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昨夜星辰昨夜风:一生官场失意的李商隐是否情场得意?

昨夜星辰昨夜风:一生官场失意的李商隐是否情场得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191 更新时间:2023/12/21 6:03:37

上世纪80年代,随着一部台湾言情剧的播出,一首歌随之风靡神州大地。它就是《昨夜星辰》的主题曲《昨夜星辰》:

昨夜的

昨夜的星辰已坠落

消失在遥远遥远的银河……

那时候,这首歌几乎家喻户晓、无人不知(其实到现在这首歌仍然在传唱),一时间“消失了”千年之久的“昨夜星辰”再度闪亮——

不错,“昨夜星辰”这个词的发明者便是1026年前(按1984年电视剧和歌曲诞生时算起)去世的唐代大诗人李商隐。他的一首著名的《无题》诗中有这样的句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昨夜星辰》诞生在80年代,并在80年代风行也许是命中注定。80年代是中国少有的诗歌辉煌期,那时诞生的“朦胧诗”就是一个例证;而唐代正是中国历史上诗歌最繁盛的时代。两个诗的时代,通过一个词汇“昨夜星辰”相链接,不只是一个巧合。80年代的诗坛,星河灿烂,北岛、顾城、舒婷、海子等竞相风流,似乎中国诗坛又一个辉煌期已经到来。

那个时候,无数个热血青年,望着夜晚那浩瀚的星空,唱着“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打开心扉,张开翅膀,去寻找自己的诗意梦想和梦中偶像。于是,李商隐,这个诗歌时代诞生的“情诗”王子,不得不再次被人们提起,甚至热炒。

有评论家把李商隐的诗评价得非常高,甚至说他的《锦瑟》是文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等。当然也有人开始拿李商隐的情事做文章,说他是官场失意情场得意。总之“昨夜星辰昨夜风”再次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官场失意的李商隐,他是否情场得意?

(一)李商隐的诗为什么受大众喜爱?

能在大师云集的唐代诗坛落脚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不幸。幸运的是你可以同李白、杜甫这样空前绝后的大诗人比较,甚至“切磋”一下;不幸的是被比较之后,你被甩出18条街。而李商隐就是这样的存在。

有人认为李商隐的诗瑰丽而唯美,完全可以跟李杜一决高下。而有人则认为他的诗什么也不是,既没有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之豪放大气,又没有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悲天悯人;既没有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之清新空灵,又没有白居易“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之缠绵风流,他的诗有什么好?

要说也是,李商隐的诗名也确实比不上这四位牛人。他比不上李杜,充其量是跟杜牧一起被称为“小李杜”,跟温庭筠一起被称为“温李”而已。不过李商隐是李商隐,他自有在诗坛的一席之位。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唐诗三百首》中,被收录作品最多的诗人是杜甫,他有38首诗被收录,而李商隐则被收录32首,力压李白(27首)和王维(29首),位列第二。而《唐诗三百首》至少在民间是最受欢迎的诗歌集,可见李商隐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李商隐的诗之所以在民间受欢迎,笔者以为是接地气。毕竟“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景色不是你想见到就见到的,一个老百姓饭都吃不饱,除非他就住在黄河边,他一辈子都看不到这东西;再加上大字不识一个,也没有什么艺术想象力,他怎么去喜欢李白,还李太白呢,“白”不就得了,还加一个“太”字,他吃多了?至于“朱门酒肉臭”,他们更加想象不来,“路有冻死骨”嘛,这还不是说自己的?可这没有什么诗意啊。

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老百姓也见怪不怪,关键饿着肚子,哪有王大诗人这兴致去欣赏?至于老白的“六宫粉黛”,去一边吧,老子这辈子能找个媳妇就是奢望,管她有没有颜色,是个女的就不错了。

因此,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他喜欢的就是他喜欢的,不是专家喜欢的。老百姓喜欢的必须有一个标准,就是接地气。而接地气的标准有二,第一是他笔下描写的东西大家能接触到,能懂,或者基本能接触到,至少能想象得到;第二是,他写的文字要通俗易懂,至少读起来朗朗上口,即便不太懂,也很想读,读起来有种快感。

李商隐的诗就有这种特点。不过李商隐做为一个有600多首诗传世的大诗人,他的诗也不是都能受大众欢迎。他的诗主要分三类,一是咏史诗。这类诗其实是政治抒情诗,当然这类诗的学术价值是很高的。他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的无病呻吟,也不同于一般的托古述怀的诗篇,而是借历史的经验教训来议论时政,抨击时弊的,这也是古代的士大夫阶层的一种普遍的情怀。因为李商隐的思想本质上是儒家的,有心怀天下,步入仕途的政治抱负。

他这类诗也写了不少,有100来首传世,比如《韩碑》、《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富平少侯》、《茂陵》、《北征》等都比较著名,不过这类诗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不怎么感冒的。

李商隐的第二类诗是咏物诗。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心中的抱负无法得到实现,于是就通过诗歌来排遣心中的郁闷。著名的有《安定城楼》、《春日寄怀》、《乐游原》、《杜工部蜀中离席》等。这类作品艺术价值也很高,其中的不少七言律诗被认为颇具杜甫的风格。这类诗对于一般老百姓的吸引力稍强于第一种。但李商隐最被大众认可的是他的第三类诗作,即以《无题》为代表的爱情诗。

这类诗简直是李商隐的“独创”了。因为在唐朝,或者之前,专门写爱情的诗相对较少,如在《诗经》里就有很经典的,像《关雎》《蒹葭》等。但后来,由于儒家思想“统治”的原因,爱情诗不再广泛出现,或者难以形成主流,甚至被认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后来的大诗人比如陶渊明,甚至到唐朝的初唐四杰,还有李、杜、白等,都是不屑于写爱情的(南北朝时出现的一些爱情诗似乎也还没有上升到文学的主流)。即便白居易,浓墨重彩的《长恨歌》,其中的政治因素很多,纯粹的爱情意义并不大。

所以即便在大唐,一流的诗人都不注重对爱情的表达;对爱情表达比较明显的比如薛涛鱼玄机等罕见的几位才女,在当时并没有多高的地位。一直到晚唐,这个局面似乎被打破,而打破它的正是李商隐和温庭筠等。温庭筠主要是在“词”上的贡献,是“花间派”词人的始创者。即便如此,那时的诗坛还是逃脱不了“词为艳科”的尴尬,还是出现了“诗言志,词言情”的权威说法。

因此,李商隐在唐代便以爱情诗而闻名于世,几乎是惊世骇俗的。他的许多诗句被后世广为传唱。比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待好风”;“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等,有的甚至整首诗无一不是名句,比如《锦瑟》,共16句,句句皆佳,末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更是人人皆知。

有趣的是,他的这些名句基本都是出自《无题》诗或者准“无题”诗,比如《锦瑟》尽管有标题,但标题也仅是第一句诗的前两个字,跟无题没有区别。有人说《无题》诗是李商隐的标志,即最高成就,而这些诗基本都是表达爱情的。表达爱情的为什么都是“无题”?

无题就是没必要写出标题。因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对于一般老百姓而言,仕途无望,无政治诉求,又没有追求富贵的能力,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他的一生唯一的“浪漫”情怀,恐怕就是年轻时对于爱情的那一丝可怜的憧憬或者想象了。即便他(她)只能得到一个与梦中情人相差十万八千里的黄脸婆(黄脸汉),但你不能剥夺他们对于爱情的曾经的一抹玄想。而李商隐的诗正好满足了他们的这一可怜的愿望。

即便他的诗句未必是那么彻底的通俗易懂,但总归是朗朗上口,即便你根本不识字,只听别人吟咏一两遍,就被牢牢地记住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句诗即便被后世的诗评家认为是什么诗坛的哥德巴赫猜想,很难理解是作者表达了什么意思;但对于一个扛着锄头,挑着大粪,手扶犁把,牵着牛鼻的农夫来说,能够吟诵出来已经足够雅兴,管他表达什么猜想,有一个“情”字已经够了,足能在我累死累活的时候还能在梦中浪漫温馨一下了……

李商隐的情诗可谓雅俗共赏。即便挑剔、“刻薄”如林黛玉那样的人,也不能不服。事实上,《红楼》中的林黛玉对于爱情的理解丝毫不会比李商隐差,而且其文才也丝毫不比李商隐低,她甚至不喜欢李商隐的风格,但她曾在一次泛舟时对众人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我不喜李义山的诗句,但爱他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一句就够了。而能以一句诗博得史上第一情种曹雪芹的肯定,也足以证明李商隐的才华了。

能写出如此美妙的情诗的人,不能不让人们对他产生遐想,这位大才子是否也是一个风流才子啊,是否也是一个官场失意而情场得意的人啊?他的情场是如何“得意”的呢?

(二)李商隐失意的官场

这得先说李商隐的仕途,他的官场的失意是不折不扣的。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公元813年生于郑州荥阳。本来李商隐也是官宦出身,其曾祖李叔恒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李商隐出生的时候,其父正任获嘉县令。但李商隐9岁丧父,少年时家里生活还是很清贫的。而他却是家中的长子,身上的责任很重,他要撑立门户,要挣钱养家,孝敬母亲。所以他很小就开始辛苦挣钱了。比如为别人抄书挣点小费,贴补家用。

李商隐当然自幼就聪慧绝伦,“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尽管父亲早逝,然因家世的原因,他还是胸怀大志,曾跟着他的一位很有学问的堂叔读书,16岁时便以文章著称乡里。步入仕途,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在他心中还是根深蒂固的。

然而命运不济,李商隐的仕途自始至终都充满坎坷,从无真正的扬眉吐气之时。首先是他屡试不中,在24岁时才考中进士。但考中之后,并没有被授予官职。在唐代,取得进士资格一般不会立即当官,还要再通过由吏部举办的考试。李商隐到第二年参加授官考试,结果在复审中被除名;直到第三年他再次参加授官考试,这次才通过,得到了一个比较低的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

李商隐的问题在于,他在考中进士之后,没有被授予官职的情况下,通过其他途径就开始了仕途。838年春,25岁的李商隐应博学宏辞试不取,便接受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去泾州作了王的幕僚。王茂元对李商隐的才华非常欣赏,并将女儿嫁给了他。表面看,这是他的造化,而事实上,这桩婚姻却将其拖入了唐末激烈的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即牛李党之争。因为其岳父王茂元与李党的代表人物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的成员。

但另一方面,李商隐曾因家世关系,与属于牛党的令狐楚父子关系密切。那时的唐朝政治腐败,李商隐之所以屡试不中,就是因为当时的科考被腐败官吏控制,后来他考中进士,除了自己有真才实学外,也得益于位居高位的令狐楚的帮助。而此时他的岳父属于李党,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令狐楚属于牛党,这样他的身份就很尴尬,被人认为他是背叛了自己的老师(那时令狐楚刚去世)。

之后,李商隐尽管被朝廷授了官,但在牛党和李党的夹缝中,被揉来揉去,始终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这令他十分沮丧。

李商隐在29岁时,母亲去世,他回乡守孝三年,这三年是李党的辉煌期,他错过了被提拔的机会;这期间,他的靠山岳父王茂元也去世了,所以当他再次回到朝廷时,他的处境十分困难。

后来李商隐曾想远离朝廷政治中心,跟着一位叫郑亚的李党高官到桂林任职;但仅一年后,郑亚被清洗,李商隐就失业了,只得再回长安。回来之后,穷困潦倒的他再次想得到其恩师之子,也曾是他的好友令狐绹的帮助,但被拒绝。他只能通过考试得到一个县尉的小官。

后来在他又得到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正的赏识,前往徐州任职。然而不巧的是,他追随卢弘正仅仅一年多后,后者就病故了。这样,李商隐不得不再一次另谋生路。

如此折腾来折腾去,李商隐一直官位很低不说,也经常处在旅途之中。更不幸的是,当他38岁时,他的妻子病逝了。李商隐跟妻子的感情很好,但由于他经常在外奔波,跟妻子聚少离多,这使他非常伤心和愧疚。

在此后的岁月里,李商隐又入四川任职四年,此时他郁郁寡欢,甚至曾想过出家为僧。直到他42岁时,才谋得了一个盐铁推官的职位,尽管官位比较低,但总算待遇不错,然而三年之后,公元858年,年仅45岁的他便病逝了。李商隐一生一直很不得志,那么他在情场上是否得到了满足?

(三)李商隐的情场

事实上,在李商隐短暂的一生中,史书上并没有对他的情场有多少记载,即便在野史中也难寻觅。后人也是在他的诗歌中窥见一些情史的影子。一般认为,李商隐有以下几段感情经历。

最主要的当然是跟他的妻子王晏媄了。他跟妻子的感情非常好,在王氏去世后,他写下了数首情感真挚的悼亡诗篇。其中最著名的,是在他离家赴蜀宦游途中所作的《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不过有人猜测李商隐在跟王氏结婚之前,曾经有过一段婚姻。理由是他的《祭小侄女寄寄文》中有一句话:“况吾别娶已来,胤绪未立”,以此推断王氏为李商隐再婚的妻子。但关于这方面的历史信息几乎空白,你无法确认李商隐之前是否结过婚,也无法判断跟谁结的婚。

李商隐的情史中还曾出现过一个叫柳枝的女子。其实柳枝这个名字仅在其23岁时写的组诗《柳枝五首》中出现。其中描绘了柳枝的故事:她是一个洛阳富商的女儿,活泼可爱,开朗大方。在一次听到李商隐的诗《燕台诗》后,心生爱慕,于是主动提出与诗人约会。但李商隐失约了。他后来得知,柳枝被一个有权势的人收为妾。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有人说这是李商隐的初恋。但李商隐根本就没有跟人家约会成功,怎么能谈得上爱情?

民间传说中,李商隐在与王氏结婚前,曾有一小名荷花的恋人,两人十分恩爱。在他进京赶考前一月,荷花突然身染重病,李商隐陪伴她度过了最后的时光。这段悲剧给他造成很大的打击,以后的诗中他常以荷花为题,即是对旧情的眷恋。但这只是民间传闻,李商隐并没有说他笔下的荷花就是纪念一位女子。

最煞有介事的说法是,李商隐跟一个女道士的恋情。说他在青年时期曾经在玉阳山修习道术,因而跟一位叫宋华阳的女道士有过感情纠葛。这在其《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等诗中,可以窥见一些端倪。但李商隐在诗中写得极为朦胧:“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应共三英同夜赏,玉楼仍是水精帘。”

后来台湾女作家苏雪林对此此诗进行了考证,她在《李义山恋爱事迹考》中得出了李商隐跟宋华阳的恋情。

但关于宋华阳的历史资料极少,难以猜测她跟李商隐究竟关系到了哪种地步。李商隐诗中的“偷桃”是说东方塑的故事;“窃药”是指嫦娥的典故。这是否能表达李商隐的“偷食禁果”,我们也无法下结论。

苏雪林又考证出,唐朝后宫内的宫女卢氏姐妹二人的名字为飞鸾和轻凤,然后指出李商隐几首诗中有“鸾、凤”两字,说他同两人关系不寻常。但问题是,李商隐一直官位很低,即便当京官时,也很难有机会进宫跟宫女搞什么感情的。鸾、凤两字,很多情况下不过是用来代称美女的常用词,不能硬套到卢氏姐妹身上。

总之,关于李商隐的情事,历史上显得很朦胧,就像他的以《锦瑟》代表的含义朦胧的诗作一样,充满迷离。他不像温庭筠等人那样,有充分的历史根据证明是个风流才子。

但无论如何,李商隐笔下的爱情仍然很美,他的“昨夜星辰”的魅力影响了一千年不曾衰退。“昨夜星辰”这个词语多次被用作影视作品的名字。后来在2006年又出现了大陆版的《新昨夜星辰》,跟20年前的台湾版一样仍长达30集。而早在1975年,香港就拍出了电影《昨夜星辰昨夜风》,可见李商隐诗句的艺术魅力。

总之,什么都不能概念化,认为才子必风流;善写爱情诗的人,情场必得意。

最后,还是希望“昨夜星辰”化为今夜星辰,让浮躁的现代人更多点诗意吧。

(文/说历史的女人·花无去)

参考资料:《试论李商隐的七言律诗》《唐诗三百首》等。

更多文章

  • 《移蔡帖》:颜真卿75岁临终绝笔帖,不仅好看,且透着无尽的悲愤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唐代诸多的名家之中,颜真卿不仅是成就非常高的一位,他同样也是经历非常传奇的一位。他的一生经历了很多大事,自己精湛的书画能力,也给后世留下了不少经典佳作,他的作品中,像《祭侄文稿》这种名气非常大,书法的造诣也很高。不过除了这些作品外,颜真卿还经常在一些特定的时期,写出一些经典的作品。有一个在他的作品

  • 李渊围困隋朝大将,对方用一只“木鹅”求救,成功把信送到洛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隋故鹰击郎将尧君素,虽桀犬吠尧,有乖倒戈之志,而疾风劲草,实表岁寒之心;可赠蒲州刺史,仍访其子孙以闻。”这句话间接的意思是说:尧君素这个人,是隋朝的忠臣,和别的隋末将领不一样,值得敬佩。公元617年,李渊从太原起兵,开始反隋自立。此时,隋炀帝杨广远在江都(扬州),隋朝的都城洛阳由越王杨桐(杨广的孙

  • 西晋灭亡时,场景有多惨烈?历史的这一幅篇章,简直不忍卒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西晋的灭亡的惨烈程度,关于西晋灭亡历史事件,西晋灭亡后有多惨烈

    所以哪个皇帝都想自己的江山能千秋万代永远相传,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铁打的中国流水的皇帝,每个朝代都没有活到五百年,更不用说万代千秋了。由于中国封建社会实行的是专制制度,权力交接几乎没有和平过渡的,都是腥风血雨,凄凄惨惨戚戚。用伟人的话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所以说改朝换代就是彻底砸碎旧世界,迎来

  • 本是主仆关系,后来权力倾主,唐王朝为何绕不开宦官干政的死结?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代宦官干政最强烈的王朝,唐王朝几次中兴,哪个王朝后期宦官干政

    唐朝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朝代,政治、经济、文化都有重大成就,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即使如此,它和其他封建朝代一样,内讧起伏,争斗不已,仅就皇族方面来说,其斗争之复杂和次数之多超过任何朝代。如玄武门之变,武周革命,中宗复位,节憨太子举兵,韦后乱政、太平公主谋乱,玄宗内禅,张后之乱,等等,但大多变乱

  • 唐代文人的求职信——干谒诗,写得好,分分秒秒走上人生巅峰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古人自荐的诗文,古人求职信全文,唐朝诗人怎么写求职信

    历史点之繁多,令人目不暇接,不知各位是否记得,曾有一集提到过一个名词——干谒诗。干谒诗在唐朝算是一个普遍诗歌类型,多为千里马希望寻求伯乐,进而实现自己人生抱负所作。干谒诗从作用上来讲,类似于我们今日比较普遍的自荐信。不同的是,古人的自我举荐相对含蓄,偶然几笔浅诉心意,不似今日自荐信一般直白罗列。从文

  • 为6个女儿挑女婿,准女婿窗外走秀——唐朝宰相李林甫的宠女方式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到了小姐选婿那天,台下人山人海,帅哥云集,但小姐的绣球偏偏被路过的一个叫花子接住,小姐父母立即反悔,但小姐觉得这是命中注定、态度坚决,斩钉截铁。父母恼羞成怒把小姐赶出家门,小姐和乞丐不离不弃,夫唱妇随,相依为命、白头到老。说到这里,好多人认为上面的佳话只是个传说,没有生活基础,一个人的婚事事关终身幸

  • 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给的毒酒,大口吐血,没被毒死,究竟是何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建成真的用酒毒过李世民吗,李建成怎么会被李世民杀了,李世民喝毒酒吐血

    但太子是众矢之的,是所有人对付的目标,你的一言一行都会被朝野品头论足,你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大家上纲上线。大臣恭维会冲昏你头脑,小人谗言会让你迷失方向,野心家设局会让你防不胜防。所以说太子又是一个高风险的角色,能顺利继承王位的不少,但半途而废,身首异处的也不少。所以,李建成又是不幸的。古代宫廷政治是残酷

  • 武则天儿子中最大智若愚的一个,因压根不想当皇帝最后得到了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武则天的孩子谁最得宠,武则天哪个儿子最有本事,武则天的四个儿子几个当过皇帝

    爱屋及乌之下,李旦也成为了他心中的心头肉。他抱着李旦爱不释手,之后,又将他改封为冀王、相王等。除了这个名字,高宗对李旦的姓名也着实下了很多功夫。高宗开始给他起名为李旭轮,然后,又将旭字去掉,称他为李轮。永隆二年(681年),高宗再次改封李旦为豫王,并称他为李旦。不料,这次改名后高宗仍不甚满意,一直在

  • 李渊22个儿子,为何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斗得最凶?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世民和李建成李元吉是亲兄弟吗,李渊和李元吉谁厉害,李渊儿子李建成简介

    唐高祖李渊有22个儿子和19个女儿,按常理思维,应该会出现像雍正王朝九子夺嫡那样有很多人争夺皇位的状况,可事实是李渊的众多儿子中却只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人斗得最凶,而且这三人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都是太穆皇后窦氏的儿子。那为何只有这三人斗得最凶?难道是其他孩子不想去争夺吗?他们之所以没有参与皇位

  • 唐玄宗盛宠杨贵妃11年之久,朝朝暮暮欢愉,为何没有生一儿半女?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玄宗独宠杨贵妃18年,唐玄宗为什么钟爱杨贵妃,唐玄宗独宠杨贵妃16年是真的吗

    每个皇帝理论上拥有天下女人,都周旋于自己的后宫佳丽之间,无论怎么风流都是老套路,什么东宫失宠,西宫受宠,听着就腻味。人家李隆基所以出名就因为人家喜欢的女人身份特殊,爆的是冷门,所以一下就上热门榜了,这一热就是千年,颂歌献给唐玄宗,诗人老白灵感一现,【长恨歌】诞生了。其实大唐天子因为身上有鲜卑血统,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