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朝是否是我国历史上得国最容易,建立过程中流血最少的王朝?

隋朝是否是我国历史上得国最容易,建立过程中流血最少的王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599 更新时间:2024/1/16 17:52:10

出身弘农杨氏的杨坚不是西魏八大柱国出身,但是从父亲时代就获得北周的重用。尤其是作为周宣帝的岳父,在外孙幼年继位后通过禅让夺取政权。当然杨坚也不容易:不但要屡立战功来获得重视,而且在周宣帝时期还处处严防功高震主引来杀身之祸。但是周武帝统一了大半壁江山后英年早逝、宣帝荒淫无度早亡,这机会对于位高权重的国丈杨坚来说简直是篡位的天赐良机。

历史呈现夺权时机非常好:雄才大略的武帝宇文邕灭北齐后英年早逝,宣帝宇文赟腐朽昏暗壮年驾崩;小娃娃静帝在杨坚女儿杨丽华的扶植下登基,主少国疑

如果从北周历史来看就没有统一天下的气运,在二十几年的短暂国祚也诞生过周武帝这样伟大的君主。而且北周几乎统一了除了偏安东南陈朝的全部领土,按照国力来说北周统一天下只是时间问题。无论是雄才大略的武帝宇文邕还是腐朽昏暗的宣帝宇文赟,只要一个没有早亡早亡根本没有隋朝开国的事儿。结果北周连续几代帝王屡屡发生意外:北周武帝开疆拓土后在北伐突厥中英年早逝,年仅36岁;即便是纵情享乐的宣帝宇文赟也能牢牢压制杨坚,可惜驾崩时年仅22岁;当杨坚的外孙周静帝宇文衍继位时绝对是主少国疑,再说后周的皇太后杨丽华就是杨坚的女儿。位高权重的杨坚在内应的配合下,通过矫诏轻松获得了辅政的机会。借口叛乱除掉皇族的诸王和平定叛乱后,就迫不及待地进行了“劝进-坚辞-禅让”一些列老套的登基戏码。

《隋书·帝纪一·高祖上》:时静帝幼冲,未能亲理政事。内史上大夫郑译、御正大夫刘昉以高祖皇后之父,众望所归,遂矫诏引高祖入总朝政,都督内外诸军事。

武帝宇文邕立杨坚女儿杨丽华为太子妃,就是重用杨坚巩固太子宇文赟的地位;这给了杨坚扩大权力的机会

其实出身弘农杨氏的杨坚父亲杨忠就非常受重用,受封隋国公;北周武帝时期杨坚逐渐升任大将军,与专权的宇文护交恶得到武帝的重用。在父亲去世后杨坚袭爵随国公,在面对擅权的宇文护的立场上杨坚和武帝宇文邕的立场是一致的。所以武帝亲政后杨坚也得到了重用,为了笼络杨坚武帝把杨坚女儿杨丽华封为太子妃。也许雄才大略的武帝宇文邕没有想到,正是这个决定奠定了杨坚篡位的有利条件。武帝驾崩后荒唐帝王宣帝宇文赟继位,为了方便自己享受第二年就传位给太子。纵情声色的宣帝宇文赟22岁就驾鹤西游了,八岁的小皇帝北周静帝就悲催了:妈妈是杨丽华,外公是辅政大臣并有篡位的倾向。无可奈何的小皇帝只能被动的“禅让”,这都没有幸免(次年被赐死)。

宣帝驾崩后伙同刘昉郑译矫诏获得辅政的机会,随后把权力大的皇族赵王宇文招等人以观礼名义引到长安以叛乱罪名处死

杨坚被宣帝忌惮甚至向皇后杨丽华扬言“必族灭尔家!”,这让杨坚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并早早的做出了准备。和宋太宗赵光义拉拢太祖身边的王继恩一样,宣帝身边的刘昉郑译也都和杨坚串通一气。当宣帝22岁驾崩时,正是刘昉郑译串通杨坚矫诏封为辅政丞相。为了消除篡位的障碍,杨坚以观礼的名义把有实力的宗室藩王拘在长安;进而借口叛乱逐个除掉这些宗室王爷。主少国疑且没有强有力的皇族宗室,后周天下改姓已经不可避免。

时机成熟后获得外孙周静帝的禅位,几乎统一的北周落到了杨坚手里;摧古拉朽地推平了南陈后,统一的隋王朝出现在历史版图上

封建社会皇权至高无上,无论什么亲情在皇权面前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北周虽然国祚只有20多年,但是经过北周武帝的努力已经颇具统一气象。但是连续两代帝王早早驾崩,相当于为杨坚做了嫁衣裳。到周静帝即位时只有几岁,母亲是杨坚的女儿杨丽华;外公是手掌兵权的权臣宰相。在封杨坚为异姓王隋王后,杨坚代周自立已经势不可挡。没有后周皇族诸王的掣肘,隋文帝杨坚顺利的通过“禅让”夺去了外孙的皇位。经过对南朝陈国摧古拉朽的攻击,时隔数百年大一统王朝隋朝出现在历史版图上。

一家之言,欢迎评论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地图上东汉、曹魏和西晋三朝的疆域没有今陕北地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魏末年疆域图,东汉末年时的地图,曹魏的统一后的疆域变化

    陕北自从战国时期被纳入版图后作为华夏版图的一部分世代传承,秦汉时代同样如此。但是通常在魏晋乃至南北朝之前,陕北地区一直被少数民族盘踞。在这段历史中,通常在河套地区看到的是南匈奴或者在五胡时期各方争相拉拢的铁弗匈奴刘卫辰部。在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包括河套在内的北方从胡汉杂居到五胡入中原演绎了一段特殊的

  • 安史之乱中吐蕃趁机侵吞了大唐不少领土,唐朝是如何收复失地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安史之乱和吐蕃入侵长安,安史之乱后唐朝和吐蕃的战争格局,安史之乱吐蕃占了哪些地方

    其实吐蕃和大唐是一对冤家,吐蕃有点死心眼也有点穷兵黩武。大唐好不容易平定安史之乱后,吐蕃已经占据半壁江山还屡屡进攻大唐。由于此时河西、陇右都在吐蕃的控制下,所以大唐都城长安等西部边境时刻面临威胁。因此吐蕃频频进攻,大唐被动防御。吐蕃在频频进攻中不断损耗国力逐渐走向衰落;大唐被迫抵御吐蕃的不断进攻下无

  • 蒙古高原2000年的民族融合:匈奴、丁零和突厥都去哪里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蒙古和突厥的关系,蒙古与匈奴实力,蒙古匈奴契丹突厥谁厉害

    大漠高原是一个民族的大熔炉,其民族融合的复杂程度远超我们的想象。我们之前认为匈奴、突厥都西迁了,实际上大多数都留下来了,变成了另外一个民族。根据分支人类学的研究,在大漠游牧的民族有O、Q、C、N、R等多个,我们已经很难判断哪一种单倍群来源于哪一个族群。大漠高原最早的汗国是匈奴,许多人认为匈奴并非是一

  • 如果匈奴、突厥部族还在北方草原,后来还有蒙古崛起的机会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匈奴和突厥的关系,匈奴 突厥 蒙古,匈奴属于突厥还是蒙古

    由于北方草原的自然环境的严苛,所以草原部族的政权更迭更残酷。如果在远古三朝夏商周时期由于认知和文字记载的原因,北狄、长狄、赤狄等等无法明确系统描述外。从中原进入大一统时代有了较为详细的历史记载以来,草原从匈奴击败东胡独霸草原以来每隔一定周期就会有新部族崛起就成为了定律。这一规律直到发展成为现代民族的

  • 太平天国中的传奇女性,洪秀全都忌惮,起义失败后去哪儿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太平天国洪秀全之死,太平天国洪秀全死后谁统治,太平天国洪秀全有多厉害

    咸丰三年,太平天国攻破南京改为天京,正式奠定基业。我们知道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涌现出了大批人物,除了我们熟知的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石达开等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之外,太平天国从起义之初到兴盛,这个女子也有非常大的功劳。史料记载,洪宣娇为广东花县福源水村人,是洪秀全的妹妹,从起义之初就一直跟着洪秀全,为

  • 马未都谈和珅:你只知道是个大贪官,却不知他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马未都和珅照片,马未都和珅的为官之道,马未都谈和珅是哪一期

    古代的时候有种说法叫做,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读书做官也被当时的广大穷苦老百姓,当成了发家致富的唯一途径。贪官奸臣,自古有之,一般来说,奸臣贪官二者不分家,比如古代的秦桧等,然而,贪而不奸的官员,自古以来,却是绝无仅有,清朝的和珅,家财万贯,却依旧尽心尽力的为国为皇帝服务,想必大清朝也唯此一人了吧

  • 慈禧身穿龙袍,问李鸿章是否合身?李鸿章靠机智躲过一劫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鸿章慈禧龙袍,慈禧太后对李鸿章的评价,李鸿章对慈禧的态度

    慈禧眼看着自己的60大寿就要到了,心中甚是喜悦。不过很不凑巧,筹备寿宴的过程中,甲午海战爆发了,这慈禧太后本来心想既然是60大寿,就要风风光光大办特办,不仅把国库中的银两挪用,并且还把北洋水师的军费也拿出来给自己过寿,让人甚是气愤。不过好在心中还存有那么一点良知,最后缩减了自己的寿宴规模。甲午海战爆

  • 清朝大贪官和珅3不贪,科举钱不贪、赈灾钱不贪,第3个确实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有的人曾经说过,做一个清官不易,做一个贪官也很难,虽然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思想是为那些贪官们开脱,但我们不能够否认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说起那些历史上的大贪官他们都是靠着聪明才智一步一步走上高位的。即使他们犯了国法但是依旧有自己的一套原则和准则,就像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贪官和珅一样。回头看一看和珅的人生

  • 获得领导重用时,该如何表现?曾国藩提供了一个通用范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曾国藩三种人不能重用,曾国藩如何得到重用,领导一边打压你一边重用你

    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六月,33岁的曾国藩被道光皇帝连升四级,从翰林院一名候补检讨直接升授为从五品翰林院侍讲,并任命他为四川乡试的主考官。而曾国藩的顶头上司,翰林院从四品侍读学士赵楫却成为一名副主考。这是曾国藩第一次获得道光皇帝重用,能否顺利完成工作,将直接影响他的前程。曾国藩是如何完成工作

  • 她是大清末代公主,身份尊贵嚣张跋扈,慈禧太后都要毕恭毕敬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末代太后慈禧,慈禧太后最恩宠的人,末代女皇慈禧免费观看

    大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让我国落后于世界潮流。近代史的中国落后挨打,清朝中后期的统治者应该负有主要责任。本期小编为大家介绍的主人公,是清朝皇室的荣寿公主。她是大清末代公主,身份尊贵并且性格嚣张跋扈,慈禧太后都要毕恭毕敬。荣寿公主出生在公元1854年,父亲