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让李世民爱恨交加的突厥,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没的

让李世民爱恨交加的突厥,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没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385 更新时间:2024/2/6 12:19:47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突厥在隋朝时,一直都是跪在地上唱征服,他为什么到了唐朝就开始当爸爸(债主)了呢?子曾经曰过“小孩姓王,说来话长”,这一切还要从很久以前说起。

在北方的广阔草原上,一直都有一群以游牧为生的族群存在,不过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组织都很松散。直到秦始皇统一了六国,首次把整个中原都团结了起来。和中原相伴相生的草原文明,也开始有样学样,融合成了一个较大的部族。在汉朝时,他们叫做匈奴。汉朝的统治者,推翻了秦朝的统治,却继承了秦朝的财富。在一番苦心经营之后,他们开始向屡次进犯中原的匈奴发起了进攻。

战役过后,汉朝成了胜利者,而匈奴成了失败者。在胜者为王的古代,失败者一般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是归附,二是跑路。被大汉朝打败的匈奴人,分成了两派,一部分人选择归附大汉并南迁,他们最终融合入了中原。另一部分人。则选择逃亡去亚洲大陆的西边,继续搞风搞雨。凡事并无绝对,除了这两部分人之外,还有那么一小撮人,既没有选择南下,也没选择西进,他们选择了留下,留在了茫茫的草原之上。

他们在忍受风吹雨打的同时,也享受着自由的阳光。后来这群人中,又有一部分人迁徙到了阿尔泰山附近,并在此定居,他们根据当地人对于阿尔泰山的称呼,起名叫“突厥”。这个弱小的部落当时还不知道,这个意为头盔的族名,将会让他们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在突厥崛起之前,位于草原食物链顶端的部族叫做“柔然”,而突厥人只是他们打铁的“长工”,开矿,采矿,炼铁,打铁,这就是他们当时的最主要的工作。正是这一段冰与火的屈辱岁月,成就了突厥。突厥因为需要“打工”,所以很少参与“打仗”,所以这为突厥的人口增长带来了便利。突厥人因为经常接触铁器,所以不光掌握了这门独特的手艺,还借着铁器的交易,攒下了日后所需的资本。

当柔然在无尽的战事中,势力被一点点蚕食时,突厥的实力却与日俱增。据记载,在公元546年,突厥的首领,已经敢于向自己的老板柔然求婚。在古代姻亲是一种地位的认可,但是目中无人的柔然,并没有把突厥放在眼里,在拒绝之余,还嘲讽了一下突厥的首领阿史那土门。

阿史那土门是一个聪明人,他并没有当场和柔然翻脸,而是回去之后,带领已经成建制的突厥骑兵,直接把柔然给灭了。自此以后,草原上又新增加了一个霸主。突厥选的时机很好,当时中原王朝正无暇北顾。当时一个叫贾南风的女人,时任西晋皇后,在她的一番努力下,西晋皇族中的几个王爷打成了一锅粥,史称“八王之乱”,随后北方的一些部落,借此趁虚而入,祸乱中原,史称“五胡乱华”。

没有任何限制,完全野蛮生长的突厥,由此开始正式崛起。

突厥在草原崛起之后,开始觊觎中原,他们时不时的就会南下劫掠,不过因为突厥在攻城上没有优势,而且不习惯过定居生活,所以每次来,都如同上超市采购,来去匆匆且只拿东西不给钱,有时候还会问店主勒索两个路费。当时中原比较成气候的势力是北齐、北周,他们无力对抗突厥,只好花钱买平安,这也助长了突厥的嚣张气焰,并让他们养成了勒索的坏习惯。

等到隋朝建立之后,突厥的日子开始变得艰难起来。一方面是因为隋朝统一了中原大部,有了对抗的实力,另一方面是因为完成统一大业的隋朝统治者,开始有精力和突厥进行主动周旋。隋文帝在一番心理战过后,顺利地引起了突厥内部的纷争。然后趁着突厥狗咬狗,迅速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北征。突厥在内忧外患之下,终于从巅峰跌落了下来,开始跪在隋文帝面前唱征服。

可是好景不长,随着隋炀帝的继位,隋朝的重心移到了高句丽的身上。再后来,隋炀帝的因为频繁用兵,而失去了“江南士族”的支持。他急于摆脱的“关陇门阀”,却趁机发动了反攻。领略过中原王朝反间计的突厥人,也开始扶植自己在中原的势力。他们并没有把宝压在一个势力身上,而是选择了多个势力进行扶植。当时长江以北的势力,几乎都受过突厥的“恩惠”,这其中也包括建立了大唐政权的老李家。

让突厥没想到的是,中原并没有因为他们扶植的势力多,而变得分崩离析。李唐势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基本肃清了竞争对手的势力。突厥为了继续从中原获得好处,和有心上位的李世民加深了友谊。他们希望借着李世民之手,分裂大唐,让李世民和李唐的法定继承人进行内斗,他们好渔翁得利。

他们的计划差一点就成功了,但是李世民实在是太“英勇神武”,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凭借“玄武门之变”夺得了皇位。郁闷的突厥人,只好派大军南下,趁李世民根基未牢,抓紧勒索点钱粮。李世民是一个目光长远之人,所以愿意以耻辱的“渭水之盟”换取唐朝的发展。而目光短浅的突厥拿到钱财后,就转身离开了,他们丝毫没有注意到,李世民鄙夷的表情,和握紧的拳头。

李世民和隋文帝一样,在国内稳定之后,就开始派人离间突厥,在突厥内乱之时,再派出精兵强将,一次把突厥给打怕了也给打服。经此一役,突厥虽然没有完全灭亡,却也日渐衰微。等到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后,突厥彻底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其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更多文章

  • 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给的毒酒本该丧命,为何却没被毒死?此事有假!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建成是被李世民亲手射死的吗,李建成怎么会被李世民杀了,李世民如何杀了李建成

    根据嫡长子继承制,封建王朝皇位的继承者就是立长不立幼,所以李渊的长子李建成毫无疑问就是太子的人选,而且在李渊看来,李建成有能力有仁德,他做太子是理所应当的事。但是如此一来,李世民自然就不满,这大唐的天下如果不是他在前方披荆斩棘怎么可能会打下来?稳坐中军帐的大哥李建成又有什么功劳可言?所以两人之间便生

  • 杨贵妃的容貌复原图:撞脸女明星,看了才明白唐玄宗为什么宠她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杨贵妃和唐玄宗的图片,唐玄宗杨贵妃形象,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爱情史

    西施也好,王昭君也罢,貂蝉也罢,他们要么为国,要么为朝政而死。只有杨贵妃,才能做到“春至春,夜以继日,君王不早起”,杨贵妃与另外三人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杨贵妃和褒姒、妲己、赵飞燕都是一伙的,怎么可能只有她一个人被选中?依我看,她的长相、优雅的性格、多姿多彩的才华,都是无可比拟的。我们都知道,杨贵妃

  • 居功自傲的尉迟恭,就因李世民一段话,吓得赶紧退出了人们的视野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尉迟恭装疯躲避李世民,李世民怎么评价尉迟恭的,尉迟恭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

    自从尉迟恭在玄武门事变中替李世民射死李元吉后,李世民对他更是信赖有加,不仅封他为吴国公,还将他名列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显庆三年(658年),七十四岁的尉迟恭在家中溘然长逝。唐高宗得知之后极为悲痛,还亲自下旨追谥他为“忠武”。作为大唐开国元勋的尉迟恭,可谓是辉煌了一生。尤其是他与李世民之间的关系,

  • 为什么说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甚至是经济重心南移的转折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安史之乱对唐代百姓有什么影响,唐代为什么发生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改变了唐代吗

    安史之乱之前,一切政令皆出自朝廷;朝廷具备无与伦比的权威,即使是玄宗时期的几大节度使也是由朝廷一言可决。而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几乎成了节度使一家一姓的小朝廷,形成了对朝廷的反制。安史之乱以前大唐自信、开放,而安史之乱以后大唐变的小气、敝帚自珍。安史之乱以前,大唐版图幅员辽阔横跨中东亚、睥睨天下;安史之乱

  • 民国是否与秦、隋朝一样,在短命的同时也开启了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隋朝和民国相似吗,民国有强盛的时候吗,民国王朝真实历史

    其实民国和秦、隋两朝相比最相像的只有两点:第一、开启了一个伟大的时代;第二存在的时间较短。秦朝孕育了四百年的汉王朝;隋朝虽短,但是响彻世界的大唐随后启动;而新生伟大的共和国,正在朝着伟大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一路狂奔。其他方面,民国要和秦、隋两朝根本没法比。秦隋都是结束长期分裂统一天下,如同透支一般开

  • 杨贵妃发明的美容方法,没有任何特点,为何影响后世千余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杨贵妃美容养人秘诀,杨贵妃怎么使用黄金美容,杨贵妃是怎样美容的

    事实上,由于受封建文化思想影响,古代的女子即使很漂亮,贵为后宫妃子,但在一个皇帝的眼中,地位都不是太高。皇帝如果对妃子不满意,只要一句话,就能将其废黜。因此,古代后宫的女人,为了讨好皇帝,就必须各显神通,杨贵妃也不例外。由于唐玄宗有一特殊嗜好,让杨贵妃投其所好,不仅喜欢泡温泉,还染上一习惯。正是杨贵

  • 梅妃样样胜过杨贵妃,为什么反倒是杨贵妃更得宠?有一样她比不过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梅妃与杨贵妃,为何梅妃争宠争不过杨贵妃,梅妃和杨贵妃谁更有才

    实际上,李隆基在遇见杨贵妃之前,还曾宠爱过一位叫梅妃的女子。相传,梅妃的容貌尚在玉环之上,恰似天宫仙女下凡。可惜的是,杨玉环后来居上,逐渐取代了梅妃在李隆基心中的地位,致使梅妃成了李隆基生命中的过客,被弃置于冷宫,晚景凄凉。那么,为何杨玉环姿色不如梅妃,反倒比梅妃更加得宠呢?可能有朋友会觉得,杨贵妃

  • 安史之乱本能很快平定,结果却打了八年,硬将大唐拖入了深渊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安史之乱初期大唐有可能胜利吗,安史之乱对大唐及后期的深远影响,安史之乱大唐的转折点

    既然如此,为什么叛乱八年之后才结束呢?会不会是唐军统帅郭子仪能力不够呢?既然,安禄山是安史之乱的主要发起者,那就从他开始说起。虽然,安禄山在历史上臭名昭著,但不可否认,他确实可以称作是一代奸雄。据历史记载,他精通六种语言,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在叛乱之前,安禄山曾经做过牙郎。在封建社会,这种职业主要是

  • 东北亚小霸主高句丽为何让隋唐两代强盛王朝持续不断的攻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为什么要灭掉高句丽,高句丽和唐朝谁厉害,唐朝为啥不吞并高句丽

    首先说明高句丽是我国扶余人在我国境内建立的政权,后来扩展到朝鲜半岛。民族以濊貊和扶余人为主,后又吸收了部分靺鞨人以及三韩人。高句丽从公元37年汉朝时期开始建国到公元668年被唐朝灭掉,前后存续了600多年。高句丽原来和中原并不接壤,在三国时期由于辽东公孙氏被曹魏灭掉后开始蚕食辽西领土。这下把曹魏惹恼

  • 杜甫年轻时曾游历三山五岳,为何后半生穷困潦倒,连饭都吃不起?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杜甫哪时开始游历,杜甫为什么穷困潦倒,杜甫一生游历过哪些地方

    这句诗,出自杜甫所作《天末怀李白》,意思是说:命好的人,很难写出优秀的文章;那些害人精魑魅魍魉,则最喜活人犯错。杜甫这句诗简直就是他后半生穷困潦倒的真实写照!之所以会说杜甫后半生穷困潦倒,是因为,杜甫的前半生,并没有后人想象中的那边穷困;而杜甫后半生的穷困,恰如诗中所言:命不好。杜甫出身襄阳杜氏,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