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杜甫年轻时曾游历三山五岳,为何后半生穷困潦倒,连饭都吃不起?

杜甫年轻时曾游历三山五岳,为何后半生穷困潦倒,连饭都吃不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50 更新时间:2024/1/24 10:59:03

这句诗,出自杜甫所作《天末怀李白》,意思是说:命好的人,很难写出优秀的章;那些害人精魑魅魍魉,则最喜活人犯错。

杜甫这句诗简直就是他后半生穷困潦倒的真实写照!

之所以会说杜甫后半生穷困潦倒,是因为,杜甫的前半生,并没有后人想象中的那边穷困;而杜甫后半生的穷困,恰如诗中所言:命不好。

杜甫出身襄阳杜氏,祖上杜预可是灭掉吴国的三国名将!

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唐高宗时期的进士,也是唐朝“近体诗”的奠基人;杜甫的父亲杜闲,则是京兆尹奉天县令,官职说高不高说低不低,但是位置很重要——大唐都城长安的一个区长。

因此,杜甫的前半生(父亲在世的时候),并不差钱。这一点,从杜甫前半生的诗,就可看出一二。

杜甫前半生的诗,是怎样的呢?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这句诗写于公元766年,是杜甫晚年回忆年轻时的诗句,意思是说:想当年,老夫也曾放荡游历齐赵大地,那会儿,是多么的意气风发,连胯下的骏马、身上的貂裘,也显露清狂之姿。

换种说法就是:老杜当年也阔过啊!

要知道,盛唐虽富足,能够五花马、千金裘的人,还是少数,普通老百姓根本就无法享受。

杜甫的不差钱,还表现在他的四处游历。

或许唐朝的诗人都喜欢游历,比如说李白,天南海北四处游历、八方交友,杜甫和李白的结交,就是在李杜游历过程中认识的。可是任何时代,游历都是要花钱的!李白的父亲是商人、岳父是宰相,自然不愁钱。

杜甫前半生不间断的游历,没钱,万万不可能!

这张地图,是根据杜甫的所有诗句,整理出来的他一生的轨迹。

从这张地图可以看出,杜甫到过的地方非常多,包括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关中平原等地,其中有一大部分,都是前半生“旅游”所至。

741年,杜甫的父亲杜闲去世,杜甫的好日子,也走到了尽头。

杜甫的日子变成什么样了呢?还是看他的诗句: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与过去的五花马、千金裘形成鲜明的对比,杜甫的父亲过世之后,他经常面对同僚的残杯冷炙,世道之变迁、境遇之艰辛,可见一斑。即便如此,杜甫的小日子,依旧比大多数人过得好。

为什么呢?

俗话说,饿死的骆驼比马大,杜甫的父亲虽然不在了,可是,祖上留下的产业还在啊——杜甫在诗中曾说:“两京犹有薄产”。两京,指的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城市,长安和洛阳。

正是这些“薄产”,让杜甫在父亲死后,依旧不愁吃穿。

真正让杜甫穷困潦倒的,则是安史之乱。

因为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原有的“薄产”不复存在,那些个曾经接济过自己的亲朋好友,也都避祸而去。原本,杜甫在乱前还是个芝麻官,能有几份工资糊口,乱后,杜甫彻底成了流民。

杜甫绝大部分悲天悯人的诗句,也都是安史之乱以后所写。最著名的一首,则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有这样的句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由鲜衣怒马到残杯冷炙,再由残羹冷炙到风一吹就破的茅屋,杜甫的生活真真是一日不如一日。

如果不是安史之乱,杜甫应该在洛阳或长安的家里,优哉游哉地端起一本书,仔细地品读,时不时,也会抄起笔写下几句诗。可惜,他的命不好,赶上了安史之乱;好不容易安顿下来了,那些接济他的朋友,先他而死,以至于他重回潦倒。

公元770年冬,杜甫自潭州北上回乡的路上,在一条小船上病逝。据说,杜甫临死那段时间,都没吃过几顿饱饭。

不过,恰是杜甫前半生潇洒,后半生潦倒,才成就了他“诗史”的称号。

更多文章

  •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前犹豫不定,幸亏此人一段话让他下定决心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怎么记载下来的,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的罪行,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完整版

    大唐开国元勋张公瑾的名字比较有意思,很多人都以为“公瑾”并非他的名,而是像“周公瑾”一样的字,实则不然。张公瑾生于魏州,年轻时曾在王世充手下担任长史。长史这一职务在隋朝时期仅相当于幕僚,并不算位高权重。由于王世充势力败局已定,所以,张公瑾与当地刺史崔枢决定投靠大唐。张公瑾是个聪明人,正所谓“良禽择木

  • 唐朝长安城繁盛无比,是谁将其毁掉?三个无赖一个宦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的长安城布局特点,唐朝的长安城具有什么特点,唐朝的长安城有多大面积

    城市最怕的就是战争,而到了唐朝中后期,战乱不断,长安城也成为战场,叛军、吐蕃军队多次攻陷长安,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但是长安城毕竟规模宏大,几经修复,基本恢复了原来的面貌。可是到了唐朝末年,四个无赖加上一个宦官,彻底摧毁了长安城。事情还得从880年说起,这一年年底黄巢率领起义军兵不血刃,占领长安城。黄巢

  • 唐朝县令举办宴会招待下属 夫人吃醋大闹现场 沦为笑话丢了乌纱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时期长安城县令,唐朝县令的故事,唐朝县令权力有多大

    当时的广东桂阳(今广东连州市)县令名叫阮嵩,此人主政一方,执政能力倒也马马虎虎,没有什么大功也无大过,执政能力考核方面倒也在及格线上。但阮嵩却有着一个众人皆知的“秘密”,那便是家中有只醋意极浓的母老虎阎氏,时不时的就会河东狮吼,而且根本不顾及场合,说摔碗就摔碗,毫不给阮嵩一点面子。尤其见不得阮嵩与任

  • 从西晋灭亡到隋朝统一,中间这持续数百年的动荡是否有统一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西晋和隋朝相隔多少年,西晋隋朝演变,西晋和隋朝哪个强

    无论是苻坚的前秦还是刘裕北伐,都发生在南北朝形成之前。因为一旦南北实力相近对峙局面形成之后,就很难改变。可能对于苻坚和刘裕来说,历史都给了他们成为统一帝王的机会。但是由于种种客观因素他们都没有把握住来之不易的历史机遇,最终功亏一篑。刘裕好歹建基称帝独霸一方,而苻坚就惨了身死国灭。下面我们来做下详细梳

  • 你认为赵匡胤有资格和横扫北戎威加海内的“天可汗”李世民比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匡胤不配和李世民齐名,李世民和赵匡胤共同特点,赵匡胤vs李世民

    其实唐宋是紧挨着的两个王朝,不过中间穿插了70年的五代十国时期。客观上说唐朝依然是在经过农民起义打击后亡于藩镇(其实后梁太祖朱温也是黄巢起义军中的一员)。而宋朝是亡于外敌。下面我们来对比一下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面临的局面和开拓的文治武功。建国基础以及称帝过程首先我们看唐朝创建者李渊的庙号唐高祖

  • 唐朝290年、明朝276年、清朝267年,为何古代王朝难破300年国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因此,如果是按照广义上的封建时期来算,超过300年的王朝不是没有,夏商周这些政权都有着500年的历程。再例如宋朝,虽然中间因为战乱分为了北宋(960~1127)与南宋(1127~1279),但两朝加起来也有将近320年历史。不过放诸整个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超过300年的政权的确罕见,这里,笔者就与大家

  • 唐朝的军事力量有多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军事能力很强吗,唐朝正规军事实力,唐朝军事实力全面排名

    从这些来讲的话,确实是能够看得出当时明朝和宋朝的实力有多么出色,不过说到朝代的军事力量,也有人会想到唐朝,众所周知,唐朝是太平盛世,万国来朝,在各个领域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国富民强民风淳朴,并且唐朝还拥有许多大将名臣。唐朝的军事力量则是一大重点,并且更是抵御了不少外族,得到很多人的尊敬。不过有一点值

  • 唐太宗晚年昏庸到了什么地步?从这件小事可窥出一二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太宗晚年什么病,唐太宗晚年的真实生活,唐太宗晚年的骄奢与反省

    公元643年,即贞观十七年,按照李世民的寿命(649年去世),这一年,李世民同志已经妥妥的进入晚年了。这一年,李世民做了什么事情呢?话说这一年的某日,李世民闲来无事在宫中闲逛,不知怎的就跑到了房玄龄的办公室。老李看到房玄龄正在编修国史,就提出要察看的请求。须知,在古代,史官有权拒绝皇帝察看所载内容。

  • 他为父报仇,将仇人挫骨扬灰,隋文帝深受感动:赦其无罪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挖掘陈霸先陵墓的这位将领名叫王颁,字景彦,出身士族名门太原王氏。王颁盗墓不为钱财,只为报仇!原来王颁的父亲是梁朝名将王僧辩。梁朝初年,王僧辩跟随父亲投奔南方,成为梁朝的官员。王僧辩一直在湘东王萧绎的手下。侯景之乱爆发后,王僧辩作为主要将领,平定了这场叛乱。萧绎称帝后,王僧辩奉命镇守建康,而他的次子王

  • 唐朝最怕老婆的两个人:一个是九五之尊,一个是当朝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裴谈除了跟对了主子以外,倒也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草包。他曾在武则天夺取天下时,帮武则天巩固政权,在先后诛杀了来俊臣、索元礼等的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俊臣既死,推者获功,胡元礼超迁,裴谈显授,中外称庆,朝廷载安。”可见裴谈在铲除“酷吏政治”中功不可没,并受到了当时人们的普遍称赞。但就是这样一个在政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