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慈禧为何会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样低三下四的话

慈禧为何会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样低三下四的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375 更新时间:2024/2/20 3:30:33

在清王朝重男轻女的大环境里,慈禧能发动政变,扳倒八大辅政大臣,以垂帘听政的形式夺取政权,最终实现了“龙在下,凤在上”的格局,成为清王朝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可谓十分厉害。

(慈禧画像)

在慈禧把持政权的半个世纪中,她的强势更是令朝廷内外无不对她战战兢兢,俯首帖耳。她还曾对大臣们说过:“谁让我一时不痛快,我就让谁一世不痛快。”可见,慈禧的跋扈强硬非一般人能比。

那么,强硬的慈禧,为何却会以光绪的名义说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话呢?这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原来慈禧说这个话,是因为她看到了,列强提出的12条大纲中,有两个字让她胆战心惊。

是哪两个字呢?

说到这里,就得先说说慈禧和光绪帝为何到了西安。

清末时期,清政府在外忧内患中早已岌岌可危,不断地割地赔款和不断强加在国民身上的各种赋税更是显得清政府腐败无能,民心大失。

1898年,由于有人告密,说光绪帝密谋兵围圆明园,逼慈禧交权。

慈禧勃然大怒,立刻囚禁了光绪帝,并镇压了维新人士,于是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便因为慈禧而夭折了。

既然慈禧不痛快,那么废掉光绪帝,再立一个傀儡皇帝,对慈禧而言,那还不是和翻书一样容易。

然而,就在慈禧宣布皇帝病危,准备改立端郡王载漪的儿子时,不仅遭到了列强的反对,还要求慈禧归政于光绪帝。

(光绪帝剧照)

这无疑让慈禧火上浇油,毕竟想要她放权,无疑是虎口拔牙。

而此时,得到王亲贵族支持的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四处围攻外国传教士和外国使馆,频频制造事端。

当慈禧得知义和团“刀枪不入”时,便不顾朝中大臣劝说,悍然向11国同时发起了宣战诏书。

于是,八国联军从天津大沽口一路攻向北京城。

起初,慈禧还不断下诏,要求各地派军勤王。

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等人却和清政府离心离德,不仅对勤王诏书置之不理,还为了不让列强入侵所在行省,与列强签下了东南互保的协定。

虽说清军和义和团尚有数十万人,但在列强的洋枪利炮面前,也都早已吓得尿遁。

因此,就在北京城破之时,眼见大局不妙的慈禧,顾不得什么“天子守社稷”,带着光绪帝西逃,一直逃到了西安,才算歇了脚。

慈禧惴惴不安,倒不是因为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城后,大肆烧杀抢掠,屠戮百姓,而是害怕列强会找她算账。

为了能保住手中的政权,慈禧再次任命庆亲王奕劻、大学士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让他们代表清政府向列强乞和。

(李鸿章画像)

对于贪婪的列强而言,从中攫取最大利益才是他们想要的目的,所以经过不断地争议和调解后,列强终于提出了极为苛刻的12条大纲,并声明不可更改。

李鸿章等人向远在西安的慈禧转交了12条大纲的内容,并向她强调“(各国公使)往复密商其国政府数十日而定议,非此不能转圜,非此不能结局”。

凡事有了条件,就好谈了。

在慈禧看来,局势显然没有她想的那么坏,毕竟列强能谈条件,也就说明他们并不打算推翻清政府。

但是在大纲中要治“祸首”一条,却看得慈禧心惊肉跳,于是她一边指示李鸿章等人一定要把握利害轻重,细节上务必竭力磋磨,一边又将宣战罪责巧妙地转移到以载漪为首支持义和团的上10位王亲大臣等身上。

李鸿章等人便在列强面前极力替慈禧开脱,而慈禧正是在此时以光绪帝名义颁布了那道“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上谕。

显然,这话从表面上看,慈禧要表达的是列强只要不追究她的罪责,那么她就“量中华之物力”,向列强表示感激之情。

也正是这个原因,让慈禧成了“投降卖国”的罪人。

有史学专家曾指出,慈禧的那句话并非是讨好列强,他们还从《义和团档案史料》中搬出慈禧对十二条大纲的回应:“惟其中利害轻重,详细节目,仍照昨日荣禄等电信各节,设法婉商磋磨,尚冀稍资补救。该王大臣等力为其难,惟力是视可耳。”

指出慈禧所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指的是结合中华物力,多想办法与列强周旋磋磨,以达到既减少国家的损失,又能使列强高兴。

其实,这个说法我不赞同,毕竟慈禧的大方向就是要“结与国之欢心”,所以十二条大纲再苛刻,只要能让她继续当权,她也会点头答应的。

至于民族大义,国土神圣,于她而言,那是无所谓的。

(参考史料:《义和团档案史料》《清史稿》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金默玉:清朝最后一位格格,76岁再创业,一生坎坷又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金默玉,金默玉临终遗言,金默玉清朝最后一位格格

    贵族在我们眼里是“高傲”、“冷静自持”的,但是有这么一位贵族,她开朗又特立独行,早年留学日本,后来自己创业。经过十几年的牢狱之灾后,依然保持童真,悲情和苦难在她口中变成一场轻松的闹剧,她就是“清朝最后一位格格”——金默玉。皇室出身金默玉,1918年出生在辽宁旅顺,她出生时,清朝的皇室已经被赶出紫禁城

  • 都知道康熙帝的文治武功,你知道康熙是个科学家吗?并且是顶级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康熙微服私访记康熙被绑在柱子上,历史上康熙皇帝会武功么,康熙帝的文治武功

    人们都知道康熙一生都喜欢科学,在他的宫廷里就有好几个博学的外国传教士,给他讲述科学知识。你千万不要以为,他仅仅是一个科学爱好者,他实际上是一个专家和科学家,他在很多科学领域都达到了当时中国的一流水平,曾国藩在他的《国朝先正事略序》一文中,曾这样评价康熙帝:“上而天象、地舆、历算、音乐、考礼、行师、

  • 曾国藩:真正厉害的人,往往能一眼看穿每件事情背后的本质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曾国藩真正的三大智慧,曾国藩三招教你看穿人心,曾国藩真正的做人方法

    懦弱的人,面对危机的时候,即使忧心忡忡,整夜失眠,他也找不到方法破解。而真正厉害的人,面对危机的时候,总是面不改色,胸有成竹,因为他们往往能一眼看穿每件事情背后的本质,并遵循一定的规律,成功化解。晚清名臣曾国藩,就是这样厉害的人。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六月,曾国藩领导的湘军在和太平军鏖战十二年后

  • 清朝最奇葩的试婚制度,不管皇子还是格格,在结婚之前必须试一次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的试婚制度,清朝皇室传统试婚,清朝婚嫁制度对照表

    世人都知道,古代不管男子还是女子,结婚都比较早,一般都在十五岁左右,女子则更早。那时的人,不像现代人这么聪明,可以通过一些资料了解结婚的一些事情,所以,清朝就有一个非常奇葩的“试婚制度”。所谓的“试婚”,其实,就是在皇子结婚之前,需要找一个年长一点的宫女,亲自教导需要结婚的皇子如何做丈夫。在清朝,不

  • 清史上规模最大的贪腐案,光人头就装了一大车,也成为乾隆的耻辱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乾隆年三大贪腐案,乾隆五年出了一个贪腐案,清朝最大的贪腐案件

    这件贪腐大案,发生在乾隆皇帝在位的四十六年,是甘肃全省官员私通谎报灾情、贪污朝廷救济粮的惊天大案。在处理这件贪污案之时,乾隆皇帝快刀斩乱麻,上到当时封疆大吏这样的朝廷要员,下到甘肃省州牧县令这样的芝麻小官,一共将100多人处以死刑但实际只有56人被砍头,光人头就装了一大车。看起来这只是一桩规模较大的

  • 曾国藩的为官哲学和做人准则:舍得放弃,才不会被贪欲束缚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曾国藩为官做人之道,曾国藩为人处世的两个诀窍,曾国藩为人处世十二原则

    人和人之间,不同的想法,就有不同的结果。舍得放弃,才不会被贪欲和诱惑束缚。同样是风云人物,晚清名臣曾国藩的举动就充满了智慧。曾国藩认为:人生要学会退缩,有时一个转身,就能迎来一个春天。这不仅是曾国藩的为官哲学,也是他做人的准则。在曾国藩的人生中,有两次重大退缩。第一次退缩:从五部侍郎的位置上离开咸丰

  • 曾国藩:不要看别人的成功,要看别人的努力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曾国藩教你如何做到成功,曾国藩成功的秘诀,曾国藩励志名言持之以恒

    历史上的成功人士,从来不把成功当成商品来售卖,而是当作经验,免费讲述给后人,希望后人能从自己的实践经验中吸取一些教训。如果谁把自己的成功当成商品来赚钱,此人一定是骗子。说到清朝的成功人士,不得不说晚清名臣曾国藩。虽然现在很多宣扬成功学的人也喜欢举曾国藩的例子,但绝对违背了曾国藩当时的想法。在《曾国藩

  • 曾国藩刚刚进入官场时,为何能得到一品大员穆彰阿的赏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曾国藩为什么坐上一品大员,曾国藩一夜之间连升4级,曾国藩为何当二品大员

    要解答这些疑问,就不得不提穆彰阿,道光时期权倾天下的人物。可是,曾国藩刚刚进入官场时,没有任何影响力,他为何能得到一品大员、军机首辅大臣穆彰阿的赏识呢?知道曾国藩和穆彰阿交往的方法后,自然就知道答案了。曾国藩能得到穆彰阿的赏识,综合起来有以下三点原因:一是真诚。真诚每个人都有,是最廉价,也是最宝贵的

  • 崇祯死后如何被葬入陵墓?李闯敷衍了事,顺治大张旗鼓,高下立判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闯的个人资料,崇祯死后顺治大哭,崇祯被逼死为什么还能葬皇陵

    杜撰归杜撰,老朱家的子孙后代还真是有种,没有割地赔款,也没有和亲纳贡。君王死社稷恰是应和了崇祯帝的命运,末代皇帝崇祯倒是非常干脆,不做不休,通过“死社稷”,直接把江山就拱手交出去了。明朝的末代皇帝朱由检,放到别的朝代怎么看都不像亡国之君。他17岁除掉了祸国殃民大宦官魏忠贤,彻底取消了特务统治。他每天

  • 英国牛津高材生,也是火烧圆明园的元凶,三年后在印度遭雷劈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圆明园谁烧毁的,印度火烧圆明园的部队,圆明园主谋被雷劈中烧了三天三夜

    “额尔金”指的就是英国贵族封号之一,最早为原苏格兰于1633年6月,专门为布鲁斯家族所设立的“埃尔金伯爵”贵族封号,苏格兰在并入英国之后,这一封号也在后来保留了下来。布鲁斯家族第7代传人托马斯布鲁斯以及第八代传人詹姆斯布鲁斯之后,这对父子因劫掠希腊帕特农神庙与火烧中国圆明园的恶行闻名天下。布鲁斯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