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战略规划完全实现了吗?为什么?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战略规划完全实现了吗?为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05 更新时间:2024/4/13 13:00:24

隆中对出台的背景

我们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根据史实做出的推论:首先刘备当时屡战屡败,几乎没有存身之地。如果不是刘表给他新野一县之地,刘备都不知道到哪里去。刘备曾经混迹各个军阀之间的北方被曹操统一,所以年过50的刘备仅仅勉强生存。身边的武装力量仍旧是并不过千,将不过关张张云。要知道现在不是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了,一个郡守就可以称霸一方。况且刘备连郡守都不是,仅仅是个小县令。个人推测此时的刘备根本不可能非得有什么统一天下大计,能够改变自身的处境三分天下对刘备来说就已经远超预期了。

而对于诸葛亮来说在寻求主公这方面也是费尽了心思,绝对不像他说的“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所谓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所有大才都希望自己能够凭借才学一展所长,诸葛亮也不例外。当时人才辈出、将星云集,天下诸侯中曹操和孙权可以独当一面的文武都自成体系。即便是毛遂自荐也不能做到让主公言听计从,时间一长难免成为众多谋士当中并不耀眼。而刘表、刘璋张鲁马腾等都有很强的局限性,只想保全实力没有统一天下的魄力也野心。

所以刘备对于内政、谋士求贤若渴;而诸葛亮需要独一无二的军事地位,二人一拍即合。经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隆中对》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出台的。《隆中对的》前半部分夺荆州、跨荆益虽然可行性比较大,但是同样有风险;至于最后一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基本上没有实现的可能性。但是无论刘备还是诸葛亮都没有在最终兴复汉室上过于纠结可行性,因为眼前的坎最重要。理论做得再好也得在执行中尝试,大雁是蒸着吃烤着吃也得从天上打下来才能讨论不是?

《隆中对》三步走的可行性?

第一步、败曹操、夺荆州:

当刘表去世后继位的刘琮投降曹操后,刘备连续吃了几个败仗“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结果很惨。这时由于共同的危机,孙刘两家才完成联合。其实刘备想完成第一步绝对不像《三国演义》当中那么轻松写意。首先联合孙权击败曹操就是一大难关;其次就是即便真的击败了曹操,以东吴为主力的赤壁之战如何能保证在分配胜利果实时获得荆州?

第二步:夺西川、跨荆益

刘备也感觉占据荆州底气不足,这才有了借荆州的典故。占据荆州后接下来就要执行第二步夺西川,这一步也是有相当难度的。刘璋父子盘踞益州数十年已经有一定根基,况且四川地形易守难攻要夺取西川绝非易事。

如果没有张松献图;张鲁攻打刘璋;张松、法正为内应配合刘备谋取西川,那易守难攻的西川怎么可能这么快被刘备拿到手里。即便是有这些条件配合,刘备依然付出了凤雏庞统身亡的代价才夺得西川。

那么夺得西川是否就可以立国了呢?还是不现实,因为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第一、借荆州的问题,既然已经取得西川就的还荆州了。第二、西川北方门户汉中掌握在曹操手里,曹操在张鲁投降后得陇望蜀随时可以发动对刘备的进攻。刘备为了筹备对曹操的决战才割让荆州三郡给孙权,目的就是换取孙权对曹操的进攻让曹操首位不能兼顾。即便如此持续了数年的汉中之战还是几乎拖垮了刘备,虽然刘备获得了胜利但是绝对是惨胜。

第三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根本没有可能性

《隆中对》的前两步算是磕磕绊绊地走过来了,但是第三步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性。当年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悠然性,方才出汉中入中原争霸天下。汉中之战后曹操对刘备从出汉中的防守可谓密不透风,刘备根本没有出其不意的可能性。所以在蜀汉国力弱、后勤不足的情况下只能采取速战速决,但是对于当时曹魏根本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刘备能打赢汉中之战绝对不是实力比曹操强,蜀汉和曹魏的国力差距还是很明显的。如果汉中方向实现不了伐魏的目的,那就只能利用东出支点荆州北上双线伐魏才有成功的可能性(也仅仅是可能性而已)。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而荆州的存在不但对曹魏由威胁,对于东吴更有威胁。东吴之所以能够抵御曹魏就是依仗长江天险,而荆州控制在刘备手中就相当于长江天险孙刘两家共有,刘备如果灭曹成功了随时可以顺江而下攻击东吴的都城建邺(历史上多次北方灭南方政权都是这种方式)。所以荆州对东吴来说是必须夺回的战略要地,甚至可以说是生死存亡的关键。

而诸葛亮的《隆中对》相当于让孙权配合蜀汉攻灭曹魏后再来收拾孙权,有这样的好事吗?东吴群臣又不是傻子,这都看不出来?所以即便是两家伐魏也是在把荆州夺到手中才可以,毕竟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如果两家达成联合伐魏最大的可能系如下图所示:

但是如果这样发展的话,虽然也有成功的可能性但是就不是诸葛亮《隆中对》第三步的套路了。所以小编非常有理由相信诸葛亮在隆中对的第三步中没有考虑成熟,很有可能类似面试时给刘备画的一仗可望而不可及的大饼。刘备当时生死存亡都是问题哪里还管统一天下,只有三分天下靠谱就非常满足了。

小结:

当然人的欲望是随着事情的发展而逐渐变化的,所以当三国并立后就有了统一天下的野心。但是东吴趁关羽北伐之机偷袭荆州造成蜀汉东出支点战略地位的丧失,这才有了刘备打着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动复夺荆州的夷陵之战,可惜不但没有完成目的还损兵折将。综上所述,如果按照《隆中对》的推演第三步根本就是无法完成的战略步骤。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更多文章

  • 三国老大谁更心机?曹操实用主义,孙权帮派主义,刘备理想主义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备孙权曹操谁最成功,三国刘备曹操孙权谁的人气最高,三国刘备曹操孙权谁能力强

    汉朝末年,随着黄巾军的起义,一个延续了百年的乱世正式拉开了序幕。然而乱世毕竟不是游戏,不能依靠一个人就能结束这种纷争,只有招揽更多的人才,才能够在乱世上得到一席之地。而能在东汉末年中,笑得最后,自然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曹孙刘三人。那么他们在用人方面,也有着各自的特点。一:曹操,实用主义,用完即弃曹操作为

  • 彻底降服匈奴,创造帝国中兴,汉宣帝的历史名望为何不如汉武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武帝是怎么打败匈奴,汉宣帝为何打败匈奴,汉宣帝对匈奴的贡献

    西汉还有一个杰出的皇帝,但是十分低调,低调到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他,那便是汉宣帝。汉武帝和汉宣帝,一前一后,共同开创了汉朝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同样是劳苦功高,同样是功绩斐然,但是二人的名气却相差甚远,这是为何?汉武帝和汉宣帝在治国的道路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政绩上不好比较,不能说汉宣帝的文治武功就高

  • 陕西出土一件国宝,是秦始皇图谋天下的不二利器,五次出巡全靠它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秦始皇在他统治时期又是如何当起一方霸主的?他的野心有多大?秦始皇陵铜车马又代表了什么时代显著特色?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秦始皇陵铜车马,一起了解大秦帝国吧!秦国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第一个封建君主专制国家,秦始皇显然功不可没。那么秦始皇又是如何带领秦国从一个边陲小国迅速崛起成为一代帝国呢?个人认为杰出的人

  • 一代名将、步战王者,却死于无名之辈的手上,曹操需要为此背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操一生最辉煌的战绩,无名之辈曹操,曹操最厉害的四个武将

    战争虽然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浑身便充斥着血与泪的教训,但无论是作为统治者维护政权的一种手段,还是一部分人步入上流社会的捷径,它的存在也都有其合理之处。放眼于浩瀚的军事史银河,我们会发现古今中外从来都不缺乏那些英勇善战攻城略地的武将,或是坐镇指挥运筹帷幄的智将,他们宛如一颗颗耀眼的行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 王莽接二连三杀子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莽杀子之谜全集,王莽杀子真相揭秘,历史上的王莽被刺杀

    兵荒马乱出于生存,父亲选择放弃儿子可能在当时的社会舆论环境中并不会收到过多谴责,但和平时期,为了权力不择手段,抛弃亲情,无论道德规范如何不同,在任何时代,都是要被口诛笔伐的对象。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曾经令各国仰视,富国强兵,尊王攘夷,一度使无序的状态得到改观,但这位包举宇内的英主万年生活却十分悲惨

  • 李斯被腰斩之时,满朝文武大臣,为什么没有一人站出来为他求情?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看戏看电视剧经常见皇上要杀人的时候,大臣苦苦哀求,皇帝最后还是改变主意,刀下留人。那是因为只有电视剧才敢这么演,因为编剧和导演以及群演都不怕皇帝,上面高高在上的,只是个一会还要抢盒饭吃的假皇帝。俗话说世态炎凉,人都是趋炎附势的,魏忠贤当权的时候,干儿子干孙子遍地都是,魏公公一手遮天,权倾朝野,谁见了

  • 垓下之战本有10万大军,为何打到最后,项羽只带了800精骑逃亡?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垓下之战项羽逃跑了吗,垓下之战项羽抛弃了大军吗,垓下之战项羽为什么会失败

    当时,项羽的楚军虽然还有十万人马,但内无粮草,外无援兵,人困马乏,已经是强弩之末。再看对手刘邦这边,汉军二十万左右,加上齐王韩信三十万雄兵,还有彭越、英布,刘贾等共五路大军在垓下对项羽形成重重包围之势。毫不夸张地说,垓下之战楚汉力量对比,在一比八左右。关于这场战争,高祖本纪是这样描述的:"高祖与诸侯

  • 刘备的甘、糜两位夫人有多么倾国倾城?为何山贼惦记,曹操放弃?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备的甘夫人和糜夫人,刘备与甘夫人的关系,三国的刘备有几个老婆几个孩子

    话说这个甘夫人肤如凝脂,皮肤晶莹剔透,跟有人送给刘备的白玉美人都有得一拼,连众人隔远看,都不太分得清楚哪个是白玉美人,哪个是甘夫人。当然这也只是道听途说外加合理夸张,真实性有待考证却永远也无法考证。他俩在成亲不久,就生下来了一个男孩,也就是后来的阿斗——后主刘禅。早年的刘备东征西战,经常为了逃命而无

  • 《隆中对》3句良策刘备理解对1句关羽理解错1句还有一句成空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备诸葛亮隆中三策,隆中对中体现刘备志向的句子,隆中对诸葛亮给刘备哪些策略

    (说历史的女人——第842期)三国大谋士或大谋臣很多,也出了很多大谋划,比较有名的,比如荀彧为曹操规划的统一北方蓝图,再比如周瑜为孙权谋划的二分天下之策,以及鲁肃的榻上策。但除了荀彧的谋划实现之外,周瑜和鲁肃的谋划都没实现。相比之下,若论影响力和知名度,要以诸葛亮的《隆中对》最为知名,可谓三国第一大

  • 这个人很厉害,就因为砍掉了项羽一只左腿,后代竟然当了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项照清是项羽后代吗,历史上最厉害的人项羽,项羽真实历史上有多强

    项羽终于有了大势已去的意识,对未来感到畏惧。根据《史记》的记载,刘邦派贾陆前往楚军营帐里求和时,项羽仍在起高调,不同意与汉军进行和谈。不过,当刘邦第二次再派人和谈时,项羽妥协了。就像中国象棋的棋盘一样,双方划定国界线,拟定和约。那么,为什么项羽无力支撑下去了,提出求和的反倒是刘邦呢?根据史料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