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历史上最耻辱的一幕:被蒙古俺答汗逼迫缴纳60年的保护费

明朝历史上最耻辱的一幕:被蒙古俺答汗逼迫缴纳60年的保护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341 更新时间:2024/1/5 4:41:13

一,谁敢说收复河套谁就死

1455年,一带草原天骄也先去世,瓦剌(卫拉特蒙古)从此进入了200年的衰落历史。明朝似乎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但是瓦剌衰落后,其鞑靼(漠南蒙古)又兴起了。1465年,鞑靼占据了河套地区,从此整个明朝的北方就暴露在了蒙古的铁骑之下。明朝虽然多次派军讨伐,但是都无济于事。此后,草原上又出现了一位天骄——达延汗,他在1487年亲政,到了1506年统一了蒙古,成为了“中兴之主”。看来明朝的日子又不好过了。

达延汗

不过上天还是给了明朝以机会。1517年,达延汗去世,才44岁。此后蒙古再一次陷入了分裂,分裂为了40多个部族。而明朝并没有抓住机会,明朝在1522年到1566年是明世宗统治时期,也就是嘉靖皇帝。他是明朝著名的昏君,他在位期间严嵩权倾朝野,明朝政治十分腐败。在嘉靖二十四年以前,明朝政府用于北方的军费达600万两,但是却没有什么效果,史称“战守无尺寸功”,蒙古骑兵可以从河套出发,在山西、山西甚至北京附近抢劫。

明朝和蒙古以长城为界

面对蒙古如此汹涌的局势,三边总督曾铣疏请求嘉靖皇帝派军收复河套,曾铣的建议得到了内阁首辅夏言的支持。然而,收复河套却动了严嵩的钱袋子,如果收复了河套,那么北方的军费势必减少,这是严嵩不满意的。于是严嵩诬告曾铣“交结近侍”、“罔上贪功”,嘉靖皇帝竟然直接把曾铣和夏言杀了。从此,明朝无人敢再说收复河套的事情。

严嵩

二,庚戌之变:明朝军队不敢对蒙古放一支箭

机会是稍纵即逝的。蒙古在经历了短暂的分裂之后,又开始走向了统一。1542年,俺答汗(阿勒坦汗)统一了漠南蒙古,其势力范围东起宣化、大同以北,西至河套,北抵戈壁沙漠,南临长城。统一了漠南之后,俺答汗拥有骑兵4万人,其中精锐有1万人。当时明朝驻扎在大同的军队达13万人,然而俺答汗却入侵了大同45次,明朝军队基本不能与之抗衡。

俺答汗雕像

1550年,俺答汗率领军队进攻大同,总兵张达和副总兵林樁战死,因贿赂严嵩子严世蕃而任为宣府大同总兵的仇鸾“惶惧无策”。最终他选择了用大量的钱财贿赂俺答汗,其贿赂的内容并不是让俺答汗退兵,而是让他进攻其他地区。于是不久,俺答汗就直接去攻打北京了,引发了著名的“庚戌之变”。

庚戌之变

当年八月,俺答汗的军队攻入通州,明朝军队一触即溃,蒙古军队直到北京城下,“大掠村落居民,焚烧庐舍,火日夜不绝”。明朝文武官员大惊失色,惊慌不已。明朝兵部拿出军籍发现,北京只有禁军5万。而这些禁军面对来势汹汹的蒙古军队,竟然“涕泣不敢前”,都哭成一片了。于是兵部又马上征集4万武举防御北京,但是这些军队依然“怯不敢战”。而嘉靖皇帝竟然又昏庸地将北京的防御任务交给仇鸾,让他统辖大军。然而,仇鸾不敢和俺答汗交战,不敢对俺答汗的军队放一支箭,还将自己的军队伪装成蒙古军,进入北京周边“劫掠民财”,“民苦之,甚于虏”。严嵩则认为,俺答汗抢够了自然会回去。而嘉靖皇帝则赶紧给俺答汗送去大量的“皮币珠玉”去向俺答乞和,并且任由他在北京烧杀抢掠,最终杀高兴了才回去。这就是历史上十分荒唐的“庚戌之变”。

明朝后期局势

三,俺答封贡:明朝答应缴纳保护费

庚成之变后,蒙古还是不断在进攻明朝,其次数实在太频繁。如在1552年,俺答汗“四犯大同,三犯辽阳,一犯宁夏”。1553年,他春夏秋冬各进攻一次。此后的每一年基本都在进攻明朝,甚至直接打到了北京,“京师震动”的字样都记载了好多次。

1570年,发生了一件改变明朝和蒙古关系的事件。这一年,俺答汗的嫡孙把汗那吉因为家庭矛盾激化而投奔明朝,明朝就试图通过这件事情来和俺答汗谈判。同年,俺答汗率领10万军队进攻明朝,要求明朝归还其孙子。明朝方面赶紧派人来告诉其其孙子的状况,俺答汗得知孙子得到了优待,大喜,答应不再进攻明朝。但是明朝推行闭关政策,不利于蒙古经济发展,俺答汗就向明朝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开放边境,让两国正常贸易;而是要明朝每年给蒙古缴纳“岁币”。

俺答互市

这些要求送达明朝隆庆皇帝这里后,大臣们就开始议论纷纷了。这不是要明朝缴纳保护费吗?1571年,王崇古上《确议封贡事宜疏》,建议全盘接纳俺答汗的要求,但是其名称要改。比如把“岁币”改成“市赏”,把贸易改成“进贡”,同时让俺答汗接受明朝的封号。这无疑是给交保护费找一个体面的说法,以掩饰耻辱。就在当年,俺答汗和明朝达成了一些列协议,明朝在名义上册封俺答汗为“顺义王”,明朝开放边疆,同时明朝给蒙古“市赏”。

林丹汗

这笔“市赏”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是对于明朝来说,这能够节省不小的军费开支,同时还能够保持长城一线的和平,因而也算是“划算”了。根据万历时期的统计来看,由于北方安定了,每年可以节约军费60万两。那这笔“市赏”到底有多少呢?在明朝末年,林丹汗成为了漠南蒙古大汗,明朝每年给林丹汗的“市赏”超过了100万两。直达1635年林丹汗被清朝所灭,明朝对蒙古的“市赏”才宣告了终止。因此,明朝前前后后给蒙古交了60年的保护费。

更多文章

  • 李善长是何人?他的地位还要高于刘伯温,他和朱元璋又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善长感叹朱元璋和刘伯温聪明,李善长跟朱元璋说刘伯温,历史上李善长真的敢骂朱元璋吗

    朱元璋他个人也许并没有过于出众的智慧和才能,但是他有雇佣别人的头脑。朱元璋有很多谋士们,一些不出名的暂且不说,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刘伯温和李善长了。李善长的身世也算是殷实,是我们今天安徽定远的一个地主家,想必百万银两还是有的。李善长是朱元璋攻打滁州的时候加入朱元璋集团的,说来也巧,在当地人看来李善长

  • 元朝科举制:因蒙古贵族的阻拦而无法复兴,但影响了明清600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元朝科举制度研究,元朝科举制对后世影响,元朝科举制为什么停考

    一,蒙古科举的尝试蒙古汗国建立后,其国家的官僚基本来源于以黄金家族为核心的贵族,他们具有世袭特权。这说明,蒙古汗国初期还停留在贵族政治时代,类似于中原的夏商周。随着蒙古的扩张,帝国统治的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加入统治阶层,于是蒙古的选官制度开始发生了改变。首先,蒙古贵族的世袭特权依然存在,但

  • 宇文化及:逼死了隋炀帝杨广又抢占其皇后,临终遗言成为千古名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杨广是怎样死的,杨广临死前说的诗,关于杨广的历史资料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一位被后世称为大奸臣的人,他身为隋炀帝的臣子却胡作非为,不仅没有好好辅佐隋炀帝,还干脆杀了他,又霸占了皇后,临终前更是留下一句话,成为了千古名言。那么,他到底是谁?又做了什么呢?宇文化及家世显赫,权倾朝野更谋权篡位这位杀了隋炀帝杨广,还玷污了当朝皇后的大奸臣,叫做宇文化及。宇文家

  • 尼姑状告和尚非礼,朱棣闻了一下尼姑,冷笑道:立即将她凌迟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棣为何抓捕尼姑,朱棣为什么要大量捕捉尼姑,朱棣为什么会杀尼姑

    因此,朱棣残暴的杀戮并不能掩盖他一生的辉煌功绩。也正因为朱棣的皇位得来不正,所以他在做了皇帝之后,不遗余力地治理大明,让其往强盛的方向迈进。古代的国策,几乎都是以农为本,因此百姓们的收成就显得极为重要。话说这一年开春,朱棣便带着几名侍卫微服私访,到民间去视察百姓们的农耕情况。将近中午时,朱棣满头大汗

  • 清官告老还乡,卖女儿凑路费,朱元璋得知后怒斥:把这个贼人阉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发小告老还乡,朱元璋看老头戴枷锁发怒,朱元璋阉了没钱回家的清官

    首先,元朝统治时期,官吏十分贪纵,这股不正之风同样影响了明朝初年的政治运转。其次,明朝刚刚设立,面临着百废待兴和人才短缺等问题。朱元璋为了重整纲常法纪,不惜动用重典治吏。尤其是对待贪污的官员,朱元璋常常使用手段极其残忍的野蛮刑罚。此外,朱元璋有时候会不顾全大臣体面,随意折辱廷臣朝士。有一位明朝清官回

  • 康熙刚驾崩,雍正就赶忙处死了父亲60年的心腹,他知道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提起清朝,人们便会想到那个封建腐朽愚昧的年代,可清朝在历史上也曾有过盛世,史称“康乾盛世”。在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人人安居乐业,国家富强,各个行业发展欣欣向荣。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就是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去世后,雍正继位,虽然在“康乾盛世”四个字中没有雍正的名字,但不可否认的是,雍正也为为康乾盛世的推动

  • 和珅赈灾时在粥里放沙子, 得乾隆赞赏, 数百年后被世界肯定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和珅为什么往粥里撒沙子,和珅为什么不能丢沙子,和珅在赈灾粥里放沙是不是真的

    其实和珅是个十分有才能的人,他童年过得很悲惨,父母早亡,自己的兄弟姐妹也相继去世,和珅为了活下去,曾经沿街要过饭,后来他发愤图强,立志要好好读书,出人头地,和珅如此爱钱,跟他悲惨的童年不无关系。和珅不但善于处理各项朝廷事物,但凡是乾隆交给他的事情,他一准早早置办妥当,有一年,城内发生了灾荒,百姓饿殍

  • 看看北洋水师和日本海军的差距,就知道甲午海战为何赢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甲午海战北洋水师解析,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能打过日本吗,甲午战争北洋海军视频

    1894年9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展开激战,可惜曾经排名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已经不复当年之勇了,在黄海海战中一败涂地,失败的原因当然包括清政府的腐朽、李鸿章企图避战自保,又或是北洋水师制定的战术失败。但绝不是因为北洋水师官兵贪生怕死,相反,此战中北洋水师全体官兵都表现得十分英

  • 身前怼天怼地对空气,死后只身去拜祭,诸葛亮给周瑜吊孝的底气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周瑜死后诸葛亮为啥还敢去吊孝,诸葛亮为周瑜吊孝说了哪些话,孔明吊孝周瑜完整版

    在周瑜死后,东吴君臣上下不免悲痛交加,对诸葛亮更是恨之入骨,甚至很多曾经的周瑜亲信都要为周瑜报仇,势必要杀掉诸葛亮,而就在这时,蜀汉方面传来消息说诸葛亮要前来吊孝,当时刘备是全力劝阻,诸葛亮却也是全力要一意孤行前去吊孝。那么诸葛亮明知道东吴群臣对他虎视眈眈,恨不得吃了它才好,为什么他还是要去给周瑜吊

  • 三国时期,结局最凄惨的四位猛将,姜维名列榜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姜维有多厉害,三国人物姜维著名事件,蜀国猛将姜维高清照片

    导语:三国这乱长达100年的乱世中虽然上演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传说,比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等也活跃了无数名将。他们或天下无双,或忠义无双,或神勇无双,或威震敌胆,但生在乱世也是他们的不幸,战死沙场已经是最高的选择了。但在当时有这么四位猛将,死的最为凄惨,姜维更是名列榜首,这些人都有谁呢?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