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在南海的主权来源于“九段线”吗?清朝的管理至关重要

中国在南海的主权来源于“九段线”吗?清朝的管理至关重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135 更新时间:2024/1/24 18:31:32

一,清朝“海防”的大背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在统一台湾之前,清朝的海防措施主要继承明朝,也就是推行“海禁”,甚至颁布“迁海令”,在沿海地区驻扎大量的军队,其主要的目的是防止郑氏集团反攻大陆。当时清军水师还未真正建立起来,选择海禁实乃无奈之举。

明朝海禁地图

1683年,清朝统一了台湾,海禁政策也就废除了。康熙帝在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连云港)四个海关,开始参与全球的贸易。很快,清朝的对外贸易就发展起来了,出现了“西洋来市,东洋往市,南洋互市”的局面。

康熙开海之后,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当时,英、法等国在东南亚疯狂扩张,而荷兰、西葡早就占据着西班牙、印度尼西亚、澳门等地。他们的武器先进,对中国沿海形成了严重的威胁。康熙帝曾说:“海外等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康熙的预言的确被验证了。

开海之后,许多商人将中国的粮食运往东南亚贩卖给殖民者,给殖民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补给。还有许多商船有去无回,康熙年间每年下南洋的船只达到了千艘,但是“回来不过十之五六,其余悉卖在海外"。针对这种现象,康熙帝禁止中国人到南洋贸易,但是并不禁止洋人到中国贸易,这就是“西洋来市”。

与此同时,西方传教士也在中国传播天主教,收集中国情报,搞渗透活动。针对这种情况,康熙帝将不尊敬中国传统礼仪的传教士赶出国外。雍正则只留下一部分外国人在中国制作历法,其他则全部赶出,禁止天主教的传播。不过雍正废除了下南洋的禁令,鼓励从东南亚进口大米。

乾隆时期,进一步加强了对西方通商的限制。1757年,乾隆推行“闭关锁国”,只允许在广州进行“一口通商”,限制进口西方货物,禁止洋人进入内地。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来访华,提出了建立外交关系,全面通商,以及将舟山岛划给英国以储存货物的要求,遭到了乾隆的拒绝。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防止殖民者的渗透,但是也隔绝了中外联系,加速了中国的衰落。

二,清朝的海防体系建设

早在皇太极时期,为了对付辽东沿海岛屿的明朝水师,清朝就开始着手建设水师。不过,由于明清战争主要是在陆地上展开,水师建设并未得到重视。清朝统一内地后,为了消灭郑氏集团以及沿海的海盗势力,清朝在整个海岸线都建设了水师,也就是“外海水师”,除了旅顺的八旗水师之外,其他均为绿营水师。

在乾隆年间,外海水师的战船为826艘。到1799年,仅仅福建水师就有31营,战船266艘。清朝内河水师和外海水师的船只不同,外海水师的主力战船为赶缯船和艍船,每船都装备有大炮、火箭等武器。这些船只是3年一小修,5年一大修,10年后重造。

雍正初年,天津水师大赶缯船每船配水手、兵丁86人,装备大炮4位、斗头炮1位、百子炮4位、子母炮2位、鸟枪28杆、火箭8桶、火朗8个、火罐40个、火药200斤、大铁弹200个、铅弹50斤、弓箭8副、钩连枪8杆、竹杆枪20杆、排刀10把、割撩刀8把、挑刀8把、藤牌10面、木牌8面。——《中国军事通史》

在沿海地区,则大规模修建炮台。1716年,康熙帝下令在沿海各地都修建炮台,其中广州的炮台建设最多,防御最强。两广总督杨琳奏称:“广东沿海险要地方,修造炮台、城垣、汛地共一百二十六处,盖造营房共一千三百八十间,拨守官兵共三千九百九十一人,安炮八百零七位。”

广东沿海防御最强的当属于虎门,这里是出入珠三角的要塞,因此建设了三道防御体系。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在虎门并没有占到什么偏于,于是才转而攻击其他地方,可见广东的海防建设还是值得肯定的。

虎门炮台

同时,清朝也加强对沿海岛屿的管理。平定郑氏后,朝廷许多大臣认为台湾岛乃是蛮荒之地,如果管理则入不敷出,应该放弃。康熙帝决定采取施琅、姚圣的建议,在台湾设置一府三县,驻扎军队。这标志着清朝的海防意识得到了加强。1787年,乾隆帝又派福康安平定了林爽文之乱,维护了国家统一。

澳门自古以来是中国土地,在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33年)被葡萄牙“租借”,由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块租地。清朝入关后,在澳门驻扎军队,设置官府以管理澳门。1731年,雍正在前山寨设立香山县丞衙门;1743年,乾隆帝又在前山寨增设海防同知衙门。不久,清朝又出台了《管理番舶及澳门章程》《澳门善后事宜》等,加强了对澳门的管辖。

清朝官员巡视澳门

1808年,英国军舰企图强占澳门炮台,嘉庆帝下令严肃处理,于是两广总督吴熊光中断贸易,让英军失去补给,英军被迫退出澳门。为了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清朝在澳门增加了炮台,并严禁外国船只擅自进入中国内河口。嘉庆强调:“海洋地面,番舶往来,原应内地官兵实力查缉”。

清朝的这些措施,一方面反映了中国面临的殖民威胁越来越严重,也表现出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了。当时中国的海防还停留在重内轻外的阶段,也就是重视海岸线的防御,忽视远海防御,这是后来中国在鸦片战争后挨打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清朝水师巡游南海

为了守卫领海,清朝还建立了巡防制度,规定各省外海水师必须定期到所辖的海域巡逻。康熙年间,绿营水师总兵担任总巡,亲自带兵出海巡逻,其他将领则分巡。1724年,雍正帝又下令沿海各省的总督、巡抚必须出海巡视。1801年,规定了各省水师的巡海范围、巡海时间和规模,成为了定例。

这里重点说一下清朝水师在南海的巡逻。中国古人将南海称为“涨海”,将东沙、中沙、西沙群群岛叫做“千里长沙”,将南沙群岛叫做“万里石塘”。这些岛屿在古代为中国渔民暂驻之地,出土过许多唐宋时代的文物。

宋朝的水师曾经巡逻到“九乳螺洲”,也就是今天的西沙群岛。元朝时期,在西沙群岛建立了南海测影所(北纬16度)。明朝时期采取了海禁政策,南海诸岛被视为海外番邦,强制渔民迁回国内。

清朝时期,又重新对南海地区进行了巡逻。1710年—1712年,广东水师副将吴陞带领水师到了七洲洋,“调琼州,自琼崖,历铜鼓,经七洲洋、四更沙,周遭三千里,躬自巡视,地方宁谧。”根据考证,“七洲洋”为西沙群岛以南的海面。

在赤道北一十三度,过瓦蕾拉山,安南东南境也,海名七洲洋。——郭嵩焘《使西纪程》

清朝巡逻南海是常态化的。越南人黎贵惇《抚边杂录》记载中国海南文昌县的官员经常在南海巡逻。安南安平社军人往“万里长沙”采拾沉船遗物时,遭遇风暴漂到青澜港,清朝官员得知后,经过审讯,将他们“押送回籍”。

《清代“内-疆-外”治理模式与南海海疆治理》的资料

1883年,德国间谍船到达了西沙群岛,清朝提出了抗议,德国船队被迫撤离。1907年,日本人侵入了东沙群岛,遭到清朝的反对,日本被迫撤离。之后,两广总督张人骏派勘林港外西沙各岛,并在14个岛屿上命名勒石。

《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的南海部分

清朝将东沙、中沙、西沙、南沙群岛都画在清朝的版图上,例如1755年的《天下总舆图》、1767年《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1810年《大清万年一统地量全图》和1817年《大清一统天下全图》等。

综上所述,清朝不仅仅奠定了中国陆地疆域的基础,还奠定了中国海疆的基础。正是因为清朝对南海诸岛进行了行政管辖,才使得中国拥有了南海诸岛的主权。民国时期,也就是根据清朝管理的范围画出了“十一段线”。当然,清朝作为传统的古典文明王朝,对海疆的管理程度还远远达不到西方的水平。

更多文章

  • 明清手工业对比:明朝的资本主义萌芽被清朝中断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当然,本人是不赞同资本主义萌芽这个说法的,如果仅仅凭借雇佣劳动力就可以算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话,那么古希腊罗马时代就出现了。在中国,人们也提出了“战国说”、“西汉说”、“隋唐说”、“元朝说”等,似乎整个中国就是一部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因为争议很大,最新的高中历史教材改变了说法,变得更加严谨。“明朝中后期

  • 清朝打了百年战争,为何国库如此充足?这是清朝值得学习的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在康熙年间的财政收入基本在3000万两到4000万两之间,最高的一年达到了4700万两。而乾隆年间最高达到了4800万两。而清朝在康熙初年的国库存银为248万两,到康熙末年为2700万两,到乾隆时期达到了7000万两。而明朝国库最充足的一年是张居正改革的最后一年,国库存银为1300万两。此后,明

  • 1759年,清朝的军队挺进帕米尔高原,创造了一个军事神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一,大小和卓之乱和库车之战的失利在明朝后期,统治南疆地区的为叶尔羌汗国(1514—1680年)。叶尔羌汗国是从东察合台汗国分裂而出,其国原本信仰佛教,后来改信伊斯兰教。明末清初,该国内部有两大派遣,分别是白山派和黑山派,两派各自拥立割据的叶尔羌贵族势力,不断搞内斗。清初,黑山派取得了胜利,将白山派的

  • 为什么说清朝入关属于改朝换代?早在2500年前就已经有依据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入关的详细过程,清朝入关进程,清朝入关经历了多少年

    我们说女真族(包括满族)是中华民族之一,并非现在是如此,在中国古代也是如此。在这里,我们必须要搞清楚女真族的源流。女真族在不同时期拥有不同的名字,如靺鞨、勿吉、肃慎。《金史》记载:“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号勿吉。勿吉古肃慎地也。”早在2500年前,肃慎就曾经“进贡”了楛矢、石砮,于是周人说:“肃慎

  • 崇祯十七年如果吴三桂没有引清军入关,李自成的大顺有统一机会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吴三桂李自成简介,李自成对吴三桂的态度,吴三桂如果投降李自成会怎么样

    其实崇祯十七年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份,李自成攻破京城导致崇祯自缢身亡;传承276年的大明王朝轰然倒塌。被崇祯叫回来勤王的吴三桂在山海关左右为难,如果他不引清兵入关的话很有可能投降李自成。至于说冲冠一怒为红颜,在自私自利的吴三桂面前根本不是问题。占据关外和漠南蒙古的大清不入关还可以去征服喀尔喀和准噶尔。

  • 《雍正王朝》中年羹尧为何不拉拢邬思道,联手反抗雍正?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邬思道雍正年羹尧,雍正王朝年羹尧被贬后为何不收敛,雍正王朝年羹尧是怎么被拿下来的

    剧中的年羹尧腹黑、贪婪、自私也确实有能力:奉命查封《百官行述》却为了数百万两白银屠戮江夏镇数百口,却让四爷党背黑锅;在平定西北过程中雍正甚至抄贪官的家补贴军费,但是年羹尧却表现奢靡,在被贬后出手给桑成鼎的就几百万两;作为四阿哥的门人并不忠心,与八爷党始终暧昧不清;也许他认为后期对雍正是绝对忠诚的:贪

  • 清朝对外贸易到底发展到了什么水平?闭关锁国无法解释这种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清朝海上贸易的变化,清朝对外贸易图,清朝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一,清朝的海上贸易政策清朝初期,由于全国尚未统一,加上郑氏海上势力的威胁,继续推行明朝以来的“海禁”政策。清初,清廷先后下达了5次“禁海令”,3次“迁海令”。1656年,顺治帝下令:北到天津,南到广东的沿岸地区,禁止商民私自出海,违者处斩。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顺治帝下令将东南沿海居民后撤30

  • 作为康熙的侍卫首领图里琛能挤掉德楞泰,为何在雍正时依然被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图里琛与康熙的关系,图里琛和德楞泰,德楞泰与康熙

    俗话说天子无私事,帝王身边最重要的两个人是大内侍卫总管和太监总管。而雍正身边这两个角色都是留用康熙朝的人选,分别是图里琛和李德全。图里琛从野战军队进入大内已经算不容易,能挤掉资深侍卫头子德楞泰成为康熙和雍正两朝的红人更要功力。如果放在职场上,外貌粗犷内心细腻做事滴水不漏地图里琛作董事长办公室主任一点

  • 俄罗斯和清朝的领土扩张竞赛:持续了200多年的波澜壮阔史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俄罗斯在清朝占领了多少地方,沙俄统治俄罗斯多少年,清朝时期俄罗斯的土地面积

    一,清朝的初步崛起阶段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正式宣告俄罗斯帝国的建立。伊凡四世在位期间,打击贵族割据势力,建立了集权和专制,同时也走向了扩张的道路。1552年,伊凡四世灭喀山汗国,1556年灭阿斯特拉罕汗国,接着又吞并了大诺盖汗国和巴什基尔亚,占据了使北高加索地区。1558年,他

  • 康熙在雅克萨击败沙俄后,为何不拿下西伯利亚甚至灭了沙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雅克萨之战康熙亲征了吗,康熙打败雅克萨之战,雅克萨与康熙谁厉害

    沙俄崛起后在明朝时期迅速越过乌拉尔山抵达西伯利亚,到崇祯时期已经占领了整个西伯利亚并向南方的黑龙江流域殖民。而满清此时连入主中原的想法都不敢有,此时只是想在明朝军事压力下保证生存。而入关后繁华的中原腹地远比北方的西伯利亚要强得多,到康熙时期在雅克萨之战击败沙俄的目的也是稳固后方好腾出手来与葛尔丹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