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末社科讲堂丨回首宋朝历经千年的服饰,领略纺织技艺的巅峰!

周末社科讲堂丨回首宋朝历经千年的服饰,领略纺织技艺的巅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346 更新时间:2024/3/12 22:41:51

最近热播剧《清平乐》收割了不少网友的喜爱,剧中的服装更是圈粉无数。朝经济繁荣,“偃武修”的基本国策,程朱理学逐步居于统治地位,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人们的美学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朴素和理性成为了宋朝服装的主要特征。本期的周末社科微谈,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宋朝的服装。

宋代女性服装

宋朝在具体的服装上基本沿袭唐朝,只是在一些方面做了调整,更符合宋朝官方所崇尚的清新典雅的文人风格。总体的服制与唐朝并无太大差别,只是唐时以胖为美,因此衣服风格也是根据人的体型而定,宋则是以窄、瘦、长、奇为主要的特征。其中,宋代女性服装分三种:首先是皇后、贵妃到各级命妇所用的公服;二是平民百姓用的吉凶服,也叫礼服;三是日生活所穿的常服。

宋代的女性服装在继承唐装的基础上大致有如下几种:

“衫”是一种以罗、纱、绫、缣为原料轻便服饰,主要有圆领、交领、直领、对襟几个款式,是宋朝最为普通的一种女装服饰,它腰身清秀苗条,下摆多,有较长的开气,十分轻柔。

“襦”有单襦,复襦,单襦与衫相近,复襦与袄相近。“襦”造型短小,一般到腰部,对襟,侧缝下摆处开气,袖端细长,衣身也比较窄。

“褙子”,说到宋朝女性服饰,必须提到“褙子”,这是一种不分身份级别全民皆可穿的衣服,其最主要特点就是对襟、窄袖,衣服两侧开衩,看起来更加显得修身。穿起来不影响行动,灵活自如。

“裙子”主要配合襦(袄)来穿,上襦下裙,将襦系到裙子里边。由于宋朝上装的变化不大,所以变化只能从裙子着手,除了鲜艳的颜色之外,更加重要的就是裙子幅的数量,一般根据做工和布料品质,裙子可以分为6幅、8幅、12幅。

“束胸”,穿着宋代的“抹胸”后“上可覆乳,下可遮肚”,因此又被称作“抹肚”。

《四美图》宋·佚名

宋代男性服装

男性的服装规制基本与女性服装相同,男性除了公服(上朝时的官服),因品级不同而有颜色、配饰上的差异,日常所穿的常服,无论是官员还是寻常百姓形制也都大同小异,同样是用颜色加以区分,虽然形制通用,但也具备独特的魅力。

宋代的男性服装在继承唐装的基础上有如下几种:

“袍”有宽袖广身和窄袖窄身两种类型:有官职者着锦袍,无官职者着白布袍。

“襦”、“袄”为平民日常穿用的必备之服。襦袄有夹棉之分。

“短褐”是一种既短又粗的布衣,为贫苦之人服用。由于这种衣服体窄袖小,故称之为筩袖的襦(即筒袖)。

“衫”为宋代男子穿用,外穿宽大的衫叫“凉衫”。色白的衫叫“白衫”。深紫料的衫叫“紫衫”。士大夫用衫有记载“紫衫非公服,特小衫也”。因此紫衫又为“窄衫”。《清明上河图》中,有头戴帷帽乘驴之女子也披“凉衫”。由于凉衫大多以淡紫色为主,故宋考宗时曾规定以凉衫为吊丧之服。另外“衫”、“衫”是以羊毛和麻葛原料而取名。

“襕衫”,《宋史·舆服志》记载“襕衫以白细布为之,圆领大袖,下施横襕为裳,腰间有襞积,进士、圆子生、州县生服之。”这是一种裳下摆接一横襕的男人长衫。

“裳”是沿袭上衣下裳的古制。是冕服、朝服或私居服的式样。宋时也有上衣下裳的穿法。男子也穿用对领镶黑边饰的长上衣配以黄裳。燕居之时不束带,待客之时以大带束之。

“直裰”是一种比较宽大的长衣。由于下摆无而背部却有中缝而称“直裰”。“鹤氅”有记载“又有大袖如中国鹤氅,宽长曳地”。是一种用鹤毛与其他鸟毛合捻成绒织成的裘衣,十分贵重。

此外宋代男式衣着,还有 布衫和罗衫。内用的叫汗衫,有交领和颌领形式。质料很考究,多用绸缎、纱、罗。颜色有白、青、皂(黑)、杏黄、茶褐等。袄的质料有布、绸、罗、锦、纻丝和皮。袄的用色有青、红、枣红、墨绿、鹅黄等几种。贵族着裤质地也十分讲究,以纱、罗、绢、绸、绮、绫为多,并有平素纹、大提花、小提花等图案装饰,裤色以驼黄、棕、褐为主色。平民劳作时着裤质地比较粗劣。

《中兴四将图》宋·刘松年

宋代服装特点——低调的奢靡

在传统的观念中,宋朝的服装变得趋保守,但其实不然。尽管宋朝理学思想盛行,追求服装的皇帝对社会各阶层的服装做了极其严格的规定,朝廷也禁止多色印染,但规定阻止不了民众对流行的追求。工人另辟蹊径将金熔铸再进行精细加工成为金箔、金线、金饰等物饰,妆点在衣服、雕像和摆设玩物上。为了装饰衣服,衍生出了销金、贴金、间金、戭金等数十种工艺,不仅是公贵族,寻常百姓家的女性也都穿着带金的服装,贵族妇女在此基础上还会用珍珠等珍稀物品作为饰品,更显奢靡。在福建的黄昇墓中,出土的丝织物上绚丽的纹饰和轻柔的质地,再加上泥金、印金、贴金、彩绘、刺绣等技法的运用,印证了宋代福建高超的丝织业水平和优良的纺织技艺。墓中还随葬有插在发髻上的鎏金银钗、带有凤纹金坠的霞帔、用中国结连着的罗制鸳鸯纹香荷包,这些技巧妙至毫巅的饰品为宋朝美轮美奂的服装更增添了意趣。②

宋朝的历代皇帝都因为民间奢靡之风而大为头疼,屡次禁金,这些禁令上起太宗端拱二年,下讫度宗咸淳八年。宋度宗咸淳八年(1272 年)诏:“朕惟崇俭必自宫禁始,自今宫禁敢以珠翠销金为首饰服用,必罚无贷。臣庶之家,咸宜体悉。工匠犯者,亦如景祐制,必从重典。”尽管宋朝皇帝屡次禁止,但这种现象仍是屡禁不绝。③

纺织技艺的巅峰

作为一个经济、科技和文化各方面高度发达的王朝,纺织业在宋代可以说达到了巅峰状态,在服装的原料上也有非常高的钻研,“绫罗绸缎”四个字已经不足以概括宋代丝织品种类之繁多,还有织锦、纱、绢、缂丝等等,其中以“织罗”为最高技艺。“罗”作为轻薄透气的高级丝织品多被皇家纳为贡品,是当时最著名的织物,被称为“宋罗”。“宋罗”名目繁多,从成都的“大花罗”,到蜀州的“春罗”、“单丝罗”,婺州、润州和常州都有生产不同的“织罗”,种类琳琅满目。

除了“织罗”之外,宋代最享誉后世的不外乎“织锦”、“缂丝”。织锦以其瑰丽多彩的外观、精细高雅的花纹而为世人所熟知,譬如后世最著名的“成都蜀锦”、“南京云锦”、“苏州宋锦”、“广西壮锦”就被誉为中国的四大名锦。

“缂丝”的盛名来源于它的特别,与寻常丝织品不同,它采用“通经断纬”的织法,而一般锦的织法是“通经通纬”,即纬线穿通织物的整个幅面,“缂丝”没有通纬,因此在花纹和地纹的连接处会出现明显的断痕,像刀刻一般,因此得名。缂丝作品的观赏性极高,自然其制造难度也极高,因为织造过程过于细致,导致其存世的精品极为稀少,故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美誉。

宋代刺绣工艺相较以往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器物题材、人物题材、穿枝花鸟题材、花卉题材、动物题材不一而足,同样的题材也有千万种变化。浙江黄岩赵伯澐墓出土的丝绸服装中就有对襟缠枝葡萄纹绫袄、对襟双蝶串枝菊花纹绫衫、交领火焰纹花絁夹衫、书卷团龙纹绫开档夹裤等丝绸服装,整个墓葬完整的丝绸服装就有77件,形制多样、织物品种繁多,展示了南宋服装及制织工艺的完整特征。

宋朝的服装作为我国文化的精粹代表,在那一针一线的组合排线中,在那飞针走线的服装纹样呈现下,我们所领略到的是一种高雅恬静的宋朝文化和内涵。当千年前的服装重新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整个大宋的生活画面就仿佛重现在了我们眼前。

参考资料:

①宋朝服饰特点、唐宋两代女性服饰对比研究

②博物馆美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福建博物院“体验宋服之美”系列课程为例

③南宋时期的服饰制度与服饰风尚

图片来源:豆瓣、百度

来 源丨区社科联 华语之声

更多文章

  • 波斯商人眼中的明朝:物价非常便宜,当地人不敢拒绝乞丐的乞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物价一览表,明朝物价与生活水平,波斯商人眼中的明朝物价

    古代中亚的商人不过阿克巴尔的运气或许是差了一些,他先后将这本书献给塞利姆一世和苏莱曼一世,可是都没有引起苏丹的重视,以至于直到19世纪的时候,这本书的手稿才在伊斯坦布尔的皇家档案馆中被发现。阿克巴尔并不是第一位抵达东方的波斯人,而且相比于马可波罗和伊本·白图泰,他的名气确实小了很多,在撰写这本书之前

  • 没有宰相,皇帝会当得很累,为何朱元璋要废除宰相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废除宰相后由什么处理朝政,朱元璋最后废除宰相制没,朱元璋废除宰相好吗

    明朝在明太祖朱元璋还没有废除宰相制度时,可能是因为感到宰相的权利,已经对自己本身的政治掌握权利造成严重的威胁,这让朱元璋皇帝常常感到没有一国之主的权威,所以无奈之下,明太祖朱元璋只能选择努力废除宰相这一种制度。而那个时候,在宰相制度还没废除之前,其实朝廷在那个时候也就只有五个宰相,他们分别是徐达、李

  • 明朝光后宫脂粉钱,一年就要花40万两银子,怪不得会那么快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灭亡时还有多少白银,明朝灭亡与白银的关系,明朝后期财政去了哪里

    但据《国朝宫史》反映,明代后宫开支巨大,“有明之季,脂粉钱岁至四十万两,内用薪炭,巧立名色,靡费更甚”。从这里就不难发现,明朝光后宫脂粉钱,一年就要40万两银子,怪不得会那么快亡。自古后宫乃是全国大多数女子梦寐以求的地方,很多人穷其一生都希望自己有机会进入皇宫,与最高权力的拥有者——皇帝来上一段恋情

  • 朱元璋不仅是个好皇帝,还是个好厨师,他曾发明了“酸梅汤”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厨师,朱元璋与酸梅汤的故事,朱元璋的三大成功秘诀

    朱元璋出身布衣,小时候生活非常贫苦,被迫出家当了和尚。有一次,他的家乡闹饥荒,他接连三天都没有吃饭,眼看就快饿死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递给了他一碗汤,朱元璋喝了之后感觉非常美味,便问老婆婆这汤叫什么名字?老婆婆随口调侃说这叫“珍珠翡翠白玉汤”,其实就是由碎米粒儿(珍珠)、白菜帮子、菠菜叶子(翡翠)和豆

  • 赵匡胤解决功臣问题,已经有成功经验,为何朱元璋不有样学样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和赵匡胤谁地位高,赵匡胤和朱元璋的关系,朱元璋跟赵匡胤谁的武功高

    但是,当历史发展到朱元璋的时候,其实已经有了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北宋初年的时候,赵匡胤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了功臣们的兵权,并且让他们安度晚年。(杯酒释兵权)既然已经有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这样的成功案例,为什么朱元璋没有学习赵匡胤的做法,做到没有杀伐地处理功臣问题,而是要搅起一片腥风血雨呢?而

  • 明朝驿站被废除,最终导致明朝灭亡,这背后竟都是家庭闹剧引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驿站被废除的原因,甘肃白银市明朝驿站,明朝的驿站是什么样的

    驿递原为迎送使客、飞报军情、转运军需物资等,可历经百年,名存实亡,驿递甚至成了大小官员外出旅游的免费服务,毛羽健也看到了其中弊端。他有个亲戚刘懋在刑部当官,于是他说服亲戚再次建议崇祯裁驿,理由是:如果将裁掉驿卒的工资用在对付满人身上,实在是两全其美。1628年,崇祯采纳建议,改革驿递制度,全国三分之

  • 如果削藩的人是朱标而不是朱允炆,朱棣还会造反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允炆如果不削藩朱棣会反吗,如果朱标还活着朱标要削藩,朱标即便继位他会削藩吗

    我国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隋炀帝杨广,就是除掉了自己的兄长杨勇夺得皇位。再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创造了“贞观之治”的他可以说是一位明君,但是这位明君的帝位,也是通过“玄武门之变”从自己的兄长手上抢来的。而明成祖朱棣,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永乐大帝,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飞速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

  • 明朝错杀两人,一个掀开大明衰亡的帷幕,一个奏响大明覆灭的序曲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谁是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一图看明朝灭亡的真正原因,明朝大臣是怎么被杀的

    爱新觉罗·塔克世,提起这个名字,很多人兴许不知道,但是他有个儿子大家一定熟悉,那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从公元1215年,成吉思汗一把火烧掉金国宫殿,女真族一直过着逃亡的生活,好不容易在东北一带安顿下来。东北三省在明朝时期贫瘠而寒冷,是个不适合人居住的地方,女真后裔逃亡到这个地方后分裂成建州女真、海西女

  • 明朝前期朱元璋、朱棣多次北伐蒙古,为何还会发生“土木堡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棣御驾亲征蒙古,朱元璋和朱棣对明朝的影响,朱棣和土木堡之战

    土木堡之变的成因比较复杂,虽然有部分明朝军队自己的原因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在明朝基本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瓦剌已经强大到如此的地步。有心算无心,明军败得不冤。简单看下永乐大帝和英宗时期蒙古、大明实力对比图就会发现瓦剌已经灭掉阿鲁台统一草原,明朝居然不闻不问还以为瓦剌是当时被永乐大帝打的抱头鼠窜的部落呢?

  • 盗贼团伙中著名的“山东响马贼”是怎么出现的?其实根源在明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山东响马贼之谜,明朝最狠山贼,山东为什么会有大量响马贼

    其实“响马”并不只是强盗的另一种称呼而已,其实特指山东地区明清一直到建国前的一种专门的盗贼团体,这些绿林好汉组成马队,经常在道路上劫掠过往客商,然后四处逃窜,在山东地方戏曲“梆子”中竟然还有专门的曲牌名——“响马”! 那山东哪里来的这么多马贼呢? 首先这个土匪盗贼问题并不是山东独有的,在古代中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