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国藩刚刚进入官场时,为何能得到一品大员穆彰阿的赏识?

曾国藩刚刚进入官场时,为何能得到一品大员穆彰阿的赏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884 更新时间:2024/1/23 19:23:27

要解答这些疑问,就不得不提穆彰阿道光时期权倾天下的人物。可是,曾国藩刚刚进入官场时,没有任影响力,他为何能得到一品大员、军机首辅大臣穆彰阿的赏识呢?

知道曾国藩穆彰阿交往的方法后,自然就知道答案了。曾国藩能得到穆彰阿的赏识,综合起来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是真诚。

真诚每个人都有,是最廉价,也是最宝贵的财富,可惜,随着私欲的不断增加,很多人身上的真诚正在逐渐消退,欲望正在滋长。

曾国藩正式进入官场的时间是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此时的清朝,官场上已经十分腐败和黑暗,如果没有大把银子来疏通关系,没有任何背景的官员要想得到提拔,是一件非困难的事情。

曾国藩出身农家,自然没有银子来为自己铺路。出身农家的人,也有自己的优点,那就是朴实。

曾国藩正是用自己的真诚,打动了穆彰阿。

由于穆彰阿是曾国藩会试时的主考官、阅卷大臣,按照科举制度的规定,有一层师生情义。这虽然是名义上的关系,可曾国藩却恪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常常去拜望恩师。

穆彰阿是多届会试时的主考官,门生故吏早已遍布天下,可他发现,曾国藩和其他弟子不同,很多弟子找他,是有求于他,要么希望得到提拔,要么希望获得升迁,而曾国藩每次去看望他,完全就是以弟子的身份出现,绝不谈其他事情。

官场腐败,就会出现很多利欲熏心、急功近利之人,曾国藩和这些人截然不同,他十分真诚,从他的身上看不出丝毫急功近利的表现。这样的品质,让穆彰阿对他很有好感。

二是曾国藩从来不卖弄他和穆彰阿的关系。

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狐假虎威的人,这类人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喜欢搬出一些大人物来。要么是显摆自己很有能耐,要么就是为了获得他人的佩服或害怕。

曾国藩从来就没有把认识穆彰阿这事,当作炫耀的资本。在翰林院工作三年时间后,上司见曾国藩既不会拿银子出来搞人际关系,也没有任何靠山,于是联合御史,弹劾他“办事糊涂、办差敷衍”,最终,曾国藩被革掉职位,贬为翰林院一名候补检讨。

此时的曾国藩,依旧没有将自己和穆彰阿的关系搬出来,并且,即使在穆彰阿面前,他也只字不提自己被贬的事情,当然,更没有穆彰阿告状,认为自己是冤枉的。

曾国藩能承受委屈的同时,还能沉住气,没有丝毫抱怨的胸怀,让穆彰阿更是对他高看一眼。

三是有值得穆彰阿赏识的真本领。

穆彰阿赏识曾国藩,除了认为他是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外,还跟曾国藩的一件本领有关。

像穆彰阿这样有权势有地位的人,一般人很难得到他的认可。但是,曾国藩善于鉴定古字画这件本领,彻底将穆彰阿征服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穆彰阿最大的嗜好,就是收藏古字画,一些官员投其所好,也会收集大量古字画送给穆彰阿。因此,辨别真伪就成了一件大事。

曾国藩在长沙读书的时候,特意到当地一家世世代代经营古字画的古玩店里,系统学习过鉴定古字画的技能,因此,和穆彰阿有共同话题,并常常受到穆彰阿的邀请,去为他鉴定古字画。这让穆彰阿对自己这位弟子十分满意,很多次在公开场合认为曾国藩是他门下的首席大弟子。

正是这三个原因,让曾国藩得到了穆彰阿的赏识,并很快就得到了升迁。

更多文章

  • 崇祯死后如何被葬入陵墓?李闯敷衍了事,顺治大张旗鼓,高下立判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闯的个人资料,崇祯死后顺治大哭,崇祯被逼死为什么还能葬皇陵

    杜撰归杜撰,老朱家的子孙后代还真是有种,没有割地赔款,也没有和亲纳贡。君王死社稷恰是应和了崇祯帝的命运,末代皇帝崇祯倒是非常干脆,不做不休,通过“死社稷”,直接把江山就拱手交出去了。明朝的末代皇帝朱由检,放到别的朝代怎么看都不像亡国之君。他17岁除掉了祸国殃民大宦官魏忠贤,彻底取消了特务统治。他每天

  • 英国牛津高材生,也是火烧圆明园的元凶,三年后在印度遭雷劈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圆明园谁烧毁的,印度火烧圆明园的部队,圆明园主谋被雷劈中烧了三天三夜

    “额尔金”指的就是英国贵族封号之一,最早为原苏格兰于1633年6月,专门为布鲁斯家族所设立的“埃尔金伯爵”贵族封号,苏格兰在并入英国之后,这一封号也在后来保留了下来。布鲁斯家族第7代传人托马斯布鲁斯以及第八代传人詹姆斯布鲁斯之后,这对父子因劫掠希腊帕特农神庙与火烧中国圆明园的恶行闻名天下。布鲁斯家族

  • 鸦片战争后,道光得知英国女王才23岁,说了一句话,被人贻笑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鸦片战争时的英国女王,鸦片战争英国女王有没有实权,输了鸦片战争道光皇帝伤心吗

    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对于英国了解并不多,在1793年,英国使臣马嘎尔尼访华,乾隆和大臣们,才获得了关于英国的大致信息。然而之后的交流,也仅限于东印度公司和广州十三行的贸易来往。到了鸦片战争期间,因为清军的惨败,道光帝总算放下了天朝上国的面子,开始正视这个对手,当时的清军将领奕经,虽然指挥战事不利,交

  • 周培公帮康熙平定三藩立下大功,晚年却被康熙调任边疆,死于任上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康熙王朝周培公三藩之乱,康熙平三藩周培公下场,周培公顶撞康熙完整版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出现了这样的一幕,周培公被康熙派往沈阳,负责戍边,在天寒地冻的东北戍守了十一年,当康熙听闻周培公的死讯时,康熙十分哀痛,下令停朝一次,彻夜难眠,为周培公守夜。皇帝为臣子守夜,这对臣子来说是莫大的哀荣,周培公究竟为大清国做了哪些杰出的贡献,值得康熙为他守夜?历史上的周培公又是什么

  • 曾国藩:40岁后还一事无成,将这两件事思考明白后,会豁然开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曾国藩真正的三大智慧,曾国藩人生的两大秘密,曾国藩真正的做人方法

    反思也需要方法,如果方法不当,依旧可能让你再次陷入碌碌无为的泥潭中,除了焦急,就剩下焦虑了。那么,我们该如何反思呢?晚清名臣曾国藩的经验值得借鉴。主要思考这两件事:在40岁前,我们都会有很多目标,如果你的这些目标都未能获得成功后,那么,就要重新审视一下,看看是什么地方做得不足了。曾国藩在40岁时,他

  • 爷坑子,子坑孙,清朝历代财政危机的总爆发——“道光萧条”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道光时期清朝财政收入,清朝历史上的财税政策,清朝的财政史

    中国在19世纪上叶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最先发现这一现象的是龚自珍,没错,就是那个“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龚自珍。他在嘉庆末年(约1820年)就已明白指出:“大抵富户变贫户,贫户变饿者,四民之首,奔走下贱,各省大局,岌岌乎皆不可以支日月,奚暇问年岁!”因为此衰退始于道光时期,因此吴承明称

  • 同治帝死后,他的1后4妃命运如何?地位越低反而寿命越长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同治帝之死,同治帝与谁合葬,同治帝一共几个孩子

    在古代,一般来说,皇帝驾崩,后妃的结局无非三种:随帝殉葬、出家为尼、母凭子贵幸得终老。但在清一朝,尤其是慈禧太后当权之后,皇后、嫔妃的命运略有转机。但这种转机,跟慈禧太后的好恶关系极大,这在同治帝的后、妃之间表现格外明显——那么同治帝19岁英年早死后,他的1位皇后和4位妃子命运如何?仔细来看,竟然有

  • 有天子之才,却无天子之命,晚清重量级人物——恭亲王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晚清第一猛人恭亲王,晚清对恭亲王的评价,恭亲王奕訢一生

    在其辅政期间,平定了三监之乱,并制礼作乐,帮助国人从商朝的重鬼逐渐走向关注人类生活的重文。新生的周朝在他辅政期间,有条不紊地向前运行着。东汉末年,同样皇权不振,各方势力起而逐之。而东汉正统所在的汉献帝却无地可守,极为被动。在一方取得一定影响力的曹操却尊天子以令诸侯,借助恭迎汉献帝取得道义上的主动权。

  • 曾国藩为何能获得成功?他入阁拜相后告诉弟弟们:记住这4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曾国藩最成功的秘密,曾国藩真的40岁还没考中秀才吗,曾国藩怎么进入仕途的

    曾国藩为何能获得成功?这和他一贯坚持的成功方法有关。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52岁的曾国藩迎来了他在官场上的新辉煌,这一年,他被朝廷命以两江总督领协办大学士,正式入阁拜相。踌躇满志的曾国藩,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总结,并告诉弟弟们:任何人的成功都没有巧合,一定要记住这4个字,即“自立自强”。曾国藩总

  • 顾维钧“民国第一外交官”的传奇,他一生幸运,离不开这四位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民国外交官顾维钧照片,顾维钧的历史影响,顾维钧外交生涯多少年

    这是1919年顾维钧为夺回山东主权在巴黎和会上与西方据理力争的一番驳论,他在此次会议上掷地有声的演讲,在当时西方国家垄断的弱肉强食的时代里,无疑为积贫积弱的中国挽回了民族尊严。虽然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早已随着中国是弱国的国际地位而定论,但不可否定的是,顾维钧在此次会议中,还是用自己出色的外交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