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若刘备不打夷陵之战,能否一举击败曹魏?看懂这三点答案不言自明

若刘备不打夷陵之战,能否一举击败曹魏?看懂这三点答案不言自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456 更新时间:2024/1/22 6:51:40

刘备伐吴的真实原因

自从赤壁之战开始,刘备和孙权之间的关系就变得非常不错了,虽然偶尔有小摩擦,但整体来看,双方还是合作的关系,毕竟曹魏实在是太强大了,刘备和孙权必须联合起来,否则会被曹操各个击破!然而到了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两件事情的发生,却让孙权对形势产生了误判,认为曹魏不行了!

首先,在这一年,刘备打赢了汉中之战!曹操横扫天下,战绩彪炳,天下罕见敌手,当年赤壁之战他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败在军队不会水战,在陆地上可没人能够正面击败曹操!然而汉中之战,曹操却失败了,不仅损失了大将夏侯渊,而且还被刘备灰溜溜地赶出了汉中,损失了这么一大块土地,令天下震惊!这可是曹操的全盛时期啊,这种情况下他都打不赢刘备,可见刘备集团是有多么的强大!

其次,就在同一年,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把曹军打得狼狈不堪!曹仁是曹魏数一数二的猛将,结果在和关羽的作战中被打得龟缩城池,不敢出战。于禁是曹魏成名已久的名将,军事能力非常突出,结果在和关羽的交手中,他被打了一个全军覆没,三万曹军精锐被俘,令华夏震动,曹操都被吓得差点迁都了!

《三国志》: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

站在孙权的角度来看,建安二十四年的这两场大仗,直接使得他对形势产生了误判!在他看来,现在的曹魏已经不行了,倒是蜀汉变得异常强大了,他和刘备的合作基础是曹操非常强大,他们必须共同对抗曹操,但现在曹操不行了,刘备变成了老大,那么对于孙权来说,他就必须得转变方法,开始和曹操合作,对抗刘备!尤其是当孙权发现关羽具备水战的能力,又处于长江上游之后,他的担心更进一步,他可不敢拿命去赌关羽不会南下进攻东吴!

所以说,在这种形势误判之下,孙权直接和曹操合作了,并出兵偷袭了关羽的后方,最终成功地占领了荆州,击杀了关羽!

此一战后,刘备集团损兵折将,不仅丢失了荆州一大块地盘,而且损失了大量的精兵猛将,倒是孙权吃得盆满钵满。另外,原本都已经快要坐上老大位置的蜀汉,原本都有机会一统天下的蜀汉,也被打回了原型,再次成为了老三,这让刘备非常愤怒!更为重要的是,孙权在偷袭占领了荆州以后,不仅没有丝毫歉意,反而持续向吴蜀两国的边境增兵,令刘备非常忧心!

一方面,孙权向吴蜀两国的边境增兵,意味着他根本不想将荆州还给刘备,另一方面,孙权此举还有进一步威胁刘备的意思,若刘备表现懦弱,孙权完全有可能趁机向益州进兵,攻占益州,毕竟这就是周瑜早先制定下的目标,只不过因为周瑜过早离世一直没有实施罢了!

说白了,刘备伐吴的真实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为关羽报仇,安抚人心。关羽是蜀汉重臣,且刘备的统治核心中,有非常多的荆州人,他们虽然来到了益州,但他们的族人很多都在荆州,若刘备对孙权偷袭荆州不做任何反应,那么这些荆州人会怎么想?他们的族人可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啊!匹夫尚有一怒,况且这些手握大权的将军、臣子!所以说,刘备必须伐吴,若他不伐吴,蜀汉的人心将会彻底崩坏,连关羽这种高层被斩杀,刘备都能无动于衷,那么其他人又怎么还敢继续为刘备卖命呢?

二、抢回荆州,维护隆中对的战略。早在刘备三顾茅庐时期,诸葛亮就为他规划了三分天下的战略,之后要想取得天下,就必须从荆州和益州两路出击,这样才能彻底击败曹魏,逐鹿中原!然而现在荆州被夺,刘备失去了一处北伐基地,单靠益州北伐,成功几率会小很多,所以刘备必须抢回荆州,这是他匡扶汉室,一统天下的必要步骤!事实上,很多人说诸葛亮反对伐吴,但在正史中,根本就没有这种记载,作为隆中对的制定者,诸葛亮比谁都知道荆州的重要性!

三、打击孙权的嚣张气焰,维护蜀汉的和平。孙权在轻而易举得到荆州以后,非常膨胀,不仅不稍加收敛,反而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向吴蜀边境囤积重兵,其心思昭然若揭,他就是想试探刘备的反应,甚至想吃掉益州,和曹魏划江而治!孙权都打上门了,用枪顶着刘备的脑门了,刘备怎么可能无动于衷?是可忍,孰不可忍,若一再退让,孙权势必变本加厉,到时候若曹魏再配合孙权一同图谋益州,那刘备可就真的惨了!

总的来说,刘备之所以会不听赵云等人的建议,执意伐吴,并非单纯的因为兄弟情深,想要帮关羽报仇,他还有更深层次的目的!而在了解了这些目的之后,我们便能够轻松地预测,若刘备不坚持伐吴,不打夷陵之战,反而出兵攻打曹魏,能否一举拿下关中,能否一举击败曹魏!

事实上,在本文看来,若刘备不伐吴,而去进攻曹魏,不仅无法击败曹魏,反而有可能导致蜀汉提前灭亡!原因有三!

一、蜀汉内部不稳定

前面我们说过,刘备之所以会执意伐吴,一个原因就是安抚蜀汉的人心,毕竟孙权都已经骑在蜀汉众人的脖子上了,刘备要是再退让,众人都要质疑刘备的合法性了!这么一个懦弱的君主,还不如当初的刘璋呢!所以说,若刘备不伐吴,不去打夷陵之战,那么蜀汉内部自己就会陷入混乱,军队、臣子中的荆州人,首先就会跳出来反对刘备,再加上益州本土势力的撺掇,到时候蜀汉将会乱成一锅粥,根本发挥不出多强的战斗力!

另外,北伐过程中的后勤保障,其实也是一个大问题。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这种情况下运送物资,损耗极为严重!诸葛亮北伐时期,数次因为后勤粮草问题而退兵,刘备率军北伐,也会遇到这个问题,而蜀汉才打过汉中之战,实力还未完全恢复,根本不可能支撑得起刘备北伐,所以说,若此时刘备北伐,必定以失败告终,根本不可能一举拿下关中,击败曹魏!

二、东吴虎视眈眈

孙权这哥们的战略眼光非常差,很多事情我们不能以常理来判断!按照大家的想法,关羽水淹七军之后,曹魏实力下降严重,东吴应该配合关羽出兵合肥,趁机干掉曹魏。然而东吴的想法却是联合曹魏进攻关羽,令人大跌眼镜,而这,也正是因为孙权乃至东吴众人战略眼光的缺失!刘备还未伐吴之际,孙权就已经在吴蜀边境囤积重兵,意欲吞并益州,等到刘备真的率领大军北伐以后,孙权必定会对益州动兵,再次上演偷袭荆州的一幕

虽然益州多山,易守难攻,但蜀汉内部本就人心不稳,再加上刘备带走了大量的军队北伐,蜀汉防守力量薄弱,东吴完全有获胜的可能!而作为一个正常的君主,刘备也不可能任由孙权寇边而不增援,所以说,在听闻孙权偷袭益州以后,刘备一定会率军回撤,要是真的老巢被端了,那刘备才真的是损失大了!

三、曹魏实力强大

虽然曹操在关羽战死后的第二年就去世了,但曹魏还有许多的名将活着,这些人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刘备之所以能够打赢汉中之战,并非是因为他自己的军事能力有多强,而是因为他背后有高人指点,这人便是法正!但是当刘备伐吴时,法正已经去世了,所以说刘备才会在夷陵之战中败得那么惨!若刘备不打夷陵之战,反而去进攻曹魏,其实他不一定玩得过曹魏,毕竟关中那边是平原,非常适合曹魏的骑兵作战,蜀军并非曹军的对手!所以说正面硬碰硬,刘备不一定能够击败曹魏大军!

结语

总的来说,若刘备不打夷陵之战,而是进攻曹魏,他根本不可能拿下关中,更加不可能一举击败曹魏,原因有三!一、刘备不伐吴,蜀汉人心不稳,会降低蜀汉的整体战斗力,甚至引发内乱;二、东吴会在边境虎视眈眈,甚至偷袭益州,攻略刘备的老巢;三、曹魏实力强大,大部分名将还活着,在平原上刘备不一定玩得过他们!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讨论哦!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咸丰帝是如何一步步逃往热河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咸丰帝逃往热河,咸丰皇帝逃往热河何时回去,咸丰逃到热河怎么走

    谁能想到,就在这最后一道程序上发生了一场大波澜。咸丰帝对英法代表进京换约的人数、进京线路、停留时间做了规定,咸丰帝的这些安排即使用今天的国际法衡量,也是合法的。但英法联军早已把清军看扁了。不仅完全不按照咸丰帝规定的进京路线,而且还要求全副武装进入北京,人数自行决定。因此联军在大沽炮台与清军发生冲突,

  • 戊戌变法后,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关系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志同道合1891年8月,梁启超初见康有为,被其学识所折服, 决心拜师。在万木草堂学习的三年间,梁启超既是康有为的门徒,也是康有为的助手。1895年春,《马关条约 》签订的消息传来,群情激愤,梁启超受老师之托带领粤、湘两省举人上书请拒签和约。这就是轰动朝野的 “公车上书 ”,维新运动的序幕就此拉开。“

  • 乾隆八年出现“最热夏天”,究竟热到啥程度?12天死亡11400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八年最热的夏天 据史料记载,乾隆八年的高温,覆盖面很广,包括北京、天津、山西、山东、武汉等地。光记载这起高温事件的史料,就有48处。当时法国有位传教士来到中国,用他所带的老式温度计对气温进行了测量。古气候研究室专家通过研究换算发现,1743年7月20日至25日下午的气温值,都超过了40℃。尤其以

  • 七十岁还被乾隆翻牌子的是哪位妃子?她有何魅力能如此吸引乾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乾隆最恨的三个女人,乾隆最钟爱的女人是谁,乾隆41个妃子谁最受宠

    人们常说,帝王的后宫是佳丽三千人。虽然只是一个虚数,但也证明宫廷之中的女子不在少数。运气好的,可能为嫔封妃,运气差的不仅得不到皇上的宠爱,还会因为份位的关系被其他妃嫔所排挤欺负。然而在乾隆时期,有位妃子已经七十八岁高龄却还受到乾隆召见,这又是为何呢?要知道近些年来乾隆又得了一个“渣渣龙”的称号,这位

  • 日本发现吴三桂反清檄文原版,揭露降清的原因:难怪清朝要抹黑他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吴三桂反清是哪一年,在日本发现吴三桂原版反清檄文,吴三桂为啥反清失败

    清朝是一个很有特色的王朝,他们不尊重历史。总是喜欢用丑化敌人的方式来扩大自己的功绩和贡献。比如朱元璋就在清朝遭到了严重的摸黑,清朝的画师手中的朱元璋都是奇丑无比的长脸形象。但事实上根据明朝人在书籍中对于朱元璋的记载却可以发现朱元璋是一个相貌堂堂的人。清朝这么做就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不仅朱元璋被摸黑

  • 年羹尧被处决后,官员在抄家时发现七个大字,雍正知道后口吐鲜血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雍正年间被抄家的官员,雍正处死年羹尧片段,雍正处死年羹尧后怎么处理的

    自古以来,统兵大将都是一个敏感的位置。因为手握重兵的人,在政治上的优势是很明显的,甚至一个国家,一个朝代的政权更替往往和兵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乱世之中,带兵将领通常成为有意逐鹿天下的人拉拢的对象;而在和平年代,他们又成了君主提防忌惮的存在,非皇帝真正的心腹不能胜任。对这种统兵将领的又爱又恨,可以

  • 朱祁镇复辟的时候,兵部尚书于谦在干什么?为何不阻止他?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祁镇兵变的时候于谦在干嘛,于谦导致朱祁镇被俘,朱祁镇尊重于谦的句子

    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体弱多病,朱棣逝世以后,朱高炽即位,在位不到一年便猝然去世,朱瞻基随即继位。1425年,朱瞻基正式登基,并且任用蹇义、夏原吉、于谦、周忱等贤才良将,开创出仁宣之治。不过,朱瞻基却英年早逝,年少的朱祁镇即位。朱祁镇年龄尚小,于是太后张氏掌权,但她不偏袒自家人和外戚,明朝兴盛得以延续。

  • 元朝的十一位皇帝都是谁,其年号、谥号、庙号、汗号又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元朝皇帝庙号一览表,元朝庙号及谥号,元朝最后一个皇帝谥号

    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取“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迁都大都(今北京),1368年明朝军队攻入大都,元顺帝退出中原,元朝对全国的统治结束,元朝共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下面丸子为大家细细讲讲元朝十一位皇帝的顺序和年号、谥号、庙号和蒙古汗号。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1294年),拖

  • 明英宗朱祁镇丧师辱国,大臣们为何还都支持他?只因嫡庶之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英宗朱祁镇一生,如何评价明英宗朱祁镇,明英宗朱祁镇最新消息

    然而,在太上皇朱祁镇归国后,在朱祁镇之庶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作为朱祁钰即位的交换条件下,朱祁钰想要巩固自己皇位,甚至排斥朱祁镇父子,将帝位传给自己子孙,面临着诸多恶劣局面,非现代人可以轻易想象:明朝是个极端注重理学、宗法和嫡庶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六年(1373年)发布《皇明祖训》:【凡朝廷无皇

  • 大明风华:孙若微为何要骗朱瞻基,说自己不后悔?因为怕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大明风华孙若微为什么要骗朱瞻基,大明风华孙若微爱过朱瞻基吗,大明风华朱瞻基和孙若微的感情

    说虐恋,因为这对情侣的感情是单箭头的,朱瞻基对孙若微一见钟情,而孙若微一心只想报仇,她有自己所爱的人,这个人就是徐滨,为了3万靖难遗孤的生命,两个人注定无法在一起,而朱瞻基因为深爱孙若微,可以说是抢过来的。虽然孙若微不爱朱瞻基,但她嫁入皇宫后也一直安守本分,孝顺公婆,为朱家生下太子,特别在朱瞻基落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