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是朱元璋身边的重臣,也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同时也是明朝开国元勋,更是元末明初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及文学家。他曾参与过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的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因此成为了朱元璋身边比较著名的谋士,在他的帮衬下朱元璋平天下。
而刘伯温从小就天资聪明,又10分的好学,聪慧过人的他学任何事情都非常的快,因此在12岁的时候就考中秀才,在民间人们也称他为神童,甚至人们常说他和诸葛孔明平起平坐,历史上也称它为“奇才”。刘伯温在帮助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在朝廷中身居要职,可以说是权倾朝野。但是由于刘伯温和李善长站在了对立面,因此而积攒了不少的矛盾,所以李善长经常在朱元璋面前说刘伯温的不是,即便没能够将刘伯温扳倒,但是在李善长退休之后还留了后手,推荐的人当了丞相,而这个人为了排除异己,便开始对刘伯温进行排挤。
当时的刘伯温知道朱元璋是怎样的一个人,也知道他的脾性,所以为了保全自己而功成身退,于是就向朱元璋告老还乡。刘伯温之后便回到家乡安稳度日,可是在洪武8年刘伯温由于年迈身感重病,此时的朱元璋便派官员带着御医前去探望,可是御医给其开的方子并非是让其痊愈,反而使其的病情越来越重。刘伯温也自知此事有蹊跷,所以就带着严重的病躯和朱元璋提及到了此事,此时的朱元璋却莫不在意十分冷淡的让其养病,这样的态度也让刘伯温真正见识到了帝王的薄情寡义,最终只能心寒的回到自己的家乡。
此时的刘伯温并没有放弃对朱元璋的劝解,于是就告诫自己的儿子,当自己死后一定要把《时务十八策》和一筐鱼一同给朱元璋奉上。等刘伯温真正死去之后,他的儿子也是按照父亲所吩咐的行事,而朱元璋当看到这些遗物之后10分的不解,他不明白刘伯温为什么要给他送一筐鱼。而这件事情过了17年之后,他便恍然大悟!因为此时的他已经年迈,而太子朱标又因病而死,可是如果没有一个皇室作为后继,肯定不能够安稳人心,当时的朱元璋蛮欣赏儿子朱棣,可是此时的他便想起了刘伯温曾经给他的那筐鱼。
朱元璋似乎有所领悟,便想到了当时送来鱼时的情景,鱼入囗筐,筐入缸,虽然当时的大缸内有水,但是装鱼的筐由于太密,所以导致这么多的鱼全部挤在了一起,没过多久就死去了。同时他又联想到了那本书,翻开之后便看到了一行字:势有所梏,则小柔可以服大力;形有所格,则大猛不能破小坚!其实就是在告诫朱元璋作为政治核心人物一定要宽以待人,不可疑心疑鬼,这样只会让百姓们陷入水火之中,最终毁灭的就是自己的大好河山,而朱棣又和自己一模一样,如果以后将江山交到他的手中,下场也就不言而喻了。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后来长孙朱允炆继位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