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解答这些疑问,就不得不提穆彰阿,道光时期权倾天下的人物。可是,曾国藩刚刚进入官场时,没有任何影响力,他为何能得到一品大员、军机首辅大臣穆彰阿的赏识呢?
知道曾国藩和穆彰阿交往的方法后,自然就知道答案了。曾国藩能得到穆彰阿的赏识,综合起来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是真诚。
真诚每个人都有,是最廉价,也是最宝贵的财富,可惜,随着私欲的不断增加,很多人身上的真诚正在逐渐消退,欲望正在滋长。
曾国藩正式进入官场的时间是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此时的清朝,官场上已经十分腐败和黑暗,如果没有大把银子来疏通关系,没有任何背景的官员要想得到提拔,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曾国藩出身农家,自然没有银子来为自己铺路。出身农家的人,也有自己的优点,那就是朴实。
曾国藩正是用自己的真诚,打动了穆彰阿。
由于穆彰阿是曾国藩会试时的主考官、阅卷大臣,按照科举制度的规定,有一层师生情义。这虽然是名义上的关系,可曾国藩却恪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常常去拜望恩师。
穆彰阿是多届会试时的主考官,门生故吏早已遍布天下,可他发现,曾国藩和其他弟子不同,很多弟子找他,是有求于他,要么希望得到提拔,要么希望获得升迁,而曾国藩每次去看望他,完全就是以弟子的身份出现,绝不谈其他事情。
官场腐败,就会出现很多利欲熏心、急功近利之人,曾国藩和这些人截然不同,他十分真诚,从他的身上看不出丝毫急功近利的表现。这样的品质,让穆彰阿对他很有好感。
二是曾国藩从来不卖弄他和穆彰阿的关系。
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狐假虎威的人,这类人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喜欢搬出一些大人物来。要么是显摆自己很有能耐,要么就是为了获得他人的佩服或害怕。
曾国藩从来就没有把认识穆彰阿这事,当作炫耀的资本。在翰林院工作三年时间后,上司见曾国藩既不会拿银子出来搞人际关系,也没有任何靠山,于是联合御史,弹劾他“办事糊涂、办差敷衍”,最终,曾国藩被革掉职位,贬为翰林院一名候补检讨。
此时的曾国藩,依旧没有将自己和穆彰阿的关系搬出来,并且,即使在穆彰阿面前,他也只字不提自己被贬的事情,当然,更没有向穆彰阿告状,认为自己是冤枉的。
曾国藩能承受委屈的同时,还能沉住气,没有丝毫抱怨的胸怀,让穆彰阿更是对他高看一眼。
三是有值得穆彰阿赏识的真本领。
穆彰阿赏识曾国藩,除了认为他是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外,还跟曾国藩的一件本领有关。
像穆彰阿这样有权势有地位的人,一般人很难得到他的认可。但是,曾国藩善于鉴定古字画这件本领,彻底将穆彰阿征服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穆彰阿最大的嗜好,就是收藏古字画,一些官员投其所好,也会收集大量古字画送给穆彰阿。因此,辨别真伪就成了一件大事。
曾国藩在长沙读书的时候,特意到当地一家世世代代经营古字画的古玩店里,系统学习过鉴定古字画的技能,因此,和穆彰阿有共同话题,并常常受到穆彰阿的邀请,去为他鉴定古字画。这让穆彰阿对自己这位弟子十分满意,很多次在公开场合认为曾国藩是他门下的首席大弟子。
正是这三个原因,让曾国藩得到了穆彰阿的赏识,并很快就得到了升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