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成吉思汗打下横跨欧亚的庞大汗国是如何退出历史舞台的?

成吉思汗打下横跨欧亚的庞大汗国是如何退出历史舞台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293 更新时间:2023/12/4 23:35:38

这几个成吉思汗后裔建立的政权中窝阔台汗国国祚最短,只有五十八年;察合台汗国存在时间最长,长达300多年;影响力最大的当然还是忽必烈建立的元帝国。而窝阔台一系最悲催,由于成吉思汗当时传汗位给窝阔台所以给予老三一系的直属封地最小。这也好理解,因为原则上蒙古帝国都是大汗窝阔台的要那么大的封地干嘛?结果谁想到窝阔台一系大汗之位仅仅维持了两代,贵由汗去世后黄金家族的汗位传承转移到了托雷一系。所以海都不得不去经营最小的窝阔台一系的封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窝阔台汗国。窝阔台汗国成立时间最晚、封地最小,所以最快的在汗国兼并过程中败下阵来。

成吉思汗长子术赤一系的金帐汗国

金帐汗国具体是有术赤的长子拔都汗建立的汗国,国祚283年前后44位大汗。金帐汗国版图广阔,面积超过600万平方公里。即使放到当今社会,也是排名前十的大国。版图的东部界限是成吉思汗分封术赤的边界额尔齐斯河西部,西部达到欧洲的匈牙利;南起里海、黑海,隔着高加索山脉与伊利汗国接壤;北到北极圈附近。是所有蒙古政权中仅次于元帝国的汗国,境内土地肥沃、水草肥美、河流纵横、商业繁荣。由于金帐汗国掌控者丝绸之路的西半段,所以汗国非常富庶。

金帐汗国来源于分封制,从第一任大汗拔都就分封出去烂帐汗国。到15世纪不断有领土分离出去,金帐汗国也陆续分离出去西伯利亚汗国、喀山汗国、克里米亚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金帐汗国的直辖领地不断缩小,在1502年末代大汗被克里米亚汗国击杀金帐汗国结束了283年的统治。而分裂出去的几大汗国陆续被崛起的沙俄逐个吞并,金帐汗国攒的家底儿都被沙俄吞并了。

可以说当时术赤一系灭包含钦察汗国、罗斯诸公国在内的很多国家才开创了金帐汗国巨大的版图,结果这一切都被曾经臣服的莫斯科公国变本加厉地拿回去了。不但如此,沙俄帝国不断向东扩张形成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

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一系的察合台汗国

察合台汗国是所有成吉思汗后裔建立政权中国祚最长的,一直延续到了大清王朝时期才被崛起的准噶尔汗国灭亡。虽然在三百多年的国祚中,察合台汗国遭遇过很多变故:东西察合台汗国分裂、西察合台被帖木儿帝国吞并、东察合台到亦力把里以及叶尔羌汗国的变更,但是毕竟察合台的血脉统治着昔日西辽这部分区域。

察合台汗国鼎盛时期版图超过350万平方公里,而且位置非常关键。不但是东西交汇的十字路口,而且是南北沟通的要冲。版图包含阿尔泰以及最富庶的河中地区(河中地区特指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大片地区)。宗教也非常复杂,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以及蒙古原生态的萨满教,都可以在这里传播。

察合台汗国的结局要分两个层面:一个是东察合台汗国,最终在清朝时亡于同宗的莫西蒙古四部之一的准噶尔部最后回到中原王朝的怀抱。而在西察合台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强大的帖木儿帝国被崛起的乌兹别克汗国灭亡后,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从阿富汗来到印度地区建立起国祚数百年的卧莫尔帝国。直到英国殖民者到来,西察合台这一系才算正式终结。

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一系的窝阔台汗国

窝阔台一系的结果最为悲催,黄金家族的汗位传承没有延续下去。成吉思汗由于赐给了窝阔台整个汗国,所以分封时窝阔台的封地是最小的。但是窝阔太一系的两位大汗窝阔台汗和贵由汗都没有去认真去经营自己的封地,所以到失去汗位后才有后裔海都在弱小的封地上建立起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的国土较小,只包含原来乃蛮部还有西辽西部的部分领土。最后窝阔台汗国仅存在半个世纪就被元朝和察合台汗国瓜分了,末代君主察八儿投奔元朝被封为汝宁王。

成吉思汗四子托雷一系的伊利汗国

伊利汗国在四大汗国中最特殊,因为他不是成吉思汗分封的。伊利汗国所在的西亚地区原本是蒙古帝国直属领地。只是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时,忽必烈为了获取旭烈兀的支持而分封给他的。伊利汗国国祚较短只有八十年,由于实行采邑制(也就是分封制的一种)所以分裂为很多小国,最后被帖木儿帝国灭亡。

小结:

成吉思汗后裔建立的四大汗国,除了金帐汗国被莫斯科公国灭亡算是拿回以外其他汗国都在同宗内部互相攻杀下灭亡。这既是利益的纷争也是历史客观规律发展的结果。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更多文章

  • 北宋的一块石碑,揭开“关羽崇拜”的演化过程,但却对三国很不屑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关羽石碑,关羽为什么被崇拜,关羽历史上真实的样子

    《三国志》是中国“二十五史”中的一部,记载的是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中国的历史,算是一部正史。当时,有许多文人都在编写三国的历史,却只有陈寿编写的《三国志》,得到了很高的评价,连夏侯湛都自愧不如。那么,在《三国志》的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关于《三国志》背后的故事,要从一块旧石碑说起。旧题“沁县

  • 朱棣迁都北京的利弊如何,如果没有迁都大明国祚会不会更长?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棣不迁都的后果,朱棣有没有完成迁都,朱棣要迁都哪里

    南京本就不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理想建都之地一个王朝定都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军事安全、政治、经济以及长治久安的需要都要考虑到。明太祖朱元璋崛起于江南,虽然扫平群雄后在南京称帝但是并不太情愿在南京建都。当时长安、洛阳、北京都在考虑范围内,太子朱标去世前还曾详细考察过迁都长安的可能性。所以对于朱元璋来说,南京

  • 元明亡后有北元、南明,清朝亡后为何没有西清?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我们看清朝崛起的老家白山黑水间的大东北,已经是日俄、地方军阀以及多如牛毛的土匪乐园。没有任何武装力量的清朝遗老遗少没有力量回到老家在建立偏安政权了(新军都在袁世凯手里),再说国情也不允许割据政权存在。东北日俄、地方军阀云集,没有任何清朝遗老遗少延续政权的可能清朝崛起于东北的白山黑水间,即便入关以

  • 22岁的徐达为何要跟随25岁的朱元璋造反?跟高利贷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上的徐达是朱元璋杀死的吗,朱元璋与徐达真实关系,朱元璋没杀徐达吗

    大家熟知的徐达、汤和等大将,其实都是朱元璋同一个村子里的伙伴。朱元璋和他的伙伴们相比,是最为贫困的一个,家里不仅弟兄姊妹多,而且还没有一寸土地,即使自己的父亲、母亲和哥哥饿死后,就连找一块安葬的地方都没有,可见什么叫真正的家徒四壁。徐达和朱元璋相比,家庭条件要稍微好一点,至少家里还有几亩贫瘠的土地。

  • 大明王朝为什么始终未能摆脱蒙古的威胁和袭扰?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大明王朝衰败的根源,鼎盛时期的大明王朝,大明与蒙古的融合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相对普通的大一统王朝,由于是最有一个汉人王朝所以被无数明粉喜爱。而蒙古并不是一个典型的游牧政权:一般游牧政权的生命周期和中原王朝差不多,或者更短;而蒙古则突破这个规律延续了数百年。并且在经过短暂的蛰伏后迅速成为大明王朝的心腹大患,明朝被迫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构筑九边重镇防备蒙古。那

  • 草根陈友谅大败朱元璋,不是因为刘伯温计策那么简单,还有他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伯温陈友谅完整版,陈友谅是怎么被朱元璋打败的,陈友谅打败朱元璋能统一天下吗

    陈友谅和朱元璋都出生在贫困家庭,而陈友谅是在渔民家庭长大的。他的父亲是一个受歧视的上门女婿,即使他原来的姓氏已经改变,这种生活也不容易,但出身并没有成为他的负担。他从小就博才多学,学过武术,后来当了一名县吏,这显然这不是他的目标,所以他趁着战争的混乱,投身于红巾军,并很快在一个炮火猛烈的生死攸关的时

  • 没有这个人,赵匡胤很难完成统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匡胤完成统一全国了吗,赵匡胤统一原因,赵匡胤能统一天下吗

    那么,他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继承人呢?郭威出生于河北省,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在随母亲生活了几年之后,母亲也因为积劳成疾死了。孤身一人且年龄还小的郭威,无法独自一人生活,所以,只能跟着远亲生活,一直到他长大成人。郭威的幼年,过得并不快乐,死了父亲没几年又失去母亲,小小年龄就丧失双亲,尝遍了人间疾苦

  • 一中亚的富裕国家,被成吉思汗征服后,800年都没翻过身来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成吉思汗为何疯狂扩张内陆国,成吉思汗征服中亚,成吉思汗与中亚的关系

    蒙古经济是以游牧为主的,随着他们陆续征服了远比他们先进的文明,他们将及其落后的一套思想带入进去,在占领了南宋以后,曾有人建议将城池全部拆掉,播种牧草,还是因为有一些极为开明的人反对这样做,才使得中原文明得以幸存下来,元朝建立的90多年里面,黄河改道不去治理,科举制度形同虚设,是对文化极大的破坏。事实

  • 北宋太后刘娥临终前,为何不断拉扯衣服,到底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北宋皇太后刘娥,刘娥临终,北宋太后刘娥死亡年龄

    如果说这都不算惊奇?也许有人会问了:历史上做到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多了,又不止此一人。那么如果看到她的人生履历,你就会敬佩她的能力。刘娥传奇一生的开端刘娥本是四川成都人,生于宋太祖赵匡胤年间(公元968年)。出身卑微,15岁时嫁给了银匠龚美为妻,一起到京城开封靠卖艺讨生活(后刘娥声称龚美只不过是自己的表

  • 野史:赵匡胤属下强抢民女,面对百姓质问,赵匡胤如何回答?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野史赵匡胤的结拜兄弟,赵匡胤是忠是奸,赵匡胤上位过程

    但是在有一件事情上,即便是赵匡胤也感受到非常的棘手,他一度也不知道该怎么办,那便是当时宋朝初年的检校太尉张美因为欺凌民女,被老百姓状告一事。赵匡胤该怎么办呢?或者说,如果你是皇帝,老百姓状告你手下的重臣,你该如何处理?是一切按照法律,还是偏袒自己的臣子?无论怎么做都需要足够多的智慧,但是赵匡胤却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