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公孙衍做过秦国大良造,为什么后来一生都矢志不渝反秦、抗秦?

公孙衍做过秦国大良造,为什么后来一生都矢志不渝反秦、抗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637 更新时间:2024/1/30 4:24:49

不过大良造可不是管织造的,它是秦国最大的军事长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性质。

你也许不知道,在秦国当大官的公孙衍是魏国人。对此,你一定会迷惑不解,魏国人在秦国当大官,是不是有点太“魏奸”了?

其实在战国时代,没有什么狭隘的祖国观念,哪里能重用我,哪里能实现我的抱负,展示我的才华,我就为谁效力。

[var1]

一,公孙衍在秦国如鱼得水,向自己的祖国开火。

公孙衍在秦国得到重用,士为知己者死,公孙衍也不遗余力为秦效力。

那时候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日渐强盛,公孙衍受到秦惠文王的重用后,总想找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秦王对来自魏国的公孙衍并不放心,就让他指挥攻打魏国以考验他的忠心。

公孙衍也不是傻子,当然明白秦王的用意。公孙衍就拿出了浑身本领,在公元前333年打败魏国。夺取了秦王梦想得到的魏国土地河西。

所以说公孙衍也不是一辈子都在反秦,在秦国担任大良造,人家也是肝脑涂地为秦国服务的,也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之所以改换门庭那是事出有因。

在秦国担任大良造之时,真的可以说是没有一点私心,即使是秦国跟魏国作战,公孙衍也是态度坚定,气质鲜明,指挥秦军把魏国打得磕头求饶。

按照公孙衍的表现,又有才华、又忠心耿耿,在秦国一定是要雨得雨、要风得风,平步青云的。可为什么说他后来反秦了呢?

[var1]

二、公孙衍心慈手软,对祖国网开一面。

公孙衍指挥秦军大胜魏国,魏国人惊恐万状,生怕秦国乘胜追击灭了魏国。魏国国君得知公孙衍在秦国深受重用,就托公孙衍的同窗去游说公孙衍,让其利用自己的影响对魏国手下留情。

公孙衍好歹也是魏国人,魏国的土地养育了自己,亲不亲故乡人,一向心狠手辣的公孙衍被老同学的一番话打动了。公孙衍心想先打谁都一样,就给魏国使者一个面子,反正迟早要灭掉魏国的,就做了个顺水人情。

三、道不同不相为谋,公孙衍跳槽。

公孙衍看着老同学面子决心劝告秦王放魏国一马,以为神不知鬼不觉。

谁知道秦王狡诈的很,在公孙衍身边安插有耳目,公孙衍为魏国求情的事被秦王发现,秦王不再信任公孙衍,而公孙衍得知秦王暗中监视自己,也非常伤心。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公孙衍就回到了自己的祖国。魏王见公孙衍为了自己丢了官职,而公孙衍又那么有才华,自然是喜出望外,马上重用他。

[var1]

四、以秦为敌,联盟抗秦。

公孙衍回到祖国后,朝野一片欢呼,魏王自然也高兴得合不拢嘴,封公孙衍为将军。公孙衍出走秦国,秦王又重用了公孙衍的对头、主张连横的政治家张仪。公孙衍心里憋着一口气,决心一定要给秦国点颜色看看,顺便也杀一杀张仪的威风。

于是公孙衍冥思苦想,想到了一个妙招,秦国不是强大吗?我一个魏国打不过你,但我联合那些曾经被秦国欺负过的国家,或者那些害怕秦国吃掉自己的国家,大家联合起来握紧拳头跟秦国干;就不信打不过你。

公孙衍说干就干,到处访问,先去齐国、再去楚国,对他们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晓以利害,让他们未雨绸缪组成联盟,一起对付秦国。按说当时的楚国和齐国都是战国七雄,国力还可以,如果三家联盟对抗衡秦国,秦国还真够呛。

可是谁曾想秦国那边早就得知了消息,立刻派张仪前去两国游说。张仪天生就是个游说家,就是耍嘴皮子出身,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把齐国和楚国人说转轴了,公孙衍的结盟计划破产了。

[var1]

齐国和楚国不但不跟魏国结盟对付秦国,反而跟秦国结盟调转枪口对准了魏。

五、五国联盟、功败垂成。

形势万分危急,公孙衍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遂发起"五国相王",也就是拉拢那些更小的诸侯赵国、韩国、燕国和中山国合起手来抗衡秦国。眼看这件事就要搞成了,但张仪怂恿秦国、齐国和楚国再次出来搅局,五国联盟又被搅黄了。

六、五国伐秦、无功而返。

公孙衍出师不利,魏王对公孙衍的能力产生了怀疑。这时候张仪受秦王派遣打入魏国,魏国重用张仪,冷落了公孙衍。

后来,张仪吃里扒外被魏王察觉,魏国驱逐张仪重新用公孙衍,公孙衍被任命为宰相。

公孙衍屡败屡战,又一次组成五国联盟攻打秦国,这五个国家是韩、赵、魏、燕、楚。

[var1]

但这次联盟也不牢靠,大家并没有同仇敌忾,都在想着怎样保存自己的实力;因此来势汹汹的五国联盟其实是各怀鬼胎,不堪一击,到了函谷关就溃散了。

五国伐秦又搞砸了,魏国对公孙衍彻底失望。公孙衍就到韩国做了丞相,怎奈秦国已经成了气候,公孙衍独木难支,自己的主张得不到响应,不得不再次品尝失败苦果。

公孙衍生不逢时,半生伐秦,屡战屡败;不过公孙衍矢志不渝、精神可嘉。

更多文章

  • 统一前六国对秦国的政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国灭六国的策略,六国是怎样阻止秦国统一,秦国对抗六国采取的政策

    若夫秦并天下之次第,则不外乎“远交近攻”一语,最先灭韩、魏;东而略定,而后北举赵;赵灭,然后作两军:一北灭燕,一南灭楚;即以灭燕之军,南面袭齐,而六王毕矣。此战法当是兵家素定,非漫然而为之也。[var1]秦待六国如此,而六国当时,初非一无预备也。列强并立,而外交之术出焉。纵横古书作从衡,义同。家者,

  • 齐国与鲁国都是在山东境内,为什么现在山东简称鲁,而不是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曾经的齐国与鲁国各管辖哪些地方,齐国灭鲁国典故,山东齐国和鲁国的区别

    地理上,齐国与鲁国分别居于南北,但鲁国居于内陆,齐国则临海;与周王室的关系上,鲁国是周公和周公的嫡子伯禽建立的,而周公是武王的弟弟,属于同姓贵族受封,齐国则是由外姓功臣姜子牙建立的。[var1]所以两国建立之初,两国的条件就有所不同,而周王室必然会和鲁国更加亲密。从建立之初就产生的差异使两国产生了不

  • 这个神器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孔子被认定为发明人,当了祖师爷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十大伟大发明,中国古人发明的神器,中国古代最逆天的发明

    但是耐不住孔子孔圣人的名气大呀,所以算盘行业就强行认下这个祖师爷,方便算盘的推广和普及。毕竟孔子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公认的圣人,至圣先师,万众敬仰,而在封建时代,你要说算盘是孔子发明的,那么算盘才能够迅速地被人们所接受,并且很快地普及。所以孔子是一位不世出的教育类产品的优秀广告代言人。据目前已有

  • 曹操已经杀了孔子后裔孔融三族,为何后世朝代还有“衍圣公”?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为什么不敢杀孔融,曹操杀孔融的理由,孔融和衍圣公是什么关系

    当时有部下质问曹操为什么杀孔家后人的时候,操说,孔融不是什么孔子后人。曹操的理由也冠冕堂皇:孔夫子提倡仁义礼智信,提倡三纲五常;鼓吹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其中孝道是儒学的主题。可是孔融却说:母子关系并非那么神圣,就像水和杯子的关系一样,杯子只是个盛水的工具而已,水倒出去了,两者就再无瓜葛。至

  • 战国七雄当时的都城,是现在的哪里?有三个都城,名称至今未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战国七雄的都城,战国七雄首都在现在哪里,战国七雄的首都有哪七个

    但再强大的王朝都有覆灭的时候,这是历史规律,谁也逃不过。[var1]到了春秋时期周王朝已经日渐衰落,出现了大大小小的诸侯,开始了无休无止的争斗。春秋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结束。在这个时期。一些成了气候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以及对霸权,各诸侯国之间大打出手,不断进行兼并战争。春秋

  • 秦始皇缴六国兵器铸12铜人,为何纵容这个女人拥有私人武装?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始皇十二铜人之谜,秦始皇兵器大全,秦始皇为何铸造十二铜人

    (说历史的女人——第885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创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大秦帝国。建朝伊始,他命李斯把商鞅所变之法进一步修缮,形成了古往今来最严苛的法律《秦律》。为了防止六国势力死灰复燃,他诏令收缴六国兵器,铸造各重千石的12铜人,矗立在阿旁宫殿前。而对于民间,秦始皇对管

  • 三国时期,魏国和吴国的分界线究竟是不是长江?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三国时期吴国有打过魏国吗,三国时期吴国对魏国战果,三国时候的魏国蜀国吴国

    从三国时期的地图来看,魏吴的分界线其实大致的走向还是沿着长江在走,武汉这座长江上的城市就在这条分界线上,分界线的东部沿海一段也只是微微向北拓展;而这条线比长江往北明显拓展的大致有两片区域:武汉以西是荆州七郡周边区域,以东则是大别山以南以及庐江周围的一块区域。[var1]为什么最终会多出这两块区域呢?

  • 长平之战时昌国君、安平君都在赵国,赵王为何非让赵括为帅?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长平之战后赵国赵括家族下场,长平之战后齐国和赵国谁强,长平之战后赵括的名声

    [var1]昌国君乐毅:姓乐名毅,字永霸。中山灵寿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赵武灵王灭掉复国后的中山国后,乐毅所在的灵寿也就成了赵国的版图。所以乐毅就是赵国人。虽然是赵人,但是成名在燕国,昌国君的封号也是燕王赏赐的。乐毅曾经协助赵武灵王进行了以“胡服骑射”为中心内容的军事改革,练就了一支勇敢善战的强

  • 一代霸主楚庄王,竟然被囚禁了?不得已之下,他只好“三年不鸣”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楚庄王的悲惨结局,楚庄王为什么能成为春秋霸主,楚庄王陵墓

    很多忠心耿耿的臣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也别无他法,只能和楚庄王一起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在楚庄王漠不关心的管理下,楚国的国力江河日下。更为糟糕的是,周边国家虎视眈眈,连已经臣服楚国的小国也开始蠢蠢欲动。[var1]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楚庄王仍然是我行我素,置政事于不顾。终于,朝中有人忍不住了,伍举冒

  • 秦国最不该败的一场战役,若能胜利,秦统一六国则提前20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国败得最惨的一战,秦国统一的五个战役,秦国最大战役简介

    [var1]最终,赵国、魏国和楚国三国的联军坚持到了最后,不仅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秦国,还收复了大片的失地。后世之人在论及这两次战斗时,总是将长平之战看的很重,而将邯郸之战忽略了。其实,邯郸之战对各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很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如:魏无忌、白起、范雎等,都与此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公元前二百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