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蒙古高原2000年的民族融合:匈奴、丁零和突厥都去哪里了?

蒙古高原2000年的民族融合:匈奴、丁零和突厥都去哪里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365 更新时间:2024/1/22 10:12:13

大漠高原是一个民族的大熔炉,其民族融合的复杂程度远超我们的想象。我们之前认为匈奴、突厥都西迁了,实际上大多数都留下来了,变成了另外一个民族。根据分支人类学的研究,在大漠游牧的民族有O、Q、C、N、R等多个,我们已经很难判断哪一种单倍群来源于哪一个族群。

大漠高原最早的汗国是匈奴,许多人认为匈奴并非是一个民族,而是多个部落的总称。现在我认为匈奴的确是一个民族,但是由于史料匮乏,我们已经不清楚匈奴族是哪个支系,有哪些部落组成,当然,受到匈奴奴役的丁零、坚昆、大月氏等并非是匈奴民族。

匈奴时代漠北的石板墓(受到西亚游牧化的影响)

有史料记载的大漠第一次民族大融合就出现了匈奴国灭亡之后。根据学者的估计,匈奴鼎盛时期人口大约为200万,匈奴灭亡后,投降于汉朝的达到了30万人;西迁的最多30万人,西迁的还有20万留在龟兹北没有继续西迁;逃到东胡投入鲜卑的是10万落,大约50万人。再将各种原因的损耗算上去,那么漠北至少还有几十万的匈奴人。

西迁的融入了西域各族,南迁的最终融入了汉族,东迁的成为了鲜卑的一部分,而停留在漠北的丁零发生了融合。匈奴国崩溃后,丁零人扩散到了整个大漠高原,两大民族在此相互融合,出现了一个新的民族——铁勒,又称为高车。《魏书高车传》记载铁勒“或云其匈奴之甥也。”其中记载了匈奴后裔一个女人和狼通婚,产生了铁勒民族,狼就是丁零的图腾,后来铁勒就是以狼为图腾。史书还记载铁勒和匈奴的语言“小异”,说明语言方面经过融合也接近了。

铁路,又被称为高车

至于突厥民族,根据薛宗正的说法是丁零和塞种人以及后来铁勒融合形成的。我认为,突厥民族是丁零人、匈奴人、塞种人在尔泰山一带融合形成的。匈奴西迁30万,其中20万停留在龟兹以北,形成了悦般国。《魏书》记载该国:“其先,匈奴北单于之部落也。为汉车骑将军察宪所逐,北单于度金微山西走康居,其贏弱不能去者住龟兹北。地方数于里,众可二十万”。而西域古代为塞种人居住地,两者必然产生融合。同时,丁零的西支也到达了天山以北,三大民族融合,使悦般“其风俗言语与高车同”,这应该就是突厥的来源。

突厥石人(受到塞种文化影响)

后来鲜卑族征服大漠,又有大量的丁零、匈奴部落融入了鲜卑族。根据考证,鲜卑族拓跋氏有36个部落、99姓,其中有21个姓氏来源丁零。鲜卑族的一部分在十六国时期进入了中原,建立北魏,但是还有大量的停留在漠北,建立了柔然汗国。但是这时候的鲜卑已经和汉朝的鲜卑差别很大了。

铁勒、突厥两大民族形成之后,大漠南北就是两大民族的天下了。从南北朝后期到唐朝中后期,两大民族交替在大漠称霸。铁勒建立了高车、薛延陀、回鹘等汗国,突厥建立了突厥、东突厥、后突厥等汗国。到846年,回鹘汗国崩溃,大漠再一次发生了大规模的重组。

回鹘汗国灭亡后,大量的回鹘人南迁或者西迁,漠北出现了权力的真空。于是大兴安岭一带的室韦人乘机大漠东进,这一幕在匈奴灭亡后发生过。室韦,也就是鲜卑族的一支,突厥人称呼室韦为“鞑靼”,因此后来欧洲、中亚人都称呼蒙古为“鞑靼”。室韦之中的一支叫做“蒙兀室韦”,“蒙兀”就是“蒙古”。

蒙古进入了大漠后,许多停留在大漠的回鹘人、突厥人都全部被同化为了蒙古族。在蒙古的部落中,有一些是说突厥语系的,如克烈亦惕部、乃蛮部、古部(突厥沙陀部)等。因此,我们可以说是突厥、铁勒和室韦融合而形成了蒙古族,当然室韦占据了主导,因此蒙古的语言成为了东胡系,并非突厥语系。

综上所述,大漠高原2000年来发生了多次的民族融合。过去的匈奴、铁勒、鲜卑、突厥等大漠反复的交战,最终形成了蒙古族。由于大兴安岭一带东胡系两次占据优势,使得大漠的民族组成、文化习俗、语言文字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突厥、铁勒语言介于匈奴和东胡之间,到了蒙古则基本东胡化了。

更多文章

  • 如果匈奴、突厥部族还在北方草原,后来还有蒙古崛起的机会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匈奴和突厥的关系,匈奴 突厥 蒙古,匈奴属于突厥还是蒙古

    由于北方草原的自然环境的严苛,所以草原部族的政权更迭更残酷。如果在远古三朝夏商周时期由于认知和文字记载的原因,北狄、长狄、赤狄等等无法明确系统描述外。从中原进入大一统时代有了较为详细的历史记载以来,草原从匈奴击败东胡独霸草原以来每隔一定周期就会有新部族崛起就成为了定律。这一规律直到发展成为现代民族的

  • 太平天国中的传奇女性,洪秀全都忌惮,起义失败后去哪儿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太平天国洪秀全之死,太平天国洪秀全死后谁统治,太平天国洪秀全有多厉害

    咸丰三年,太平天国攻破南京改为天京,正式奠定基业。我们知道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涌现出了大批人物,除了我们熟知的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石达开等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之外,太平天国从起义之初到兴盛,这个女子也有非常大的功劳。史料记载,洪宣娇为广东花县福源水村人,是洪秀全的妹妹,从起义之初就一直跟着洪秀全,为

  • 马未都谈和珅:你只知道是个大贪官,却不知他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马未都和珅照片,马未都和珅的为官之道,马未都谈和珅是哪一期

    古代的时候有种说法叫做,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读书做官也被当时的广大穷苦老百姓,当成了发家致富的唯一途径。贪官奸臣,自古有之,一般来说,奸臣贪官二者不分家,比如古代的秦桧等,然而,贪而不奸的官员,自古以来,却是绝无仅有,清朝的和珅,家财万贯,却依旧尽心尽力的为国为皇帝服务,想必大清朝也唯此一人了吧

  • 慈禧身穿龙袍,问李鸿章是否合身?李鸿章靠机智躲过一劫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鸿章慈禧龙袍,慈禧太后对李鸿章的评价,李鸿章对慈禧的态度

    慈禧眼看着自己的60大寿就要到了,心中甚是喜悦。不过很不凑巧,筹备寿宴的过程中,甲午海战爆发了,这慈禧太后本来心想既然是60大寿,就要风风光光大办特办,不仅把国库中的银两挪用,并且还把北洋水师的军费也拿出来给自己过寿,让人甚是气愤。不过好在心中还存有那么一点良知,最后缩减了自己的寿宴规模。甲午海战爆

  • 清朝大贪官和珅3不贪,科举钱不贪、赈灾钱不贪,第3个确实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有的人曾经说过,做一个清官不易,做一个贪官也很难,虽然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思想是为那些贪官们开脱,但我们不能够否认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说起那些历史上的大贪官他们都是靠着聪明才智一步一步走上高位的。即使他们犯了国法但是依旧有自己的一套原则和准则,就像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贪官和珅一样。回头看一看和珅的人生

  • 获得领导重用时,该如何表现?曾国藩提供了一个通用范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曾国藩三种人不能重用,曾国藩如何得到重用,领导一边打压你一边重用你

    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六月,33岁的曾国藩被道光皇帝连升四级,从翰林院一名候补检讨直接升授为从五品翰林院侍讲,并任命他为四川乡试的主考官。而曾国藩的顶头上司,翰林院从四品侍读学士赵楫却成为一名副主考。这是曾国藩第一次获得道光皇帝重用,能否顺利完成工作,将直接影响他的前程。曾国藩是如何完成工作

  • 她是大清末代公主,身份尊贵嚣张跋扈,慈禧太后都要毕恭毕敬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末代太后慈禧,慈禧太后最恩宠的人,末代女皇慈禧免费观看

    大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让我国落后于世界潮流。近代史的中国落后挨打,清朝中后期的统治者应该负有主要责任。本期小编为大家介绍的主人公,是清朝皇室的荣寿公主。她是大清末代公主,身份尊贵并且性格嚣张跋扈,慈禧太后都要毕恭毕敬。荣寿公主出生在公元1854年,父亲

  • 曾国藩33岁后,如何一步步获得升迁?他用了一套自我修炼的方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曾国藩升迁之路,曾国藩做事三大秘诀,曾国藩三大自我修炼法

    #百度知识年货节# 曾国藩并不是刚一入朝为官,就获得朝廷的重视。在大员云集的京城,曾国藩要想从翰林院一名小小的从七品检讨位置上,获得晋升,要么有后台有靠山,要么有财力支持。可是,曾国藩出身湖南农村,家里送他读书,已经举步维艰,哪里还有银子支撑他呢?也就是说,一切都必须靠曾国藩自己了。在大清王朝腐败的

  • 《康熙王朝》中,陕甘提督王辅臣已归顺,康熙为何仍要赶尽杀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康熙王朝康熙为何不见王辅臣,康熙王朝康熙平定叛乱,康熙王朝机关算尽的王辅臣

    可是,康熙虽然并没有将王辅臣处死,但却是害死王辅臣的元凶,也就是说没有康熙,王辅臣就不会死,他的死,康熙脱不了干系。王辅臣的一生可谓是充满坎坷,出身贫苦,父母是官宦人家的佣人。后来明朝对百姓横征暴敛,没有活路了,王辅臣跟自己的姐夫揭竿而起,加入农民军。后来大明灭亡,大清入关,王辅臣跟着上司姜瓖投降了

  • 曾国藩欲编练新军,咸丰皇帝只批示三个字,为何很多人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曾国藩为什么不受咸丰重用,曾国藩如何赢得咸丰皇帝信任,咸丰皇帝为何重新启用曾国藩

    特别是他创建的湘军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句“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至今读来,仍然让人热血沸腾。不过,曾国藩在创建湘军之初,却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实际上遭遇了很多困难。太平军离开湖南后,曾国藩在幕僚郭嵩焘的劝说下,来到长沙就任帮办团练大臣。一到长沙,曾国藩就提出了编练新军的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