懦弱的人,面对危机的时候,即使忧心忡忡,整夜失眠,他也找不到方法破解。而真正厉害的人,面对危机的时候,总是面不改色,胸有成竹,因为他们往往能一眼看穿每件事情背后的本质,并遵循一定的规律,成功化解。
晚清名臣曾国藩,就是这样厉害的人。
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六月,曾国藩领导的湘军在和太平军鏖战十二年后,终于攻克金陵,宣告太平天国覆灭。
负责攻打金陵的主帅曾国荃,除了立即将消息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到朝廷外,还以四百里的速度,将消息通报给自己的哥哥曾国藩。
此时的曾国藩,正在安庆临时总督衙门,焦急地等待着这个消息。这个重大的胜利,对他这个湘军统帅太重要了。十多年来,曾国藩忍辱负重,就是为了取得这天下第一奇功。
可是,朝廷的三道圣旨,却让曾国藩看到了危机。
朝廷的第一道圣旨是直接下给曾国荃的。
接到曾国荃的捷报后,朝廷并没有表扬他,而是对他进行严加斥责。认为城池攻破后,曾国荃应该乘胜追击,生擒太平天国首领,而不是立即向朝廷上折表功。
圣旨上没有一个表扬的字,这让曾国荃的心里很不舒服。
这还没完,朝廷很快又给曾国藩也下了一道圣旨。要曾国藩追查金陵财富的下落,同时,朝廷在圣旨上还表示,皇上、太后对曾国藩是放心的,但对于曾国荃及其以下的湘军将领,就不是太放心了,要曾国藩严加管束,岂勿“骤胜而骄”。
然而,第三道圣旨,更为严厉。原来,金陵城被攻破后,曾国藩上奏朝廷,认为太平天国幼天王洪天贵福已经“举火自焚”。可是,左宗棠却上奏朝廷,认为洪天贵福逃到浙江后,辗转进入了江西。
慈禧太后对曾国藩的行为很不满意,对他大加指责,并要他追究防守不力将领们的责任。
面对朝廷不信任的危机,接到这三道圣旨后,曾国藩并未惊慌,而是一眼看穿其背后的本质。那就是朝廷对他的忌惮。
此时,太平天国虽然还没有被完全消灭,但都仅仅只是一些残余力量,翻不起什么大浪了。而曾国藩手握十余万湘军,是大清实力最强的精锐部队,朝廷自然害怕他拥兵自重,影响到朝廷的地位。
正是因为看到了朝廷对自己的担忧,曾国藩才在攻克金陵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就将自己的嫡系部队,也就是曾国荃手下的二万五千人全部遣散,同时,也将自己直接指挥的湘军裁撤。
朝廷见曾国藩很识趣,这才对他表示莫大的信任,并放手让他继续担任两江总督。
我们之所以说曾国藩厉害,不仅是他善于识别每件事情背后的本职,更在于他不被权势所束缚。自古以来,有兵就有权,只要一个人的手中有强大的兵马,那么,他的地位就无人能撼动。而曾国藩却义无反顾地将自己手中的利器(兵马)裁撤,此等气度,自古以来,没几个人能做到。
当然,这也仅仅是曾国藩智慧中的其中一个,其实,要了解曾国藩的这些智慧,最好的方法就是阅读《曾国藩全集》,这本书一共六套,将曾国藩的家书、日记、奏稿等全部归类,是了解曾国藩一生的最佳书籍。
除此之外,要想了解曾国藩,还有一个十分便捷的方法,那就是认真看看《曾国藩权谋术:乱世可成枭雄,盛世可为富商》专栏。
本专栏有20余字,为历史文化研究者客多先生耗时一年时间写成,讲述了曾国藩如何通过权谋术获得升迁的一生,历史资料详实,讲解通俗易懂,尤其适合初看曾国藩书籍的读者。也可以说,是学习曾国藩的启蒙读物,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下方卡片订阅。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客多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