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拯救晚明的最好办法其实是藩王掌兵,但却硬生生被崇祯给否决了

拯救晚明的最好办法其实是藩王掌兵,但却硬生生被崇祯给否决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904 更新时间:2023/12/18 4:33:10

面对这紧急异常的状况,明朝朝野十分震惊,京师紧急全城戒严。这个时候的崇祯皇帝估计很气愤,这和袁崇焕平台诏对才过去多久,还说什么五年复辽,结果现在却打到自己屁股眼上了,你说他能不气吗?但气归气,问题还是要解决的。好在当时明朝庭的权威,信任度还在。听闻京师被围,各地勤王兵马纷纷调转马头,奔赴京师勤王。而追根问题起来,也正是这场勤王,彻底宣布了明朝将会彻底的覆灭。为何要这么说呢,因为在这场勤王里面发生了两件事,这里就像我们玩游戏一样,比如像玩一品官老爷或者麻雀飞青天这类的,判错一件案子的代价,绝对会影响你接下来地位游戏进程。而崇祯皇帝做错地位两件事分别是杀错一人,囚错一人。

杀错的人是谁,想必大家都知道了,是袁崇焕。袁崇焕虽然个性很痞,但对于大明王朝的那份忠心,是毋容置疑的。崇祯皇帝这一出“阵前杀大将”,一下就把各地将领们的心都寒透了。至此以后,崇祯皇帝能指挥得动的将领,就变得屈指可数了。以至于到了后来,京师再度被围的时候就没人理睬他了。但其实哪怕到了这个时候,崇祯事实上还是有救的,外人靠不住,那就扶持自己人啊,一脉相承下来的,靠着血缘这跟纽带,也还是能撑的起的,毕竟明宗室到了明末,有多达二十多万人,哪怕把他们武装起来,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0当时的明朝宗室,唐定王朱聿键也是如此想的。于是在京师危急的时候,他就给自己的亲戚崇祯帝写了一封上疏,上书的内容很简单,就是主动请缨,愿意就地征集兵马随后率部进京勤王。看着如此忧国忧民忧社稷的亲戚,崇祯皇帝立马就快速钉钉做出了批复:不准。但唐定王也算是个狠人,你不准我还就去了。于是带着1000人出发了。话说在这危急存亡之际,有人前来救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之举,常人都应该感激不尽。为何崇祯皇帝要拒绝呢?

而且不但拒绝了,还一不做二不休把唐定王给囚禁起来了。这便是崇祯皇帝囚错一个人。虽然按照明朝祖制,明朝藩王是不能掌兵的。但面对当时的境况,武装起这帮王爷来,还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毕竟什么说,那都是姓朱的,都是朱元璋的后代,他们什么说也不会眼睁睁的看着明朝灭亡。如果崇祯皇帝给他们就地募兵权自卫的话,最起码,也能遏制住农民军的肆意扩张,不信你看李自成能农民军杀了多少个王爷就知道了。

如果他们有武装的话,就算打不过农民军,为了活命拼死抗争,照样也能够阻挡农民军前进的脚步。但可惜,把唐王囚禁之后,剩下的王爷们心都凉了,起兵打击是死,被农民军打也是死,还不如跪下,估计还能免除一死呢。结果,崇祯皇帝就此众叛亲离,在挂东南枝了。

更多文章

  • 民间相传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任宰相胡惟庸是被蚊子咬死,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胡惟庸是怎样死的正史,明初胡惟庸事件,历史上胡惟庸谋反了吗

    被一群蚊子叮死,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爽”死之法了。朱元璋之所以会如此杀死胡惟庸,期间,还有一个典故。据说,胡惟庸生前最害怕就是“痒”,每当他身体某处痒时,就会拼命地挠,有时候挠的两手滴血,仍旧没有停止,反而加倍地挠。知道自己的爱卿有这一“隐疾”,朱元璋的恻隐之心瞬起,便赐了他一柄玉如意——玉质的

  • 明朝的首辅是否就是宰相?可千万别搞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首辅相当于宰相吗,明朝最有成就的8大首辅,明朝一共多少位内阁首辅

    打个比方说,一个省的长官,清朝称巡抚,汉末则叫州牧,清朝巡抚权力远不如东汉末年的州牧。但我们不能因为清朝一省最高长官不叫州牧,权力远不如当年的州牧,就说清朝没有省级最高长官了吧?毕竟巡抚和州牧的职务名和权力虽然不同,但它们的工作职责是类似的,都是代中央管理一省要务的最高长官。明朝首辅和宰相的关系,也

  • 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归义军”是怎么消亡的?从唐末乱局谈到宋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朝为什么不救归义军,沙州归义军简介,忠唐归义军为何消失成谜

    关于归义军,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张议潮鼎盛时期,其地盘基本涵盖了河陇地区(现在的甘肃省),将整个河西走廊完全打通。所以实际上,张仪潮应该担任河西节度使,在凉州坐镇才合适。并且张议潮也一直对内自称为河西节度使,河陇百姓们也是这么称呼他的。但由于唐朝不信任归义军,对张仪潮这支从吐蕃人手里独立出来的新势力也

  • 18亿的阳明滩大桥一年就塌,宋朝千年大桥却至今仍在,是何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阳明滩大桥修了几年,阳明滩大桥历史,阳明滩大桥是谁建的

    最近 “后浪“很火,很多后起之秀成为了新时代的榜样,昭示着国家与民族的光明未来。”后浪“出自《青琐高议》:“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这句诗揭示了历史的发展规律,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是进步,也是超越。01这与《劝学》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一个道理,历史似乎一直在证明:后人胜于前人。虽

  • 一代战神杨业,在宋朝为何得不到重用?一个原因最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宋朝杨业是今天哪里人,宋朝名将杨业现状,杨业投降宋朝后的下场

    杨家将说的是:北宋初年,辽国对中原土地虎视眈眈,曾数次南侵,而杨家满门忠将,为保大宋江山,誓死抗辽,威名远扬。此外,杨老令公杨业更是战功显赫,得到了宋太宗的大加封赏和重用。然而,演义终归是演义,从来都是虚实参半,对史实有虚构和夸张的成份,所以,我们还是要尊重历史史实。历史上,杨业是大宋名副其实的名将

  • 大一统王朝有标准可以界定吗?北宋算不算大一统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北宋算不算大一统时代,北宋是大一统王朝吗,北宋属不属于大一统

    秦朝以后的两汉是大一统的王朝这个也毫无疑问,秦汉治国思想上的差别这个不是问题。难道法家治国有什么不对吗?汉朝早期还是黄老的道家治国呢,不过到了汉武帝时期才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延续了下来。咱们虽然称唐朝以后的这几十年为五代十国时期,也就是说是五个朝代。但是这个中原的小朝廷加上由原来藩镇衍变而来的十国共同

  • 他是成吉思汗帐下的第一位文人,却常被当武将使用,居然所向无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成吉思汗十大武将排名,成吉思汗时期著名的武将,成吉思汗的谋士有哪些

    #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和他的蒙古骑兵团都没有文化,可为何当时的很多大文人都心甘情愿去辅佐他呢?比如儒家文化领军人物耶律楚材,会制造文字的乃蛮部丞相塔塔统阿等,都为成吉思汗征服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实,第一个去辅佐成吉思汗的文人,他的才学并未被发挥出来。他虽然是成吉思汗帐下的第一位文人,却常被当武将使

  • 所谓“黄袍加身”,不过是赵匡胤给自己设置的台阶罢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三下南唐”的野史故事虽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但其真实性是有待考究的。在正史中,并无提及太祖南巡南唐的文字,所以,这极有可能是后人杜撰出来的野史。抛开故事内容中的法术、妖书等充斥着玄幻色彩的元素,故事本身仅剩一段太祖平定南唐的主线。在真实的历史中,太祖起初并没有用暴力手段征服南唐。在平定了后

  • 大明王朝时共有多少藩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大明有几个藩国,大明王朝全盛时的疆域图,大明王朝国家版图

    明朝奠基人洪武万岁朱元璋统一全国后建立大明王朝,宗藩朝贡体系随之建立。随着大明王朝的国力蒸蒸日上辐射能力日益增强,藩属国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同时为了保证大明王朝的稳定和安全,朱元璋在大封功臣的基础上分封自己的儿子为藩王分镇全国的战略要地。所以明朝的藩国主要由内外这两部分组成。朱元璋分封诸子为藩王分镇天

  • 最有个性的明朝皇帝们——不爱上朝爱炼丹,干木匠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40年不上朝的明朝皇帝,明朝最有才干的皇帝,明朝最勤劳的皇帝是谁

    明朝皇帝向世人展现了自己炉火纯青的“帝王术”,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一个国家在君主集权最高峰的时代是怎样一步一步陷入衰败的,然而正犹如小说家奥威尔描绘的“极权主义”小说《1984》一样,在近乎已经陷入极权主义的明朝,当一个皇帝荒于政事的时候,这个帝国不仅不会像秦始皇梦想的一代传一代,直至千秋万世一样传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