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22岁的徐达为何要跟随25岁的朱元璋造反?跟高利贷有关

22岁的徐达为何要跟随25岁的朱元璋造反?跟高利贷有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993 更新时间:2024/1/20 13:59:51

大家熟知的徐达汤和等大将,其实都是朱元璋同一个村子里的伙伴。朱元璋和他的伙伴们相比,是最为贫困的一个,家里不仅弟兄姊妹多,而且还没有一寸土地,即使自己的父亲、母亲和哥哥饿死后,就连找一块安葬的地方都没有,可见什么叫真正的家徒四壁。

徐达和朱元璋相比,家庭条件要稍微好一点,至少家里还有几亩贫瘠的土地。至于徐达的家境问题,历史上没有详细的资料记载,只是简单地介绍他是“农家出生、土里刨食”。

但有一点可以证明,徐达的家境比朱元璋家好一点,那就是在元朝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的饥荒中,徐达家里并没有人被饿死。而朱元璋家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就被饿死三口,十分凄惨。

另外,朱元璋从离家出走当和尚乞讨,一直到元朝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投靠在郭子兴军中混饭吃的时候,徐达都一直在家中,并未走出过他们居住的村落。

可以想象,在整个村庄大部分人不是被饿死,就是远走他乡逃荒的岁月里,徐达依旧能在村子里生活下去。这至少可以说明,他家还能勉强生活下去,不至于饿死和背井离乡去讨饭。

在古代的历史上,农民们只要有一口饭吃,能活得下去,也就不至于造反,可徐达为何愿意冒着风险和什么都没有的朱元璋造反呢?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徐达比较有正义感,看不惯元朝贵族用高利贷欺压老百姓的暴行。

徐达之所以愿意跟随朱元璋造反,当时的高利贷是导火线。

在元朝的统治下,农民的大量土地都集中在官吏和贵族手中,农民要想种植庄稼,得从这些人的手中租用。但其条件十分苛刻,农民们除了承担沉重的租金外,还得像长工一样,经常到东家去帮忙干农活。

更让徐达感到忿忿不平的是,贵族们官商勾结,控制整个金融系统,他们将银子贷款给农民发展生产,并签订一份类似信用贷款的合同后,坐收渔利。

当时的农民十分贫困,都想通过借钱发展生产的方式来改善一下生活,于是从贵族手中贷到一定的银子购买牛或羊,悉心照料等待牛或羊下崽后,再卖掉归还贷款。

但很多农民都没有土地,也没有自己的草场,他们的牛、羊窜入贵族的土地上后,不问青红皂白就被强行牵走,加上饥荒不断,农民们为了生活,有的将牛、羊屠杀吃掉。

但留下的高利贷和利息却没有停息下来。还不上贷款后,财主的家丁除了每日到家中骚扰外,用妻子、女儿抵债的事件时有发生,导致很多人被活活逼死。

看到这样的场景,血气方刚的徐达十分愤怒,但势单力薄,他也不敢公然反抗。直到朱元璋返回家乡。

二是徐达自幼和朱元璋的关系比较好,觉得应该支持一下他。

元朝至正十三年,25岁的朱元璋奉郭子兴的命令,回乡招兵买马。

朱元璋本是一个穷得叮当响的人,为了能保住自己能有一口饭吃,不仅十分吃苦,打仗也不怕死,十分勇敢,加上在当和尚的时候认识了几个字,很有谋略。因此,得到郭子兴的赏识。

但饿怕了的朱元璋觉得寄人篱下,终究有可能被扫地出门的一天,因此,十分期望能有自己的队伍,打下一个属于自己的地盘。

当朱元璋满怀信心回到家乡招兵的时候,却是大失所望。整村整村的人不是被饿死,就是讨饭去了,很难找到年富力强的年轻人。

自己带着盘缠路费出来招兵,如果一个兵都招不回去,怎么向郭子兴交待呢?轻则被赶出军营,重则项上人头不保。

见朱元璋为此事十分苦恼,徐达自告奋勇地首先加入了朱元璋的队伍。徐达家境还不错,都敢和朱元璋去造反,其他人自然没有顾虑。

就这样,朱元璋回乡招到了30余名兵丁,高高兴兴地回到军营向郭子兴庆功。

后来,随着朱元璋的势力不断壮大,徐达也青云直上,明朝成立后,被封为魏国公。

更多文章

  • 大明王朝为什么始终未能摆脱蒙古的威胁和袭扰?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大明王朝衰败的根源,鼎盛时期的大明王朝,大明与蒙古的融合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相对普通的大一统王朝,由于是最有一个汉人王朝所以被无数明粉喜爱。而蒙古并不是一个典型的游牧政权:一般游牧政权的生命周期和中原王朝差不多,或者更短;而蒙古则突破这个规律延续了数百年。并且在经过短暂的蛰伏后迅速成为大明王朝的心腹大患,明朝被迫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构筑九边重镇防备蒙古。那

  • 草根陈友谅大败朱元璋,不是因为刘伯温计策那么简单,还有他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伯温陈友谅完整版,陈友谅是怎么被朱元璋打败的,陈友谅打败朱元璋能统一天下吗

    陈友谅和朱元璋都出生在贫困家庭,而陈友谅是在渔民家庭长大的。他的父亲是一个受歧视的上门女婿,即使他原来的姓氏已经改变,这种生活也不容易,但出身并没有成为他的负担。他从小就博才多学,学过武术,后来当了一名县吏,这显然这不是他的目标,所以他趁着战争的混乱,投身于红巾军,并很快在一个炮火猛烈的生死攸关的时

  • 没有这个人,赵匡胤很难完成统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匡胤完成统一全国了吗,赵匡胤统一原因,赵匡胤能统一天下吗

    那么,他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继承人呢?郭威出生于河北省,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在随母亲生活了几年之后,母亲也因为积劳成疾死了。孤身一人且年龄还小的郭威,无法独自一人生活,所以,只能跟着远亲生活,一直到他长大成人。郭威的幼年,过得并不快乐,死了父亲没几年又失去母亲,小小年龄就丧失双亲,尝遍了人间疾苦

  • 一中亚的富裕国家,被成吉思汗征服后,800年都没翻过身来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成吉思汗为何疯狂扩张内陆国,成吉思汗征服中亚,成吉思汗与中亚的关系

    蒙古经济是以游牧为主的,随着他们陆续征服了远比他们先进的文明,他们将及其落后的一套思想带入进去,在占领了南宋以后,曾有人建议将城池全部拆掉,播种牧草,还是因为有一些极为开明的人反对这样做,才使得中原文明得以幸存下来,元朝建立的90多年里面,黄河改道不去治理,科举制度形同虚设,是对文化极大的破坏。事实

  • 北宋太后刘娥临终前,为何不断拉扯衣服,到底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北宋皇太后刘娥,刘娥临终,北宋太后刘娥死亡年龄

    如果说这都不算惊奇?也许有人会问了:历史上做到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多了,又不止此一人。那么如果看到她的人生履历,你就会敬佩她的能力。刘娥传奇一生的开端刘娥本是四川成都人,生于宋太祖赵匡胤年间(公元968年)。出身卑微,15岁时嫁给了银匠龚美为妻,一起到京城开封靠卖艺讨生活(后刘娥声称龚美只不过是自己的表

  • 野史:赵匡胤属下强抢民女,面对百姓质问,赵匡胤如何回答?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野史赵匡胤的结拜兄弟,赵匡胤是忠是奸,赵匡胤上位过程

    但是在有一件事情上,即便是赵匡胤也感受到非常的棘手,他一度也不知道该怎么办,那便是当时宋朝初年的检校太尉张美因为欺凌民女,被老百姓状告一事。赵匡胤该怎么办呢?或者说,如果你是皇帝,老百姓状告你手下的重臣,你该如何处理?是一切按照法律,还是偏袒自己的臣子?无论怎么做都需要足够多的智慧,但是赵匡胤却想出

  • 明末大将曹文诏,崇祯闻其死悲伤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末曹文诏,明末皇帝崇祯死亡之谜,崇祯有多信任曹将军

    在崇祯初年,因连年战争,自然灾害,导致国家的国库空虚,流民四起,各地的大小农民起义军,数不胜数,勇猛的曹文诏因此也被抽调到叛乱最重的陕西平叛,曹文诏的到来,开启了农民军的噩梦,因为曹文诏的军事能力卓越外加关宁军常年在辽东跟清军战斗,战斗经验丰富,打没有军事素养的农民军自然不在话下,在陕西的第一年,就

  • 魏忠贤临死前劝告过崇祯,但他不懂,不然明朝未必会被灭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魏忠贤临死对崇祯说一番话,崇祯怎么废掉魏忠贤,崇祯为什么不杀魏忠贤

    自古以来,皇帝和大臣就是权力博弈的游戏者。汉朝的时候,宦官和外戚争权导致,东汉的灭亡。到了明朝的时候又出现了,宦官和东林党争权的局面。那么有一个问题就出来了,宦官真的是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么?我们看魏忠贤当权的时候做了什么,任人唯亲,大肆培养自己的朋党,贪污受贿,全国各地都为魏忠贤修建生祠。宦官虽然弄

  • 靖康耻:徽钦二帝被掳的30年是怎么过的?他们还想回南宋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靖康之耻宋徽宗死得有多惨,靖康之耻为什么宋朝输了,靖康耻对南宋的影响

    开封清明上河园首先,徽钦二帝并不是只身二人被金国押回北方,与之一同被掳回北方的还有当时全部的皇族和百官,甚至还有抢来的民女一万五千余人。押往金国的这么多人自然不会被安排在一起,徽钦二帝、一些皇室成员以及百官被送往今天的黑龙江一代。有记载徽钦二帝先是被押到金上京(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白城子),参与

  • 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元朝诸葛亮,若他不死,天下或将归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跟诸葛亮不相上下的谋士,三国最厉害的军师是诸葛亮吗,三国第一谋士是不是诸葛亮

    三国时期比较出名的谋士有很多,比如说曹操麾下的郭嘉,他曾经凭借着对袁绍之子和江东之主的死亡时间的准确推算,助曹操奠定了北方的大业。而诸葛亮作为蜀国的国务总理,也是知人善用,屡出奇招。虽然六出祁山均以失败而归,但是谁也否认不了诸葛亮在用兵上的天赋和造诣,他的隆中对更是成为了千古传唱的名作。不过今天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