跟蚊子睡一块儿。

一夜过后,胡惟庸在蚊虫叮咬中死去。

胡惟庸之死,正史上是怎么记载的呢?《明史》如是记载:

“明年正月,涂节遂上变,告惟庸…亦以惟庸阴事告。帝大怒,下廷臣更讯,…乃诛惟庸、宁并及节。”

翻译过来就是,洪武十三年正月,涂节跑到朱元璋那里,状告胡惟庸谋反……与此同时,其他状告胡惟庸谋反的状纸也到了。朱元璋听闻,大怒,当即下令审讯,六天之后,下令将胡惟庸及党斩尽杀绝。

请注意正史中的措辞——明年正月。

正月是几月呢?就是农历的一月,也就是过年的那几天,刚刚开春。甭说蚊子了,就连生命力极强的苍蝇都难以在夜间飞行。咬?不可能。

因此,按照《朱元璋》里的说法,胡惟庸被拖到小树林,呆了一晚上,很有可能是被南京城外无孔不入的湿冷给冻死了。

更多文章

  • 明朝的首辅是否就是宰相?可千万别搞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首辅相当于宰相吗,明朝最有成就的8大首辅,明朝一共多少位内阁首辅

    打个比方说,一个省的长官,清朝称巡抚,汉末则叫州牧,清朝巡抚权力远不如东汉末年的州牧。但我们不能因为清朝一省最高长官不叫州牧,权力远不如当年的州牧,就说清朝没有省级最高长官了吧?毕竟巡抚和州牧的职务名和权力虽然不同,但它们的工作职责是类似的,都是代中央管理一省要务的最高长官。明朝首辅和宰相的关系,也

  • 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归义军”是怎么消亡的?从唐末乱局谈到宋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朝为什么不救归义军,沙州归义军简介,忠唐归义军为何消失成谜

    关于归义军,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张议潮鼎盛时期,其地盘基本涵盖了河陇地区(现在的甘肃省),将整个河西走廊完全打通。所以实际上,张仪潮应该担任河西节度使,在凉州坐镇才合适。并且张议潮也一直对内自称为河西节度使,河陇百姓们也是这么称呼他的。但由于唐朝不信任归义军,对张仪潮这支从吐蕃人手里独立出来的新势力也

  • 18亿的阳明滩大桥一年就塌,宋朝千年大桥却至今仍在,是何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阳明滩大桥修了几年,阳明滩大桥历史,阳明滩大桥是谁建的

    最近 “后浪“很火,很多后起之秀成为了新时代的榜样,昭示着国家与民族的光明未来。”后浪“出自《青琐高议》:“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这句诗揭示了历史的发展规律,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是进步,也是超越。01这与《劝学》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一个道理,历史似乎一直在证明:后人胜于前人。虽

  • 一代战神杨业,在宋朝为何得不到重用?一个原因最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宋朝杨业是今天哪里人,宋朝名将杨业现状,杨业投降宋朝后的下场

    杨家将说的是:北宋初年,辽国对中原土地虎视眈眈,曾数次南侵,而杨家满门忠将,为保大宋江山,誓死抗辽,威名远扬。此外,杨老令公杨业更是战功显赫,得到了宋太宗的大加封赏和重用。然而,演义终归是演义,从来都是虚实参半,对史实有虚构和夸张的成份,所以,我们还是要尊重历史史实。历史上,杨业是大宋名副其实的名将

  • 大一统王朝有标准可以界定吗?北宋算不算大一统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北宋算不算大一统时代,北宋是大一统王朝吗,北宋属不属于大一统

    秦朝以后的两汉是大一统的王朝这个也毫无疑问,秦汉治国思想上的差别这个不是问题。难道法家治国有什么不对吗?汉朝早期还是黄老的道家治国呢,不过到了汉武帝时期才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延续了下来。咱们虽然称唐朝以后的这几十年为五代十国时期,也就是说是五个朝代。但是这个中原的小朝廷加上由原来藩镇衍变而来的十国共同

  • 他是成吉思汗帐下的第一位文人,却常被当武将使用,居然所向无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吉思汗十大武将排名,成吉思汗时期著名的武将,成吉思汗的谋士有哪些

    #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和他的蒙古骑兵团都没有文化,可为何当时的很多大文人都心甘情愿去辅佐他呢?比如儒家文化领军人物耶律楚材,会制造文字的乃蛮部丞相塔塔统阿等,都为成吉思汗征服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实,第一个去辅佐成吉思汗的文人,他的才学并未被发挥出来。他虽然是成吉思汗帐下的第一位文人,却常被当武将使

  • 所谓“黄袍加身”,不过是赵匡胤给自己设置的台阶罢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三下南唐”的野史故事虽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但其真实性是有待考究的。在正史中,并无提及太祖南巡南唐的文字,所以,这极有可能是后人杜撰出来的野史。抛开故事内容中的法术、妖书等充斥着玄幻色彩的元素,故事本身仅剩一段太祖平定南唐的主线。在真实的历史中,太祖起初并没有用暴力手段征服南唐。在平定了后

  • 大明王朝时共有多少藩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大明有几个藩国,大明王朝全盛时的疆域图,大明王朝国家版图

    明朝奠基人洪武万岁朱元璋统一全国后建立大明王朝,宗藩朝贡体系随之建立。随着大明王朝的国力蒸蒸日上辐射能力日益增强,藩属国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同时为了保证大明王朝的稳定和安全,朱元璋在大封功臣的基础上分封自己的儿子为藩王分镇全国的战略要地。所以明朝的藩国主要由内外这两部分组成。朱元璋分封诸子为藩王分镇天

  • 最有个性的明朝皇帝们——不爱上朝爱炼丹,干木匠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40年不上朝的明朝皇帝,明朝最有才干的皇帝,明朝最勤劳的皇帝是谁

    明朝皇帝向世人展现了自己炉火纯青的“帝王术”,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一个国家在君主集权最高峰的时代是怎样一步一步陷入衰败的,然而正犹如小说家奥威尔描绘的“极权主义”小说《1984》一样,在近乎已经陷入极权主义的明朝,当一个皇帝荒于政事的时候,这个帝国不仅不会像秦始皇梦想的一代传一代,直至千秋万世一样传承下

  • 建文帝削藩为什么不采取“推恩令”的方式?历史没有你想的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建文不削藩,建文帝不削藩会怎么样,建文为何不等根基稳固就削藩

    废藩还是削藩当时的建文朝廷上实际有两种种针对削藩的不同声音,以黄子澄、齐泰为首的帝师们坚持废藩:比即位,命子澄兼翰林学士,与齐泰同参国政。谓曰:“先生忆昔东角门之言乎?”子澄顿首曰:“不敢忘。”退而与泰谋,泰欲先图燕。子澄曰:“不然,周、齐、湘、代、岷诸王,在先帝时,尚多不法,削之有名。今欲问罪,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