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
社
科
微
谈
最近热播剧《清平乐》收割了不少网友的喜爱,剧中的服装更是圈粉无数。宋朝经济繁荣,“偃武修文”的基本国策,程朱理学逐步居于统治地位,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人们的美学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朴素和理性成为了宋朝服装的主要特征。本期的周末社科微谈,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宋朝的服装。
宋代女性服装
宋朝在具体的服装上基本沿袭唐朝,只是在一些方面做了调整,更符合宋朝官方所崇尚的清新典雅的文人风格。总体的服制与唐朝并无太大差别,只是唐时以胖为美,因此衣服风格也是根据人的体型而定,宋则是以窄、瘦、长、奇为主要的特征。其中,宋代女性服装分三种:首先是皇后、贵妃到各级命妇所用的公服;二是平民百姓用的吉凶服,也叫礼服;三是日常生活所穿的常服。
宋代的女性服装在继承唐装的基础上大致有如下几种:
“衫”是一种以罗、纱、绫、缣为原料轻便服饰,主要有圆领、交领、直领、对襟几个款式,是宋朝最为普通的一种女装服饰,它腰身清秀苗条,下摆多,有较长的开气,十分轻柔。
“襦”有单襦,复襦,单襦与衫相近,复襦与袄相近。“襦”造型短小,一般到腰部,对襟,侧缝下摆处开气,袖端细长,衣身也比较窄。
“褙子”,说到宋朝女性服饰,必须提到“褙子”,这是一种不分身份级别全民皆可穿的衣服,其最主要特点就是对襟、窄袖,衣服两侧开衩,看起来更加显得修身。穿起来不影响行动,灵活自如。
“裙子”主要配合襦(袄)来穿,上襦下裙,将襦系到裙子里边。由于宋朝上装的变化不大,所以变化只能从裙子着手,除了鲜艳的颜色之外,更加重要的就是裙子幅的数量,一般根据做工和布料品质,裙子可以分为6幅、8幅、12幅。
“束胸”,穿着宋代的“抹胸”后“上可覆乳,下可遮肚”,因此又被称作“抹肚”。
《四美图》宋·佚名
宋代男性服装
男性的服装规制基本与女性服装相同,男性除了公服(上朝时的官服),因品级不同而有颜色、配饰上的差异,日常所穿的常服,无论是官员还是寻常百姓形制也都大同小异,同样是用颜色加以区分,虽然形制通用,但也具备独特的魅力。
宋代的男性服装在继承唐装的基础上有如下几种:
“袍”有宽袖广身和窄袖窄身两种类型:有官职者着锦袍,无官职者着白布袍。
“襦”、“袄”为平民日常穿用的必备之服。襦袄有夹棉之分。
“短褐”是一种既短又粗的布衣,为贫苦之人服用。由于这种衣服体窄袖小,故称之为筩袖的襦(即筒袖)。
“衫”为宋代男子穿用,外穿宽大的衫叫“凉衫”。色白的衫叫“白衫”。深紫料的衫叫“紫衫”。士大夫用衫有记载“紫衫非公服,特小衫也”。因此紫衫又为“窄衫”。《清明上河图》中,有头戴帷帽乘驴之女子也披“凉衫”。由于凉衫大多以淡紫色为主,故宋考宗时曾规定以凉衫为吊丧之服。另外“毛衫”、“衫”是以羊毛和麻葛原料而取名。
“襕衫”,《宋史·舆服志》记载“襕衫以白细布为之,圆领大袖,下施横襕为裳,腰间有襞积,进士、圆子生、州县生服之。”这是一种裳下摆接一横襕的男人长衫。
“裳”是沿袭上衣下裳的古制。是冕服、朝服或私居服的式样。宋时也有上衣下裳的穿法。男子也穿用对领镶黑边饰的长上衣配以黄裳。燕居之时不束带,待客之时以大带束之。
“直裰”是一种比较宽大的长衣。由于下摆无而背部却有中缝而称“直裰”。“鹤氅”有记载“又有大袖如中国鹤氅,宽长曳地”。是一种用鹤毛与其他鸟毛合捻成绒织成的裘衣,十分贵重。
此外宋代男式衣着,还有 布衫和罗衫。内用的叫汗衫,有交领和颌领形式。质料很考究,多用绸缎、纱、罗。颜色有白、青、皂(黑)、杏黄、茶褐等。袄的质料有布、绸、罗、锦、纻丝和皮。袄的用色有青、红、枣红、墨绿、鹅黄等几种。贵族着裤质地也十分讲究,以纱、罗、绢、绸、绮、绫为多,并有平素纹、大提花、小提花等图案装饰,裤色以驼黄、棕、褐为主色。平民劳作时着裤质地比较粗劣。
《中兴四将图》宋·刘松年
宋代服装特点——低调的奢靡
在传统的观念中,宋朝的服装变得趋向保守,但其实不然。尽管宋朝理学思想盛行,追求服装的皇帝对社会各阶层的服装做了极其严格的规定,朝廷也禁止多色印染,但规定阻止不了民众对流行的追求。工人另辟蹊径将金熔铸再进行精细加工成为金箔、金线、金饰等物饰,妆点在衣服、雕像和摆设玩物上。为了装饰衣服,衍生出了销金、贴金、间金、戭金等数十种工艺,不仅是王公贵族,寻常百姓家的女性也都穿着带金的服装,贵族妇女在此基础上还会用珍珠等珍稀物品作为饰品,更显奢靡。在福建的黄昇墓中,出土的丝织物上绚丽的纹饰和轻柔的质地,再加上泥金、印金、贴金、彩绘、刺绣等技法的运用,印证了宋代福建高超的丝织业水平和优良的纺织技艺。墓中还随葬有插在发髻上的鎏金银钗、带有凤纹金坠的霞帔、用中国结连着的罗制鸳鸯纹香荷包,这些技巧妙至毫巅的饰品为宋朝美轮美奂的服装更增添了意趣。②
宋朝的历代皇帝都因为民间奢靡之风而大为头疼,屡次禁金,这些禁令上起太宗端拱二年,下讫度宗咸淳八年。宋度宗咸淳八年(1272 年)诏:“朕惟崇俭必自宫禁始,自今宫禁敢以珠翠销金为首饰服用,必罚无贷。臣庶之家,咸宜体悉。工匠犯者,亦如景祐制,必从重典。”尽管宋朝皇帝屡次禁止,但这种现象仍是屡禁不绝。③
纺织技艺的巅峰
作为一个经济、科技和文化各方面高度发达的王朝,纺织业在宋代可以说达到了巅峰状态,在服装的原料上也有非常高的钻研,“绫罗绸缎”四个字已经不足以概括宋代丝织品种类之繁多,还有织锦、纱、绢、缂丝等等,其中以“织罗”为最高技艺。“罗”作为轻薄透气的高级丝织品多被皇家纳为贡品,是当时最著名的织物,被称为“宋罗”。“宋罗”名目繁多,从成都的“大花罗”,到蜀州的“春罗”、“单丝罗”,婺州、润州和常州都有生产不同的“织罗”,种类琳琅满目。
除了“织罗”之外,宋代最享誉后世的不外乎“织锦”、“缂丝”。织锦以其瑰丽多彩的外观、精细高雅的花纹而为世人所熟知,譬如后世最著名的“成都蜀锦”、“南京云锦”、“苏州宋锦”、“广西壮锦”就被誉为中国的四大名锦。
“缂丝”的盛名来源于它的特别,与寻常丝织品不同,它采用“通经断纬”的织法,而一般锦的织法是“通经通纬”,即纬线穿通织物的整个幅面,“缂丝”没有通纬,因此在花纹和地纹的连接处会出现明显的断痕,像刀刻一般,因此得名。缂丝作品的观赏性极高,自然其制造难度也极高,因为织造过程过于细致,导致其存世的精品极为稀少,故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美誉。
宋代刺绣工艺相较以往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器物题材、人物题材、穿枝花鸟题材、花卉题材、动物题材不一而足,同样的题材也有千万种变化。浙江黄岩赵伯澐墓出土的丝绸服装中就有对襟缠枝葡萄纹绫袄、对襟双蝶串枝菊花纹绫衫、交领火焰纹花絁夹衫、书卷团龙纹绫开档夹裤等丝绸服装,整个墓葬完整的丝绸服装就有77件,形制多样、织物品种繁多,展示了南宋服装及制织工艺的完整特征。
宋朝的服装作为我国文化的精粹代表,在那一针一线的组合排线中,在那飞针走线的服装纹样呈现下,我们所领略到的是一种高雅恬静的宋朝文化和内涵。当千年前的服装重新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整个大宋的生活画面就仿佛重现在了我们眼前。
参考资料:
①宋朝服饰特点、唐宋两代女性服饰对比研究
②博物馆美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福建博物院“体验宋服之美”系列课程为例
③南宋时期的服饰制度与服饰风尚
图片来源:豆瓣、百度
来 源丨区社科联 华语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