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比较出名的谋士有很多,比如说曹操麾下的郭嘉,他曾经凭借着对袁绍之子和江东之主的死亡时间的准确推算,助曹操奠定了北方的大业。而诸葛亮作为蜀国的国务总理,也是知人善用,屡出奇招。虽然六出祁山均以失败而归,但是谁也否认不了诸葛亮在用兵上的天赋和造诣,他的隆中对更是成为了千古传唱的名作。不过今天和大家聊的这位谋士,他丝毫不在郭嘉和诸葛亮之下,只是因为三国演义的作者对于江东势力并不十分的喜爱,所以大家对这位谋士并不了解,他就是鲁肃,东吴政权建立的首功之臣。
大家能够记得鲁肃这个名字,想必是通过蜀国和东吴联合对抗曹操,火烧赤壁一举奠定天下三分的局势等等的桥段。鲁肃的出场时间很短,但是他的才华却足以惊艳了整个三国。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了天下三分,这显示出了诸葛亮卓越的智慧和眼光。但是早在诸葛亮写出隆中对的7年以前,鲁肃就提出了《吴中对》,他也预料到天下势必三分。所以说在对天下局势的判断上,鲁肃要远胜于诸葛亮。而且随着刘表一死,鲁肃便开始着手准备东吴与蜀国的联合。这可比诸葛亮的联合意识超前很多了。
那个时候的刘备刚刚成气候,但是鲁肃却已经看明白,要想抗击北方曹操,蜀国和东吴必须联手。正因为如此,才有了蜀汉结成同盟,火烧赤壁奠定天下三分的历史局面。所以说在计谋和军事眼光上,鲁肃都要超过诸葛亮和周瑜。难怪周瑜死后鲁肃会成为了吴国的大都督,这绝对是实至名归的。
但是令人可惜的是,鲁肃在46岁那年因病离世,从此之后诸葛亮对东吴的态度显得比较强硬,在一些事情上的处理也咄咄逼人。没有了鲁肃的从中调和,再加上诸葛亮的表现,让原本脆弱的联盟轰然崩塌。随着二爷的战死,蜀国和东吴更是反目成仇,慢慢的天下三分的局势也被打破了。所以说,如果鲁肃不死的话,天下归吴也并非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