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盗贼团伙中著名的“山东响马贼”是怎么出现的?其实根源在明朝

盗贼团伙中著名的“山东响马贼”是怎么出现的?其实根源在明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444 更新时间:2024/3/4 19:19:34

其实“响马”并不只是强盗的另一种称呼而已,其实特指山东地区明清一直到建国前的一种专门的盗贼团体,这些绿林好汉组成马队,经在道路上劫掠过往客商,然后四处逃窜,在山东地方戏曲“梆子”中竟然还有专门的曲牌名——“响马”!

那山东哪里来的这么多马贼呢?

首先这个土匪盗贼问题并不是山东独有的,在古代中国可以说是盗贼如牛,即使是在盛世,官府最多也只能压制这些势力,而无力彻底根除,毕竟古代政府的统治能力实在是有限,在有些自然环境恶劣,经常受到水旱灾害的地方有时甚至会出现“家族式土匪”,甚至全村为土匪的情况,有的时候这种团伙历史竟然达到数百年,翻一翻有些地方(尤其是山区,黄泛区,或者边塞)的地方志,这种事情层出不穷。

这个问题彻底解决还要到建国之后,在人民政府和解放军的强势打击下,全国各路匪患才被荡平,社会才有了安定的环境。

而山东,在中国古代是土匪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据统计,1918年,山东约30个州县曾拥有土匪三万多名!为啥“孔孟之乡”的山东会出现这么多绿林好汉?这是因为山东地区是产粮大省,而且民风彪悍重义,而且山东虽然有很多平原,但境内也多泰山山脉、胶东丘陵,所以藏起来也容易。加之古代山东频繁遭受水灾(主要是黄河造成的),经常搞得民不聊生,出现大量流民,所以出现一些绿林团伙也很正常。

最有名的山东绿林好汉团体应该算是《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吧

不过,土匪多,好理解,湘西啊,东北啊很多地方都出土匪,但山东土匪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马多,这就奇怪了。

很奇怪吗?当然,你是不知道古代的马有多贵!古代有一匹普通的马那就相当于现在有一辆小轿车,而优等的战马呢?那更贵,明朝训练有素的战马一匹马八十两银子,一百两银子都很正常。

所以说有马的土匪——“响马贼”,还真不是那种穷得没办法而恶胆边生的一般农民,他们既然有马,那自然也有原因,那么这些山东响马的马是哪里来的?

这其实根子在于明朝恶劣的马政。

马是好东西啊,对于国防,信息传递等都有极大的作用,所以中国古代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对官用马匹的牧养﹑训练﹑使用和采购,关于马匹的政策称为“马政”,而明朝的政策是这样的,大量推行“民牧”,就是让老百姓和官府一起养马,明朝初期在鲁、晋、豫、南北直隶等地设立大量马户,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榜示,“江南十一户,江北五户共养马一匹。”

官方让老百姓帮着一起养马的原因是啥?其实这是一种变相的“民役”,因为养马成本太高,所以官方让民间也承担一部分责任,加之由于明朝要对抗蒙古,所以养马压力更大,很显然,老百姓不可能原因干这种费力不讨好的鬼事情,而且由于官府逼迫很严重——订有应纳马驹数,若不够,养马户须赔偿,搞得一堆“马户”倾家荡产。

那怎么办?自然是反他娘的!而且这些人还有马,虽然一般不是什么好马,和蒙古人无法比,但在机动力比一般县级政府的衙役或是基层驻军要强太多了,于是一些胆大的破产马户就成了“响马”,而山东和北直隶地区由于马政最苛,所以“响马”问题最严重。

明朝正德五年(1510),北直隶霸州(今河北霸县)安县人刘六刘七、杨虎等人起义,一呼百应,聚流民、响马、屯军数千人,屡败官军,被政府呼作“响马盗”。

明朝的苛刻马政直接影响后世,所以一直以来山东的马匹数量都很多,这些马匹相当一部分都流入盗贼团伙的手中,到1930年,山东境内的土匪人数竟超过20万人,里面有相当一部分都是“马贼”。

这些“山东响马”相当彪悍,犯案前常以“官兵奈我!”进行挑衅,表明自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好汉”。

一直到民国时期,“响马”团体都还在山东广泛存在,山东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响马”起事便是著名的1923年5月的临城劫车案,由于关系到很多外国人被劫为人质,所以这个事情搞得是中外震惊。“山东响马”也因此名震中外。

到了现代,自然没什么大规模的土匪盗贼团伙了,但“响马”甚至已经成了一种地方文化,虽说山间道路上已不再有结伙骑马拦路之悍匪,然[山东响马]之名号,习气与记忆依然在山区和半岛沿海民众间流传,很多黑社会也有很多以旧式响马自许,可谓奇特的地方现象。

当然,这只是“响马”的本意,由于“响马”名气太大,所以“响马”后来成了北地很多土匪和盗贼团体的泛称,有些没有马匹的土匪有时候也会被称为响马。

更多文章

  • 如果金兀术攻打南宋时带上宋徽宗父子会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金兀术大破宋军,金兀术统治范围,宋徽宗南宋

    如果金兀术聪明的话,就应该像几百年后的蒙古瓦剌太师也先一样把明英宗朱祁镇放回大明。如果在宋高宗即位初期金兀术就放回宋徽宗父子的话,还有可能重复类似夺门之变那样劝进、复辟的桥段。但是金国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以为可以灭亡大宋统一中原。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金兀术根本不会徽宗父子丝毫返回中原复辟政权的机会。

  • 宋朝最经典的10首诗:南宋稳稳胜过了北宋,苏黄难占鳌头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宋朝最奇葩的十首诗,宋代最经典的10首诗,宋朝最美禅诗10首

    1,文天祥《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

  • 西夏为何能够抗衡北宋140多年?北宋总是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北宋为什么非要灭西夏,北宋时西夏实力怎么样,西夏打不过北宋吗

    一,宋太宗失去了统一夏州的千载良机881年,党项族首领拓跋思恭因为平定黄巢起义有功,被赐姓为李,册封为定难军节度使,治夏州,统辖夏、绥(绥德)、银(榆林)、宥(靖边)、静(米脂)五州地区,从此西夏割据政权的基础就已经奠定了。五代时期,夏州总是以“俯首称臣”来换取自己独立的状态,从而得以延续。960年

  • 真实的宋江起义:和《水浒传》相差甚远,小说不能当历史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水浒传宋江起义的故事真实吗,历史上真实的水浒传中宋江,宋江在水浒传中的生平事迹

    宋江起义,发生于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当时北宋的政治已经败坏。宋徽宗只知道舞文弄墨,嬉戏游玩,对治理国家却一窍不通。围绕在宋徽宗身边的,有蔡京、童贯、梁师成、杨戬、李彦、王黼、朱勔、高俅等人,他们利用自己的特权,为虎作伥,使得民不聊生。到了宋徽宗后期,全国开始爆发地区性的农民起义,宋江起义就

  • 为何明朝土木堡之变中元气大伤,朝廷依然没有失去对地方的控制?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土木堡之变对明朝影响,土木堡之变王振是背黑锅吗,朱瞻基土木堡之变

    华夏文明几千年来生生不息,大一统概念早就深入国人骨髓。明朝作为封建王朝倒数第二个王朝中央集权制已经非常成熟,不会因为风吹草动就会失去对地方的控制。再说明朝分封的藩王经过明成祖的调整早就没有了军政权力,更不会在土木堡之变后捣乱。而土木堡之变发生时明朝才过了不足百年,还没有到社会矛盾激化、腐朽不堪的阶段

  • 明朝没有收复西域有损失吗?大明王朝为何不在强盛时收回西域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为什么不去征服西域,明朝为啥没有收复西域,为什么明朝不收复西域边疆

    作为大一统王朝明朝中后期明显缺乏成色,乌斯藏、朵甘卫、奴儿干都司的丧失使大明蜷缩在两京十三省的狭窄区域。如果从大局观上来说,偏激一点说明朝中后期帝王的全局视野甚至不如弱宋。北宋尚且懂得通过河湟开边建立陇右都护府来收取赋税、训练战马,从而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来对抗辽国和西夏。虽然陇右因为反复和金国入侵导致

  • 宋诗120首精选:以理入诗,是唐诗之后的又一座高峰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经典宋诗100首,宋诗三十首,宋诗著名30句

    1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2柳开塞上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3郑文宝柳枝词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 辽东争夺战:后金攻城掠地,明朝一错再错,东北边防体系趋于瓦解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与后金辽东形势图,辽东抵御后金的策略,后金第三次入关详情

    一,开原、铁岭陷落,叶赫灭亡早在萨尔浒战役之前,努尔哈赤就攻陷了抚顺和清河堡,拉开了辽东争夺战的序幕。1619年,明朝调集重兵进攻赫图阿拉,结果惨败而归,此战为萨尔浒之战。此后,明朝再也没有主动进攻的能力,于是努尔哈赤大规模在辽东攻城略地,辽东的争夺战也就全面爆发了。萨尔浒之战后,辽东的百姓人心惶惶

  • 作为中国古代最后一个领先于西方的朝代,元朝的科技有多发达?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元朝是最强的朝代吗,元朝的文明成就,元朝有什么科技成果

    中国的传统科技主要以天文、医学、农学和数学为代表,本文就主要从这四大方面来简单介绍元朝科技的发展状况。在天文历法方面,元朝之前的宋金两代已经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元朝初期主要沿用金国的大明历,这种历法年代长久,已经出现了很大的误差。南宋的历法十分先进,已经将一回归年的时间精确到了365.2425天,但

  • 中国古代哪个朝代的昏君最多?原来明朝是昏君扎推的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皇帝每隔一辈都是昏君,以前的明朝有几个昏君,明朝历史上有哪些昏君

    首先,先把古代的君主分为明君、庸君、昏君、虚君四种,明君不仅在行为准则上比较符合基本道德伦理,还要对国家要有重大的贡献。而庸君则是政绩比较平凡,没有大的政治过错,也没有大的功绩。虚君就是没有掌握实权,他们的功过不做评价。而这里的昏君包括暴君。从秦朝以来,存在时间较长的朝代有汉朝(前202——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