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没有这个人,赵匡胤很难完成统一

没有这个人,赵匡胤很难完成统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784 更新时间:2024/1/22 19:58:20

那么,他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继承人呢?

郭威出生于河北省,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在随母亲生活了几年之后,母亲也因为积劳成疾死了。孤身一人且年龄还小的郭威,无法独自一人生活,所以,只能跟着远亲生活,一直到他长大成人。

郭威的幼年,过得并不快乐,死了父亲没几年又失去母亲,小小年龄就丧失双亲,尝遍了人间疾苦。虽然,郭威幼年时期的生活比较艰苦,但是,他仍然成长为了一个身体强壮、魁梧有力的男子。并且,除了身材健壮之外,还学习了一些武功,且略有所成。

在郭威长大之后,被人生中的第一位贵人李继韬看中,并且,得到了他的悉心栽培。经过李继韬栽培之后,郭威除了会些武术,还逐渐接触到了文字,接受军事理论的指导,个人能力则逐渐上涨,整个人也变得成熟多了。另外,习文也为郭威能看懂兵书,多年之后创下伟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被李继韬看中外,郭威还被刘知远看中过,并且,为其做过巨大的贡献,让刘知远的势力发展得更加壮大。而且,在郭威的劝说下,刘知远最终登基成为了皇帝,也就是后汉的开国皇帝。

在刘知远快死的时候,因为,继承皇位的儿子还太小,于是,他把新皇帝交托给了郭威,使其成为了托孤大臣,希望郭威能够辅助新帝治理国家。但是,郭威在军队的威望非常高,这让新帝感觉到了威胁,对郭威也是非常的不信任,甚至,还派手下去刺杀他。

在这种种作为之后,郭威选择了反击。他推翻了新帝的统治,自己当了皇帝,建立了后世闻名的后周王朝。郭威是后周的建立者,也是后周的第一个皇帝。在其成为皇帝之后,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也没有被权势蒙蔽双眼,仍然勤勉治国,最终,成为了一位勤俭、贤德的皇帝。

出生于市井的郭威,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市井小民,那么,他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奇遇,才能黄袍加身成为后周王朝的第一位皇帝呢?

其实,我们可以把郭威的人生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少年时期;那时候,幼年的痛苦和挫折并没有把他击倒,反而,让他越挫越勇,激发了自己的潜能。他专心钻研武术,最终,在武术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为日后的从军生涯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是郭威的从军生活;在成年以后,郭威因为各种原因进入到了军队之中成为了一名士兵,经过自己的努力郭威成功的引起了当时将领的注意,并教授他识文断字,这也为他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将领奠定了基础。大量的实战经验和丰富的理论知识,让郭威的领兵能力越来越强。

第三部分,是郭威与刘知远相识相知时期;

在刘知远做皇帝的日子里,他非常信任郭威,升戳为枢密副使、检校司徒,成为统帅大军的将相,而且,郭威也对得起他的信任。但是,随着刘知远的逝世,继承皇位的刘承祐对郭威并不信任,不但远贤臣,近小人,最后,演变成了派手下暗杀郭威。

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郭威为了保命只能反抗。

显德元年,即公元九五四年的时候,后周的创建者郭威因病去世,并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内侄柴荣,让他成为了自己的继承人。柴荣这位外姓人,在继承皇位以后,一直战战业业,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江山社稷的政策,不仅推动了后周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还成为了历史上一位非常有才能的君主。

虽然,柴荣是一位有才能的皇帝,且为后周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让当时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但是,柴荣还是一位有着很大争议的皇帝。事实就是这样,柴荣确实不是郭威的亲生儿子,两个人只是妻侄和姑丈的关系,虽然,后来成了养父子的关系。

那么,为什么郭威会把皇位拱手让给外姓人柴荣呢?

不管是野史还是正史,我们都能够发现:郭威和柴荣两人的相处非常融洽,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工作上,两人的思想和能力都非常相似,不是父子却胜似父子。虽然,柴荣不是郭威的亲儿子,但是,柴荣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居住在郭威的家里,两人的感情一直非常好。

郭威在做皇帝之前,有两个亲生的儿子,但是,这两个儿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后汉的第二位皇帝——汉隐帝刘承祐杀死了。所以,郭威在登基做了皇帝之后,才会把养子柴荣定为了继承人。当然,郭威并不是因为跟柴荣感情好,就随意把他定为继承人,因为,柴荣也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

年富力强的周世宗柴荣,雄心勃勃,决心遵照养父的遗愿,干出一番大事业。他曾向左谏议大夫王朴发问:“朕当得几年?”精究术数的王朴答曰:“臣固陋,辄以所学推之,三十年后非所知也。”柴荣听后十分欣喜地说:“若如卿所言,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

可以说,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柴荣在他五年多的统治期间,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南征北战,揭开了结束分裂,统一天下的序幕。

古代人的思想比较传统,血缘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其实,不仅古人觉得不可思议,现代人也很难相信会有这样的皇帝。所以,即使柴荣有很强的能力,但是,在当时仍有许多人反对郭威把皇位传给他,建议他把皇位传给自己哥哥的孩子,至少和自己有血缘上的关系。

对此,郭威严肃地拒绝了臣子们的建议,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从之后发生的事情来看,我们可以发现柴荣确实是一位好皇帝,郭威也选对了继承人,只可惜,他选的这个继承人太短命了。在当时中原纷繁复杂的形势下,之后的北宋仅用了20年便完成统一。这固然离不开赵匡胤的英明决断,但是,更重要的则是他接手的后周政权国力强大,统一之势已不可阻挡。

参考资料:【《新五代史·周本纪》、《周太祖实录》、《资治通鉴》】

更多文章

  • 一中亚的富裕国家,被成吉思汗征服后,800年都没翻过身来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成吉思汗为何疯狂扩张内陆国,成吉思汗征服中亚,成吉思汗与中亚的关系

    蒙古经济是以游牧为主的,随着他们陆续征服了远比他们先进的文明,他们将及其落后的一套思想带入进去,在占领了南宋以后,曾有人建议将城池全部拆掉,播种牧草,还是因为有一些极为开明的人反对这样做,才使得中原文明得以幸存下来,元朝建立的90多年里面,黄河改道不去治理,科举制度形同虚设,是对文化极大的破坏。事实

  • 北宋太后刘娥临终前,为何不断拉扯衣服,到底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北宋皇太后刘娥,刘娥临终,北宋太后刘娥死亡年龄

    如果说这都不算惊奇?也许有人会问了:历史上做到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多了,又不止此一人。那么如果看到她的人生履历,你就会敬佩她的能力。刘娥传奇一生的开端刘娥本是四川成都人,生于宋太祖赵匡胤年间(公元968年)。出身卑微,15岁时嫁给了银匠龚美为妻,一起到京城开封靠卖艺讨生活(后刘娥声称龚美只不过是自己的表

  • 野史:赵匡胤属下强抢民女,面对百姓质问,赵匡胤如何回答?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野史赵匡胤的结拜兄弟,赵匡胤是忠是奸,赵匡胤上位过程

    但是在有一件事情上,即便是赵匡胤也感受到非常的棘手,他一度也不知道该怎么办,那便是当时宋朝初年的检校太尉张美因为欺凌民女,被老百姓状告一事。赵匡胤该怎么办呢?或者说,如果你是皇帝,老百姓状告你手下的重臣,你该如何处理?是一切按照法律,还是偏袒自己的臣子?无论怎么做都需要足够多的智慧,但是赵匡胤却想出

  • 明末大将曹文诏,崇祯闻其死悲伤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末曹文诏,明末皇帝崇祯死亡之谜,崇祯有多信任曹将军

    在崇祯初年,因连年战争,自然灾害,导致国家的国库空虚,流民四起,各地的大小农民起义军,数不胜数,勇猛的曹文诏因此也被抽调到叛乱最重的陕西平叛,曹文诏的到来,开启了农民军的噩梦,因为曹文诏的军事能力卓越外加关宁军常年在辽东跟清军战斗,战斗经验丰富,打没有军事素养的农民军自然不在话下,在陕西的第一年,就

  • 魏忠贤临死前劝告过崇祯,但他不懂,不然明朝未必会被灭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魏忠贤临死对崇祯说一番话,崇祯怎么废掉魏忠贤,崇祯为什么不杀魏忠贤

    自古以来,皇帝和大臣就是权力博弈的游戏者。汉朝的时候,宦官和外戚争权导致,东汉的灭亡。到了明朝的时候又出现了,宦官和东林党争权的局面。那么有一个问题就出来了,宦官真的是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么?我们看魏忠贤当权的时候做了什么,任人唯亲,大肆培养自己的朋党,贪污受贿,全国各地都为魏忠贤修建生祠。宦官虽然弄

  • 靖康耻:徽钦二帝被掳的30年是怎么过的?他们还想回南宋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靖康之耻宋徽宗死得有多惨,靖康之耻为什么宋朝输了,靖康耻对南宋的影响

    开封清明上河园首先,徽钦二帝并不是只身二人被金国押回北方,与之一同被掳回北方的还有当时全部的皇族和百官,甚至还有抢来的民女一万五千余人。押往金国的这么多人自然不会被安排在一起,徽钦二帝、一些皇室成员以及百官被送往今天的黑龙江一代。有记载徽钦二帝先是被押到金上京(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白城子),参与

  • 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元朝诸葛亮,若他不死,天下或将归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跟诸葛亮不相上下的谋士,三国最厉害的军师是诸葛亮吗,三国第一谋士是不是诸葛亮

    三国时期比较出名的谋士有很多,比如说曹操麾下的郭嘉,他曾经凭借着对袁绍之子和江东之主的死亡时间的准确推算,助曹操奠定了北方的大业。而诸葛亮作为蜀国的国务总理,也是知人善用,屡出奇招。虽然六出祁山均以失败而归,但是谁也否认不了诸葛亮在用兵上的天赋和造诣,他的隆中对更是成为了千古传唱的名作。不过今天和大

  •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起兵靖难,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棣为什么不逼朱元璋退位,朱棣为什么没有推翻朱元璋,朱元璋不直接传位给朱棣

    可惜老朱喜欢的是嫡长子朱标,朱标在老朱的心里那是除了马皇后任何人不能替代的,这位心硬如铁强悍霸气的铁腕皇帝朱元璋,只要一见到他的标儿,外表是冷峻的内心是柔软的满满的都是爱!上天似乎另有安排,早早的让标儿离开了老朱,老朱一个人坐在宫里的台阶上,呆呆的望着闪烁的烛火,他的手有些颤抖,嘴里轻声唤着标儿、标

  • 陈友谅拥兵六十万,为何输给了只有二十万军队的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陈友谅朱元璋兵力对比,陈友谅实力比朱元璋强数倍,陈友谅打败朱元璋能统一天下吗

    单看陈友谅的奋斗史,其实可以发现他混的也不差,可是最终还是输给了朱元璋。陈友谅和朱元璋一样都是穷苦出身,陈友谅是生长在一个渔民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寄人篱下的上门女婿,连自己原来的姓都改了,所以生活得并不轻松。陈友谅从小非常的有眼界,可谓是读书习武,后来还当过县吏,但显然这不是他的目标,所以说趁着天下

  • 靖难之役时,朱允炆为何下旨任何人不得诛杀朱棣?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棣有杀死朱允炆吗,朱允炆为何下令不得杀朱棣,朱允炆有多少次杀朱棣的机会

    正是这道口谕,朱棣在四年的靖难之役中,才敢亲冒矢石,在两军阵前纵横驰骋,毫发无损。联想到建文初年,徐达之子徐辉祖曾力劝建文帝扣押朱棣之子来要挟对方。建文帝犹豫着,居然没有同意。结果放虎归山,让朱棣再无顾忌。其次方孝孺向建文帝推荐了平叛的主帅:他的好友李景隆。正是李景隆其人既打了败仗,又打开了金川门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