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290年、明朝276年、清朝267年,为何古代王朝难破300年国运?

唐朝290年、明朝276年、清朝267年,为何古代王朝难破300年国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975 更新时间:2024/1/22 20:17:38

因此,如果是按照广义上的封建时期来算,超过300年的朝不是没有,夏商周这些政权都有着500年的历程。再例如朝,虽然中间因为战乱分为了北宋(960~1127)与南宋(1127~1279),但两朝加起来也有将近320年历史。

不过放诸整个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超过300年的政权的确罕见,这里,笔者就与大家说道说道,大多数王朝帝国难破300年的缘由。

在明清小说《三国演义》的序言中有着这样一句话:“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说的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历史上的各朝各代总是如此替代更迭着演变的。

西汉著名学家、史学家司马迁也曾在他的《史记·天官书》对此总结过:

“夫天运,三十岁一小变,百年中变,五百载大变;三大变一纪,三纪而大备此其大数也。为国者必贵三五。上下各千岁,然后天人之际续备。”

这句话看似很啰嗦,讲了一大堆天体运行的规律,实际上也就是假借这种规律来比喻政权的革新,告诫统治者一定要注意三、五这两个数字,经过上下各一千年,天人之间的关系才逐渐接续完备起来。

司马迁的言论是有其合理性的,特别是限于当时的历史认知条件下,又受到汉初儒学思潮中“天人感应”理论的影响,所以对于政权变革周期性的认识才会带有一些经验主义神学色彩。

而在社会科学不断发展完善的今天,古代历史学家们从大量史料和事件中总结出来的变革“规律”,已经能够以科学的方式来解释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千古不变的至理,一切关于政治形态的变化都与当时的社会经济面貌脱不了干系。以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小农生产模式为主导的自然经济体制,是穿整个封建社会核心经济架构,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服务于封建统治阶级的地主土地私有制和长期的重农抑商政策,则是封建社会生产方式下最为不稳定的两大因素。

为什么说不稳定?这涉及到土地制度问题:封建时期社会经济的主要来源是第一产业,即农业和初等手工业,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对土地的硬性要求——土地面积、肥沃程度、连续性等都将对农业的产能造成极大的影响,如太平天国起义时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中就曾将土地按产量多寡质量评级,分作九等。

而地主土地私有制则导致了地主阶级对于兼并和剥削小农阶级的热枕,大量自耕农出于地主压迫和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孱弱,最终失去土地等生产资料沦为封建农奴,激化了社会矛盾。

重农抑商本来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政权和社会稳定制定的,因为商人是社会活动中最为活跃的群体,是封建时期最不安定的变数,但是过度的抑制商业实际上也会导致不良后果——商人占据了大量的社会财富,甚至可能高于部分地主,所以一些地位低下但不甘于自身处境的商人则会用自己的经济资本去交换政治权力,从而扰乱封建政治体系的运行秩序。

正因为经济上的不稳定因素固有地存在,但是相应的经济改革往往却不能够跟上体制衰败的进度,因为步子太大会损害封建统治阶级既得利益集团的权益。

在政治方面,自秦朝以来到满清,中国古代长期盛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种制度好在国家权力集中,对于叛乱和涉外事件的防御能力强,但坏也坏在过度的政权集中和“家天下”体系极易造成统治阶级的日益膨胀腐化,这也正是励精图治的明君多出现在开国时期、而昏庸懦弱的皇帝多集中于一个朝代的末期的缘由。

所以,究其根本,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亦或者是生产方式的突破性飞跃,都会对固有的政治经济面貌形成巨大的冲击。

这种影响是循序渐进的,是伴随土地兼并的不断泛滥和最高统治者的逐渐耽溺安乐而演化的,并且,由于封建时代制度的相似性和历史前进的偶合性,这一演化过程大约就都集中在三百年以内。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的军事力量有多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军事能力很强吗,唐朝正规军事实力,唐朝军事实力全面排名

    从这些来讲的话,确实是能够看得出当时明朝和宋朝的实力有多么出色,不过说到朝代的军事力量,也有人会想到唐朝,众所周知,唐朝是太平盛世,万国来朝,在各个领域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国富民强民风淳朴,并且唐朝还拥有许多大将名臣。唐朝的军事力量则是一大重点,并且更是抵御了不少外族,得到很多人的尊敬。不过有一点值

  • 唐太宗晚年昏庸到了什么地步?从这件小事可窥出一二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太宗晚年什么病,唐太宗晚年的真实生活,唐太宗晚年的骄奢与反省

    公元643年,即贞观十七年,按照李世民的寿命(649年去世),这一年,李世民同志已经妥妥的进入晚年了。这一年,李世民做了什么事情呢?话说这一年的某日,李世民闲来无事在宫中闲逛,不知怎的就跑到了房玄龄的办公室。老李看到房玄龄正在编修国史,就提出要察看的请求。须知,在古代,史官有权拒绝皇帝察看所载内容。

  • 他为父报仇,将仇人挫骨扬灰,隋文帝深受感动:赦其无罪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挖掘陈霸先陵墓的这位将领名叫王颁,字景彦,出身士族名门太原王氏。王颁盗墓不为钱财,只为报仇!原来王颁的父亲是梁朝名将王僧辩。梁朝初年,王僧辩跟随父亲投奔南方,成为梁朝的官员。王僧辩一直在湘东王萧绎的手下。侯景之乱爆发后,王僧辩作为主要将领,平定了这场叛乱。萧绎称帝后,王僧辩奉命镇守建康,而他的次子王

  • 唐朝最怕老婆的两个人:一个是九五之尊,一个是当朝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裴谈除了跟对了主子以外,倒也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草包。他曾在武则天夺取天下时,帮武则天巩固政权,在先后诛杀了来俊臣、索元礼等的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俊臣既死,推者获功,胡元礼超迁,裴谈显授,中外称庆,朝廷载安。”可见裴谈在铲除“酷吏政治”中功不可没,并受到了当时人们的普遍称赞。但就是这样一个在政治上

  • 武则天的乾陵装了什么机关,为什么说盗墓贼进去后都没人出得来?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则天的乾陵三次被盗情况,武则天乾陵挖开了吗,武则天为什么不敢挖乾陵

    武则天驾崩后与唐高宗合葬一墓,即为今天的乾陵。该陵墓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北边的梁山之上,离海拔高约千米,面积约几十公里,据说埋在下面的乾陵布局精巧,空间庞大,陪葬品数之不尽,地宫壁画均是一些带着唐朝浓郁风格的人景物、礼仪、盛典场面等等,而且非常的有考究价值。然而如此庞大的皇家陵墓,在防盗设计方面自然会

  • 刘禅去世后,武帝司马炎放了哪3件陪葬品?每一件都在挖苦嘲笑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刘禅死后的三件陪葬品,刘禅死后司马炎下场,司马炎死后刘禅怎么活的

    众所周知,与蜀汉先主刘备相比,蜀汉后主刘禅实在是有些不够看,因此常被后世诟病斥责,甚至被骂作“扶不起的阿斗”,以批评其在位时期的昏庸无能。不过从客观角度来看,历史上的刘禅能够稳坐帝位四十年,显然并非像世人所想得那般无能。首先,刘禅从小跟随父亲刘备四处颠簸,饱尝人间疾苦,所以对于民生问题有着深刻认识。

  • 我国历史上五代十国、南北朝两个历史阶段有什么异同?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五代十国与南北朝的关系,五代十国和南北朝是一个朝代吗,南北朝和五代十国历史影响

    南北朝诞生标志为公元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开始,因为这在标志晋王朝的覆亡的同时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公元589年隋朝灭陈结束,前后持续169年。北朝从北魏到分裂称东、西魏;东西魏再由北齐、北周取代,最后由隋朝再次完成统一。在隋唐两个时代过后,历史来到了五代十国时期。这个阶段从公元

  • 唐朝共有16位和亲公主,仅有3位公主是皇帝亲生,不怕被发现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朝和亲公主一览表,唐朝最惨的三个公主,唐朝一共有几位公主

    这段话,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嫁文成公主时,对大臣说的话。翻译过来就是:“我是天可汗,在我面前你们都是孩子。如果你们可以和平共处,我嫁个女儿给你们,又有什么何不可以的呢?”在太宗眼里,和亲更像是一种恩赐。既然是恩赐,谁还敢还挑三拣四?纵观整个唐朝,番邦属国向大唐天子提出和亲的请求,一共有40多次,其中著名

  • 为什么说“贞观之治”是后世难以企及的盛世?制度决定了国家高度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贞观之治揭秘,贞观之治的十大特征,贞观之治以后是什么盛世

    若是单看感觉还挺好,但放一块对比,就会发现:原来古人造势的功力更厉害,可以直接忽略大事件专为皇帝歌功颂德。虽然,清朝有一个康乾盛世,但若是翻翻当时账本,有个事实却绕不过去。康熙时期国库并不充盈,乾隆末期的钱都进了和珅的家,没有钱的国家怎么能造福于民众呢?所以,也有人怀疑过贞观年间的真相,说:有外国友

  • 唐朝最可惜的降将:挫败苏定方,威震吐蕃,却被酷吏害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大唐苏定方真实历史,苏定方个人资料,苏定方墓

    一、百济将军此人名叫黑齿常之,来自朝鲜半岛,是百济西部人。根据史书记载,黑齿常之“长七尺余,骁勇有谋略”,在百济国担任达率兼郡将,相当于唐朝的刺史。660年,唐朝大将苏定方率领大军征讨百济,黑齿常之率领所部归降。当时,苏定方已经擒住了百济左王以及太子隆,可是唐朝军队却大肆劫掠,“丁壮者多被戮”,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