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国藩:不要看别人的成功,要看别人的努力

曾国藩:不要看别人的成功,要看别人的努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859 更新时间:2024/1/19 18:47:39

历史上的成功人士,从来不把成功当成商品来售卖,而是当作经验,免费讲述给后人,希望后人能从自己的实践经验中吸取一些教训。如果谁把自己的成功当成商品来赚钱,此人一定是骗子。

说到清朝的成功人士,不得不说晚清名臣曾国藩。虽然现在很多宣扬成功学的人也喜欢举曾国藩的例子,但绝对违背了曾国藩当时的想法。

在《曾国藩家书》中,有很多关于成功的励志话语,但当时的曾国藩并没有将自己这些亲身经历用来换银子,而是作为“家书”传递给自己的亲人。

曾国藩虽然是大清家喻户晓的人物,但他的苦难经历才是财富。他传递给我们的信号是:不要看别人的成功,要看别人的努力。

曾国藩的一生都在努力中。

一、努力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时心血来潮

曾国藩是一个非常努力的人,他一连参加三次会试后才得中进士,而每次落榜都是再接再厉,并未消沉,这样的努力,很多人是无法理解的。

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25岁的曾国藩首次抛妻别子,孤身一人千里迢迢到京城参加会试。

在清朝时期,人的唯一出路就是不断参加各种考试,只有通过当时的最高级别考试——会试后,才能得到朝廷和皇帝的认可,才能真正成为大清的一名官员,因此,天下的读书人都非常重视,竞争也非常激烈。

曾国藩在进京前,信心满满,觉得自己的文章在天下数一数二,无论如也能考中,可让他遗憾的是,自己还是名落孙山了。

看到别人金榜题名,喜笑颜开,曾国藩当时的心情虽然十分低落,但更加激发了他的斗志。他相信,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早晚有云开见日的一天,因此,他并没有立即回家,而是租借在一家客栈里,闭门苦读起来。

努力不一定有收获。曾国藩虽然苦读了一年,但在第二次参加会试时,依旧名落孙山。无奈,他只好回到家中,边和家人团聚,边再次埋头苦读起来。

这期间,曾国藩博览群书,并四处拜师学艺,使自己写的文章更加流畅,在家人的鼓励下,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28岁的曾国藩再次进京参加会试,并一举考中,得以进入翰林院工作,终于尝到人生中第一次成功带来的喜悦。

如果曾国藩只是一时心血来潮,想通过考试博得功名,可能在他两次失败后,就没有信心了,历史上也就没有曾国藩这个人物了。

二、努力要找到方,而不是见异思迁

曾国藩进入翰林院工作后,由于没有高人为他指点迷津,也是吃尽苦头。

曾国藩虽然才识出众,但他在翰林院工作时,由于穷困潦倒,经常入不敷出,靠借高利贷过日子,导致社交狭窄,无论是上司还是同僚,也都觉得他吝啬,不仅不喜欢和他来往,还处处给他穿小鞋。工作上最苦最累的活,都让曾国藩去干,而凡有一点好处的工作,从来不会落到他手中。

曾国藩是一个能忍辱负重的人,他也从来不和上司、同僚斤斤计较,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即便如此,曾国藩仍然遭到上司陷害,认为他“傲才视物、办事糊涂、和同事格格不入”等,被道光皇帝革职。

曾国藩的家底并不太富裕,而他孤身在京城,无依无靠,被革职后,也就意味着失去收入。这段时间,是曾国藩最为艰难的时刻,不仅要承受同事们的讥笑,还被钱庄的高利贷逼得无处藏身。

被革职后的曾国藩消沉了一段时间后,再次振作起来,他认为,努力得有方向,不能见异思迁。

因此,在他革职的日子里,曾国藩依旧顶着压力,每天到翰林院去上班,即使没有俸禄,对工作依旧没有一丝懈怠,后来,得到自己的恩师——军机大臣穆彰阿的推荐后,道光皇帝才再次用曾国藩,并将他连升四级,提升为翰林院五品侍讲。

这次经历,让曾国藩恍然大悟: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让皇帝满意,唯有皇帝才是自己前途的主宰。

后来,穆彰阿也发现曾国藩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多次暗示其加入自己的阵营中,但都被曾国藩婉言拒绝。

正是曾国藩对朝廷的忠心,才让他年仅42岁就成为五部侍郎,后又帮助朝廷消灭太平军,官至封侯拜相。而这一切,都与曾国藩一生的努力分不开。如果你一直在努力中,而总也不成功,不妨回头看看,方向对了吗?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客多邦

更多文章

  • 曾国藩刚刚进入官场时,为何能得到一品大员穆彰阿的赏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曾国藩为什么坐上一品大员,曾国藩一夜之间连升4级,曾国藩为何当二品大员

    要解答这些疑问,就不得不提穆彰阿,道光时期权倾天下的人物。可是,曾国藩刚刚进入官场时,没有任何影响力,他为何能得到一品大员、军机首辅大臣穆彰阿的赏识呢?知道曾国藩和穆彰阿交往的方法后,自然就知道答案了。曾国藩能得到穆彰阿的赏识,综合起来有以下三点原因:一是真诚。真诚每个人都有,是最廉价,也是最宝贵的

  • 崇祯死后如何被葬入陵墓?李闯敷衍了事,顺治大张旗鼓,高下立判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闯的个人资料,崇祯死后顺治大哭,崇祯被逼死为什么还能葬皇陵

    杜撰归杜撰,老朱家的子孙后代还真是有种,没有割地赔款,也没有和亲纳贡。君王死社稷恰是应和了崇祯帝的命运,末代皇帝崇祯倒是非常干脆,不做不休,通过“死社稷”,直接把江山就拱手交出去了。明朝的末代皇帝朱由检,放到别的朝代怎么看都不像亡国之君。他17岁除掉了祸国殃民大宦官魏忠贤,彻底取消了特务统治。他每天

  • 英国牛津高材生,也是火烧圆明园的元凶,三年后在印度遭雷劈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圆明园谁烧毁的,印度火烧圆明园的部队,圆明园主谋被雷劈中烧了三天三夜

    “额尔金”指的就是英国贵族封号之一,最早为原苏格兰于1633年6月,专门为布鲁斯家族所设立的“埃尔金伯爵”贵族封号,苏格兰在并入英国之后,这一封号也在后来保留了下来。布鲁斯家族第7代传人托马斯布鲁斯以及第八代传人詹姆斯布鲁斯之后,这对父子因劫掠希腊帕特农神庙与火烧中国圆明园的恶行闻名天下。布鲁斯家族

  • 鸦片战争后,道光得知英国女王才23岁,说了一句话,被人贻笑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鸦片战争时的英国女王,鸦片战争英国女王有没有实权,输了鸦片战争道光皇帝伤心吗

    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对于英国了解并不多,在1793年,英国使臣马嘎尔尼访华,乾隆和大臣们,才获得了关于英国的大致信息。然而之后的交流,也仅限于东印度公司和广州十三行的贸易来往。到了鸦片战争期间,因为清军的惨败,道光帝总算放下了天朝上国的面子,开始正视这个对手,当时的清军将领奕经,虽然指挥战事不利,交

  • 周培公帮康熙平定三藩立下大功,晚年却被康熙调任边疆,死于任上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康熙王朝周培公三藩之乱,康熙平三藩周培公下场,周培公顶撞康熙完整版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出现了这样的一幕,周培公被康熙派往沈阳,负责戍边,在天寒地冻的东北戍守了十一年,当康熙听闻周培公的死讯时,康熙十分哀痛,下令停朝一次,彻夜难眠,为周培公守夜。皇帝为臣子守夜,这对臣子来说是莫大的哀荣,周培公究竟为大清国做了哪些杰出的贡献,值得康熙为他守夜?历史上的周培公又是什么

  • 曾国藩:40岁后还一事无成,将这两件事思考明白后,会豁然开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曾国藩真正的三大智慧,曾国藩人生的两大秘密,曾国藩真正的做人方法

    反思也需要方法,如果方法不当,依旧可能让你再次陷入碌碌无为的泥潭中,除了焦急,就剩下焦虑了。那么,我们该如何反思呢?晚清名臣曾国藩的经验值得借鉴。主要思考这两件事:在40岁前,我们都会有很多目标,如果你的这些目标都未能获得成功后,那么,就要重新审视一下,看看是什么地方做得不足了。曾国藩在40岁时,他

  • 爷坑子,子坑孙,清朝历代财政危机的总爆发——“道光萧条”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道光时期清朝财政收入,清朝历史上的财税政策,清朝的财政史

    中国在19世纪上叶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最先发现这一现象的是龚自珍,没错,就是那个“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龚自珍。他在嘉庆末年(约1820年)就已明白指出:“大抵富户变贫户,贫户变饿者,四民之首,奔走下贱,各省大局,岌岌乎皆不可以支日月,奚暇问年岁!”因为此衰退始于道光时期,因此吴承明称

  • 同治帝死后,他的1后4妃命运如何?地位越低反而寿命越长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同治帝之死,同治帝与谁合葬,同治帝一共几个孩子

    在古代,一般来说,皇帝驾崩,后妃的结局无非三种:随帝殉葬、出家为尼、母凭子贵幸得终老。但在清一朝,尤其是慈禧太后当权之后,皇后、嫔妃的命运略有转机。但这种转机,跟慈禧太后的好恶关系极大,这在同治帝的后、妃之间表现格外明显——那么同治帝19岁英年早死后,他的1位皇后和4位妃子命运如何?仔细来看,竟然有

  • 有天子之才,却无天子之命,晚清重量级人物——恭亲王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晚清第一猛人恭亲王,晚清对恭亲王的评价,恭亲王奕訢一生

    在其辅政期间,平定了三监之乱,并制礼作乐,帮助国人从商朝的重鬼逐渐走向关注人类生活的重文。新生的周朝在他辅政期间,有条不紊地向前运行着。东汉末年,同样皇权不振,各方势力起而逐之。而东汉正统所在的汉献帝却无地可守,极为被动。在一方取得一定影响力的曹操却尊天子以令诸侯,借助恭迎汉献帝取得道义上的主动权。

  • 曾国藩为何能获得成功?他入阁拜相后告诉弟弟们:记住这4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曾国藩最成功的秘密,曾国藩真的40岁还没考中秀才吗,曾国藩怎么进入仕途的

    曾国藩为何能获得成功?这和他一贯坚持的成功方法有关。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52岁的曾国藩迎来了他在官场上的新辉煌,这一年,他被朝廷命以两江总督领协办大学士,正式入阁拜相。踌躇满志的曾国藩,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总结,并告诉弟弟们:任何人的成功都没有巧合,一定要记住这4个字,即“自立自强”。曾国藩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