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半个月的谈判,条约具体内容基本敲定。参与谈判的中方代表,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受到康熙嘉奖,满朝文武也大唱赞歌,将《尼布楚条约》视为大清外交上一个伟大的胜利,盛赞康熙的英明。
尼布楚条约使中国丢失了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虽然这些国土很大部分上是模糊化的概念,但小股探险者加流氓的模式就能奔袭万里,从你龙兴之地卧榻之边虎口夺食,而且夺了你还不敢出动大军收复、打起仗来也没有赶尽杀绝、更不敢追击报复的姿态无异于助纣为虐,助长了对方的野心,之后沙俄对中国北疆领土的觊觎之心再也不曾止息。
他们说虽然康熙爷割让了国土,但俄军毕竟撤兵了。而且在条约中竟然出现了"中国"二字。这说明什么,说明沙俄承认大清统治下的中国是一个国家啊。
这还不足以说明大清的强大和康熙的伟大吗?首先我们说,大清军队外战外行、内战内行,跟沙俄军队交手从来没有真正打赢过。
被大书特书的大清胜利,都是大清兴师动众,面对沙俄的逃犯、探险家,冒险家,对方根本不是正规军,都是乌合之众。
大清正规军去攻打一下小混混组成的部队,费尽吃奶力气取胜,而且胜得非常难看。大清军队也就是能镇压国内起义和叛乱,对外作战的时候真的很肾亏。
这跟明末军队一样,外战外行是他们的通病。一是大清军队没有实力也没有信心打,二是西北局势未定,准噶尔骚乱,攘外必先安内。
如果大清真的英明伟大不肾亏,签订尼布楚条约是权宜之计,平定了内乱还可以攘外,收复失地啊。这样做才是真伟大,很可惜,平定西北之后,大清早已将国耻忘记了脑后。
还有人说,尼布楚条约保证了边境的安宁,伟大的康熙是以土地换和平。土地换和平要看对象,这一套跟以色列打交道管用。跟贪得无厌的沙俄打交道一点也不管用。
如果尼布楚条约值得赞颂,那么中国近代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都是值得国人自豪的。近代史上哪一个条约签订后,没有换来暂时的和平?
再说,一个强盗到你家里占领了你的东厢房,最后签订条约,强盗撤出了东厢房,你把后院和西厢房都给了人家,这叫外交胜利?
《尼布楚条约》的最大失败,还不是割让土地,它让沙俄真正摸清了大清的实力,了解了大清政府那些领导人是什么货色。
在尼布楚会谈中,中方一再退让,三次让步,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外强中干的丑恶嘴脸。这就像那个黔之驴,老虎刚开始的时候摸不清你的底牌,不敢在你跟前轻举妄动,有点缩手缩脚。
可是试探几次,打过交道之后,发现你不过如此,除了割地别没有长处。以后就能放心大胆地揍你,在你这里得到无穷无尽的好处了。一旦如此,还有你的好日子过吗?
有位伟人说过,邻居是不能选择的。
其实邻居可以选择。
在老家遇到了一个强势的邻居,我们可以到县城买房;如果县城也待不下去了,我们可以到省城;你要是再咄咄逼人,我们可以移民到外国。
但是一个国家遇到一个混蛋的邻居,你不能搬家,只能选择面对。
但不是逆来顺受,不是俯首帖耳,不是假装和平。
需要做的,就是竭尽全力、以暴制暴跟他打一架,让他知道你不是好惹的。就像日俄战争那样,沙俄虽然输了,日本虽然胜利,可是日本心里发怵,也明白俄罗斯不好惹,不到万不得已不招惹它。
这也跟拳王争霸赛一样,你拼出了水平,表现出了斗志,虽败犹荣,让对手尊重。作为大清统治者的先人,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向自己的子孙诠释了自己基本国策,那就是领土不是个事,要多少都可以拿去,反正我不会跟你破釜沉舟。
而后来的大清领导人完全继承了这个基本方针,不管谁来挑战,想要领土就给,来者不拒。而大清第一次打交道就暴露出自己无能,让沙俄尝到甜头,为以后割让更多的领土埋下了伏笔,这才是《尼布楚条约》最大的失败。
康熙为了对付西北内乱跟沙俄签约是权宜之计,在平定内乱之后,就该励精图治,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进行全国动员将沙俄赶出中国领土,收复失地。
但是康熙畏敌如虎、只想苟安,用土地换和平,换来的是对手对你的鄙视,换来的是对手的更嚣张,换来的只是无穷无尽的祸患。到了后来,和平没有换来,土地也没有了,最后连爱新觉罗的江山也给弄没了。真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