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谁能给明朝续命?张居正管改革,戚继光和孙承宗管军事,王阳明呢

谁能给明朝续命?张居正管改革,戚继光和孙承宗管军事,王阳明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724 更新时间:2024/1/15 17:18:39

这四个人才,其实或多或少都为延缓大明王朝灭亡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放在不同时期,所表现出来的作用,肯定是不一样的。带兵的在和平时期,不顶用。治国的在战乱时期,同样也不顶用。

张居正属于改革派,他在明朝经济衰败的时候作用最大。

万历初年,张居正出任首辅大臣,成为了大明王朝实际上的领导人。他在任期间,严格执行了一条鞭法的改革措施,使得明朝国库收入蹭蹭蹭往上涨。

国家有钱了,那么办事自然就容易了。万历三大征花费大量的钱财,如果没有张居正那十年的积累,根本就做不到。

万历六年,帝用大学士张居正议,天下田亩通行丈量,限三载竣事。用开方法,以径围乘除,畸零截补。於是豪猾不得欺隐,里甲免赔累,而小民无虚粮。总计田数七百一万三千九百七十六顷,视弘治时赢三百万顷。然居正尚综核,颇以溢额为功。---《明史》

由此可见,张居正在明朝经济衰败的时候,果断出手整治经济,这才是他发挥作用的最佳时期。有人说,正是因为张居正一条鞭法的改革,为大明朝延续了60年的寿命。

张居正的改革是要有一个大前提的,那就是国内没有农民起义军的存在。如果那个时候天下已经大乱了,张居正就是再想做出什么改革,其实也是徒劳的。

比如说张居正表示要换算成白银,统一收税。这本身是给百姓们节省了不少税赋,可是如果李自成已经造反了,那还有效吗?当然是无效的,因为人家李自成的条件更优越,闯王来了不纳粮,这你怎么比?

所以说把张居正放在明朝中后期,其实是有道理的。因为这个时候国家经济颓败不堪,但是还没有激起民变,尚且可以通过政治改革延缓大明的寿命。

戚继光和孙承宗是军事强人,他们在明末战乱时作用最大。

戚继光的主要成就,那就是在浙江地区抗倭的事迹。明朝中后期,倭寇在沿海地区兴风作浪。其实倭寇不仅是日本人,主要的头目居然还是大明朝的人,他们的首脑是一个叫汪直的明朝人,实在是讽刺的很。

孙承宗最大的贡献,那就是构筑关宁锦防线,以此抵挡满清南下的趋势。孙承宗掌权的时候,满清大军很难逾越他的阻挡,有他在的大明朝,不用担心北方的战火。

这两位必须要出现在明朝末年才能够延长明朝的寿命。为什么呢?因为只有在明朝末年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他们的作用才能达到最大化。

在晋既去,承宗自请督师。诏给关防敕书,以原官督山海关及蓟、辽、天津、登、莱诸处军务,便宜行事,不从中制,而以鸣泰为辽东巡抚。承宗乃辟职方主事鹿善继、王则古为赞画,请帑金八十万以行。帝特御门临遣,赐尚方剑、坐蟒,阁臣送之崇文门外。---《明史》

可惜这两个人都没有在明朝最后的关头出现,戚继光抗倭十分出色,可是倭寇并不能使得明朝灭亡,只能算是廯疥之疾,而满清大军和李自成大军才是心腹大患。

同样的道理,孙承宗虽然无比接近那个年代,可问题是,孙承宗因为得罪了魏忠贤,被拿下了。他辛苦构筑的关宁锦防线也就此崩塌。

虽然后期孙承宗依旧被用,但是多年来的心血毁于一旦,崇祯皇帝又是一个没有耐心的人,所以他所发挥的作用就没那么大了。最终只能以身报国,全家为国殉难。

王阳明是思想传播者,他在明朝和平发展时期作用最大。

王阳明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什么地步呢?现在很多人,不容许任何人说王阳明一句坏话,他们有些人甚至不明白王阳明伟大在什么地方,就跟风似的吹捧王阳明是明朝最牛的人,没有之一。

其实这种理解是非常错误的,王阳明本人的作为远没有那么大。具体来说,他的军事成就在他的思想成就面前,根本就不值一提。他也无法为大明朝的延续做多少贡献,他最大的成就,那就是他的思想得到了绝大多数文人的支持。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追捧你的人多了,这帮人又都是名人,那么你的名气一定不会小到哪里去。王阳明如此出名的背后,显然是有若干双推手在推着他。

王守仁始以直节著。比任疆事,提弱卒,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籓。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当危疑之际,神明愈定,智虑无遗,虽由天资高,其亦有得于中者欤。矜其创获,标异儒先,卒为学者讥。守仁尝谓胡世宁少讲学,世宁曰:“某恨公多讲学耳。”桂萼之议虽出于媢忌之私,抑流弊实然,固不能以功多为讳矣。---《明史》

其实王阳明的思想对明朝的延续真的起不到多大作用,他的思想只能说是一种伟大的文化产物,和孔子的儒家思想类似,受益者是全人类,而不仅仅是明朝这一个朝代。

学习王阳明思想成才的人有很多,其实不成才的人有更多,只是因为他们不出名,所以就自动被我们给忽略了而已。所以说我认为王阳明的作用,多在于开智,对明朝是否延续的影响并不大。

当然了,人的思想得到开化,那么自然就会做出更多的贡献。这些贡献,在潜移默化当中,肯定还是对大明朝的延续,是有帮助的。

总结:朝代的更迭,不是个人所能决定的。

其实不管是善于改革的张居正,还是善于军事的戚继光和孙承宗,亦或是思想境界比较高的王阳明,他们都不能改变明朝灭亡的厄运。

因为他们所能努力的只有他们专长的某一个方面,而明朝的灭亡,是各方面因素积累起来的结果。

在政治上,明朝的吏治腐败,在崇祯年间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从上到下全部都是贪官污吏,没有哪一个是可以幸免的。

在军事上,北方有强大的满清铁骑,西边有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西南有张献忠的大西军,南方的各路军阀诸如左良玉郑芝龙等人还不愿意听从明朝的统治。

在经济上,明王朝为了应付军事上的压力,不断施加赋税,可是国库依旧空空如也,老百姓被逼的无奈只能造反,经济实际上已经崩溃了。

在气候上,小冰河时期的到来,使得明朝全国各地都处于灾荒状态。老百姓都快要饿死了,赋税也收不上来,不亡国才怪。

其实还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拿某一个方面的人才过来,就算他是天才,也无法解决这么多困难,所以说必须要所有人才齐心协力在同一个时期,才有可能延长明朝的寿命。

更多文章

  • 周末社科讲堂丨回首宋朝历经千年的服饰,领略纺织技艺的巅峰!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朝黄道婆改良纺织技术,宋朝服饰科普,宋朝服饰中的秘密

    末社科微谈最近热播剧《清平乐》收割了不少网友的喜爱,剧中的服装更是圈粉无数。宋朝经济繁荣,“偃武修文”的基本国策,程朱理学逐步居于统治地位,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人们的美学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朴素和理性成为了宋朝服装的主要特征。本期的周末社科微谈,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宋朝的服装。宋代女性服装宋朝在具体的服装上

  • 波斯商人眼中的明朝:物价非常便宜,当地人不敢拒绝乞丐的乞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物价一览表,明朝物价与生活水平,波斯商人眼中的明朝物价

    古代中亚的商人不过阿克巴尔的运气或许是差了一些,他先后将这本书献给塞利姆一世和苏莱曼一世,可是都没有引起苏丹的重视,以至于直到19世纪的时候,这本书的手稿才在伊斯坦布尔的皇家档案馆中被发现。阿克巴尔并不是第一位抵达东方的波斯人,而且相比于马可波罗和伊本·白图泰,他的名气确实小了很多,在撰写这本书之前

  • 没有宰相,皇帝会当得很累,为何朱元璋要废除宰相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废除宰相后由什么处理朝政,朱元璋最后废除宰相制没,朱元璋废除宰相好吗

    明朝在明太祖朱元璋还没有废除宰相制度时,可能是因为感到宰相的权利,已经对自己本身的政治掌握权利造成严重的威胁,这让朱元璋皇帝常常感到没有一国之主的权威,所以无奈之下,明太祖朱元璋只能选择努力废除宰相这一种制度。而那个时候,在宰相制度还没废除之前,其实朝廷在那个时候也就只有五个宰相,他们分别是徐达、李

  • 明朝光后宫脂粉钱,一年就要花40万两银子,怪不得会那么快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灭亡时还有多少白银,明朝灭亡与白银的关系,明朝后期财政去了哪里

    但据《国朝宫史》反映,明代后宫开支巨大,“有明之季,脂粉钱岁至四十万两,内用薪炭,巧立名色,靡费更甚”。从这里就不难发现,明朝光后宫脂粉钱,一年就要40万两银子,怪不得会那么快亡。自古后宫乃是全国大多数女子梦寐以求的地方,很多人穷其一生都希望自己有机会进入皇宫,与最高权力的拥有者——皇帝来上一段恋情

  • 朱元璋不仅是个好皇帝,还是个好厨师,他曾发明了“酸梅汤”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厨师,朱元璋与酸梅汤的故事,朱元璋的三大成功秘诀

    朱元璋出身布衣,小时候生活非常贫苦,被迫出家当了和尚。有一次,他的家乡闹饥荒,他接连三天都没有吃饭,眼看就快饿死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递给了他一碗汤,朱元璋喝了之后感觉非常美味,便问老婆婆这汤叫什么名字?老婆婆随口调侃说这叫“珍珠翡翠白玉汤”,其实就是由碎米粒儿(珍珠)、白菜帮子、菠菜叶子(翡翠)和豆

  • 赵匡胤解决功臣问题,已经有成功经验,为何朱元璋不有样学样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和赵匡胤谁地位高,赵匡胤和朱元璋的关系,朱元璋跟赵匡胤谁的武功高

    但是,当历史发展到朱元璋的时候,其实已经有了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北宋初年的时候,赵匡胤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了功臣们的兵权,并且让他们安度晚年。(杯酒释兵权)既然已经有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这样的成功案例,为什么朱元璋没有学习赵匡胤的做法,做到没有杀伐地处理功臣问题,而是要搅起一片腥风血雨呢?而

  • 明朝驿站被废除,最终导致明朝灭亡,这背后竟都是家庭闹剧引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驿站被废除的原因,甘肃白银市明朝驿站,明朝的驿站是什么样的

    驿递原为迎送使客、飞报军情、转运军需物资等,可历经百年,名存实亡,驿递甚至成了大小官员外出旅游的免费服务,毛羽健也看到了其中弊端。他有个亲戚刘懋在刑部当官,于是他说服亲戚再次建议崇祯裁驿,理由是:如果将裁掉驿卒的工资用在对付满人身上,实在是两全其美。1628年,崇祯采纳建议,改革驿递制度,全国三分之

  • 如果削藩的人是朱标而不是朱允炆,朱棣还会造反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允炆如果不削藩朱棣会反吗,如果朱标还活着朱标要削藩,朱标即便继位他会削藩吗

    我国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隋炀帝杨广,就是除掉了自己的兄长杨勇夺得皇位。再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创造了“贞观之治”的他可以说是一位明君,但是这位明君的帝位,也是通过“玄武门之变”从自己的兄长手上抢来的。而明成祖朱棣,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永乐大帝,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飞速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

  • 明朝错杀两人,一个掀开大明衰亡的帷幕,一个奏响大明覆灭的序曲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谁是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一图看明朝灭亡的真正原因,明朝大臣是怎么被杀的

    爱新觉罗·塔克世,提起这个名字,很多人兴许不知道,但是他有个儿子大家一定熟悉,那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从公元1215年,成吉思汗一把火烧掉金国宫殿,女真族一直过着逃亡的生活,好不容易在东北一带安顿下来。东北三省在明朝时期贫瘠而寒冷,是个不适合人居住的地方,女真后裔逃亡到这个地方后分裂成建州女真、海西女

  • 明朝前期朱元璋、朱棣多次北伐蒙古,为何还会发生“土木堡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棣御驾亲征蒙古,朱元璋和朱棣对明朝的影响,朱棣和土木堡之战

    土木堡之变的成因比较复杂,虽然有部分明朝军队自己的原因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在明朝基本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瓦剌已经强大到如此的地步。有心算无心,明军败得不冤。简单看下永乐大帝和英宗时期蒙古、大明实力对比图就会发现瓦剌已经灭掉阿鲁台统一草原,明朝居然不闻不问还以为瓦剌是当时被永乐大帝打的抱头鼠窜的部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