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在明太祖朱元璋还没有废除宰相制度时,可能是因为感到宰相的权利,已经对自己本身的政治掌握权利造成严重的威胁,这让朱元璋皇帝常常感到没有一国之主的权威,所以无奈之下,明太祖朱元璋只能选择努力废除宰相这一种制度。而那个时候,在宰相制度还没废除之前,其实朝廷在那个时候也就只有五个宰相,他们分别是徐达、李善长、杨宪、汪广洋还有胡惟庸。
《明史》也记载,宰相是辅佐皇帝掌管国家政事的最高官员的统称,但是可以说,其实宰相拥有的权利还是很大的,它不单单知道朝廷的各种政务,而且掌握了管理的权利。
在《明史》中记载也可以了解到,丞相一定是宰相,可宰相却不一定是丞相,因为宰相可以是丞相,可以是大司马也可以是大司空等别的官职,所以到了后来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时,他设置了左右丞相两种。
朱元璋在位不久,因为朝廷整体的趋势还不算稳定,所以朱元璋就认命了李善长和徐达分别为左右丞相,让他们两人辅佐自己处理好国家的政务,但是因为徐达一直热爱沙场,一直冲锋在战场上,而且朱元璋有时候也要经常出征,所以,在那个时候,慢慢的李善长也就顺其自然地掌握了最高的权利。
明太祖朱元璋本来以为李善长可以帮助自己处理和分担一些重任,但是不幸的是,李善长后来生病了,他选择退出了朝廷政务,退出丞相一职,也因为徐达常常没能帮自己处理政务,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在这个时候只能认命汪广洋和杨宪担任左、右丞相这两个职务,但是没想到的是杨宪后来又因为被杀,汪广洋紧接着又被贬职,接着后来胡惟庸被李善长举荐当上了宰相。
可是故事到这里却又发生了转折,胡惟庸却被明太祖朱元璋给杀了,明太祖朱元璋在这个时候彻底地废除了宰相这一制度,并且来立下了圣旨,倘若今后有人重新建立宰相这一制度,必杀无疑!
其实,为什么明太祖朱元璋会觉得彻底废除宰相制度呢,其实还是因为宰相这一制度对自己威胁太大了,掌握的权利在很多时候也往往超越了自己,他以为宰相只是单纯的辅佐自己的,可是他自己的几个宰相权利,远远都已经超过了自己,自己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威胁,因为皇帝本身都是要防止身边的大臣随时可能叛变夺取皇位一职。明太祖朱元璋其实最不能接受的就是有时候宰相不会听从自己的指导。
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在胡惟庸担任宰相时就废除宰相制度,其实也是有他自己的原因吧,因为已经几乎已经超越自己的宰相制度一旦废除,也就没有其他可以大大威胁到自己的一股风波了。
参考资料:《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