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个人才,其实或多或少都为延缓大明王朝灭亡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放在不同时期,所表现出来的作用,肯定是不一样的。带兵的在和平时期,不顶用。治国的在战乱时期,同样也不顶用。
张居正属于改革派,他在明朝经济衰败的时候作用最大。
万历初年,张居正出任首辅大臣,成为了大明王朝实际上的领导人。他在任期间,严格执行了一条鞭法的改革措施,使得明朝国库收入蹭蹭蹭往上涨。
国家有钱了,那么办事自然就容易了。万历三大征花费大量的钱财,如果没有张居正那十年的积累,根本就做不到。
万历六年,帝用大学士张居正议,天下田亩通行丈量,限三载竣事。用开方法,以径围乘除,畸零截补。於是豪猾不得欺隐,里甲免赔累,而小民无虚粮。总计田数七百一万三千九百七十六顷,视弘治时赢三百万顷。然居正尚综核,颇以溢额为功。---《明史》
由此可见,张居正在明朝经济衰败的时候,果断出手整治经济,这才是他发挥作用的最佳时期。有人说,正是因为张居正一条鞭法的改革,为大明朝延续了60年的寿命。
张居正的改革是要有一个大前提的,那就是国内没有农民起义军的存在。如果那个时候天下已经大乱了,张居正就是再想做出什么改革,其实也是徒劳的。
比如说张居正表示要换算成白银,统一收税。这本身是给百姓们节省了不少税赋,可是如果李自成已经造反了,那还有效吗?当然是无效的,因为人家李自成的条件更优越,闯王来了不纳粮,这你怎么比?
所以说把张居正放在明朝中后期,其实是有道理的。因为这个时候国家经济颓败不堪,但是还没有激起民变,尚且可以通过政治改革延缓大明的寿命。
戚继光和孙承宗是军事强人,他们在明末战乱时作用最大。
戚继光的主要成就,那就是在浙江地区抗倭的事迹。明朝中后期,倭寇在沿海地区兴风作浪。其实倭寇不仅是日本人,主要的头目居然还是大明朝的人,他们的首脑是一个叫汪直的明朝人,实在是讽刺的很。
孙承宗最大的贡献,那就是构筑关宁锦防线,以此抵挡满清南下的趋势。孙承宗掌权的时候,满清大军很难逾越他的阻挡,有他在的大明朝,不用担心北方的战火。
这两位必须要出现在明朝末年才能够延长明朝的寿命。为什么呢?因为只有在明朝末年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他们的作用才能达到最大化。
在晋既去,承宗自请督师。诏给关防敕书,以原官督山海关及蓟、辽、天津、登、莱诸处军务,便宜行事,不从中制,而以鸣泰为辽东巡抚。承宗乃辟职方主事鹿善继、王则古为赞画,请帑金八十万以行。帝特御门临遣,赐尚方剑、坐蟒,阁臣送之崇文门外。---《明史》
可惜这两个人都没有在明朝最后的关头出现,戚继光抗倭十分出色,可是倭寇并不能使得明朝灭亡,只能算是廯疥之疾,而满清大军和李自成大军才是心腹大患。
同样的道理,孙承宗虽然无比接近那个年代,可问题是,孙承宗因为得罪了魏忠贤,被拿下了。他辛苦构筑的关宁锦防线也就此崩塌。
虽然后期孙承宗依旧被启用,但是多年来的心血毁于一旦,崇祯皇帝又是一个没有耐心的人,所以他所发挥的作用就没那么大了。最终只能以身报国,全家为国殉难。
王阳明是思想传播者,他在明朝和平发展时期作用最大。
王阳明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什么地步呢?现在很多人,不容许任何人说王阳明一句坏话,他们有些人甚至不明白王阳明伟大在什么地方,就跟风似的吹捧王阳明是明朝最牛的人,没有之一。
其实这种理解是非常错误的,王阳明本人的作为远没有那么大。具体来说,他的军事成就在他的思想成就面前,根本就不值一提。他也无法为大明朝的延续做多少贡献,他最大的成就,那就是他的思想得到了绝大多数文人的支持。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追捧你的人多了,这帮人又都是名人,那么你的名气一定不会小到哪里去。王阳明如此出名的背后,显然是有若干双推手在推着他。
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籓。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当危疑之际,神明愈定,智虑无遗,虽由天资高,其亦有得于中者欤。矜其创获,标异儒先,卒为学者讥。守仁尝谓胡世宁少讲学,世宁曰:“某恨公多讲学耳。”桂萼之议虽出于媢忌之私,抑流弊实然,固不能以功多为讳矣。---《明史》
其实王阳明的思想对明朝的延续真的起不到多大作用,他的思想只能说是一种伟大的文化产物,和孔子的儒家思想类似,受益者是全人类,而不仅仅是明朝这一个朝代。
学习王阳明思想成才的人有很多,其实不成才的人有更多,只是因为他们不出名,所以就自动被我们给忽略了而已。所以说我认为王阳明的作用,多在于开智,对明朝是否延续的影响并不大。
当然了,人的思想得到开化,那么自然就会做出更多的贡献。这些贡献,在潜移默化当中,肯定还是对大明朝的延续,是有帮助的。
总结:朝代的更迭,不是个人所能决定的。
其实不管是善于改革的张居正,还是善于军事的戚继光和孙承宗,亦或是思想境界比较高的王阳明,他们都不能改变明朝灭亡的厄运。
因为他们所能努力的只有他们专长的某一个方面,而明朝的灭亡,是各方面因素积累起来的结果。
在政治上,明朝的吏治腐败,在崇祯年间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从上到下全部都是贪官污吏,没有哪一个是可以幸免的。
在军事上,北方有强大的满清铁骑,西边有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西南有张献忠的大西军,南方的各路军阀诸如左良玉、郑芝龙等人还不愿意听从明朝的统治。
在经济上,明王朝为了应付军事上的压力,不断施加赋税,可是国库依旧空空如也,老百姓被逼的无奈只能造反,经济实际上已经崩溃了。
在气候上,小冰河时期的到来,使得明朝全国各地都处于灾荒状态。老百姓都快要饿死了,赋税也收不上来,不亡国才怪。
其实还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拿某一个方面的人才过来,就算他是天才,也无法解决这么多困难,所以说必须要所有人才齐心协力在同一个时期,才有可能延长明朝的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