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北朝时期,为什么南朝的实力没有北朝强大?这一战起了关键作用

南北朝时期,为什么南朝的实力没有北朝强大?这一战起了关键作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606 更新时间:2024/1/22 0:32:04

“十六国”之后,就是中国的南北朝时期。众所周知,南北朝也被称为我国古代最动荡不安的一个时期,它起源于刘裕取代东晋,建立刘宋,结束于隋朝消灭陈国。虽然,在这一时期政权迭起,朝代时有更替,但从总体上来说,南方和北方长期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因此,人们把南朝和北朝合称为南北朝。

这其中,南朝包括四个政权:刘宋、南齐、南梁和南陈;而北朝则包括了五个政权,分别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晋书》奉北朝共为正统,司马光《资治通鉴》则奉南朝为正统。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一时期,南北政权实力的此消彼长。

自从东晋建立以后,皇帝就居住于南方,因为北方尚未收复。为了收回北地,王、谢、桓、庾四大家族曾数次发动北伐战争。公元311年,大将军祖逖率兵夺回河北,后来,因为受到朝臣的挤兑和皇帝的猜疑,祖逖患上了重度忧郁症,并去世了。这使得国家统一大业未能完成。

在这之后,士族们以北伐作为增加家族地位和名声的一个重要途径。

比如说,桓温三次出兵征讨北方,进入关中地区和河北一带,收回洛阳城。然而,他却未能巩固北伐成果,致使再一次失去之前收回来的城池。在这段时间里,南北政权的实力相差并不大,全国整体局势呈现出一种平衡状态,但是,这种局面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

公元383年,前秦南下,接连收复南方城池,大有统一中国之势。这不仅标志着东晋建国以来最大的政治危机的到来,而且,还打破了南北平衡的局面。为了巩固统治,宰相谢安任用人才,命谢石和谢玄二人率兵支援前线,抵御前秦。于是,东晋于淝水一带打败前秦,取得了暂时胜利,史称“淝水之战”。

由此,刚被前秦统一的北方再次分裂。趁此机会,东晋收复徐、兖、梁等六个州县。就这样,原本北强南弱的局势陡然发生了转变。此时正是北伐的大好时机,然而,东晋不仅没有继续进攻,收复失地,反而加大了对百姓的剥削和内部统治矛盾。

最后,南方爆发内战,孙恩卢循接连起义反抗统治。对此,刘裕出兵镇压动乱,并借此机会在军中立下了一定的威望。不久后,他杀了企图篡位的桓安,把控朝政,恢复了正常的统治。一时之间,刘裕在朝中的地位突飞猛进。当东晋内乱的时候,北方正处于混战时期,因此,北方无暇出兵南下。

不久之后,刘裕重整内政,推行新政,这使得东晋的实力迅速恢复。但是要注意,在这个时候,中国局面依然是南强北弱。

公元416年,刘裕率军北伐。王镇恶、檀道济和沈田子等将军各自率领军队进攻后秦。在征伐途中,刘裕等人先后收复了滑台、许昌和洛阳等军事要地。次年,刘裕攻入长安,杀了后秦皇帝。就此,后秦正式宣告灭亡。夺得关中以后,刘裕计划借着这大好势头一举歼灭北方政权,统一中国,实现汉高祖那般宏图大业。然而,事情却突然在这时出现了岔子:留守南方的刘穆之突然去世了,东晋无人主持大局。

对此,刘裕很是担忧。他担心一些不轨之人会趁机夺权,而且,军中的将士们普遍思乡,无心继续打仗。面对这种情况,刘裕只好下令撤退。对此,百姓十分失望,因为关中流民本以为可以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而城中百姓则以为这乱世终于可以结束,和平即将到来。为了劝说刘裕继续进攻,百姓相继进入军营挽留他,但是,此时刘裕的心思并不在这里。

因此,三言两语安慰好百姓之后,刘裕就带着大部队回东晋了。就在这时,北方政权重整旗鼓,攻占关中。由于缺乏支援,王镇恶、沈田子、傅弘之、朱龄石和蒯恩等将领相继为国殒命。回到东晋以后,刘裕再次整顿政治,肃清官场。这时,改朝换代的时机已经成熟了。于是,公元420年,刘裕废黜恭帝,改“东晋”为“宋”,即宋武帝。

两年后,宋武帝病逝。刘裕的两个儿子先后登基,最后皇位传到了他的第三个儿子手上,即宋文帝。

北魏得知刘裕去世的消息以后,立刻派人拦住准备回国的刘宋使者,并出兵攻打刘宋。于是,刘宋和北魏在河南地区爆发了一场大战,即:魏宋河南大战。由于,宋文帝刚即位,所以,政权不稳,刘宋军队得不到檀道济和刘粹等将领的支援。最后,刘宋不仅大败于北魏,还失去了湖陆、项城等地。攻占河南以后,北魏停止攻击,转而巩固得到的城池,以此避免拉长战线,导致城池复失。

等巩固好皇权以后,宋文帝开始准备收复河南一战中失去的城池。公元430年,北魏与少数民族柔然对战。为了增加兵力,北魏将部分驻扎在黄河以南地区的军队调至战争前线。趁此机会,宋文帝果断出兵夺城。一时之间,北魏受南北夹击,难以抵抗刘宋攻击。于是,北魏撤兵至黄河以北地区。同年七月,刘宋收回河南重镇。

就在这时,将军到彦之做了一个错误的军事决定:命军队沿着黄河摆阵,以防北魏进攻。对此,旧将王仲德劝说他:“这样的战术不但达不到想要的目的,而且还会分散军队的力量。”但是,到彦之却不听他的,依然坚持一己之见。十月,北魏渡过黄河,进攻刘宋。由于军队分散,难以抵挡北魏来势汹汹的攻势,所以,不久后,北魏接连攻占金墉、洛阳和虎牢等城池。

面对这种情况,到彦之十分恐惧。为了保命,他一路南逃,直到抵达历城才停了下来。然而,到达历城以后,到彦之仍然害怕北魏军会追来。于是,他命士兵们脱下盔甲,烧毁船只,步行至彭城。十一月,为了挽回败局,宋文帝册封檀道济为都督,并命他率军北伐。公元434年,檀道济等将领率军前往滑台支援。途中,援军先后两次击败北魏军,斩杀济州刺史。同年二月,檀道济等人抵达济上。

随后二十多天,檀道济共与北魏军交战三十余次,其中,大部分战争都是檀道济获胜。当到达历城时,北魏将领偷偷派轻骑烧了檀道济的粮草。这使得檀道济军队严重缺乏粮食,不得不撤军。就这样,刘宋这次北伐失败了,南朝开始呈现出颓败之势。公元450年,刘宋与北魏之间再次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即历史上著名的:元嘉之战。

那年,北魏不仅向刘宋发起挑衅,写了一封侮辱信给宋文帝,还出兵十万进攻河南汝阳。随后,刘宋开始准备战争事宜。同年七月,宋文帝派东西两路军队对抗北魏。名将柳元景带领的西路军势头强劲,不日就将北魏军退至关中地带,而王玄谟率领的东路军则进展十分缓慢。王玄谟这人只会纸上谈兵,根本就不懂得变换,他数次回拒部将正确的建议,坚持己见。

这使得刘宋不仅攻不下滑台,还错过了讨伐北魏的最佳时机。后来,北魏的援军到达,无奈之下,王玄谟只好下令撤兵。失去东路军的照应以后,西路军势单力薄,难以抵挡北魏的攻势,只好跟着撤退。至此,刘宋大败。获得胜利以后,北魏乘胜追击,一连攻下了刘宋多座城池。与此同时,北魏扬言:“冲进建康,杀死皇帝。”得知这个消息以后,刘宋朝廷震惊,连忙加强建康六百里之内的军事防御。

见此,北魏军便在两淮地区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屠杀行动。次年,由于缺乏物资,北魏军只好撤退。就这样,元嘉之战结束了。

经历了这场战争以后,刘宋元气大伤。从此以后,南朝实力再也比不上北朝了。

参考资料:

【《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史》、《宋书·卷第五十四·列传第十四》、《魏书·本纪第十一·前废帝后废帝出帝》】

更多文章

  • 唐朝江山一半是李世民打的,还有一半是他打的,却惨遭李世民灭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是李世民打下的吗,唐朝为啥会输在李世民的手里,唐朝谁最忠于李世民

    历史上关于隋末唐初这一段时期的小说故事可不少,比如说《隋唐演义》还有《说唐全传》,在这些小说情节当中,唐朝的天下,似乎基本都是李渊儿子,秦王李世民所打下来的,实际上唐朝的江山,如果说有一半,都出自李世民之手,那么另外一半就是他打下来的,这就是太子李建成。。很多演义评书里面,李世民被吹捧成为真命天子,

  • 武则天喝多后随口给一小国改名,至今仍在用,今已发展成亚洲强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在先秦时期,周王室把周边非周诸侯领土上生活的人叫做蛮夷狄戎,有异族的意思,南蛮就是如今南部的少数民族,西戎也就是生活在如今河西走廊地区的少数民族,北狄则是那些草原部落,而东夷则代表如今的朝鲜半岛与日本四岛上的朝鲜族和大和族,此外还囊括了台湾省的高山族原住民。汉光武帝时期,称朝鲜为韩地,也是如今韩国的

  • 崛起于唐代被称为海东盛国的渤海,为何就突然消失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渤海国为什么叫海东盛国,唐代渤海指的是哪儿,唐朝的渤辽是现在什么地方

    大祚荣立国后审时度势很快崛起,成为与突厥、契丹、新罗并立的东北小霸在营州之乱中靺鞨首领乞乞仲象被卷入与武周的战争,后来被武则天赦免封为震国公。公元698年突厥默啜可汗与武周反目切断了中原和东北的通道,乞乞仲象的儿子大祚荣利用这个机会建立震国(依照父亲震国公的爵位,这就是渤海国的前身)。大祚荣是一位有

  • 偏安政权东晋、南宋、南明的遗民在国破情况下,为何有不同表现?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南宋的偏安,东晋与南明的关系,为什么东晋南宋偏安

    我们就这三个偏安的王朝来做梳理,逐一说明在国破家亡时移民的态度为何有这么大的不同。1、西晋-东晋最近在问答或者文章总写的西晋的黑暗太多了。这个王朝让人无法产生任何好感。西晋从晋武帝司马炎篡位建国到灭亡不多短短51年。其中真正统一全国(灭吴)的时间更短,不过区区30多年。有人说晋朝得国不正,这倒不是什

  • 李隆基在年底改元开元与赵光义改元太平兴国是否有类似的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李隆基在开元二十三年多大,开元李隆基,李隆基为什么改元开元

    唐玄宗李隆基一生有三个年号:先天、开元、天宝。年号先天只用了一年,先天年间虽然唐睿宗李旦已经完成禅位但是依然掌控着天下大权。所以在李隆基才反动先天政变,诛杀太平公主党羽掌控全国大权。真正掌控全国大权后才改元开元,开启了开元盛世。而宋太宗赵光义则通过传说中的“烛影斧声”,改元太平兴国。开元、太平兴国两

  • 西晋18首诗精选:魏晋风流不风流,是文人的失望和苦闷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魏晋最出名的十首诗,西晋最有骨气的诗句,西晋著名的诗人

    咏怀(其一)——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阮籍是竹林七贤之一,他身处司马氏和曹氏斗争的旋涡。阮籍为了躲避政治迫害,选择归隐山林,纵酒麻痹自己。在这期间,他写下了《咏怀诗》82首,以抒发自己的苦闷,被视为正始之音的代表。这八十二

  • 唐朝的疆域到底有多大?或许谭其骧的地图误导了大多数中国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上唐朝疆域图,唐朝实际疆域和现在对比,从地图看唐朝疆域的变化

    一,唐朝在西南地区的疆域和势力范围唐朝的版图上,最初是州县二级行政区划。但是我们依然要对州的性质进行区别。设置在内地的州,叫做“正州”,由国家派遣官员负责行政管辖,也有可能由国家任命当地的民族首领进行管辖,但是无论如何,国家会有户口、行政、税收等方面的管理。另外一种州,设置在边疆地区,叫做“羁縻州”

  • 为何曹操,能以少胜多赢得官渡之战,却在兵强马壮时输了赤壁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官渡之战为啥曹操赢了,为什么曹操在赤壁之战中以多败少,曹操为什么会赢得官渡之战

    曹操在官渡之战时,实力是不占优的,但却获胜了;而在赤壁之战时,实力是明显占优的,反而大败而归。这两次战争,也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那么为什么曹操在实力弱的时候却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而是实力强大后,却战败了?要回答这个问题们就要从两方面来分析:1、心态的不同在这两次战争中,曹操的心态是决然不同

  • 孔融:周公平商纣王之后,把妲己收归己有?曹操:这是什么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孔融说殷商把妲己献给了谁,孔融与曹操有哪些矛盾,孔融羞辱曹操的故事

    先后被曹操杀掉的孔融和杨修一样,都是东汉末期的天下名士。这个天下名士并不是泛指意义上的,而是有着明确的内涵的。在东汉时期有很多名士,但影响力有大有小。有的影响力比较小一点,只在本县或者本郡,就算是地方级别的名士。如果影响力非常大,全国所有人都知道,这样的名士就是海内名士,或者是天下名士。但在今天很多

  • 曹操究竟是匡扶正统的英雄,还是谋取天下的枭雄?他自己都不清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操为什么从匡扶汉室转变到诸侯,历史上评价曹操是个枭雄,曹操经历数次大败为啥都能翻身

    可以说,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像曹老板这样出身卑微的政客多如牛毛,他们绝大多数都隐没于历史中。靠着过人的权谋和远见,曹操在普通人之中脱颖而出,成为三国时代的弄潮儿。董卓垮台之后,荀彧、程昱二人劝谏曹操,于许昌迎献帝,开创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历史。值此之际,曹操在政治上拥有绝对的优势,令各诸侯不敢轻举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