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有人说唐朝鼎盛时期领土看着比清朝大,实则比清朝小很多?

为什么有人说唐朝鼎盛时期领土看着比清朝大,实则比清朝小很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220 更新时间:2023/12/17 10:22:24

根据史书记载,唐朝的版图空前辽阔四个方的起止是:极盛时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也就是西部抵达咸海、阿富汗;北部在灭亡突厥后已经抵达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北部区域;南部把交趾纳入国土;东部占据朝鲜半岛的大部区域。

而清朝版图的就比较具体了,在乾隆彻底平定西北以后版图达到鼎盛:东北与沙俄以外兴安岭为界(含库页岛);正北与沙俄分界萨彦岭分界,在贝加尔湖以南;西北边界在巴尔喀什湖至帕米尔高原;东与与朝鲜朝沿图们江、鸭绿江分界;南部边境不包含早就独立的越南,只是维系了宗藩体系的存在。

所以清王朝和大唐王朝相比,版图优势在于把东北老家和青藏纳入中原王朝直辖;当然还有对蒙古草原各部的直辖统治。而唐朝对应清朝的版图优势在于对中亚和朝鲜地区由更强大的辐射和渗透能力。当然再边疆地区实行以都护府形式的羁縻政策无法和清朝相比。小编不是清黑也不是唐朝死忠粉,所以如果客观的评价两个王朝在开疆拓土方面都很厉害,但是如果说唐朝鼎盛时期版图比清朝小很多纯粹是乱说。唐朝的边境实行羁縻统治的都护府不是唐朝领土?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如果不是大英帝国分布在五大洲的统治如奠定殖民时代超过3000万平方公里的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虽然距离不太恰当,但是更直观形象)

版图西部大唐和大清比较

我国历史上的王朝如果说统治西域、横跨葱岭已经成为一种大一统王朝的常态,但是如果说大唐在中亚地区的渗透和影响力来说只有大唐王朝最厉害。即使版图最大的元朝都不如大唐对于中亚的控制,因为元朝时期西域都是察合台汗国的领地更别说国力辐射中亚了。即便是版图广阔的大清王朝在西部的边界也只能到达巴尔喀什湖和葱岭,而大唐王朝的西部边境已经到了咸海、药杀水的中亚河中地区以及阿富汗。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唐鼎盛版图怎么小了?

大唐和大清南部、北部、东部版图比较

大唐在灭亡突厥后北部边境推到了贝加尔湖北岸,南部抵达安南境内。而清朝的北部边境在贝加尔湖南部(根本不包括贝加尔湖),越南也仅仅维持了宗藩关系。东部唐朝在唐高宗时期平定高句丽和白济,而清朝只到图们江、鸭绿江。

历代王朝领土传承和汉化的影响奠定了大清王朝超过1300万平方公里的版图

秦始皇完成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历代王朝都在版图扩张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西汉初次把西域和交趾纳入版图;唐朝时期更把西部版图推至阿富汗和河中地区;东部的在西汉设置汉四郡后,到唐朝攻灭高句丽和百济再次维系了对于此地的统治;明朝时期奴儿干都司的设置,第一次明确地把东北(涵概外兴安岭)纳入版图;元朝时期首次把西藏纳入中原王朝版图。正是这些王朝的赫赫战功和孜孜不断的努力,才让汉文化远播到这些区域。所以说清朝的版图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只靠清朝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做到的。是在历代王朝的基础上通过清王朝自己的努力,才逐步奠定了超过千万平方公里的版图。套用一句俗话:水是有源的,树是有根的;大清王朝的版图也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举例来说:唐朝中后期为什么衰落了,除了安史之乱外就是因为唐朝不断的对外战争造成的。大唐两百多年的国祚当中几乎年年在打仗,强悍的吐蕃和南诏就是在唐朝中后期的屡次打几下才遭到削弱乃至彻底崩溃的。而大唐后期仅仅凭借不到巅峰一半的版图的国力生生地把吐蕃耗成了四分五裂的部落;而曾经强大的南诏也在大唐灭亡前五年的902年寿终正寝。大唐为后代王朝纳入青藏和西南区域做了如此大的贡献,居然还有人质疑大唐在西南的战败导致大西南版图止步于大渡河(真是可发一笑)。所以无论是在北部草原还是在中亚地区以及西南,大唐都做出了积极的尝试和无与伦比的努力。

小结:

通过具体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出,鼎盛时期的唐朝版图几乎和清朝鼎盛时期差不多。甚至还大于清朝晚期,所以不存在唐朝鼎盛时期的版图远小于清朝版图的说法。大清王朝1300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也是在历代王朝的不断努力和开拓的基础上形成的。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更多文章

  • 《康熙王朝》中卧底在索额图府中隶属十三衙门的老蔡到底是谁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康熙王朝老蔡是谁安排的卧底,康熙王朝索额图府里的老蔡是谁,索额图老蔡之死

    《清史稿》记载顺治时期:祖宗创业,未尝任用中官。且明朝亡国,亦因委用宦寺。朕明知其弊,不以为戒。设立内十三衙门,委用任使,与明无异。致营私作弊,更逾往时,是朕之罪一也。也就是说十三衙门是顺治皇帝利用宦官势力培植出来的监察百官的势力,这个老蔡就是其中的一员官居四品。这样的实力当然不能为明珠之类的大臣所

  • 从“常败将军”到中华民国元勋,黄兴如何实现这种惊天逆转?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黄兴任命公示,民国黄兴为什么厉害,黄兴图片照片

    这是革命家胡汉民在评价常败将军、与孙中山齐名的中华民国元勋黄兴时说的一段话。“湖南骡子”用来形容人,意在说明黄兴非常倔,多少有几分贬义;可紧跟其后来一句“老子不信邪”,意思则明显反转,黄兴“越挫越勇”的形象也油然而生。这个不信邪,所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黄兴从来越挫越勇,这也正是铸就黄兴“常败将军”雅

  • 在《雍正王朝》中,为什么张廷玉受到雍正、康熙两代帝王的信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张廷玉在康雍两朝,身上可以打上下列标签:忠君、公正、谨慎、不畏权贵、胆大心细。在《雍正王朝》剧中,多次在重大历史事件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基本上不结党、不畏强权,往往为帝王排忧解难。所以张廷玉深受康熙和雍正的喜爱,在康熙末年被委任为遗诏传位大臣;在雍正八王逼宫等事件中敢于挺身而出,所以成为汉臣

  • 长白山底下真的有陵墓吗?清朝为什么要下令封锁长白山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长白山有多少座墓,长白山天池下边有墓吗,长白山真的有皇陵么

    而我国知名的山川有很多,其中长白山的风水尤为引人注目,那么长白山底下真的有陵墓吗?自从清朝入主中原以后,历代帝王都严令不准人们踏足长白山,顺治皇帝年间,还专门下了一道圣旨把长白山封为禁山,这一禁就禁200多年,因此坊间百姓就认为长白山可能埋葬着许多帝王陵墓。盗墓小说里曾提到过长白山中有一座天墓,叫云

  • 《雍正王朝》中,雍正继位后难道没有留下邬思道协助政务的念头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雍正王朝雍正杀邬思道,雍正登基后看邬思道的眼神,雍正王朝历史真有邬思道吗

    邬思道是个奇人,曾经科举闹事被定为钦犯永不录用。但是他从康熙四十六年来到四阿哥胤禛身边,在胤禛夺嫡的过程中出力甚大。在辅佐胤禛十五年的过程中,在追比国库欠款、追查百官行述、用陕甘总督挟制大将军王、传位当夜的人员调度安排等关键环节上都基本出自他的手笔。当然不乏堂堂正正的阳谋,但是更多的背后阴谋。胤禛作

  • 土耳其:我要发奋图强,欧洲列强:不行,你只是块肥肉想都别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土耳其曾经的辉煌,老梁揭秘土耳其,土耳其崛起的基础

    土耳其是一战时期德国、奥匈的重要盟友,也是为数不多的盟友之一,虽然国力早已大不如前,但在一战开打前土耳其也开始了发奋图强,老大帝国渐渐有了返老还童之象,这可让英、法、俄等国很是不满。要知道土耳其占得那块地儿早就遭到了世界各主要大国的窥视,想要改革吏治、重新振作恢复奥斯曼往日的荣光,然后打乱各国要吃肥

  • 民国才女林徽因的三个妯娌是怎样的人,林徽因和妯娌关系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林徽因的妯娌关系,林徽因的婆婆对林徽因好不好,林徽因三个人的爱恨情仇

    不过,由于梁启超的三儿子梁思忠英年早逝,还没来得及婚配,因此,林徽因只有三个妯娌。梁启超作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在娇儿育女方面,也卓有成效。梁启超的九位子女,也因“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为世人津津乐道。更难能可贵的是,梁启超的四位儿媳妇,也个个不凡。长子梁思成的妻子林徽因,自不必多说

  • 老乡投奔曾国藩,吃饭时做一小动作,曾国藩为何说:此人不可用?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曾国藩为什么重用老乡,曾国藩被人欺负时最有力反击,曾国藩与曾国藩关系好吗

    其中有一位老乡,在投奔曾国藩之后,曾国藩对他也是非常不错,还带着他吃了一顿饭,没想到在吃完饭之后,曾国藩就没有留下他,而是他点钱让他离开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曾国藩的手下有不少都是他家乡的人,包括他的湘军,都是以他家乡当地的子弟为主。每天都会有很多人来投奔他,他还能带着老乡去吃了顿饭,说明他心里对这

  • 明朝灭亡之后如果吴三桂不引清兵入关,满清还能定鼎中原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假如吴三桂不引清兵入关,明朝灭了吴三桂吗,吴三桂对明朝有影响吗

    历史背景皇太极时期的满清已经仿照大明设置了三省六部制度,有成熟的政治制度。强悍的八旗战斗力在当时首屈一指,无人可敌。所以满清已经是一个成熟且非常具有攻击力的政权。即使不过山海关照样可以进入中原。下图是1638年满清第五次进入中原劫掠示意图,主帅是多尔衮和岳托。劫掠的先锋曾经抵达河南和山东。满清如入无

  • 曾国藩快速建立湘军的秘诀是什么?他选拔人才的方法,简单实用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曾国藩是怎么创建湘军的,曾国藩如何训练湘军,曾国藩怎样组织起湘军

    在咸丰皇帝一口气任命的43个地方团练大臣中,为何只有曾国藩能取得成功?有人认为,是曾国藩的自身优势决定的,因为他当时的身份是正二品侍郎,这可是一个高官,相当于今天的副部长级别了。作为朝廷大员,干什么不成功呢?这个观点经不起推销,在所有的地方团练大臣中,大部分都是朝廷大员,比如安徽团练大臣吕贤基,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