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伯温临终时,为何要送给朱元璋一筐鱼?朱元璋17年后终于顿悟

刘伯温临终时,为何要送给朱元璋一筐鱼?朱元璋17年后终于顿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168 更新时间:2024/2/9 1:17:05

刘伯温是朱元璋身边的重臣,也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同时也是明朝开国元勋,更是元末明初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及文学家。他曾参与过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的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因此成为了朱元璋身边比较著名的谋士,在他的帮衬下朱元璋平天下。

而刘伯温从小就天资聪明,又10分的好学,聪慧过人的他学任何事情都非常的快,因此在12岁的时候就考中秀才,在民间人们也称他为神童,甚至人们常说他和诸葛孔明平起平坐,历史上也称它为“奇才”。刘伯温在帮助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在朝廷中身居要职,可以说是权倾朝野。但是由于刘伯温和李善长站在了对立面,因此而积攒了不少的矛盾,所以李善长经常在朱元璋面前说刘伯温的不是,即便没能够将刘伯温扳倒,但是在李善长退休之后还留了后手,推荐的人当了丞相,而这个人为了排除异己,便开始对刘伯温进行排挤。

当时的刘伯温知道朱元璋是怎样的一个人,也知道他的脾性,所以为了保全自己而功成身退,于是就向朱元璋告老还乡。刘伯温之后便回到家乡安稳度日,可是在洪武8年刘伯温由于年迈身感重病,此时的朱元璋便派官员带着御医前去探望,可是御医给其开的方子并非是让其痊愈,反而使其的病情越来越重。刘伯温也自知此事有蹊跷,所以就带着严重的病躯和朱元璋提及到了此事,此时的朱元璋却莫不在意十分冷淡的让其养病,这样的态度也让刘伯温真正见识到了帝王的薄情寡义,最终只能心寒的回到自己的家乡。

此时的刘伯温并没有放弃对朱元璋的劝解,于是就告诫自己的儿子,当自己死后一定要把《时务十八策》和一筐鱼一同给朱元璋奉上。等刘伯温真正死去之后,他的儿子也是按照父亲所吩咐的行事,而朱元璋当看到这些遗物之后10分的不解,他不明白刘伯温为什么要给他送一筐鱼。而这件事情过了17年之后,他便恍然大悟!因为此时的他已经年迈,而太子朱标又因病而死,可是如果没有一个皇室作为后继,肯定不能够安稳人心,当时的朱元璋蛮欣赏儿子朱棣,可是此时的他便想起了刘伯温曾经给他的那筐鱼。

朱元璋似乎有所领悟,便想到了当时送来鱼时的情景,鱼入囗筐,筐入缸,虽然当时的大缸内有水,但是装鱼的筐由于太密,所以导致这么多的鱼全部挤在了一起,没过多久就死去了。同时他又联想到了那本书,翻开之后便看到了一行字:势有所梏,则小柔可以服大力;形有所格,则大猛不能破小坚!其实就是在告诫朱元璋作为政治核心人物一定要宽以待人,不可疑心疑鬼,这样只会让百姓们陷入水火之中,最终毁灭的就是自己的大好河山,而朱棣又和自己一模一样,如果以后将江山交到他的手中,下场也就不言而喻了。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后来长孙朱允炆继位的历史。

更多文章

  • 谁能给明朝续命?张居正管改革,戚继光和孙承宗管军事,王阳明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戚继光和张居正的故事,张居正重用戚继光,戚继光的晚年和张居正的晚年

    这四个人才,其实或多或少都为延缓大明王朝灭亡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放在不同时期,所表现出来的作用,肯定是不一样的。带兵的在和平时期,不顶用。治国的在战乱时期,同样也不顶用。张居正属于改革派,他在明朝经济衰败的时候作用最大。万历初年,张居正出任首辅大臣,成为了大明王朝实际上的领导人。他在任期间,严格执行了

  • 周末社科讲堂丨回首宋朝历经千年的服饰,领略纺织技艺的巅峰!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朝黄道婆改良纺织技术,宋朝服饰科普,宋朝服饰中的秘密

    末社科微谈最近热播剧《清平乐》收割了不少网友的喜爱,剧中的服装更是圈粉无数。宋朝经济繁荣,“偃武修文”的基本国策,程朱理学逐步居于统治地位,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人们的美学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朴素和理性成为了宋朝服装的主要特征。本期的周末社科微谈,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宋朝的服装。宋代女性服装宋朝在具体的服装上

  • 波斯商人眼中的明朝:物价非常便宜,当地人不敢拒绝乞丐的乞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物价一览表,明朝物价与生活水平,波斯商人眼中的明朝物价

    古代中亚的商人不过阿克巴尔的运气或许是差了一些,他先后将这本书献给塞利姆一世和苏莱曼一世,可是都没有引起苏丹的重视,以至于直到19世纪的时候,这本书的手稿才在伊斯坦布尔的皇家档案馆中被发现。阿克巴尔并不是第一位抵达东方的波斯人,而且相比于马可波罗和伊本·白图泰,他的名气确实小了很多,在撰写这本书之前

  • 没有宰相,皇帝会当得很累,为何朱元璋要废除宰相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废除宰相后由什么处理朝政,朱元璋最后废除宰相制没,朱元璋废除宰相好吗

    明朝在明太祖朱元璋还没有废除宰相制度时,可能是因为感到宰相的权利,已经对自己本身的政治掌握权利造成严重的威胁,这让朱元璋皇帝常常感到没有一国之主的权威,所以无奈之下,明太祖朱元璋只能选择努力废除宰相这一种制度。而那个时候,在宰相制度还没废除之前,其实朝廷在那个时候也就只有五个宰相,他们分别是徐达、李

  • 明朝光后宫脂粉钱,一年就要花40万两银子,怪不得会那么快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灭亡时还有多少白银,明朝灭亡与白银的关系,明朝后期财政去了哪里

    但据《国朝宫史》反映,明代后宫开支巨大,“有明之季,脂粉钱岁至四十万两,内用薪炭,巧立名色,靡费更甚”。从这里就不难发现,明朝光后宫脂粉钱,一年就要40万两银子,怪不得会那么快亡。自古后宫乃是全国大多数女子梦寐以求的地方,很多人穷其一生都希望自己有机会进入皇宫,与最高权力的拥有者——皇帝来上一段恋情

  • 朱元璋不仅是个好皇帝,还是个好厨师,他曾发明了“酸梅汤”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厨师,朱元璋与酸梅汤的故事,朱元璋的三大成功秘诀

    朱元璋出身布衣,小时候生活非常贫苦,被迫出家当了和尚。有一次,他的家乡闹饥荒,他接连三天都没有吃饭,眼看就快饿死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递给了他一碗汤,朱元璋喝了之后感觉非常美味,便问老婆婆这汤叫什么名字?老婆婆随口调侃说这叫“珍珠翡翠白玉汤”,其实就是由碎米粒儿(珍珠)、白菜帮子、菠菜叶子(翡翠)和豆

  • 赵匡胤解决功臣问题,已经有成功经验,为何朱元璋不有样学样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和赵匡胤谁地位高,赵匡胤和朱元璋的关系,朱元璋跟赵匡胤谁的武功高

    但是,当历史发展到朱元璋的时候,其实已经有了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北宋初年的时候,赵匡胤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了功臣们的兵权,并且让他们安度晚年。(杯酒释兵权)既然已经有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这样的成功案例,为什么朱元璋没有学习赵匡胤的做法,做到没有杀伐地处理功臣问题,而是要搅起一片腥风血雨呢?而

  • 明朝驿站被废除,最终导致明朝灭亡,这背后竟都是家庭闹剧引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驿站被废除的原因,甘肃白银市明朝驿站,明朝的驿站是什么样的

    驿递原为迎送使客、飞报军情、转运军需物资等,可历经百年,名存实亡,驿递甚至成了大小官员外出旅游的免费服务,毛羽健也看到了其中弊端。他有个亲戚刘懋在刑部当官,于是他说服亲戚再次建议崇祯裁驿,理由是:如果将裁掉驿卒的工资用在对付满人身上,实在是两全其美。1628年,崇祯采纳建议,改革驿递制度,全国三分之

  • 如果削藩的人是朱标而不是朱允炆,朱棣还会造反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允炆如果不削藩朱棣会反吗,如果朱标还活着朱标要削藩,朱标即便继位他会削藩吗

    我国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隋炀帝杨广,就是除掉了自己的兄长杨勇夺得皇位。再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创造了“贞观之治”的他可以说是一位明君,但是这位明君的帝位,也是通过“玄武门之变”从自己的兄长手上抢来的。而明成祖朱棣,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永乐大帝,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飞速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

  • 明朝错杀两人,一个掀开大明衰亡的帷幕,一个奏响大明覆灭的序曲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谁是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一图看明朝灭亡的真正原因,明朝大臣是怎么被杀的

    爱新觉罗·塔克世,提起这个名字,很多人兴许不知道,但是他有个儿子大家一定熟悉,那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从公元1215年,成吉思汗一把火烧掉金国宫殿,女真族一直过着逃亡的生活,好不容易在东北一带安顿下来。东北三省在明朝时期贫瘠而寒冷,是个不适合人居住的地方,女真后裔逃亡到这个地方后分裂成建州女真、海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