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老大谁更心机?曹操实用主义,孙权帮派主义,刘备理想主义

三国老大谁更心机?曹操实用主义,孙权帮派主义,刘备理想主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760 更新时间:2024/1/16 6:57:38

汉朝末年,随着黄巾军的起义,一个延续了百年的乱世正式拉开了序幕。然而乱世毕竟不是游戏,不能依靠一个人就能结束这种纷争,只有招揽更多的人才,才能够在乱世上得到一席之地。而能在东汉末年中,笑得最后,自然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曹孙刘三人。那么他们在用人方面,也有着各自的特点。

一:曹操,实用主义,用完即弃

曹操作为三国之中称霸了北方的人物,手下精兵强将无数,更是有不少平民出身的武将,在他的麾下深受重用。这里面和曹操本人的用人策略少不了关系。换成现在的看法,曹操对人才的政策,更加偏向于现在的招聘制。只要能有过人之处,那么曹操无论是降将还是平民出身,都不会太过于刁难,而是在考量之后,将其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去。

比如说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之中,于禁乐进、张辽等颇为有名的人物,都是从行伍之中被曹操提拔出来的,张辽更是吕布手下的降将,最后还能坐到合肥太守的位置之上。可见在曹操的手下,只要你真的有实力和才能,还是可以有一番作为出来的。

但是曹操在人才方面,虽然说能起到知人善用的好,但是他对那些再也派不上场的人,也是相当冷酷的。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跟随他打下了半壁江山的荀彧。荀彧在战略上为曹操出谋划策,在后方稳定后勤,更是举荐了郭嘉荀攸等曹营不可或缺的人才。但是在大局初定之后,曹操为了称帝,选择横下心来,赐死了荀彧。

如《魏氏春秋》记载:"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於是饮药而卒"。

除此之外,那些对他而言很难办的人,他也在背地里指使自己的手下找个理由将他们处理掉。比如说在官渡之战当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的许攸。在《三国志》中记载,曹操迎接许攸的时候"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可谓是给足了面子。但是在平定北方,曹操后方稳如泰山之后呢?"褚大怒,拔剑杀攸,……深责许褚,令厚葬许攸",把许攸厚葬了事,许褚根本没有受到任何处罚。

可见在曹操的心里,人才肯定是要用的,但是重用的人,必须是完全忠诚于他的。曹家和夏侯家的人,他肯定是信得过的。其他哪些人,要是安分守己的话,他也不会做出什么不利于他的。比方说荀彧不支持他称帝,但是荀攸身为荀彧的侄子,却没有支持荀彧的决定,而是选择站在了曹操这边。最后曹操依然没有疏远他,而是让荀攸接着为自己效力。

二:孙权,重用士族,帮派主义

相比起曹操,孙权就多了一些"传统"的思想,那就是求稳。体现在人才方面的话,就是孙权不喜欢向天下招纳人才,更多的是重用自己领地内的士族子弟们。比如说东吴数十年来,能够在孙权手下大放异彩的,大部分都是江东有名的地方士族。《吴录·士林》就记载:"吴郡有顾、陆、朱、张为四姓。三国之间,四姓盛焉"。顾雍、陆逊、朱然、张昭等人,就是当时士族有名的代表人物。

当然其中也有例外,比如说周瑜、太史慈等人,就是由孙策孙权亲自看上,并且拼命挖角过来的。因此在用人战略之上,其实孙吴的特点已经很明确了。那就是和士族进行利益交换,士族为他们出钱出力出人,孙家则给他们土地和富贵权力,大家一起发展好东吴。偶尔在战争中,要是遇上一些孙权觉得特别意气相投的人,那就想办法挖过来重用。

而这一点,也导致了最后孙吴的没落。毕竟士族和孙家的目标是不同的,孙家是为了最后称霸天下,士族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利益,让自己家族能够过得更好。至于他们效忠的人是谁,他们并不会在意。赤壁之战前,张昭就是有名的投曹派,整天怂恿孙权投降,好让他们能够保留自己的土地,避免被曹操夺走。毕竟换个人效忠也是效忠、家族还在就好。

三:刘备,仁义为先,理想主义

相比起其他两个人,刘备就要有游侠气概的多。在东汉时期的游侠气概,换到今天的话来说叫什么呢?叫义字当头,帮派文化。刘备这一生,就是靠义字起家,也是因为义而失去了天下。早先流浪天下拉拢的文人武将们,也都是因为他的义气,还有他看重人民的态度,才选择追随他的。关羽为了兄弟之义,能够舍弃曹操的功名利禄,带着嫂子千里走单骑回来找刘备。刘备为了百姓,更是不惜在被曹操追击的情况下,带着他们一起逃亡。

环视三国的历史,能够和义和理想扯上关系的,大多数都是刘备这一边。为了恢复大汉的天下,那些武将甘愿陪他一起吃苦,甚至糜竺还将自己的妹妹,自己的全部家产都给了刘备,和他一起从北方打到蜀地。可见刘备的人格魅力,是能够让人为之出生入死的。

而在当时曹操已经占领了天下大半的情况之下,只要是个明眼人都知道,恢复大汉的天下,早就算是梦话了。没有千载难逢的转机,蜀国只会越来越弱,最后被曹操吞并。然而在蜀国中后期,那些早先跟随刘备的元老们,面对这种劣势,依然为了他们心中的理想而北伐。可见蜀国这些人的理想主义,已经是深入了他们的骨髓了。

然而他的义,也是蜀国最大的问题。刘备以恢复大汉为目标,以仁义为理念,才召集起了支持他的人马。当时在三分天下之后,牵扯到利益方面就没有这么简单了。而在关羽死后,理性上,刘备不应该攻打孙权,而是要采取诸葛亮等人的策略,提出相应的条件和孙权重修旧好,最后击败曹操再伐孙吴。

然而在义这一方面,刘备不得不出战,不然就是违背了自己的信念,那么此后他在天下再无仁德可言。所以夷陵之战,就成为了蜀国灭亡的关键一战。这也正是刘备成也仁义,败也仁义。

参考文献《三国志》《魏氏春秋》《吴录·士林》

更多文章

  • 彻底降服匈奴,创造帝国中兴,汉宣帝的历史名望为何不如汉武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武帝是怎么打败匈奴,汉宣帝为何打败匈奴,汉宣帝对匈奴的贡献

    西汉还有一个杰出的皇帝,但是十分低调,低调到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他,那便是汉宣帝。汉武帝和汉宣帝,一前一后,共同开创了汉朝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同样是劳苦功高,同样是功绩斐然,但是二人的名气却相差甚远,这是为何?汉武帝和汉宣帝在治国的道路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政绩上不好比较,不能说汉宣帝的文治武功就高

  • 陕西出土一件国宝,是秦始皇图谋天下的不二利器,五次出巡全靠它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秦始皇在他统治时期又是如何当起一方霸主的?他的野心有多大?秦始皇陵铜车马又代表了什么时代显著特色?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秦始皇陵铜车马,一起了解大秦帝国吧!秦国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第一个封建君主专制国家,秦始皇显然功不可没。那么秦始皇又是如何带领秦国从一个边陲小国迅速崛起成为一代帝国呢?个人认为杰出的人

  • 一代名将、步战王者,却死于无名之辈的手上,曹操需要为此背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操一生最辉煌的战绩,无名之辈曹操,曹操最厉害的四个武将

    战争虽然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浑身便充斥着血与泪的教训,但无论是作为统治者维护政权的一种手段,还是一部分人步入上流社会的捷径,它的存在也都有其合理之处。放眼于浩瀚的军事史银河,我们会发现古今中外从来都不缺乏那些英勇善战攻城略地的武将,或是坐镇指挥运筹帷幄的智将,他们宛如一颗颗耀眼的行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 王莽接二连三杀子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莽杀子之谜全集,王莽杀子真相揭秘,历史上的王莽被刺杀

    兵荒马乱出于生存,父亲选择放弃儿子可能在当时的社会舆论环境中并不会收到过多谴责,但和平时期,为了权力不择手段,抛弃亲情,无论道德规范如何不同,在任何时代,都是要被口诛笔伐的对象。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曾经令各国仰视,富国强兵,尊王攘夷,一度使无序的状态得到改观,但这位包举宇内的英主万年生活却十分悲惨

  • 李斯被腰斩之时,满朝文武大臣,为什么没有一人站出来为他求情?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看戏看电视剧经常见皇上要杀人的时候,大臣苦苦哀求,皇帝最后还是改变主意,刀下留人。那是因为只有电视剧才敢这么演,因为编剧和导演以及群演都不怕皇帝,上面高高在上的,只是个一会还要抢盒饭吃的假皇帝。俗话说世态炎凉,人都是趋炎附势的,魏忠贤当权的时候,干儿子干孙子遍地都是,魏公公一手遮天,权倾朝野,谁见了

  • 垓下之战本有10万大军,为何打到最后,项羽只带了800精骑逃亡?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垓下之战项羽逃跑了吗,垓下之战项羽抛弃了大军吗,垓下之战项羽为什么会失败

    当时,项羽的楚军虽然还有十万人马,但内无粮草,外无援兵,人困马乏,已经是强弩之末。再看对手刘邦这边,汉军二十万左右,加上齐王韩信三十万雄兵,还有彭越、英布,刘贾等共五路大军在垓下对项羽形成重重包围之势。毫不夸张地说,垓下之战楚汉力量对比,在一比八左右。关于这场战争,高祖本纪是这样描述的:"高祖与诸侯

  • 刘备的甘、糜两位夫人有多么倾国倾城?为何山贼惦记,曹操放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备的甘夫人和糜夫人,刘备与甘夫人的关系,三国的刘备有几个老婆几个孩子

    话说这个甘夫人肤如凝脂,皮肤晶莹剔透,跟有人送给刘备的白玉美人都有得一拼,连众人隔远看,都不太分得清楚哪个是白玉美人,哪个是甘夫人。当然这也只是道听途说外加合理夸张,真实性有待考证却永远也无法考证。他俩在成亲不久,就生下来了一个男孩,也就是后来的阿斗——后主刘禅。早年的刘备东征西战,经常为了逃命而无

  • 《隆中对》3句良策刘备理解对1句关羽理解错1句还有一句成空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备诸葛亮隆中三策,隆中对中体现刘备志向的句子,隆中对诸葛亮给刘备哪些策略

    (说历史的女人——第842期)三国大谋士或大谋臣很多,也出了很多大谋划,比较有名的,比如荀彧为曹操规划的统一北方蓝图,再比如周瑜为孙权谋划的二分天下之策,以及鲁肃的榻上策。但除了荀彧的谋划实现之外,周瑜和鲁肃的谋划都没实现。相比之下,若论影响力和知名度,要以诸葛亮的《隆中对》最为知名,可谓三国第一大

  • 这个人很厉害,就因为砍掉了项羽一只左腿,后代竟然当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项照清是项羽后代吗,历史上最厉害的人项羽,项羽真实历史上有多强

    项羽终于有了大势已去的意识,对未来感到畏惧。根据《史记》的记载,刘邦派贾陆前往楚军营帐里求和时,项羽仍在起高调,不同意与汉军进行和谈。不过,当刘邦第二次再派人和谈时,项羽妥协了。就像中国象棋的棋盘一样,双方划定国界线,拟定和约。那么,为什么项羽无力支撑下去了,提出求和的反倒是刘邦呢?根据史料的记载,

  • 秦朝拥有百万大军,为什么却用囚徒镇压起义军?战斗力还那么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朝大军的战斗力,秦朝军队的战斗力为什么很强,秦朝的军队进化史

    对他来说,只是手上的数字有了变化,对士兵来说,只是换了个皇帝,该镇守哪里还是哪里。而且,大秦帝国对关东六国的统治,本身就不是多牢固,这无疑意味着要分出部分精锐的士兵对地方军队进行管理。而自己本身的兵力还在跟别人打仗,赵佗、任嚣带着号称50万的秦军南下,分兵五路攻打百越部族;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